网站导航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刘润

元数据

[!abstract]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 书名: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 作者: 刘润
- 简介: 如果只教给你各行各业的“干货”(方法论),那只是“授人以鱼”,一旦环境出现任何变化,“干货”就不再适用。但如果教给你的是底层逻辑,那就是“授人以渔”,你可以通过不变的底层逻辑,推演出顺应时势的方法论。所以,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在这本书中,我把在《5分钟商学院》中讲述的底层逻辑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与你分享是非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理解他人、社会协作五个方面的底层逻辑,带你看清世界的底牌。
- 出版时间 2021-10-01 00:00:00

  • ISBN: 9787111691020
    - 分类: 个人成长-认知思维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划线

- 从本质上来理解水攻,这个过程就是把一个军队吃了三年的化学能量,转化为能一举冲垮一座城池能量的过程  — created on [[2023-09-27]] 16:48  ^41-2628-2676

- 所以,战争的本质,是对能量的控制  — created on [[2023-09-27]] 16:48  ^41-2706-2722

- 你陪客户喝的酒,是做产品时没有流的汗  — created on [[2023-09-27]] 16:48  ^41-4434-4452

序言 如何用底层逻辑看清世界的底牌

- 是非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理解他人、社会协作五个方面的底层逻辑,带你看清世界的底牌。  — created on [[2022-06-29]] 11:10  ^54-2599-2643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 “课题分离”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原意指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  — created on [[2022-07-02]] 23:12  ^56-974-1036

-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①法学家的对错观,②经济学家的对错观,③商人的对错观(见图1-1)。  — created on [[2022-07-02]] 23:12  ^56-1401-1452

- 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它们改变不了结果。如果自己有所损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靠自己,自强者万强。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3  ^56-3246-3354

- “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它就踏踏实实地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儿。”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3  ^56-3562-3663

- 感恩是道德。感恩的本质是“预付费制的交换”:“你先帮我,我必将帮你”。这将润滑群体的协作关系。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4  ^56-4983-5030

- 人性,来自“自私”的基因。道德,是为了群体的繁荣,最后促进个体的生存、繁衍,大家共同达成的“社会契约”。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维护群体存在的道德底线。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4  ^56-5983-6098

- 在人生中,博弈是第三层智慧,定力是第二层智慧,选择是第一层智慧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4  ^56-6409-6440

- 博弈的智慧,是人生的智慧。怎么博弈?一要靠心态,二要靠策略。什么心态?共赢和感激。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与世界进行价值交换。价值交换只有一个原则——共赢,即合作双方都可以获得价值。  — created on [[2022-07-12]] 08:38  ^56-7015-7192

- 请记住,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难得多。共赢和感激,用这样的心态“以不变应万变”地参与博弈,可能眼前会吃小亏,但长远看会赢得大利。那策略呢?我认为要“一报还一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博弈论计算机模拟实验中,重复对方上一次的动作,最终得分最高——重复对方的动作,是最好的“生存策略”。总是当老好人,容易被欺负。“一报还一报”,是对自己的保护。你的善良,应该有点儿“锋芒”。天黑路滑,社会复杂。江湖险恶,人心叵测。我们需要博弈,更需要博弈的智慧。也许最明智的处世之术就是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世浮沉。  — created on [[2022-07-12]] 08:43  ^56-7799-8205

- 在一份工作中,你最想得到什么?最想学习、收获什么?它们才是你的目标。有些钱,是专门来诱惑我们放弃长远目标的。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5  ^56-8859-8913

- 定力,是人生的智慧——最终的胜利,常常是时间的胜利,是长期主义的胜利。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5  ^56-9847-9882

- 在绝望中选择生存态度的自由,是人最后的自由。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5  ^56-10694-10716

- 学会选择,常常就是学会放弃:选择一个,放弃其他。选择有时比努力重要,但放弃有时比选择更重要。我们应勇敢选择,然后享受好处,承担坏处。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5  ^56-11271-11337
#读书笔记 [[选择]]

- 人生的悲剧,往往来自看着前方,又想着后方,最后无路可走。  — created on [[2023-07-14]] 07:44  ^56-11366-11394

- “同时持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别吵了。你们都对,你们都对。”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6  ^56-12773-12831

- 马歇尔提出,价值不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是由用户的需求决定的。不管钻石是捡来的,还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价值都是一样的。而且,一个人的需求是会变的。比如,当你饿的时候,吃的第一个馒头的价值比第二个的大,第二个馒头的价值又比第三个的大。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6  ^56-13815-13928

- 马歇尔更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供需理论: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这个理论让科斯叹了口气:当你说供需决定价格时,就预设了一个条件——“当所有其他要素不变时”。其他所有要素都不变,这可能吗?你们这些“黑板上的经济学”!  — created on [[2023-07-14]] 20:49  ^56-14019-14121

- “如果我不能比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更能反驳这个观点,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6  ^56-15293-15331

-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6  ^56-16932-16970

- 第一句是菲兹杰拉德说的:“同时持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6  ^56-18822-18867

- 罗曼·罗兰说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7  ^56-18919-18966

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

-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表述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事实和观点。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但是细究起来,还可以再细分,至少可以分为四种:事实(Fact)、观点(Opinion)、立场(Stand)和信仰(Belief)(见图2-1)。[插图]图2-1 事实、观点、立场、信仰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7  ^58-380-775

- 观点,是你对一个事实的看法。观点和你的关系,比它和事实的关系更加密切。  — created on [[2022-06-29]] 11:11  ^58-1233-1268

- 什么是立场?立场就是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  — created on [[2022-06-29]] 11:11  ^58-1620-1642

- 这就是立场——“我们不争对错,只争输赢”。所以,不要和有立场的人争对错。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小孩子才谈对错,成年人只谈利益”。为什么?因为小孩子没有位置和利益。  — created on [[2023-07-14]] 20:55  ^58-1997-2076

- 信仰,是一套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  — created on [[2023-07-14]] 20:56  ^58-2158-2174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不要攻击别人的信仰。因为,第一,你不可能获胜;第二,你会失去这个朋友。  — created on [[2022-06-29]] 11:12  ^58-2479-2525

- 反过来,我们也要时刻反省自己:我说的话、我的表述,是事实,是观点,是立场,还是信仰?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8  ^58-2708-2750

- “为什么”,是“黄金三问”(Why、What、How)里最有力量、最有可能触及灵魂的问题,但也是最危险的问题。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8  ^58-3373-3428

- 但是,“为什么”这三个字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会强行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为这个观点找原因上。  — created on [[2023-07-14]] 20:58  ^58-4463-4506

- “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就是一只“注射器”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8  ^58-4733-4755

- 你想把什么想法注射到别人脑中,把它放在“为什么”这三个字后面,就可以了。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8  ^58-5687-5723

- 把谣言放在“为什么”后面,是传播谣言的最佳方法。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8  ^58-5957-5981

- “为什么+观点”,是一只危险的“注射器”。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8  ^58-7587-7608

-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注射器”,是无数电视剧里演过的那一幕——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主人公跪在瓢泼大雨里,对着苍天怒吼:“为什么上天你要这样捉弄我?”  — created on [[2023-07-14]] 21:03  ^58-7762-7834

- 可能你误解了“所有事情”这个概念。只是你做错的事情,太多了。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8  ^58-8043-8073

- 我1994年读大学,就在前一年,1993年,复旦大学代表中国赢得了在新加坡举办的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蒋昌建获得最佳辩手。一时间,举国沸腾。  — created on [[2023-07-14]] 21:04  ^58-8165-8236

- 辩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说服观众。  — created on [[2022-06-29]] 11:39  ^58-8796-8816

- 辩论的核心竞争力,是“基于逻辑的急智”。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9  ^58-10187-10207

- 辩与不辩,真理都一直在那里。辩论,能让我们看真理的眼睛更加明亮。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9  ^58-11321-11353

- 普通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现象,而优秀的人总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 created on [[2022-07-30]] 00:49  ^58-11696-11728

- 我们遇到问题,找寻办法的时候,经常迷信别人的成功经验。别人的成功经验当然重要,但是他给你分享的方法真的是让他成功的经验吗?适合不适合我们呢?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9  ^58-13289-13359

- 你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可以采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的方法。什么是“假设—验证—结论—调整”?就是在遇到问题时,先大胆假设,然后去验证,得出结论,最后根据结论做出调整。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0  ^58-13524-13641

- 一是抛弃经验,放弃想当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怀着空杯心态去看问题。二是运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三是不要被利益、立场左右,要就事论事。能做到以上三点,即使是再复杂、烦琐的事,你也能抽丝剥茧、洞察本质。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0  ^58-15348-15560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制定了一个制度:选两家供应商,一家负责提供午餐,另一家负责提供晚餐。每三个月做一次满意度调查,看看员工们是更喜欢午餐还是晚餐。如果喜欢晚餐的多,那么午餐、晚餐供应商调换。如果连续六个月午餐都胜出的话,更换晚餐供应商。  — created on [[2022-07-14]] 12:52  ^58-16085-16204

- 洞察本质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引入竞争机制,让竞争代替人工督促,去监督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  — created on [[2022-07-03]] 06:39  ^58-16613-16659

- 每一个表象背后,都有一个“黑盒子”。虽然我们看不见这个“黑盒子”,但它才是所有规律产生的原因。我们把这个“黑盒子”,叫作系统  — created on [[2022-07-14]] 12:56  ^58-17398-17460

- 我们锻炼自己的洞察力,就是为了理解表象背后的“黑盒子”——系统,从而真正地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1  ^58-17865-17911

- 谓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这个“黑盒子”里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连接关系的能力。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0  ^58-18282-18324

- 在这里,我们介绍构成系统的五种模块:变量、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其中,变量是“要素”;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是四种“连接关系”(见图2-6)。  — created on [[2022-06-29]] 20:19  ^58-18522-18609

- 一旦加上时间轴,变量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状态:存量和流量。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1  ^58-19153-19182

- 只看到“流入量”的男孩,会以为女朋友居然因为“一件小事”和自己分手。而能看到“存量”的男孩,就会懂得用“流出量”来减少“不满”的存量。比如,时不时送个礼物,陪女朋友逛街,精心安排纪念日,等等。这样的男孩,通常被称为“暖男”。而暖男之所以暖,只是因为他们比直男更懂得如何用“流量”来管理“存量”。流量,改变存量。存量,改变世界。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1  ^58-20038-20259

- 因果链,就是变量之间增强或者减弱的连接关系。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0  ^58-20498-20520

- 因果链很简单,只有增强(+)和减弱(-)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0  ^58-20775-20805

- 用因果链连接变量,是锻炼洞察力的基本功,你必须认真练习。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0  ^58-21243-21271

- 回路有两种,一种叫作增强回路,另一种叫作调节回路。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0  ^58-21461-21486

- 什么是增强回路?两条增强或者减弱的因果链,首尾相连,形成一条回路,就是增强回路。其中,“因”增强“果”,“果”又增强“因”的,叫正向增强回路;“因”减弱“果”,“果”又减弱“因”的,叫负向增强回路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0  ^58-21515-21613

- 几千年来,人们给增强回路导致的大起大落现象起了无数的名字,宗教学家叫它“马太效应”,经济学家叫它“赢家通吃”,金融专家叫它“复利效应”,互联网公司叫它“指数型增长”。但是这些如烟花一样绚烂的现象背后,其实都是同一块“积木”——增强回路。  — created on [[2022-07-18]] 07:36  ^58-22203-22321

- 不管是人生还是商业,小成功靠的是聪明才智,大成就靠的是建立正向的增强回路。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1  ^58-22350-22387

- 路什么是调节回路?“因”增强“果”,“果”增强“因”的回路,是增强回路。而“因”增强“果”,“果”减弱“因”的回路,就是调节回路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0  ^58-22440-22534

- 如果说增强回路的存在,是让这个世界走向极端。那么调节回路的存在,就是让这个世界回归平衡。凡是有增强回路的地方,必然有调节回路。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0  ^58-22832-22895

- “产品为王”这个增强回路,遭遇了“管理复杂度”这个调节回路,导致公司业绩一直徘徊不前,再难突破。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1  ^58-23246-23294

- 一家公司的CEO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踩下业绩的“增强回路”,松开问题的“调节回路”。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0  ^58-23559-23600

- 增强回路,追求极端;调节回路,回归平衡。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0  ^58-23629-23649

- 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这对“孪生兄弟”,性格迥然不同,却共同构建了最美妙的世界万物。  — created on [[2022-06-29]] 18:59  ^58-23730-23770

- 什么是滞后效应?因果不是瞬间连接的,回路也不是瞬间闭合的,它们之间都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滞后效应。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0  ^58-23899-23952

