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规模》原文笔记

#原文笔记

1 简介、概述和总结

本书讲述的是城市、公司、肿瘤及人类肌体极为相似的运作方式,它们均代表着从“主旋律”衍生出来的各种“变奏曲”,其组织、架构和发展表现出了惊人的系统性规律与相似性。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高度复杂,由大量独立成分组成,无论是分子、细胞还是人,都通过不同时空层次上的网络化组织相互联系,不断进化。

2 我们生活在一个呈指数级不断扩张的世界中

城市是文明的熔炉,创新的中心,财富创造的发动机,权力的中心,吸引有创造性个体的磁石,观点、增长和创新的驱动力。然而,城市也有其阴暗的一面:它是犯罪、污染、贫穷、疾病及能源和资源消耗的中心。

3 生命和死亡的问题

我认为,所有有关宗教和哲学的思考均源于我们如何把死亡不可避免的逼近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

4 能量、新陈代谢和熵

1855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提出了熵的概念,即所有事物通过能量和资源的交替变化相互作用所带来的基本的、普遍的性质。每当能量被利用或转化以制造或维持一个封闭系统的秩序时,某种程度的混乱便是不可避免的——熵趋于增大。

5 规模真的很重要:规模缩放和非线性行为

规模缩放和可缩放性,即事物如何随着规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以及它们所遵守的基本法则和原则,是贯穿本书始终的核心主题,也是形成本书几乎所有论点的出发点。

人们通常意识不到,利用人均量对国家、城市、公司或经济进行描述和排名的常见做法便是线性思维的微妙表现。

这反映出了所有城市的基本特征,即社会活动和经济生产率将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而系统性提高。这一伴随规模扩大而出现的系统性“附加值”奖励被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称作“规模收益递增”,而物理学家则会使用更加时髦的术语——“超线性规模缩放”(superlinear scaling)。

6 规模缩放与复杂性:涌现、自组织和系统韧性

这一整体的系统行为被称作“涌现行为”,即一个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与它的组成个体简单相加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存在很大不同。这是经济、金融市场、城市社区、公司和生物体很容易被识别出来的性质。

7 你是你自己的网络:从细胞到鲸的生长

代谢率规模法则又称作克莱伯定律(Kleiber’s law),是以首位阐述该定律的生物学家克莱伯的名字命名的,该定律适用于所有种群,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甲壳动物、细菌、植物和细胞。

由于网络决定了能量和资源被输送到细胞中的速度,这也就决定了所有生理学进程的速度。由于细胞在大型生物体内的运行速度要慢于在小型生物体内的运行速度,生命的节奏便会随着体形的增大而系统性地变慢。因此,在很大可预测的程度上说,大型哺乳动物更加长寿,需要更长的时间发育成熟,心率更慢,细胞的代谢率不及小型哺乳动物。小型生物的生命在快车道上,而大型生物则一辈子都在笨重地移动,尽管其效率更高。

8 城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创新和奇点循环

在生物学中,网络动力学要求生命的节奏要随着其体形的增大而按照1/4次幂规模法则而相应减缓。与之相比,作为财富创造和创新基础的社会网络动力学则会带来相反的行为,即生活节奏会随着城市规模的增长而系统性加快:疾病传播速度加快,企业的诞生和消亡更加频繁,商业交易更加迅速,人们甚至会走得更快,所有这一切都遵循近似15%的法则。

9 公司与商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司更像生物体而非城市。公司的规模缩放指数约为0.9,而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缩放指数为0.85,生物体的规模缩放指数则为0.75。

02 万物的尺度:规模法则

我想要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使用比例这一术语进行量化思维的强大之处。

1 从哥斯拉到伽利略

伽利略曾经发问,如果你尝试无限度地按比例扩大一只动物、一棵树或一栋建筑物,结果会怎么样?他的回答是,他发现增长是有限度的。他的论点确定了今天所有有关比例参数研究的基础模板。

其观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基于几何的论据,它表明了一个物体的面积和体积随着其边长的增长而成比例增长(见图2–2);另一个是基于结构的论据,它表明了支撑建筑物的柱梁、支撑动物的四肢或支撑树木的树干的强度与它们的横截面面积是成正比的(见图2–3)。