- 滞后效应,让在空间维度上已经很复杂的系统,又增加了时间维度上的复杂性。它会让原因和结果在时空上远离,从而误导你的判断。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0  ^58-24306-24365

- 我们在试图洞察万物时,心里一定要装着滞后效应,懂得给万事万物加上时间轴。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0  ^58-24397-24433

- 普通的人观察表象,优秀的人洞察系统。变量、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这五块“积木”,是搭建所有复杂系统的基础。当你遇到问题时,其实所有的解决方案都藏在这五块“积木”里。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1  ^58-24703-24822

- 分析问题的时候,记住五个关键步骤:一是找到核心存量。二是找到关键因果链。三是找到增强回路。四是找到调节回路。五是考虑滞后效应。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0  ^58-24851-25030
#读书笔记 [[系统思维]]

- 这时,有人提出:“我们还是轮流分粥,但是这一次,不是分好一碗就拿走,而是先把粥分到每个碗里,然后每人拿一碗,而且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拿。”  — created on [[2022-07-30]] 00:50  ^58-25969-26037

- 什么是流程?流程就是基于时间线做完一件事的整个过程。流程是线性的、连贯的、客观的。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1  ^58-26267-26308

- 什么是制度?制度就是做一件事的行为准则,它可以是权力机构发布的规定,也可以是一种契约。比如,《员工手册》《保密制度》《学生行为规范》,等等。制度这种行为规则,如果我们不去制定,它就不会存在。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0  ^58-27188-27283

- 系统就是若干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6  ^58-28261-28291

- 制度,是规定,是契约,关注的是结果;流程,是基于时间线做一件事的过程,关注的是过程;而系统,是内部各个要素、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关注的是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流程、制度,还是系统,其实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7  ^58-28578-28775

- 普通的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改变制度是改变结果,改变流程是改变原因,改变系统则是改变模型。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7  ^58-28804-28864

- 如果说改变流程、改变制度是管理,那么改变系统、改变模型就是治理。  — created on [[2022-06-29]] 19:08  ^58-29210-29242

- 电影《教父》里有句台词:“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1  ^58-29606-29655

- 一个人如果有基本的逻辑思维,就会有刨根问底的好奇心,遇到事情不满足于表面的解释,而是不断地往下追溯,找到根本原因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1  ^58-30025-30081

- 其实只是因为我有刨根问底的逻辑思维而已。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1  ^58-31339-31359

- 1公斤等于2市斤,也是1930年国民政府定的。在此之前,人们用的计重单位叫“司马斤”,约等于今天的600克,而且是16进制,即1司马斤等于16两。“半斤八两”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2  ^58-34607-34696

- 证有不证无,以偏不概全,证有靠举例,概全靠推理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2  ^58-35234-35257

- 真正的高手看上去都很傻,把正确的(大概率成功的)事情重复做。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2  ^58-36778-36808
#读书笔记 [[高手]]

- 你认为“有”,就要举出例子。举不出例子,就是假说。不要用一个假说,强行说服另外一个人必须认可你的观点。 — created on [[2023-07-15]] 22:40  ^58-37170-37221
#读书笔记 [[论证]]

- 所谓概全,就是得出一般性结论,只能靠证明,靠推理。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3  ^58-37310-37335

- 第一层次:思维没有闭环,思考没有逻辑。你说A,他说B,两者之间的思维永远没有交集。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3  ^58-38124-38165

- 第五层次: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且能在高层次形成逻辑闭环,并始终保持不断打碎自己的开放心态。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3  ^58-39263-39310

- 每个人都需要平衡。水平低的人,心气通常很高,用上帝视角俯视比他成功的人;水平高的人,心气反而很低,“已知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就是平衡。  — created on [[2022-06-29]] 19:23  ^58-39817-39886

- 一件事情的真相,有千万种可能。看到一个事实,就会排除一批假象。很多人往往只看到3~5个事实,就迫不及待地找一个最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当作真相。离事实越远,离阴谋论就越近。 — created on [[2023-07-16]] 15:52  ^58-39915-40027
#读书笔记 [[事实]]

- 复利公式中共包含3个变量,分别是本金、收益率、期数,并各自对应着最普遍的3个谬误。  — created on [[2022-06-29]] 19:23  ^58-40806-40847

- 太多人把复利当成一个快速致富的通道。切记,复利效应不是暴富效应,相反,它恰恰是一个极度仰赖长期的概念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3  ^58-42146-42196
#读书笔记 [[复利效应]]

- 复利需要足够长的时间酝酿发酵,可能是一辈子,也可能是几代人的时间。总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复利效应在短期之内是绝对无法体现的。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3  ^58-42197-42289

- 所以你现在知道了,长期稳定的高收益,几乎是天方夜谭。复利公式的核心“高收益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  — created on [[2022-11-25]] 12:47  ^58-43057-43109

- 你只看到别人赢,却没有看到别人输;你只看到短期赢,却没有看到长期输  — created on [[2022-11-25]] 12:47  ^58-43109-43142

- 我们可以结合复利效应,把“财富自由”用公式来表示:本金(1+收益率)时间-欲望=财富自由简单来说,这个公式指的是只要非劳动收入大于消费欲望,就达到了财富自由。  — created on [[2022-11-25]] 12:47  ^58-43477-43648

- 本金(1+收益率)时间-欲望↓=财富自由  — created on [[2022-07-23]] 18:58  ^58-43939-43986

- 不想三生三世,就“用压岁钱养老”。只要你每年比前一年多存一些压岁钱,退休之后,也足以维持你很多年的生活了。  — created on [[2023-07-18]] 22:58  ^58-44562-44615

- 本金(1+收益率)时间↑-欲望=财富自由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4  ^58-44651-44698
#读书笔记 [[复利效应]]

- 第一桶金,也就是复利公式里的本金,是财富自由的最大权重。我们看世界富豪榜的前100名,其中90名以上都是靠第一桶金获得财富自由,而不是靠复利公式。  — created on [[2023-07-19]] 08:04  ^58-45508-45581

- 创造财富,而不是靠财富自己创造财富,才是获得财富自由的真谛。本金↑(1+收益率)时间-欲望=财富自由  — created on [[2023-07-20]] 08:07  ^58-45743-45856

- 一是尽早存到足够的本金。获得财富自由的第一重要的事,是培养赚钱的能力。赚钱要靠本金,而不是靠复利。你都没有本金,哪来的钱生钱呢?二是努力做到稳健高收益。找到高收益的投资不难,识别背后的风险很难。你看中的是别人的利息,别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三是让时间证明它的力量。要有把压岁钱存成养老金的足够耐心,认清复利效应从来都不是暴富的手段。四是降低自身的贪念与欲望。不要看到别人买了车,就要买游艇;看到别人买了游艇,就要买专机。欲望是无法填平的,只能降低。  — created on [[2022-06-29]] 19:35  ^58-46096-46406

- “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大部分人不愿意为了看似更大的收益冒风险,他们更喜欢虽然小一点但是确定的收益。“确定效应”就是他们的人生算法。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5  ^58-46836-46904

- 什么是运气?运气就是概率,只不过加了一点感情色彩。对我们有利的概率,我们将其称为“走运”;对我们不利的概率,我们将其称为“倒霉”。所谓“创业靠运气”,去掉感情色彩,即创业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概率。  — created on [[2022-07-15]] 08:42  ^58-47679-47781

- 你在创业路上,就算尽了一切努力,做对了所有事情,依然有95%是要靠运气,也就是概率的。这句话听上去很让人泄气,但的确是一个创业者无法逃脱的规律。只有理解了这个规律,你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形成概率思维。  — created on [[2022-07-15]] 08:43  ^58-47822-47922

- 在今天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概率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模式,尤其在创业领域。概率思维是很多成功者的思维逻辑,如果你问为什么,很多人甚至会觉得:“啊?这还用解释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反而被认为是一种失败的思维方式。  — created on [[2022-11-25]] 12:51  ^58-47951-48060

-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大多数的决策,都是“不完全信息决策”。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5  ^58-48467-48497

- 你再聪明、再努力,都有可能是错的,这个可能性或失败的概率,来自信息的不完全。  — created on [[2022-06-29]] 19:39  ^58-48688-48726

- 决策信息永远是不完整的。  — created on [[2022-11-25]] 12:51  ^58-48860-48872

- 我们既要相信努力的必要性,也要明白,完全不受我们控制的概率对创业的重要性有多大。  — created on [[2022-06-29]] 19:40  ^58-49279-49319

- 那如何对冲概率呢?首要方法是找到大概率成功的事情。时代时代所带来的概率优势是极其巨大的,它能帮助顺应时代的人获得巨大的成功。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5  ^58-49441-49583

- 时代是对冲运气的第一要素,我把它排在“千位”。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5  ^58-50145-50168

- 排在“百位”的是战略。我有一位好朋友,29岁从微软辞职,专职炒股。但他炒股不是靠看K线图、找消息。他数学特别好,人也特别聪明,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找到股票市场上的套利机会,做量化交易。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6  ^58-50250-50370

- 跟随性战略就相当于别人帮我们排除了一定的失败可能性。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5  ^58-50906-50932

- 互联网有一个基本逻辑叫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会导致赢家通吃,最终形成“721”的格局。快鱼吃慢鱼,能最快形成网络效应的就是赢家,我们将这一战略称为“快鱼战略”。如果你要做互联网创业项目,那么快鱼战略是最重要的战略。  — created on [[2023-07-20]] 08:18  ^58-50965-51070

- 排在“十位”的是治理。治理指的是董事会对整个公司管理层的结构化设计,比如股权制度、合伙人制度等。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6  ^58-51535-51612

- 不管是50%:50%还是98%:1%:1%,结构不对,大概率会失败。如果在千位、百位、十位上踏错半步,后面的努力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 created on [[2022-07-15]] 08:50  ^58-51985-52050

- 排在“个位”的是管理。你有没有找对人,有没有合适的奖金制度,有没有梳理好流程,有没有设计好员工的激励计划,有没有做一些企业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工作,有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有没有进行员工跨组的调动和沟通等,这些都属于管理问题。管理非常重要,也是用来对冲概率的。如果你没有做好管理的话,你的成功概率也会降低。  — created on [[2022-07-15]] 08:50  ^58-52132-52341

- 在千位上,你可以通过把握时代的脉搏提高12%;在百位上,你可以通过选对战略,再提高5%;在十位上,你可以通过设计好组织结构又提高2%;  — created on [[2022-07-15]] 08:51  ^58-52543-52610

- 最后在个位上,你可以通过做好管理,提高1%。综合计算,你的成功概率一共提高了20%,加上原来的5%,你的成功概率就变成了25%。  — created on [[2022-07-15]] 08:51  ^58-52610-52674

- 如果你曾连续创业四次,每次成功的概率是25%的话,那么四次里面有一次成功就是比较大概率的事件了。概率思维,是这个时代成功者所秉持的底层思维。理解和运用概率思维,去增加好运气,避开大坑和陷阱,创业者才可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远。  — created on [[2022-06-29]] 19:45  ^58-52755-52867

- 区别在于,做成课程需要用更通俗的方式,把那些晦涩的专业知识讲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听得懂。  — created on [[2023-09-21]] 22:52  ^58-53758-53803

- 学数学,对大部分人来说,不是为了解数学题,也不是为了当数学家,而是为了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不仅能让你站到更高的高度,开拓你的眼界,还能帮你了解一些正确的常识,让你少走弯路,并且让你在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都有更多的选择。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6  ^58-54244-54353

- 80%n=1-95%=5%=0.05(重复做n次至少有1次成功的概率是95%,就相当于重复做n次、每一次都不成功的概率是5%)[插图]所以,重复做14次,你成功的概率能达到95%。如果你要达到99%的成功概率,那么你需要重复做21次。  — created on [[2022-11-25]] 13:11  ^58-55304-55693

- 我们经常说“正确的事情,要重复做”,这其实就是概率论的通俗表述。所谓“正确的事情”,指的就是大概率能成功的事情。而所谓的“重复”是什么?其实,学会了概率论,我们就对重复这件事有了定量的理解。  — created on [[2022-06-29]] 19:49  ^58-55805-55929

- 这就像很多人会问:“我是成为一个全才,把20个领域都试个遍更容易成功,还是成为一个专才,在一个领域深耕更容易成功?”概率论会告诉你,成为一个专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 created on [[2022-06-29]] 19:50  ^58-56312-56394

- 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100%的成功概率,但是只要重复做大概率成功的事情,你成功的概率就能够接近100%。这就是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这是概率论教会我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7  ^58-56518-56602

- 宏观上,我们看到的是位移;微观上,整个过程是从加速度开始累积的——加速度累积,变成速度;速度累积,变成位移。这就是积分。  — created on [[2022-06-29]] 19:52  ^58-57642-57702

- 加速度累积,变成速度;速度累积,变成位移。其实人也是一样。你今天晚上努力学习了,但是一晚上的努力,并不会直接变成你的能力。你的努力,得累积一段时间,才会变成你的能力。而你有了能力,并不会马上做出成绩。你的能力,得累积一段时间,才会变成你的成绩。而你有了一次成绩,并不会马上得到领导的赏识。你的成绩,得累积一段时间,才会使你得到领导的赏识。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8  ^58-58027-58196

- 从努力到能力,到成绩,到赏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一个积分的效应。  — created on [[2023-09-21]] 22:52  ^58-58225-58257

- 但是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开始努力的第一天,就会抱怨:“我今天这么努力,领导为什么不赏识我?”他忘了,想要得到领导的赏识,还需要一个积分的效应。  — created on [[2022-06-29]] 19:52  ^58-58286-58361

- 说,这也体现了微积分的思维方式。少年虽穷,虽然目前积累的还很少,但是,只要他的增速(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叫导数)够快,经过五年、十年,他的积累会非常丰厚。  — created on [[2022-06-29]] 19:53  ^58-58854-58930

- 吴军老师还给年轻人提过一个建议:不要在乎你的第一份薪水。这其实也体现了微积分的思维方式。一开始拿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增速(导数  — created on [[2022-06-29]] 19:53  ^58-58959-59023

- 微积分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一件事情的结果,并不是瞬间产生的,而是长期以来的积累效应造成的。出了问题,不要只看当时那个瞬间,你只有从宏观一直追溯(求导)到微观,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 created on [[2022-06-29]] 19:53  ^58-59054-59160

- 什么是公理体系?比如,几何学有一门分科,叫作欧几里得几何,也被称为欧氏几何。欧氏几何有五条最基本的公理:(1)任意两个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连接。(2)任意线段能无限延长成一条直线。(3)给定任意线段,可以以其一个端点作为圆心,该线段作为半径作圆。(4)所有直角都彼此相等。(5)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在同一边的内角之和小于两个直角和,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一边必定相交。  — created on [[2022-06-29]] 19:55  ^58-59564-59896

- 一家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其实就相当于这家公司的公理。公理直接决定了这家公司的各种行为往哪个方向发展。所有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决策行为,都是在愿景、使命、价值观这些公理上生长出来的定理。它们构成了这家公司的公理体系。  — created on [[2022-06-29]] 19:56  ^58-60681-60792

- 而这个体系,一定是完全自洽的。什么叫完全自洽?就是一家公司一旦有了完备的公理体系,其实就不需要老板来做决定了,因为公理能推导出所有的定理。不管公司以后会怎么发展,会遇到什么情况,只要有公理存在,就会演绎出一套能够解决问题的新的法则(定理)。  — created on [[2022-06-29]] 19:56  ^58-60821-60941

- 如果你发现你的公司每天都需要老板来做决定,或者公司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决策行为和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不符,那说明公司的公理还不完备,或者你的推导过程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修修补补,将公司的公理体系一步步搭建起来。  — created on [[2022-06-29]] 19:56  ^58-60970-61083

- 公理没有对错,不需要被证明,公理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共识,是一种基准原则。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8  ^58-61371-61407

- 这就像在生活中,一开始你看事情,看的是对和错、大和小。慢慢地,你认识到世界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你看事情开始看到灰度。  — created on [[2022-06-29]] 19:58  ^58-62054-62112

- 但是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你找不到任何规律。这会让你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复杂到没有规律。π就是π,根号就是根号,它就是很复杂,你不要试图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定义它。你要承认它的客观存在,承认这个世界的复杂性。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8  ^58-62196-62308

- 往更复杂的程度上说,数这个东西,除了大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方向。在数学上,我们把有方向的数叫作向量。  — created on [[2022-06-29]] 19:58  ^58-62400-62454

- 这就像在公司里做事,两个人都很有能力,合作的时候,如果他们的能力都能往一个方向使,形成合力,那么这是最好的结果。但如果他们的能力不能往一个方向使,反而彼此互相牵制,那么可能还不如把这件事完全交给其中一个人来做。  — created on [[2022-06-29]] 19:59  ^58-62679-62784

- 在零和博弈中,你要一直保持清醒:你要的是全局的最优解,而不是局部的最优解。比如,下围棋的时候,不是在每一步上,你都要吃掉对方最多的子。你要让终局所得最多,就要步步为营,讲究策略,有时候,让子是以退为进。  — created on [[2022-06-29]] 20:00  ^58-63632-63762

- 除了零和博弈,还有一种博弈,叫作非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讲究共赢。共赢的前提,是建立信任,但建立信任,其实特别不容易。  — created on [[2022-06-29]] 20:01  ^58-63881-63939

- 我给你两个建议:第一,你要找到那些能够建立信任的伙伴。有些人,你是永远都无法和他达成共赢的,这样的人你就要远离。第二,你要主动释放值得信任的信号。你要先让别人知道你是值得信任的人,这样,想要与你达成共赢的人才会来找到你。  — created on [[2022-06-29]] 20:01  ^58-64363-64531

- 这五种数学思维——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公理体系、数字的方向性,以及全局最优和达成共赢,我希望你能把它们看懂,并且把它们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 created on [[2022-06-29]] 20:01  ^58-64615-64696

- 凡事要顺势而为,用“个位”的管理对抗“千位”的时代,如同螳臂当车。徐小平老师说得很好:“你首先选择行业,然后选择公司,否则你就是在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再豪华也终将沉没。  — created on [[2022-06-29]] 20:03  ^58-65732-65816

- 什么是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 created on [[2022-06-29]] 20:03  ^58-66027-66048

- 看不清交易结构的变化,再完美的产品思维都白费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9  ^58-66520-66542

- 图2-19 系统思维:时代、行业、公司、模式  — created on [[2022-07-03]] 06:49  ^58-67705-67727

- 但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在错误的赛道上一路狂奔,越努力,毁灭的速度越快。 — created on [[2023-07-27]] 08:26  ^58-68129-68166
#读书笔记 [[方向]]

- 只有戴上系统思维的眼镜,透过表象看本质,看到餐厅、产品、用户、地段等要素在系统中的交易结构变化,才能够及时认清当下的处境,挽救自己于困境之中。系统思维,是一种救命的大智慧。  — created on [[2022-06-29]] 20:05  ^58-68195-68310

- 你一定要相信,有时候不是你不努力,而是这件事本身就错了。  — created on [[2023-07-27]] 08:47  ^58-68449-68477

- 所有的战略,都是站在未来看今天。  — created on [[2022-07-03]] 06:50  ^58-69016-69032

人生商业模式=能力×效率×杠杆

- 人生,就是一种商业模式。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一个公式:人生商业模式=能力×效率×杠杆。  — created on [[2022-07-03]] 06:50  ^60-963-1005

- 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获得能力的能力。这是一种超能力,就像你去找阿拉丁神灯,神灯问你有什么愿望,你说:“我的愿望是再要三个愿望。”如果把获得能力的能力具象化,就是:怎么只用2年时间,获得别人5年的能力?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考和研究,甚至画了74个数学模型。经过严格的数学推演,最终,我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加班。别人一天工作8小时,我一天工作16个小时,是不是就有可能用2年获得别人5年的能力呢?当然,“加班”这个词,我们还可以给它换个名字:勤奋。 — created on [[2023-07-27]] 08:30  ^60-1644-1962
#读书笔记 [[能力]] [[勤奋]]

- “Work super hard”,我称之为“可怕的勤奋”。什么叫可怕的勤奋?1999~2001年,我在微软以工程师的身份做技术。你可能知道微软是一家特别勤奋的公司。但实际上,在微软工作,必须“Work super hard”,必须做到可怕的勤奋。  — created on [[2022-07-03]] 07:12  ^60-2735-2917

- 可怕的勤奋,可能是一种低效的勤奋。所以,我们还得在它前面加上一个前缀,即高效而可怕的勤奋。  — created on [[2022-07-03]] 07:12  ^60-3702-3747

- 刻意练习的关键,就是通过不断重复训练稍微困难的任务,从而获得最高效的进步。  — created on [[2022-07-03]] 07:13  ^60-4377-4414

- 可怕的勤奋。总结而言,想要拥有获得能力的能力,你要勤奋。你不仅要勤奋,还要可怕的勤奋。你不仅要可怕的勤奋,还要高效而可怕的勤奋。当然,这一切是有前提的:第一,你真的想要拥有获得能力的能力。第二,确保所有的勤奋,都在你的身体和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  — created on [[2022-07-29]] 12:03  ^60-4477-4715

- 什么是选择?真正能够提高你效率的方法,不是从17分钟里省出17秒,而是用17分钟省出17个小时。也就是说,你要在这17分钟里做出一个决定——接下来要花费17小时做的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做?这就叫作选择。 — created on [[2023-07-31]] 08:15  ^60-4925-5083
#读书笔记 [[选择]]

- 我本人最常见的工作状态,就是站在巨大的白板前,把想法像小石子一样,扔到知识储备的湖面上,然后迅速把激起的“浪花”“涟漪”记录在白板上。这之后,我会退后半米,静静地看着这些想法舒展、连接、形成结构,感受创造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 created on [[2022-07-03]] 07:14  ^60-5894-6006

- 白板还解决了我思考过程中遇到的三个非常实际的问题:第一,相对于Word、Excel、PPT,它能把我从“结构化的思维”中解放出来,随心所欲地思考;第二,相对于A4纸,它能把我从“有边界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在广阔的空间里舒展、连接;第三,相对于翻页纸,它能把我从“不能错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想到就写,写错就擦,擦了再来。  — created on [[2022-07-03]] 07:14  ^60-6045-6204

- 好的工具,能让你事半功倍。总结而言,怎么才能提高做事情的效率?第一要义,是选择做那些对你来说最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使用更高效的方法、更称手的工具。  — created on [[2022-07-03]] 07:15  ^60-6333-6435

- 拥有了能力,获得了效率,就够了吗?当然不够。不管你在能力和效率上怎么提升,你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你能做的事情永远是有上限的。你始终都无法超越你自己的边界。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获得巨大的成功,你必须借助一个神奇的东西——杠杆。  — created on [[2022-07-03]] 07:15  ^60-6517-6688

- 我给你介绍四种:团队杠杆、产品杠杆、资本杠杆、影响力杠杆。  — created on [[2022-07-03]] 07:15  ^60-6758-6787

- 首先,麦肯锡找到了自己的支点,也就是它坚实可复制的能力内核。在麦肯锡,所有服务过的客户案例都会进入一个知识库。这家企业这么做,成功了,那家企业那么做,失败了,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会写下来,存入知识库。同时,麦肯锡还发明和设计了很多咨询的方法论,比如MECE法则、七步分析法,等等。“知识库+方法论”,是麦肯锡从最有经验的咨询顾问那里提取出来的“能力内核”,这就是它的支点。有了这个能力内核,麦肯锡开始寻找它的杠杆。  — created on [[2022-07-03]] 07:16  ^60-7150-7416

- 用团队来复制做大,是最基础的杠杆,你必须娴熟使用。  — created on [[2022-07-03]] 07:17  ^60-7615-7640

- 为什么在世界500强中,做产品的公司要远远多于做服务的公司?因为只有尽量脱离对人类时间的依赖,一家公司才有可能拥有不受限制的发展空间。  — created on [[2022-07-03]] 07:17  ^60-8358-8425

- 这就是产品杠杆的威力。  — created on [[2022-07-03]] 07:17  ^60-8454-8465

- 怎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呢?你需要三种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建立人脉的能力。演讲和写作是两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你想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你就要持续训练。那建立人脉的能力呢?关于人脉,你需要记住一句话:人脉,不是那些能够帮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帮到的人。  — created on [[2022-07-19]] 07:30  ^60-9473-9660

- 人生,是一种商业模式。想要获得成功,就看你能拥有多少能力,达到多高效率,以及使用哪些杠杆。有的人,用它们换回了全世界,而有的人,却一无所获。我想,一无所获的人,也许就是因为没有带着杠杆,不去寻找支点,就想搬动全世界。最可怕的能力是获得能力的能力。最可怕的效率是伸缩时间的效率。最可怕的杠杆是撬动人心的杠杆。愿你拥有最可怕的能力,达到最可怕的效率,撬动最可怕的杠杆。用它们换回属于你的全世界。  — created on [[2022-07-03]] 07:20  ^60-9979-10319

- 对方很惊讶:“刘润,你这是拉仇恨啊,做咨询、做培训、写专栏、私董会……同时做这么多事情还说不累,每一项可都是要耗费大量精力的。”其实我真的不累,我玩得很开心,这是我的心里话。  — created on [[2023-08-01]] 08:21  ^60-10573-10689