换句话说,随着规模尺寸的增长,其相关强度会逐步变弱。或者,就像伽利略生动地表述的那样:“体形越小,其相对强度越大。因此,一只小狗能够背负两三只与自身同等大小的狗,但我相信,一匹马连一匹与自身同等大小的马都驮不了。”

2 误导性结论和规模缩放的错觉:超人

为了支持这一说法,它还举了两个例子:“蝼蚁能够举起数百倍于自身重量的物体”,“蚂蚱跳跃的距离相当于人类跨越几个街区的长度”

错误想法出现的原因是,人们天生倾向于线性思考,就像一只动物的体积加倍将促使其力量加倍的假设一样。

3 数量级、对数、地震和里氏震级

如果长度每增长至原来的1个数量级的倍数,面积和强度就增长至原来的2个数量级的倍数,体积和重量就增长至原来的3个数量级的倍数。据此我们也可以得出,如果面积每增长至原来的1个数量级的倍数,体积就增长至原来的3/2(即1.5)个数量级的倍数。强度和重量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如果强度每增长至原来的1个数量级的倍数,其可以支撑的重量就增长至原来的1.5个数量级的倍数。相反,重量每增长至原来的1个数量级的倍数,强度只会增长至原来的2/3个数量级的倍数。这便是非线性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线性关系则意味着,面积每增长至原来的1个数量级的倍数,体积也会增长至原来的1个数量级的倍数。

里氏震级其实测量的是地震在地震仪上所记录下的地震波幅度。其相应释放能量的数量则与这一地震波幅度呈非线性比例关系,所测量到的地震波幅度每增长至原来的1个数量级的倍数,其所释放的能量便增长至原来的1.5个数量级的倍数。这意味着地震波幅度上2个数量级的区别,即2个里氏震级的差别,相当于释放能量3个数量级的差别,而1个地震波幅度数量级的差别则相当于释放能量差别了1 000的平方根,即31.6。

4 举重与验证伽利略

科学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同时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知识探索的因素在于,坚持通过实验和观察证实假说。

利兹克选取了1956年奥运会举重比赛中所有这三种举重形式的成绩总和,他出色地证明了力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以2/3个数量级的比率相应增加的预测。

5 个体表现与规模缩放的偏差:世界上最强壮的人

换句话说,从一位物理学家的竞赛场平等主义的角度而言,1956年奥运会上最强壮的人其实是那位中量级冠军,因为他的表现相对于他的体重而言是超常发挥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这个科学比例角度而言,所有冠军中最弱的是那位重量级选手,尽管他举起的重量超过了其他人。

6 更多的误导性结论和规模缩放的错觉:从大象的LSD剂量到儿童泰诺药剂量

规模和规模缩放的作用遍及医疗与健康领域,尽管规模法则内在的概念性框架并未明确无误地整合到生物医药专业中。

医疗与健康产业的一大挑战是,弄清楚生命的基础量化尺度,并由此扩大普通健康人群的一整套指标,包括能够容许的最大指标变化范围或偏差。

这些问题将告诉我们错误的想法有多么容易产生,无意中使用的线性推断方法将会导致严重的误导性结论。

由此一来,决定剂量的因素便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一个生物体的表面积,而非其体积或重量,而且这些因素随着体重的变化而非线性地发生比例变化。

7 BMI、凯特勒、平均人和社会物理学

我们在塑造个体和集体命运的过程中有多大的自由?在一个详细的、高分辨率的层面上,我们或许有很大的自由决定不远未来发生的事,而在一个粗粒度的、更为宏大的层面上,生命的确定性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

因此,人们也就给出了BMI的另一个定义:BMI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立方,这又被称作“重量指数”。

8 创新与增长的极限

“很明显,无论是什么组织或结构,如果它的规模尺寸任意增长,它的自身重量都终将会把它压垮。尺寸和增长都是有限度的。”这句话还应该加上一句关键的话——“除非有什么变化”。为了继续增长,避免崩塌,必须发生改变,即创新。增长和适应全新或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持续需求(通常以提高效率的形式)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重要的问题是,你如何现实地、可靠地把从模型系统上得到的结果和观察所得按比例放大到实物上。

9 “大东方号”、宽轨铁路和伟大的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

失败和灾难会为推动科学、工程学、金融、政治及个人生活的创新、新观念、发明带来巨大的动力与机遇。

很明显,我们今天也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创新优化与历史先例决定的统一标准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妥协,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铁轨宽度之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量颇丰的研究案例,它表明创新改革或许并不一定会带来优化解决方案。