- 工作是创造,不是消耗  — created on [[2023-08-01]] 08:21  ^60-10739-10749

- 在以前的文章里,我分享过自己如何度过完整的一天:7点准时起床,然后运动,阅读,参加活动,演讲,和客户讨论项目进展,开电话会议,和多年未见的好友畅聊叙旧,一直到晚上23:00,听15分钟雨水拍打在窗户上的白噪音,睡觉。有人问我,这种像机器一样的生活是如何炼成的?其实,这种枯燥、机械的工作状态看似令人难以接受,实际上却如同一只瑞士钟表,体现了一种规律和秩序的美。这也不是什么自律,是一种很好玩的生活方式。你身边也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在应酬之后,还会回到公司独自写报告;凌晨在睡梦中被电话吵醒,从被窝里爬起来为客户解决问题;节假日从不休息,还会工作到深夜。他们的勤奋和努力,不需要老板的褒奖,不需要物质的补贴,不需要发朋友圈证明,不需要强打鸡血,也不需要被人说服和强迫。 — created on [[2023-08-01]] 08:21  ^60-10779-11257
#读书笔记 [[刘润]]

- 他们发自内心地认为,工作是创造而不是消耗。对待工作的态度,正是优秀和庸常的分界线。  — created on [[2022-07-03]] 07:19  ^60-11286-11327

- 时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一种是成就我们,另一种是消耗我们,前者是赋予意义,后者是谋杀生命。  — created on [[2022-07-03]] 07:20  ^60-12046-12092

- 很多人都是这样吧,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改变太难,还是吃鸡、打王者比较简单。  — created on [[2022-07-03]] 07:21  ^60-12744-12787

- 那么,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又是什么人?是那些白天在枯燥地工作,晚上在消耗地玩,日夜如此,任由生命在看似平衡的重复循环中消逝不见的人。  — created on [[2022-07-03]] 07:21  ^60-13655-13750

- 也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都把工作看成是一场游戏,但有的人只是玩玩而已,有的人却在努力打怪升级,一心要成为最强王者。  — created on [[2023-09-21]] 22:53  ^60-14429-14488

- 也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都把工作看成是一场游戏,但有的人只是玩玩而已,有的人却在努力打怪升级,一心要成为最强王者。  — created on [[2022-07-03]] 07:21  ^60-14429-14488

- 看一个人的时间颗粒度,可以看出他的职业化程度。  — created on [[2022-07-03]] 07:21  ^60-15565-15588

- 那么,什么是时间颗粒度?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根据行程表,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很细,大约是15分钟。和省领导会见很重要?那就安排15分钟。另一个把时间切成颗粒的人,是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据英国《每日电讯报》专栏作家玛丽·里德尔(Mary Riddell)说,盖茨的行程表和美国总统类似,5分钟是基本时间颗粒度,而一些短会,乃至与人握手,则按秒数安排。这哪里是把时间切成颗粒啊,这简直是把时间碾成粉末!你不要觉得夸张,这个“按秒数安排”,我是亲眼见过的。2003年,比尔·盖茨到访中国,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参加一些重要会面。微软中国的同事们为了他的到来,一遍又一遍地测量从电梯口到会议室门口要走多少步,要花费几秒钟。我当时就在现场,亲眼所见每个会议室都坐着一位等着他握手、签字的重要客人。盖茨来了之后,依次进入每个房间,握手、签字、拍照、离开,几乎分秒不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颗粒度。王健林的是15分钟,盖茨的是5分钟,而大部分人的是1小时、半天甚至1天。恪守时间,是职业化的最基本要求。为什么很多人不守时?是因为他们的时间颗粒度过于粗犷。  — created on [[2022-07-03]] 07:22  ^60-15617-16328

- 其实不是老王霸气,只是时间颗粒度是1小时的她,无法理解对一个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的人来说,3分钟意味着什么。衡量一个人在商业世界中是否职业化,恪守时间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理解了“时间颗粒度”的概念,就会明白,恪守时间就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 created on [[2022-07-03]] 07:23  ^60-16461-16646

- 第一,理解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 created on [[2022-07-03]] 07:23  ^60-16697-16711

- 时间颗粒度为1天的人,喜欢说:“你到北京了啊?那怎么不顺便绕到天津来看我一下啊?”时间颗粒度为半天的人,喜欢说:“你下午在办公室吗?我过来找你聊聊天。”时间颗粒度为1小时的人,喜欢说:“路上堵疯了,我还有一会儿就到,你等我一下啊。”时间颗粒度为半小时的人,喜欢说:“这事微信里说不清楚,我给你打电话吧。”这些话都没错。但是如果别人不去天津看你、拒绝你的临时到访、不谅解你的迟到,或者不接你的电话,你要理解,那只是因为他的时间颗粒度和你的不同。  — created on [[2023-08-02]] 08:17  ^60-16863-17142

- 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更具职业素养的商业人士,会懂得至少以30分钟为单位安排时间,以1分钟为单位信守时间。这就是职业化。  — created on [[2022-07-03]] 07:23  ^60-17456-17545

- 要做好时间管理,还可以对时间进行分层次管理。我曾经提出了以年为单位、以天为单位和以小时为单位的三个层次的时间管理(见图3-3)。[插图]图3-3 时间管理的三个层次  — created on [[2022-07-03]] 07:24  ^60-17827-18147

- 以年为单位的“有目标的”时间管理,帮我省下来的是若干月的时间。  — created on [[2022-07-17]] 08:44  ^60-18520-18551

- 上帝公平地给了每个人每天3个8小时。第一个8小时,大家都在工作,第二个8小时,大家都在睡觉。人与人的区别都是第三个8小时创造出来的。如果你每天花3个小时上下班、2个小时吃早中晚饭、1个小时看电视,那你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只剩2个小时了。你可能会非常节省地用它来陪女朋友看电影,或者健身、唱歌、打打游戏。但是如果你能从交通、睡觉、吃饭上分别省出一些时间并把它们花在学习上,你的学习进步速度将是惊人的。如果你把这些时间花在拓展交际、锻炼身体、参加公益上,你的人脉增长速度也将是惊人的。  — created on [[2022-07-03]] 07:25  ^60-18649-18916

- 如果你不能以年的方式来管理时间,那么白白浪费掉的时间就会让以天、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管理变得毫无意义。如果你不能在每一天、每一个小时上有所节省,那么每年的时间也无法真正得到管理。这三种层次是缺一不可的。  — created on [[2022-07-17]] 08:45  ^60-19262-19362

- 是的,这就叫“习惯”。习惯,就是别人做起来那么别扭的事情,你可以做得非常自然。  — created on [[2022-07-03]] 07:29  ^60-19749-19788

- 当年痛苦学车的时候,觉得是车在骑我。当成为习惯之后,才是我在骑车。  — created on [[2022-07-17]] 08:46  ^60-20409-20442

- 当我们把时间管理作为一项规则来遵守时,毫无乐趣可言,甚至感觉很痛苦,认为是时间在管理我们。但是,在时间管理成为习惯之后,一切就变得自然而然,这时才是我们在管理时间。  — created on [[2022-07-17]] 08:47  ^60-20537-20619

- 史蒂芬·柯维说过:“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 created on [[2022-07-03]] 07:30  ^60-20820-20859

- 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管理时间的基本单位。  — created on [[2022-07-17]] 08:48  ^60-21028-21049

-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不是如何从17分钟里省出17秒,而是判断这17分钟值不值得用于做某事,以及如何用17分钟省出17个小时。  — created on [[2022-07-03]] 07:31  ^60-21365-21426

- 指数级增长、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  — created on [[2022-07-08]] 06:59  ^60-21481-21496

- “边际交付时间”,即每多提供一项服务或一个产品所增加的交付时间。  — created on [[2022-07-03]] 07:31  ^60-21702-21734

- 因为钢琴市场符合幂律分布,存在头部市场,我称之为“弯刀诱惑”,一旦有人获得成功,他就有机会垄断整个市  — created on [[2022-07-17]] 10:46  ^60-22287-22337

- 而幂律分布的市场正好相反,中间的人要么被推上去成为最成功的,要么被推下去变成碌碌无为者,所以这个市场上中间的人很少,头部和尾部的人却很多 — created on [[2023-08-03]] 08:34  ^60-22770-22838
#读书笔记 [[幂律分布]]

- 商业世界里的大部分商业模式都被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这两个数学模型主宰着。  — created on [[2022-07-03]] 07:31  ^60-23140-23175

- 如果你希望实现指数级增长,最重要的一点是,即使你所在的行业存在边际交付时间,你也要把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部分剥离出来,这样才有机会实现指数型增长。  — created on [[2022-07-03]] 07:33  ^60-23976-24048

- 总体来说,边际交付时间越高的,越不可能获得指数级增长;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才有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对于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行业,有一种方法可以获得指数级增长,就是把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服务的部分切掉,跟别人合作,自己只做那些抽象的、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部分。  — created on [[2022-07-03]] 07:33  ^60-24546-24674

- 什么是服务业?我们先来定义“产品”和“服务”: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叫产品;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边际交付时间越高的,越是服务。  — created on [[2022-07-17]] 22:53  ^60-25118-25180

- 中国的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变,服务业对目前的中国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求职者来说,服务业是“就业池”,每个人必须花时间提供服务,不会轻易被机器和算法替代。对创业者来说,服务业是“避风港”,符合正态分布,中间可以容纳很多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创业者也要清楚,一旦进入这个避风港,把企业做大的可能性就会变得很小。当然做得相当成功的人也不少,只是很难达到马云那样的成功。所以,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进入服务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created on [[2022-07-17]] 22:54  ^60-25692-25930

- 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是主宰商业世界的两个数学模型,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边际交付时间是否为零。只有边际交付时间为零,或者抽离出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部分,企业才有机会获得指数级增长。同样,我们还可以用边际交付时间是否为零来区分“产品”和“服务”。除了在幂律分布市场中险中求胜,创业者和求职者也可以考虑进入正态分布的服务业。  — created on [[2022-07-03]] 07:33  ^60-26014-26170

- 我对她说:当你比他人只强一点时,或许他人会嫉妒、不服,会攻击你,甚至诋毁你。然而,当你足够强大以至远远超越他人时,他人连嫉妒的勇气都没有,剩下的只是对你的仰望和深深的敬畏,他们会爱你、怕你、敬你。  — created on [[2022-07-03]] 07:34  ^60-26659-26757

- 如果你进入任何一个现有的市场,面对那些强大的竞争对手,你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比别人的好得多,不能只是有一点点优势。因为当你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时,你总是会购买值得你信赖的品牌,除非这个产品有很大的差异性。  — created on [[2023-08-03]] 19:59  ^60-26876-26975

- 你做事情不是只需要增长10%,而是要创造10倍增长。有人说:“增长10倍?快别开玩笑了。增长1倍我的头发都快掉光了。”其实,在创业时,增长10倍要比增长10%容易得多。  — created on [[2022-07-17]] 22:57  ^60-27083-27225

- 创业时更重要的是选择,而不是努力;更重要的是思辨,而不仅仅是执行。用我的“千百十个”逻辑去理解,那就是百位(战略)上进一步,抵得上个位(管理)上进百步。  — created on [[2022-07-17]] 22:57  ^60-27437-27513

- 成名之前,你发现遇到的都是坏人。成名之后,你发现遇到的都是好人。为什么?因为你身处的圈子不同了。  — created on [[2022-07-17]] 22:59  ^60-28163-28269

- 站在“时间轴”上看,你要离开的并不是那些“烂人烂事”,而是要离开曾经那个不断遇到“烂人烂事”的自己(见图3-5)。[插图]图3-5 从改变自己开始让自己发生改变,你会发现你的周围都是好人。  — created on [[2022-07-03]] 07:35  ^60-28298-28667

- 用心创造价值的人,时间会给你答案  — created on [[2022-07-03]] 07:36  ^60-28717-28733

- 回归简单,回归商业常识,这个时代,是创造价值者的天堂。  — created on [[2022-07-03]] 07:36  ^60-28948-28975

- 用心服务,真诚做产品,就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用心创造价值的人,时间会给你答案。  — created on [[2022-07-17]] 23:01  ^60-29471-29540

- 杰克·特劳特先生曾经讲过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对付价格战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是涨价。  — created on [[2022-07-17]] 23:01  ^60-29624-29664

- 当你觉得生活中到处是“烂人”时,那是因为你生活在“烂人”的圈子里。你要做的,不是改造那些“烂人”,更不是变成比他们更烂的人,而是遵循特劳特先生的教诲,让自己不断“涨价”,让自己配得上更好的圈子。这,才是正道。  — created on [[2022-07-03]] 07:37  ^60-29817-29921

- 一个人痛苦,是因为他没有高度和格局。高度不够,看到、听到的都是问题。格局太小,纠结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算的都是家长里短的小账,看不到广阔的增量。你站在1楼,有人骂你,你听到了很生气。你站在10楼,有人骂你,你听不太清楚,你还以为别人在和你打招呼。你站在100楼,有人骂你,你根本看不见,也听不见。  — created on [[2022-07-17]] 23:02  ^60-29950-30099

- 蚂蚁和巨龙没有交集,蒲公英的种子与天空中的彩云难以相遇。它们分处在不同的世界,永远不知彼此。不是每个人都配做你的对手,不要在不值得的人身上花时间。  — created on [[2023-08-03]] 20:03  ^60-30128-30201

- 人脉的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交换很多人问我:“润总,你认识那么多业内牛人,你平时是怎么经营人脉的呢?”我说:“创造价值。”你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  — created on [[2022-08-13]] 08:46  ^60-30351-30462

- 所以,经营人脉,始终要保持的一个基本心态:毫无保留地把你的价值付诸别人身上。  — created on [[2022-07-03]] 07:37  ^60-30770-30808

- 要想尽一切办法,毫无目的地帮别人。当你经过长期的积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拥有了有影响力的作品,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人脉才会蜂拥而至。一个优秀且有价值的人,自然会吸引其他优秀且有价值的人的认可和帮助。要想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得到更多的认可,首先要让自己优秀起来。人脉不在多,在精。当你没钱、没资源、没背景的时候,唯有你的实力、业绩、作品,才是让你在绝境之中脱颖而出的最佳武器。没有真本事,无法帮助到别人,就算你认识的人再多,他们也不会是你的人脉。人脉的本质,是平等交换(见图3-6)。[插图]图3-6 人脉的本质是平等交换当你把自己变得足够优秀的时候,赞美、认可、人脉,你想要的一切,才会纷至沓来。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 created on [[2022-07-03]] 07:37  ^60-30837-31569

- 你能为别人创造多大价值,你就有多大价值一个人的财富基本盘,由两个组成部分:第一,你自己的本事;第二,你和其他人联结的本事。前者是1,后者是1后面的0,而且,后者是前者的放大器(见图3-7)。[插图]图3-7 人脉的本质是给予价值有句话说得很好:学到的就要教人,赚到的就要给人。教人、给人、结识人的背后,并不是某种商业诉求和目的,而是顺其自然、发乎于心。一段合作关系,最初越是刻意、功利,越是不加掩饰、急不可耐,就越有可能和初衷背道而驰。所有的合作,都是先基于了解和信任,然后不断地把自己变得有价值,为身边的人创造价值,才得以实现的。  — created on [[2022-07-03]] 07:38  ^60-31619-32306

- 巨大的事物,总有细小的开头。这其中的每一环,一直能够追溯到最初的一个微小的善念,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因果链。  — created on [[2022-07-03]] 07:41  ^60-33345-33399

- 真正的人脉,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交换。你能给予什么样的价值,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你能为别人创造多大价值,你就有多大价值。  — created on [[2022-07-03]] 07:41  ^60-33637-33697

- 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 created on [[2022-07-03]] 07:41  ^60-33747-33760

- 如果我对请求牵线搭桥的这个人有一些了解,觉得他比较靠谱,我就会让他写一段东西,帮他转给他想认识的人。  — created on [[2022-07-17]] 23:09  ^60-33817-33867

- 对双方有价值的事情,介绍双方认识是成人之美,分文不取;对单方有价值的事情,那是出卖自己的信用,重金不卖。你要认识一个人的关键,是他想不想认识你。这个决定权在他,不在我。  — created on [[2022-07-17]] 23:09  ^60-34225-34338

- 如果想要积累人脉,你能做的,就是不断积累自己的价值,并不断输出自己的价值。  — created on [[2022-10-07]] 10:13  ^60-34367-34404

- 当你能够帮到越来越多厉害的人时,你的人脉才会越来越广,人脉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 created on [[2022-10-07]] 10:13  ^60-34433-34472

- 那些能帮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脉;只有那些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 created on [[2022-07-03]] 07:42  ^60-34501-34535

- 真正的人脉,就是10-30-60关于人脉,冯仑先生有一个理论:在正常情况下,人一生交往的关系是10-30-60(见图3-8)。[插图]图3-8 人生交往关系“10-30-60”当你遇到危难时,能借钱的对象不超过10个人。每天你都可以想一遍,谁能够借钱给你?就算是把亲戚、父母、朋友都加上,你能张口借钱的对象也不会超过10人。再往外一层关系就是熟人朋友、经常打交道的人等,这些人加起来大概不超过30人,其中还包括我前面说的那10人。所以,虽然你电话本里的人有很多,但其实你多数都记不住,有时候干脆忘了。最外一圈关系是所谓的熟人,也就是打电话的时候记得住这个人,而且也大概了解他的背景,但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见的那种朋友,这些人最多也就是60个,这60个人还包括了前面说的30人。所以,人这一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关系就能应付得了。需要花精力去了解的人,其实很少,不会超过60个。只要把与这60个人的关系维系好,就够你用一生了。  — created on [[2022-07-03]] 07:43  ^60-34585-35417

- 健康的人脉,是双方的共赢,而不是单方的消耗。  — created on [[2022-07-03]] 07:46  ^60-35684-35706

- 我这一生只能学会三件事,就是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和态度(Attitude)(见图3-9)。[插图]图3-9 知识、技能与态度  — created on [[2022-07-03]] 07:46  ^60-35975-36287

- 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已经被发现和证明的规律。它是确定的,不需要你通过自身的成功、挫败去验证,然后恍然大悟。  — created on [[2022-10-07]] 10:43  ^60-36379-36432

- 学习知识的方法简单直接:通过“记忆”,把知识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你的“存储脑”的某个“抽屉”里。  — created on [[2022-07-17]] 23:15  ^60-36581-36627

- 现在对我最重要的知识是写邮件的知识和开会的知识。工作一直在变,要求一直在提高,我一直在学习,一直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学习就要被超过。学习知识,要用“脑”。  — created on [[2022-07-17]] 23:16  ^60-36878-36987

- 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技能。什么是技能?技能就是那些你以为你知道,但如果你没做过就永远不会真的知道的事情。  — created on [[2022-07-17]] 23:16  ^60-37069-37153

- 抛橘子之所以叫“技能”,就是因为它是“学”不会的,要靠“习”,要用“手”。  — created on [[2022-07-17]] 23:16  ^60-37301-37338

- 最难学的,是态度。什么是态度?态度就是你选择的用来看待这个世界的那副有色眼镜。  — created on [[2022-07-17]] 23:18  ^60-37761-37829

- 总结而言,对我今天有帮助的,态度占超过50%;技能占大概30%;知识只占不到20%,其中来自大学课堂的知识已经不到一半了,所以我有如上的回答。  — created on [[2022-07-17]] 23:18  ^60-38258-38329

- 关于知识、技能、态度,我给你几个建议:第一,不要把知识当技能学。有一些“实战主义者”,只相信自己感悟的东西,说“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所以拒绝学习前人思考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把知识当技能学,通过四处碰壁,总结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经验。这就是“重新发明轮子”。你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人类才能不断进步。第二,不要把技能当知识学。有一些“理论主义者”,喜欢通过买书来学习。想学演讲,买本书来看看。想学谈判,买本书来看看。想知道怎么看书,也买本书来看看。你能买到的书,教的都是练习技能的步骤,而不是技能本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created on [[2022-07-17]] 23:19  ^60-38358-38714

- 用脑学习知识,用手学习技能,用心学习态度。把知识学以致用,把技能练成艺术,那么你用心相信的东西就一定会实现。  — created on [[2022-07-03]] 08:03  ^60-38743-38797

- 在一次私董会上,我给大家讲了三个概念:自污、示弱、看淡(见图3-10)。[插图]图3-10 自污、示弱与看淡这三件事,看上去都是把自己踩在地板上摩擦。凭什么,有必要吗?  — created on [[2022-07-03]] 08:04  ^60-38895-39255

- 因为“君子自污”。什么叫君子自污?就是你浑身雪白地出门,就会有人忍不住往你身上泼脏水,对你满满的恶意。人们不相信“洁白无瑕”,或者不能忍受有人洁白无瑕。  — created on [[2022-07-03]] 08:22  ^60-39417-39522

- 重要的是,你用“他污”邀请恶意,还是用“自污”邀请善意。  — created on [[2022-07-03]] 08:04  ^60-39798-39826

- 只有强大的内心,才会示弱。示弱,会邀请能量,邀请善意,邀请帮助。  — created on [[2022-07-03]] 08:04  ^60-40232-40293

- 如果你靠别人的反馈来评价自己,会非常痛苦。你总想向别人解释,可是,如果是一两个人质疑你,你还能解释清楚,如果是几十万、上百万人误解你,你怎么解释?  — created on [[2022-12-04]] 17:36  ^60-40586-40659

- 这时,如果你用自己内心认同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就会瞬间看淡所有的误解。你会觉得:他们怎么评价,是他们的事。我对我自己的看法,只和我自己认同的价值观相关。这是一种很难的修炼。但是如果炼成,你会真正地看淡。  — created on [[2022-12-04]] 17:36  ^60-40688-40847

- 因为只有“心态高过云端,姿态埋入地底”,你才可以拥有最高尚的朋友,而没有最低微的敌人。  — created on [[2022-07-03]] 08:23  ^60-41031-41074

- 每个人都是一家“无限责任公司”,与世界进行价值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用一生的时间来经营自己,追求成功。  — created on [[2022-10-07]] 10:49  ^60-41171-41228

- 你不承担风险,收益自然是有上限的;我承担风险,也要享受风险所带来的收益。你优先,我劣后,这就是我们的合伙关系。所以,雇用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合伙关系。  — created on [[2022-10-07]] 10:59  ^60-42085-42217

- 一个人只有明白了自己与企业的关系,才能用更加认真、端正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  — created on [[2022-07-03]] 08:25  ^60-42448-42492

- 工资是支付给责任的,一个人想要涨薪,就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承担更大的责任。  — created on [[2022-07-03]] 08:25  ^60-43251-43288

- 股权有很多形式,比如分红权、期权、股票等,但是股权的本质,是“利润分成制”,是支付给未来的潜力的。  — created on [[2022-07-03]] 08:25  ^60-43947-43996

- 小提示有一句话,我特别希望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分享:松鼠过河需要策略,巨人过河踏水而过。当我们还是一只小松鼠的时候,面对着名为“未来与无知”的汹涌湍流,都会心生胆怯,不知所措。松鼠通常会先跳到一块石头上,接着左顾右盼,张望着下一块落脚的石头在哪里,在害怕和纠结中艰难过河。而巨人过河,不用看河流的深浅,不用理会石头的分布,从容潇洒,踏水而过。每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开始都像是惊慌受怕的松鼠,在冬天会为了一顿饭忧愁。可是随着不断的成长,时间和经历会把我们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我们终究会成为从容不迫的巨人。因为,我们是自己的CEO。  — created on [[2022-07-03]] 08:26  ^60-45429-45841

- 艺术家是什么?艺术家是黑客。而艺术作品,就是黑客的代码。  — created on [[2023-09-21]] 22:58  ^60-45936-45964

- 就是你做了清单上的一些有利于生存、繁衍的事情,人体就会按量分泌出一些令你愉悦的化学物质,作为对你的奖励。  — created on [[2022-07-03]] 08:26  ^60-46257-46309

- 再设计精妙的奖惩机制,也会有漏洞。聪明的人类发现,看一幅美丽的画、听一首美妙的歌,会使自己或心生愉悦,或潸然泪下,或心潮澎湃,虽然这对生存、繁衍没有任何帮助。为什么?因为艺术家在无意中找到了一些特殊的刺激物,通过人体的感官,把这些刺激传入人体,可以短路奖惩系统的代码,使人体直接分泌化学物质(见图3-12)。[插图]图3-12 艺术家为人类带来自由DNA很想将其修复,但是这套系统的代码量实在是太庞大了,所以,几十年甚至上千年来都没能修复。而且,通过艺术品“黑”进奖励系统分泌的化学物质,量很小,也不值得修复。所以,几千年来,人类就利用这个漏洞和DNA的容忍,来取悦自己,在艰难的生活中,找些乐趣。  — created on [[2022-07-03]] 08:27  ^60-46505-47196

- 艺术家,都是黑客。他们给人类找到了自己控制化学物质分泌的方法,使人类不完全受制于DNA。艺术家给人类带来了自由。  — created on [[2022-07-03]] 08:29  ^60-47280-47365