轮船越大,引擎能够克服的阻力每增加一倍,其载货量便会系统性地增加。或者再换句话说,与一艘小轮船相比,一艘大轮船运输每吨货物所需的燃料会成比例地减少。因此,大轮船比小轮船更节能高效

10 威廉·弗劳德和建模理论的起源

当系统失败或设计未能达到人们的预期时,问题通常来自多种多样的因素,包括糟糕的计划和执行、错误的工艺或材料、糟糕的管理,甚至概念性理解的缺乏。

只要改变是渐进式的,在设计和制造新轮船时,从此前的设计中进行简单外推的反复试验就很有成效。无须对事物运行的背后规律进行深刻的科学理解,因为此前成功轮船的不断延续有效地保证了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获得解决。

复杂的系统经常显示出混乱的行为,一个小的变化或者系统某一部分的不安会带来其他部分指数级提升的反应。

在我们身处的社会中,支持被认为是空中楼阁、不会立即带来益处的基础研究与专注于“有用、现实世界”问题的高度导向型研究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

弗劳德数等于船只行驶速度的平方除以船只长度和重力加速度相乘的结果。

11 相似性和比拟:无量纲量和尺度不变量

任何可测量的本质都不能依靠人类随意做出的单位选择,物理定律同样如此。因此,所有的物理定律及实际上所有的科学定律都必须可表述为比例不变的无量纲数数量之间的关系,尽管它们通常不会这样写就。

03 生命的简单性、一致性和复杂性

所有生命的运行都是通过把物理或化学来源的能量转化为有机分子,这些有机分子通过新陈代谢过程构建、维持和繁殖复杂的、高度组织化的系统。这又是通过两个截然不同而又密切相互作用的系统运行实现的:遗传密码系统(储存及处理构建和维持生物体运作的信息与“指令”)和新陈代谢系统(获取、转化、分配能量和物质,用于维持、增长和繁殖)。

1 从夸克、字符串到细胞、鲸

19世纪和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

生物学几乎肯定会成为21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学科,但它若要真正取得成功,就必须接受物理学赖以取得成功的定量、分析、预测这样的文化。生物学需要在它们依赖于统计学、唯象学和定性观点的传统研究方式中整合一个全新的框架,即一个基于数学或可计算的基本原理而构建的理论框架。

没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着上天堂。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终点站,没有人能够成为例外。生命就是如此,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造物,它是生命更迭的媒介,送走耄耋老者,给新生代让路。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现代“复杂性科学”的信条,意识是涌现系统现象,而不是大脑中的神经通路和神经元的总和所引发的后果。

2 代谢率和自然选择

人类的平均基础代谢率只有大约90瓦特,相当于一只白炽灯灯泡,也相当于你每天通过饮食摄入2 000卡路里的食物热量。

3 潜藏在复杂性下的简单性:克莱伯定律、自相似性和规模经济

在用对数相对于体重绘制时,代谢率以人们可以想象到的最简单的方式随着体重的变化而按比例变化,它成了一条直线,表明了简单的幂律规模法则(power law scaling)关系。

体重每增长至原来的4个数量级的倍数(沿着横轴),代谢率仅增长至原来的3个数量级的倍数(沿着纵轴),直线的斜率为3/4,这也是克莱伯定律中的著名指数。

4 普遍性和掌控生命的神奇数字“4”

这些系统性比例关系与直觉非常不同,它们表明几乎所有生物体的生理特征和生命史特征都主要由其体形决定。

这个生物学领域显然是可量化的,是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述的,同时又表现出了备受物理学家喜爱的“普适性”精神

1/4次幂规模法则是生物学的普遍特征。

5 能量、涌现规律及生命的层级结构

在任何时刻,我们体内都只有大约半磅(约250克)的ATP,但你真的应该了解以下不同寻常之处:你通常每天制造2×1026个ATP分子,相当于80千克(约175磅)的重量。换句话说,你每天都会生产并循环处理掉相当于你体重的ATP!所有这些ATP加在一起满足我们对新陈代谢的总需求,其速度为90瓦特,我们需要以此维持生存和体力。