理解What、Why、How,才能知行合一

- 理解What、Why、How,才能知行合一  — created on [[2023-09-21]] 22:59  ^62-339-360

- 理解What、Why、How,才能知行合一  — created on [[2022-07-03]] 08:29  ^62-339-360

- 开了很多次私董会之后,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值得每一个人重视和思考的现象:很多坐在这里寻求别人帮助的人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答案。  — created on [[2022-07-03]] 08:29  ^62-499-571

- 我们描述一件事情,有三个角度: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办)。  — created on [[2022-07-03]] 08:29  ^62-1551-1681

- 所以,只知道What,却不知道Why,就没有动力。理解了Why,才有可能做到知行合一。但知道What,也知道Why,这也不够,你还得知道How。How,就是做事的方法和步骤。  — created on [[2022-07-03]] 08:29  ^62-4663-4779

- 肖知兴教授说,知和行之间隔着两个太平洋。在我看来,这两个“太平洋”,一个是Why,另一个是How。如果只知道道理本身(What),而不知道为什么(Why)和怎么办(How),我们确实过不好这一生。只有当你真的把What、Why、How这“黄金三问”同时解决了,你才能真正做到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  — created on [[2022-07-03]] 08:35  ^62-4963-5171

- 企业为什么一定要有愿景?企业的愿景也是在解决Why的问题——“我们今天这么辛苦地工作,到底是为什么?”只有真正解决了Why的问题,员工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内心才会有强大的动力,坚持到底,否则很容易就会放弃。解决Why的问题之后,What和How才真正有意义。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0  ^62-5716-5932

- What、Why、How,是“黄金三问”,密不可分。没有Why,就没有动力,What和How也就没有意义。没有How,就只是鸡汤,再多道理也只是体现在纸面上。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0  ^62-6016-6095

- 在沟通中也同样,你一定要搞清楚对方想听的是What、Why还是How,而自己所表达的是What、Why还是How。当你所表达的和对方想听的相匹配,你们的沟通才是有效的。只有真正理解了What、Why、How,你才有可能做到“知行合一”。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1  ^62-6193-6311

- 幽默,是溢出的智慧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1  ^62-6417-6426

- 游刃有余,满到溢出。而那些溢出来的智慧,就变成了幽默。  — created on [[2023-09-21]] 22:59  ^62-7155-7182

- 第一种是优越感理论。简单来说,就是我通过创造一个失败者,让你感觉自己就是成功者,从而产生心满意足的优越感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2  ^62-7432-7514

- 第二种是错愕感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在两条逻辑线交叉的地方突然来一个“脑筋急转弯”。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3  ^62-7938-8009

- 第三种是释放感理论。简单来说,就是用“危险”给你制造紧张感,再用“安全”释放掉它。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4  ^62-8448-8519

- 幽默,是举重若轻不管你要给人制造的是“优越感”“错愕感”还是“释放感”,都需要一种稀缺的能力,甚至是天赋,那就是智慧。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4  ^62-9112-9201

- 只有当你的智慧多到溢出时,才有幽默感。幽默,是溢出的智慧。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5  ^62-9664-9693

- 关于幽默,学术界主流的理论大概有三种:优越感理论、错愕感理论和释放感理论。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5  ^62-10563-10600

- 洞察本质的人,都会打比方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5  ^62-10932-10944

- 金老师说:“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根就是系统结构,树干就是战略,树冠就是市场,果实就是产品,叶子就是品牌。”如图4-4所示。[插图]图4-4 系统结构、战略、市场、产品与品牌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6  ^62-12456-12779

- 为什么树根是系统结构?树根从土壤中汲取养分,是这棵大树的基础保障,而系统结构也是一家公司的基础,结构不对,一切都不对。所以,树根是系统结构。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7  ^62-12818-12888

- 为什么树干是战略?树干把养分输送给树枝、树叶,树枝、树叶直接或间接地依附在树干上。草、灌木没有树干,那是因为那时候公司还小,没有战略是最好的战略。但当一家企业成长为大树,变成了乔木,战略就变得非常重要,它将为公司指明方向。所以,树干是战略。为什么树冠是市场?你的树冠能覆盖多大的范围,就代表你的市场规模有多大。所以,树冠是市场。为什么果实是产品?你想把你的产品卖给用户,那么它一定是你最好的东西,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东西,而一棵树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果实,它有营养。所以,果实是产品。为什么叶子是品牌?叶子非常多,很轻,还会经常散落,能飘很远。别人可能没看到你这棵大树,但是,看到叶子就知道了你是棵什么树,结什么果。所以,叶子是品牌。金老师的比喻,把企业治理的一系列概念说得活灵活现,一下子就让学员们对系统结构、战略、市场、产品、品牌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所以说,洞察本质的高手,都是打比方的高手。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7  ^62-12917-13460

- 打好一个比方,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洞察复杂、陌生事物的本质;第二步,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第三步,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7  ^62-13667-13815

- 小米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刘德。小米的智能家居有很多设备,比如电视机、路由器、门禁、电饭煲、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它们都可以用一个统一的App来控制。这个App就相当于所有小米家居产品的遥控器。于是,这个遥控器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入口。这个入口到底可以创造什么价值呢?它会提示你家居产品的现状,你还可以直接在上面购买耗材。比如你家空气净化器的滤芯需要更换了,或者扫地机器人的刷子需要更换了,它会实时提醒你,你可以直接在App上一键购买。如果将来有了小米智能冰箱,可能它还可以帮你订鸡蛋、订牛奶等。一个遥控器,就可以带来很多购买行为。这个我花了200多字讲清楚的概念,刘德用5个字就讲清楚了——“遥控器电商”。你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管控所有小米设备的入口的价值,并且还感觉特别透彻和形象?他深刻洞察了这件事情的本质,然后联系到人们耳熟能详的某个东西上,让你更好、更快地理解。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力。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0  ^62-14097-14612

- 刘德说,这类生意对小米来说,是“烤红薯生意”。小米发展到今天(2017年),已经有5亿多用户了,其中4亿多是活跃用户。他们除了需要小米手机、充电宝、手环等科技产品之外,也需要毛巾、床垫等高品质的日用品。与其让这些流量白白流失,不如把这些流量转化成营业额。就像一个火热的炉子,它的热气散就散了,不如借助余热顺便来烤一些红薯。这就是“烤红薯生意”。短短5个字,就把这个事情概括了,通俗易懂而又透彻传神。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8  ^62-14786-15043

- 至于到底烤哪些“红薯”呢?刘德又有一个比方,叫“生活耗材”。你会发现小米的日用品,尤其是服装类,却是一些标准化、差别小的产品,比如毛巾、袜子、T恤等,没有差别比较大的产品,比如时尚服装、童装等。这是为什么?刘德说:“我理解的服装类产品,分为生活配饰和生活耗材。配饰是生活的装饰品,它是为了适应不同场合,追求的是差异化,而耗材是标准化的,就像打印机的墨盒,一次可以买一打,追求的是实用性和品质。袜子、毛巾之类的产品,就是服装类产品里面的耗材,这个市场的需求正在增长。比如,美国人平均每年用12条毛巾,而中国人平均每年用1~2条,14亿人可能会出现140亿条毛巾的年增量。既然存在这样巨大的市场,这个行业是完全可能出现一个巨头的。所以,小米瞄准了生活耗材的市场。”“生活耗材”4个字,就把这件事清楚地讲明白了。“遥控器电商”“烤红薯生意”“生活耗材”,刘德用这几个比方,简单、透彻又鲜活地讲清楚了小米的几个商业逻辑,让我深深叹服。再比如,我经常拜访学习的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  — created on [[2022-07-03]] 08:49  ^62-15072-15625

- 如何打好比方,需要三步:第一步,洞察复杂、陌生事物的本质;第二步,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第三步,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0  ^62-16204-16349

-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你要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他的。你在你的范围内做事,他也在他的范围内做事,如果要跨越边界,就需要先征求对方的同意(见图4-5)。[插图]图4-5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1  ^62-17083-17425

- 拥有边界感的核心要求,首先是你要识别什么是边界,其次是你懂不懂“要在边界内做事,越界需要先征得对方同意”这个基本礼仪。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1  ^62-17562-17621

- 别人的时间的所有权属于谁?属于他自己,你并没有权利占用。你一旦要占用别人的时间,就需要经过对方的同意。强行占用,就属于越界。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2  ^62-19478-19540

- 你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可以不同意老板的决定,可以不被老板说服,这是你的权利。但是,你要执行老板的命令,因为这是你的工作职责。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2  ^62-20032-20094

-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你要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他的。你在你的范围内做事,他在他的范围内做事,如果要跨越边界,就需要先征求对方的同意。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3  ^62-20589-20662

- 大家一般都分得清楚物品的所有权,但是,时间、隐私、权利……这些无形东西的所有权,很多人却分不清楚。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边界感都非常重要。很多让人不舒服的举动,通常都是因为对方越了界。所以,我们要时刻训练自己的边界感,注意不要侵犯别人的边界。这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基本修养。否则,没有边界感的人,即便长大了,也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巨婴”。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3  ^62-20691-20889

- 多巴胺是人在确定动机后,支持着他不断攀登、享受过程、完成目标的化学物质。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3  ^62-21684-21720

- 所以,多巴胺对人是很重要的。它让我们在有动机去做一些事情时,可以享受这个过程。我们的人生需要不停地攀登,而多巴胺是支撑着我们攀上去的重要物质。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3  ^62-22021-22092

- 内啡肽很有特点,它和多巴胺不同,不需要有很强的动机。比如日常吃辣就可以刺激大脑产生内啡肽,只不过这种刺激性相对较弱。跑步也能让大脑产生内啡肽,但得持续跑很长时间。在跑步的过程中你能感觉到,大脑在运动时能得到比较温和的刺激,其作用物就是使我们开心的内啡肽。  — created on [[2023-08-04]] 21:38  ^62-22512-22639

- 获得快乐有三种方法。一种是通过目的性很强的多巴胺,去找事情做,比如完成艰难的工作;一种是通过长时间持续锻炼去刺激分泌内啡肽;还有一种是刺激分泌能让大脑觉得单纯快乐的血清素。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3  ^62-23489-23575

- 认知科学家往往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人的大脑,比如大脑在做认知抉择与判断的时候,哪个脑区会出现变化。神经科学家则从底层的基因方面入手,去研究大脑的一些功能。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3  ^62-23931-24035

- 在没有“奖励机制表”之前,你的快乐来自走路本身;在有了这张表之后,你的快乐就有一部分来自获得比较优势。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4  ^62-25255-25306

- “装”是一种美的刚需。激发别人把炫耀的本能发挥出来,会使你有机会获得商业成功。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4  ^62-26115-26154

世界三大法则:自然法则、族群法则、普遍法则

- 什么是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者说,弱肉强食  — created on [[2022-07-27]] 08:02  ^64-975-1001

- 在自然法则下,想要生存,个体的优势非常重要。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4  ^64-1329-1351

- 个体的优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暴力”,一种是“狡诈”。或者换个稍微好听一点的说法,一种是“强壮”,一种是“智慧”。要么在他冲进洞口时直接把他打跑,要么在洞口给他设陷阱、布圈套,让他没法闯进来。自然法则,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的个人利益。如果你遇见一个野蛮人,他毫不讲理,我建议你用自然法则。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4  ^64-1380-1582

- 什么是族群法则?族,就是有同一血缘的人;群,就是有同一目的的人。族,是为了能够生存延续;群,是为了能够实现目标。因为有一个大于个体目标的目标存在,所以大家聚在一起,形成了族群。家庭是一个族群,公司是一个族群,宗教是一个族群,国家也是一个族群。因为这个大于个体目标的目标,大家必须出让一部分自己的选择权和决策权给集体。这时定义出来的新的法则,就是族群法则。  — created on [[2022-07-03]] 08:55  ^64-1771-2064

- 为了那个更大的目标,大家牺牲了一部分个人的利益,用群体的强大,保护个体的弱小。那些订立的规矩,就是族群法则。如果在一个组织里,我建议你用族群法则,遵守规矩,利用规矩。  — created on [[2023-08-05]] 09:32  ^64-2487-2599

- 族群法则也有问题——族群内和睦融洽,族群间争吵冲突。于是,普遍法则产生了。什么是普遍法则?就是可以跨越个人和组织、所有人都理解和认同的东西。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0  ^64-2686-2814

-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三大法则:自然法则、族群法则、普遍法则。从自然法则到族群法则,再到普遍法则,是世界不断进步、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当你用这三大法则的视角看世界,就会理解个体发展、组织博弈甚至国际政治都有其背后的原因。但是,回到自己身上,你要知道:自然法则是最“健壮”的,因为最原始,只需要自己认同。普遍法则是最“有效”的,因为最广泛,能产生更多协作。“巨婴”和“杠精”,是在和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选择了错误的法则。问问自己:今天你是在以什么样的法则,与这个世界进行价值交换?你用的法则越高级,你能换到的东西就越多。但同时,你也更脆弱。我们要懂得,用族群法则、普遍法则和世界进行价值交换,同时在必要的时候,用自然法则来保护自己。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2  ^64-3563-4107

- 谁掌握稀缺资源,谁就拥有财富分配权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2  ^64-4243-4260

- 是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更底层的逻辑,它不是“水”和“火”的差距,而是能量的差距。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2  ^64-5022-5060

- 杠杆将配重物的势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转化为石弹的动能,这种动能能将100公斤的石弹抛射大约250米(比两个足球场的长度加起来还  — created on [[2023-08-06]] 08:40  ^64-5619-5680

- 圆头子弹在进入人体后由于受到更大阻力,对中枪者能造成更大伤害,使其迅速丧失战斗力。  — created on [[2023-08-06]] 08:40  ^64-5796-5837

- 战争的本质,是对能量的控制  — created on [[2023-08-06]] 08:40  ^64-5948-5961

- ,这个过程就是把一个军队吃了三年的化学能量,转化为能一举冲垮一座城池能量的过程。  — created on [[2023-08-06]] 08:41  ^64-6478-6518

- 所以,战争的本质,是对能量的控制。  — created on [[2023-08-06]] 08:41  ^64-6547-6564

- 从本质上来说,销售团队是一个把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的团队。我们可以把整个销售团队理解为冷兵器时代的军队,他们在平地上推石头,把团队的化学能变成动能,从而把石头往前推。在这个团队中,力量比较大、水平特别高的高级销售,就像是巨人,能把石头推得更远一点。因为巨人吃得多,能量转化得也多。  — created on [[2023-08-06]] 08:42  ^64-7137-7275

- 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则要懂得借助更大的、本不属于自己的能量,像水攻城池那样,让这些能量帮助自己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 created on [[2023-08-06]] 08:42  ^64-7304-7361

- 我们经常说商业模式,模式创造的是什么能量呢?是势能。当你拥有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时,你就相当于站在了山顶上,虽然敌方有一个很强大的销售团队,但对方其实是在仰攻,你只要把山顶上的石头往下轻轻一推,就能获得胜利(见图5-2)。[插图]图5-2 商业模式创造势能科技又是什么呢?科技也是势能。当一家公司拥有了许多专利,就相当于有了许多工具,利用这些工具的势能、科技的势能,就能形成商业竞争中的“水攻”。所以,现在你应该理解了科技公司为什么会每年投入10%的总销售收入甚至更多的研发费用来筑造“城墙”,你应该也理解了华为到底在干什么。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2  ^64-7390-7985

- 借助外在势能,而不是借助员工每天吃下去的化学能,企业才有更大的机会获得成功  — created on [[2023-08-06]] 08:44  ^64-8186-8223

- 我们曾说“你陪客户喝的酒,是做产品时没有流的汗”,这是因为我们做产品是把千钧之石推上万仞之巅,再在尽可能大的势能之下,将其轻轻推动,用营销和渠道减少阻力,把这种势能转化为动能,然后用转化后的动能去尽可能地覆盖用户,从而设法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 created on [[2023-08-06]] 08:44  ^64-8308-8428

-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求之于势,是寻找战略势能,是追求技术的领先、商业模式的优越以及效率的优势;不责于人,是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进行赋能,是在匹配责权利制度的前提下对每个人全部能量的调动。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5  ^64-8462-8560
#读书笔记 [[势能]]

- 产品价格到底应该由什么决定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5  ^64-8663-8676

- 消费者能感知到什么价值?——功能价值、体验价值、个性化价值(见图5-3)。[插图]图5-3 产品价格由什么决定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5  ^64-9084-9376

- 什么是性价比?性价比是指性能与价格的比。在品质相同的情况下,产品越便宜,则性价比越高;或者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产品品质越好,则性价比越高。  — created on [[2023-08-06]] 08:47  ^64-9990-10088

- 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规模越大,价格越低。但成本降低后会带来更大的规模,比到最后就会演变成价格战,将利润空间压榨得越来越小。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5  ^64-10699-10768

- 利用技术优势降低成本,比效率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6  ^64-10804-10818

- 大多数公司都不应该在同一个产品上比价格,而是要给消费者提供更稀缺的价值——体验价值。  — created on [[2023-08-06]] 08:48  ^64-10948-10990

- 为了解决产品被仿冒的问题、维护英国制造商的权利,愤怒的英国人拿起了法律武器。1887年,英国人在国会上通过了一项侮辱性的法案——《商品法》。《商品法》中有一个重要的条款,要求所有来自德国的产品都必须贴上“Made in Germany”的标签,以此将价廉质劣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 created on [[2023-08-06]] 08:49  ^64-11760-11906
#读书笔记 [[德国]]

- 从那时开始,德国人意识到,所有的努力和创新都要凝聚在这个标签上,这是别人选择他们的标准。后来德国的产品做得越来越好,最终摆脱了“低级货”的烙印。  — created on [[2023-08-06]] 08:50  ^64-11935-12007

- 许多国家都曾是山寨大国,美国和日本也不例外。但是,比起一味地模仿,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建立差异化,给消费者提供更稀缺的体验价值。而打造体验价值的核心方法论,是从产品视角切换为用户视角。但用户会仅仅满足于此吗?不,还有比体验价值更稀缺的价值——个性化价值。  — created on [[2023-08-06]] 08:50  ^64-12036-12248

- 个性化是产品销售中最高级的卖法,它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拥有私人定制。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6  ^64-12496-12528

- 比功能更稀缺的,是体验;比体验更稀缺的,是个性化。所以,产品的定价,取决于你能提供给消费者什么价值。价值越稀缺,价格就越高。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6  ^64-13321-13412

- 有朋友说:“除了商品的制造成本,还有营销成本、渠道成本、折旧损耗成本、公司运营成本(比如员工工资、办公室开销、管理成本)等,把所有的成本都扣除,剩下来的才是利润。”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6  ^64-13981-14063

- 不是。这0.3元,其实只是社会付给你的辛苦费,我们把它叫作社会工资。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6  ^64-15440-15474

- 只有别人拿不走的,才是你真正的利润。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6  ^64-16677-16695

-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叶国富的名创优品。在日用杂货行业,过去1元出厂的商品,卖给消费者的价格大概是3元。而名创优品呢?名创优品的商品,0.5元出厂,卖给消费者的价格不到1元。这是怎么做到的?首先,叶国富用“直管”的模式,也就是加盟商出钱、自己管理品牌的模式,在两年之内,迅速开出了1000多家门店。因为这1000多家门店,他有了强大的议价能力,然后,他找到供应商,问:“我有1000多家门店,找你进货,你能不能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把价格从1元压到0.5元?”别人一次进几十箱货,叶国富一进货就是上万箱,这样的生意你做不做?这么大的量,供应商想了想,觉得可以接受。因为他最在乎的不是毛利率,而是利润的绝对值。然后,名创优品就在0.5元出厂价的基础上,加价8%~10%,作为品牌运营费用,支持中后台的数据、仓库、采购的运营,直接给门店供货。门店再加上32%~38%的毛利,覆盖剩下的所有管理成本。最终,名创优品的产品,卖给消费者的价格还不到1元,比其他商家的出厂价还低,所以这些商家根本竞争不过名创优品。这就是效率创新。 — created on [[2023-08-07]] 08:12  ^64-16739-17429
#读书笔记 [[名创优品]]

- 其他商家的出厂价是1元,而名创优品的出厂价是0.5元。这0.5元的差价,就是名创优品通过效率创新创造出来的真正利润。利润,来自没有竞争。  — created on [[2023-08-07]] 08:13  ^64-17458-17555

- 利润,来自没有竞争。任何一个行业,所有的红利最终都会被竞争拉平,最后大家只能赚社会工资。这时候,只能通过创新来创造利润空间。否则,说句扎心的话,你以为你在创业,其实你只是在为社会打工。  — created on [[2022-07-03]] 09:16  ^64-17872-18022

- 优秀的人不用管理,他们会自我驱动。  — created on [[2022-07-03]] 18:36  ^64-18447-18464

- 那贡献多的合伙人,不就被占便宜了吗?其实,没有人能永远贡献最多。这段时间你贡献大,过段时间可能另外一个人贡献大。当合伙人都有充分的自驱力的时候,谁也不会占谁便宜。这就是“胜则举杯欢庆,败则拼死相救”。  — created on [[2022-07-03]] 18:36  ^64-19779-19879

- 什么是“成年人”?小孩子才发脾气,成年人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成年人就是那些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他们有很强的自驱力,渴望和优秀的人一起做有挑战的事,并且清楚自己和公司是平等的契约关系。  — created on [[2022-07-03]] 18:36  ^64-20255-20369

- 最有创造力的工作,一定来自热爱,来自他内在的自驱力和创造性。  — created on [[2022-07-03]] 18:37  ^64-22022-22052

- 所以凡是从事与认知有关工作的人,就不能用KPI的方法来进行激励,而应该让他有更明确的愿景。在这方面,我们公司走过一些弯路,之前我也总是想给员工激励、奖金,后来发现这种方式特别不公平,所以现在,我们公司正在逐步取消奖金制度。  — created on [[2023-08-07]] 21:15  ^64-22081-22221

-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我们要把员工内心的善意激发出来,而不是把他的恶意激发出来。  — created on [[2022-07-03]] 18:37  ^64-23048-23099

- 脑子里天天想着钱的人,是干不出漂亮事的。  — created on [[2022-07-03]] 18:37  ^64-23595-23615

- 员工和企业是雇用关系,但雇用关系的本质,是某种形式的合伙关系,是一种共同体。这种合伙关系有三种形态: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 created on [[2022-07-03]] 18:37  ^64-24617-24685

- 什么是利益共同体?员工是来赚钱的,并且通过帮公司赚钱来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公司赚到了钱,分配机制又合理,则皆大欢喜。但是如果员工努力了,公司也不赚钱,那说明员工和公司不是最合适的利益共同体,那么,公司可以另请高明,员工也可以去能把自己的价值真正兑换成货币的地方。这样的关系叫作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是一切合伙的基础。  — created on [[2023-08-29]] 20:52  ^64-24776-24964

- 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的最大差别,是“愿望”“风险”“利益”这三者之间的排序。  — created on [[2022-07-03]] 18:37  ^64-25441-25480

- 我们把员工对企业的期待以及企业对员工的期待的不同,用两个维度分成四个象限。[插图]图5-5 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相互期待  — created on [[2022-07-03]] 18:38  ^64-26087-26383

- 领导力,是时代的接生婆。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3  ^64-27813-27825

- SNH48是一个组合,更是一个个人创业的平台。于是,她们无比努力,争取粉丝的拥护。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3  ^64-28257-28298

- 有一个辩论节目,叫《奇葩说》,虽然每一场辩论都非常精彩,但是一定会从两支参赛队伍中淘汰一名选手。淘汰谁是由现场观众而不是节目组决定的。淘汰后,将有一名候补选手替上。因此,每一个选手都非常努力,《奇葩说》就变成了辩手的一个创业平台。  — created on [[2023-08-08]] 08:13  ^64-28385-28500

- 辩论越努力,观点越精彩,观众越认可,辩手们留在台上曝光的机会就会越多,获得的影响力也会越大。就这样,《奇葩说》和辩手成了“事业合伙人”。  — created on [[2023-08-08]] 08:13  ^64-28529-28597

- 为此,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对于你的员工,你只需要问一个问题:“我打算给你降薪50%,任命你去负责一件事情,如果你做成了,就可以享受500%的收益,你愿意吗?”对于你自己,你只需要回答员工一个问题:“老板,我打算自己降薪50%,申请负责那件事情,但是如果我做成了,要给我500%的收益,可以吗?”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3  ^64-28830-28982

- 成为利益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共同的短期利益;成为事业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长期的共同利益。总之,你们有共同想得到的东西。但是,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共同不能失去的东西。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3  ^64-29987-30076

- 现在我们可以把上面的问题修改一下:“我打算给你降薪50%,你再投入500万元现金,去负责一件事情,如果你做成了,你可以享受5000%的收益,你愿意吗?”  — created on [[2023-08-08]] 08:16  ^64-30105-30181

- 小提示如果给员工涨薪50%,他愿意去做一件事,那么你们是利益共同体。如果给员工降薪50%,做成可以享受500%的收益,他愿意接受,那么你们是事业共同体。如果给员工降薪50%,另外让他再投入500万元,做成可以享受5000%的收益,他愿意接受,那么你们是命运共同体。员工与企业,谁也不需要对谁忠诚。大家真正需要忠诚的,是那个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诗和远方。你希望你的员工深情凝视你,还是你们共同的远方?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4  ^64-30337-30623

- 勤劳能创富,但勤劳者能分到财富吗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4  ^64-30678-30694

- 勤劳,能够创造财富。但是,勤劳者却未必能够分到财富。为什么?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4  ^64-30816-30875

- 财富=劳动×生产率。生产率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知识、科技、工具、机器、流程、方法……这些东西,共同决定了你创造财富的生产率。  — created on [[2023-08-08]] 08:19  ^64-31587-31678

- 财富=劳动×生产率×效用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4  ^64-32071-32083

- 如果把三个因素对应到这个时代的基本资源,那么劳动就代表人口资源,生产率就代表科技资源,效用就代表商业价值。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5  ^64-32112-32165

- 理解了这个逻辑,你也就理解了:我们国家前期经济飞涨,得益于我们拥有人口优势。美国能够一直稳坐国际老大的交椅,得益于他们科技发达。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5  ^64-32194-32258

- 而对于个人来说,劳动代表着你能投入的时间,生产率代表着你的杠杆,比如知识、工具、团队、资金等,效用代表着你的劳动能创造的单位价值。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你能创造的财富。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5  ^64-32287-32371

- 用劳动来创造财富,有两个非常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劳动创造财富,天花板很明显。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6  ^64-32587-32655

- 做任何一件事,一开始让2个人去做,能做3个人的事。让10个人去做,能做10个人的事。但是,如果让100个人去做,可能只能做50个人的事。公司投入人力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  — created on [[2023-08-08]] 08:21  ^64-32886-32969

- 就像有一块农田,让一个农民来种,他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发现自己并不能充分利用这块农田,他所创造的财富会受到自己的体力的限制。如果让10个人来种,你会发现,他们所创造的财富几乎增长了10倍。那让100个人来种呢?会有100倍的增长吗?不会。你发现他们所创造的财富可能只有50倍的增长,因为劳动力已经达到饱和。这时候,即使投入再多的人,也不可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这就是劳动创造财富的天花板。  — created on [[2023-08-08]] 08:22  ^64-33278-33470

- 劳动创造财富的第二个问题:劳动能够创造财富,但是劳动本身并不分配财富。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6  ^64-33499-33534

- 创造财富不叫赚钱,分配财富才叫赚钱。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6  ^64-33578-33596

- 为什么很多人一年工作365天,勤恳劳动创造财富,最终却没有获得很多财富?就是因为他并不拥有财富的分配权。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6  ^64-33625-33677

- 那谁才具备分配财富的能力?要看整个链条上,谁是真的不可替代的。  — created on [[2022-07-03]] 18:47  ^64-35103-35163

- 有与没有财富分配权,是完全不一样的。你没有财富分配权,你想分20元,就是贪心。而4拥有财富分配权,他想分20元,就是舍满取半。  — created on [[2023-08-08]] 12:39  ^64-36542-36605

- 力劳动者拥有的分配财富的权力更大,因为他们更稀缺。所以,勤劳未必能致富。致富的本质,并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分配财富。创造财富靠能力,而分配财富靠稀缺。  — created on [[2022-07-19]] 23:07  ^64-36805-36908

- 什么是稀缺资源?大一点的机场,每天的人流量能达到几十万人次,而且选择坐飞机的人群相对高端,所以,机场可以规模化地触达高端人群。这个资源实在是太稀缺了,所以品牌商愿意为此付出很多钱。很多大牌,比如爱马仕、LV、卡地亚等,都愿意付出高昂的租金在机场开店。如果有人嫌租金太贵,没关系,后面还排着一大堆品牌商在急切地等着入场呢。  — created on [[2023-08-08]] 08:24  ^64-37405-37594

- 谁掌握稀缺资源,谁就拥有财富分配权(见图5-10)。[插图]图5-10 稀缺资源决定财富分配  — created on [[2022-07-03]] 23:36  ^64-37623-37906

- 谁掌握稀缺资源,谁就拥有财富分配权。所以,如果你想要拥有更多财富,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稀缺性。比如,对于个人来说,你要思考的问题应该是:——我是否拥有非常稀缺的能力?——我是否在公司最稀缺的部门?——我是否在部门最稀缺的岗位?——我是否拥有最稀缺的资源?——我现在拥有的稀缺性,未来还能继续稀缺吗?  — created on [[2023-08-08]] 08:25  ^64-38200-38557

- 而对于公司来说,你要思考的问题应该是:——我是否拥有非常稀缺的能力?——我是否拥有最稀缺的资源?——我是否处于最稀缺的行业?——我是否在行业中处于最稀缺的节点?——我现在拥有的稀缺性,未来还会继续稀缺吗?只有不断让自己变得稀缺,你才能拥有财富分配权,获得更多财富。  — created on [[2022-07-03]] 23:37  ^64-38729-39035

- “一切的分钱方式,无外乎优先和劣后;一切的分配方式,都是固定、剩余、分成的万千组合。”  — created on [[2022-07-03]] 23:37  ^64-39200-39243

- 我建议你用劣后利,也就是用分成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这样,通过不断地分成,优秀的员工就可能会成为企业的合伙人,和公司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 created on [[2022-07-03]] 23:38  ^64-39798-39866

- 第一个阶段,辛苦赚钱阶段;第二个阶段,资本收益阶段;第三个阶段,均衡阶段;第四个阶段,超出预期阶段。  — created on [[2022-07-03]] 23:39  ^64-40563-40700

- 在一个不确定的项目中,谁优先,谁劣后?在第一个阶段(辛苦赚钱阶段):人力优先,资本劣后;在第二个阶段(资本收益阶段):资本优先,人力劣后;在第三个阶段(均衡阶段):人力、资本均衡分配;在第四个阶段(超出预期阶段):资本优先,人力劣后。  — created on [[2022-07-03]] 23:39  ^64-42316-42549

- 合作中,竞争有优劣势时如何分钱  — created on [[2023-08-08]] 12:39  ^64-42599-42614

- 在交易成本高的情况下,竞争优势大的一方应该拿低固定+高分成,而竞争优势小的一方则拿高固定+低分成。  — created on [[2022-07-03]] 23:39  ^64-43809-43858

- 一切的商业模式,都必须有全局性增量。如果没有全局性增量,那所谓的商业模式,就是把你口袋里的钱换到我的口袋里。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0  ^64-45076-45130

- 信任,是一种能力。被信任,是一种更重要的能力。越是能被信任的人,促成合作的交易成本越低,在商业世界里,越有成功的可能。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0  ^64-46421-46509
#读书笔记 [[信任]]

- 你非常相信弟弟,弟弟相信他的朋友,但是你却不一定相信弟弟的朋友。这实在是非常有趣的现象:明明两段关系都是互相信任的,可是这信用却无法传递。信用不传递,成为商业史上永恒的难题。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0  ^64-47390-47477

- 每个村子里,通常都会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为村民们处理“真假美猴王”一般的纠纷矛盾。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0  ^64-48003-48045

- 这个信用中介,在商业世界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家都愿意信任,他说的话,大家会听。乡绅文化,就是一种信用文化。有信用的人,受到尊敬,有话事权。信用,比黄金值钱,比性命还贵信用,比黄金值钱,比性命还贵。  — created on [[2023-08-10]] 08:57  ^64-48550-48758

- 黑市中间人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样也是信用中介。他们是最不能被忽视的“结构洞”,因为这个角色占据交易环节中最重要的位置,所有买卖都必须经过他们。他们掌握着最多的信息,看见最多的真实,也拿走最多的利润。  — created on [[2023-08-10]] 08:59  ^64-49525-49622

- 你知道一个神偷偷出价值100万美元的画,卖给黑市中间人可以得多少钱吗?50%?不对。30%?不对。20%?也不对。你如果能猜中这个数字,说明你对产品价值和交易成本有一个自己的判断和比较清晰的理解。按照规矩和行情,黑市中间人大概会以5%的价格把这幅画收走。也就是说价值100万美元的画,神偷再厉害,也只能拿到5万美元。所以,神偷本质上就是个劳动者,不管他偷的画多有名,他能得到的钱都很少。他冒着被抓进监狱和被唾弃的风险,只是赚了一点点劳动报酬而已。大部分的钱都被黑市中间人“吃”掉了,这真是名副其实的“中间商赚差价”。而黑市中间人之所以能赚到钱,是因为大家相信他。这是市场给黑市从业人员信用的标价。由此可见,信用真的很值钱。 — created on [[2023-08-10]] 09:00  ^64-49651-50049
#读书笔记 [[信用]]

- 所以说,盗亦有道,在道上混,名声坏了,财路就断了,这是黑市从业人员都知道的道理——信用比黄金值钱,信用比性命还贵。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1  ^64-50234-50291

- 从本质上看,我觉得人的一生,是赢得信任的一生,是勇敢地用责任换取信任的一生。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1  ^64-51255-51293

- 信用很值钱、很珍贵、很稀缺、很难得,愿你我都能守护好自己的信用。愿你我永远都有洁白的羽翼。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1  ^64-51749-51794

- 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用分数要求你,也用分数要求其他人;用实力淘汰你,也用实力淘汰其他人。这就是公平。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1  ^64-52154-52205

- 什么是“公正”?公正,可以理解成选“哪一把”尺子来丈量。  — created on [[2023-08-10]] 09:05  ^64-53068-53096

- 公正的本质不是“你对我错”的问题,而是“谁有权做选择”的问题。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1  ^64-53981-54012

- 公开,我们可以理解成把丈量的过程展示给公众,让同意公正者监督公平。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1  ^64-54961-54994

- 公平——用“同一把”尺子丈量万物;公正——选“哪一把”尺子来丈量;公开——把丈量的过程展示给公众,让同意公正者监督公平。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1  ^64-55489-55607

- 玉石品质和匠人手艺,是乘数关系。用公式表示,就是:成品价值=玉石品质×匠人手艺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1  ^64-56503-56578

- 。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科斯说:“资源,总会落到用得最好的人手里。”但是,这样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公平。社会总财富是最大化了,但小张“被平均了”。小张的财富增加速度远低于老王,这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效率的红利,没有公平地降临。现在你大概就明白了,为什么我要给你讲老王和小张的故事。因为今天的互联网巨头,就是“老王”。它们带来了效率,但也“消灭你与你无关”地把“小张”甩在了身后。而线下的小卖家、出租车司机、高速公路上的收费员、你们家门口的菜贩、不会用移动支付的老人,就是“小张”。他们也热烈盼望着社会的进步,但总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了。  — created on [[2023-08-11]] 07:58  ^64-57936-58364

- 所以,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初期,整个中国都在强调“效率优先”。因为效率优先,老王被激励,才能带来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  — created on [[2023-08-11]] 07:59  ^64-58803-58865

- 商业是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老王拿得多,小张拿得少,就是初次分配的结果。那什么是再分配?就是把初次分配中一部分老王们创造的财富,通过税收、费率等方式收上来,再分给小张们。你一定对个人所得税很熟悉。你的收入越高,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就越高。这个累进增高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就是以削峰填谷的方法,把经济增长的整体红利,相对平等地“再分配”给更多人  — created on [[2023-08-11]] 07:59  ^64-58994-59190

- 初次分配负责效率,再分配负责公平。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1  ^64-59351-59368

- 为什么?因为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伤害了初次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均衡”。在效率的高速公路上,互联网公司一路狂奔,超速驾驶。而这些政策,正是交警根据公平的限速牌开出的罚单。  — created on [[2023-08-11]] 08:00  ^64-60679-60791

- 在这个长期变化中,公平是下一个时代的红利。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2  ^64-60981-61002

- 互联网公司们应该做的,是在效率的高速公路上一路狂奔时,多留意那些公平的限速牌。怎么留意?也许,成立“促进公平部”或者“帮扶小张部”,帮助老人们享受互联网的便利,帮助小贩们成为团长,帮助农民们提高收入,是所有想抓住“公平红利”的老王们必须做的事。  — created on [[2023-08-11]] 08:01  ^64-61112-61292

- 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这件事情的逻辑是:领导们需要通过劝酒这种行为,来完成“服从性测试”(见图5-12)。[插图]图5-12 劝酒的本质是服从性测试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3  ^64-61706-62021
#读书笔记 [[服从性测试]]

- 。只有通过服从性测试,你的领导才会相信你能做到: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实在不理解,就在无条件服从中加深理解。  — created on [[2023-08-11]] 08:03  ^64-62311-62368

- 真正的领导力,来自内心的追随,而不是行为的服从。  — created on [[2022-07-03]] 23:44  ^64-63904-6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