6 网络与1/4次幂异速生长规模法则的起源

事实上,仔细想一想,你就会意识到,在光滑的皮肤下面,你实际上是一系列网络的集合体,每一级网络都在忙着运输所在层级的代谢能量、物质和信息

7 当物理学遇上生物学:理论性质、模型和证明

在打破不同领域间不可避免的文化和语言障碍的坚冰之后,我们开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开放环境,所有问题和评论,无论多么初级、臆测或愚蠢,都受到鼓励、欢迎和尊重。我们争论、猜测、解释,努力应对大问题和小细节,走进过死胡同,偶尔幡然醒悟,这背后则是大量的方程式、手绘表格和插图。

我尤其享受这种唤醒我原初的那种喜欢做科学研究的兴奋:学习和发展概念、找出重要的问题、偶尔能够提出洞见和给出答案。

因此,在一个尺度上不相关的因素在另一个尺度上就会变得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每一个观察的尺度上都面临的挑战是,提取出能够决定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为的重要变量。

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分析各个尺度生物体的工具,但我们被淹没在了数据的海洋中,亟须某些能够让我们理解这些数据的理论框架……我们需要理论,需要牢牢抓住我们所研究对象的性质,才能预测其他。

8 网络原理和异速生长规模法则的由来

8.1 空间填充

8.2 终端单元的恒定性

8.3 优化

网络不断进化的结果是维持个体生命、完成生命日常生活任务的能量被最小化,以使得留给性生活、繁殖、抚育后代的能量最大化。这被称作达尔文适应度,是普通个体为下一代基因库所做的基因贡献。

该理论概念框架的基础是,尽管这些是完全不同的物理学设计,但两种网络都受到相同的三种假设的限制:它们是空间填充的,有恒定的终端单元,将液体输送至整个系统所需的能量最小化。

9 哺乳动物、植物的代谢率和循环系统

我们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网络结构已经进化到可以使心脏输出最小化,即输送血液至系统所需的能量最小化。

如果从分支点出发的子血管的横截面面积总和与抵达分支点的母血管的横截面面积总和相等,那么在任何分支点都不会出现反射。

10 题外话:尼古拉·特斯拉、阻抗匹配、交流电/直流电

脉动网络分支点波动的非反射性条件本质上与全国电网一致,后者的设计旨在提高电力的远距离传输效率。
这一非反射性条件被称作阻抗匹配。

11 回到代谢率、心跳和循环系统

但真正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所有哺乳动物的血压也都是相同的,无论其体形是大是小。

12 自相似性和神奇数字“4”的由来

分形就是在所有比例或所有放大倍数下看起来都极为相似的物体。

如果你为每一块西蓝花拍照,无论它们的尺寸大小,将它们的尺寸放大到原版头部大小,你都很难分辨出放大后的版本与原版的差别

自然选择利用分形网络的数学奇迹,优化了其能量分配,让生物体就像在四维空间而不是标准的三维空间内运转。从这个意义上说,普遍存在的数字4其实应该是3+1。一般来说,那个1是空间维度

13 分形:神秘的边界延长

法国数学家伯努瓦·曼德尔布罗(Benoit Mandelbrot)提出了重要的洞见,褶皱、中断、粗糙和自相似性,即分形,事实上是我们生活的复杂世界的普遍特点

或许,的确需要像理查森和曼德尔布罗这样主流研究圈的局外人和特立独行之士来推动我们认识世界方式的革命。

为了形成一个理论,他假定两个邻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与两国边界线的长度成比例。为了检验自己的理论,他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测量两国边界线的长度这一问题上,并因此偶然发现了分形。

事实上,他发现,精度越高,准确度越高,边界线长度就越长,而不会汇聚到某个特定的数值!

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平缓的——大多数事物都是有褶皱的、不规则的、细圆齿状的,通常都以一种自相似的形式存在。

健康和强壮等同于更大的变化和波动,心电图中的分形维数更大,这与这些系统的韧性有关。太过僵硬和受限意味着系统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来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抵御不可避免的小冲击和摄动。想一想你的心脏每天遭受的压力和紧张,许多都是未曾预料到的。能够容纳并自然地适应这些冲击对你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这些持续的改变和冲击要求你的所有器官,包括大脑及其精神状态,既灵活又要有弹力,也因此要具有更大的分形维数。

04 生命的第四维生长、衰老和死亡

几乎所有维持生命的网络都有自相似分形的特点。

1 生命的第四维

绝大多数生物组织表现出非常接近于3/4的代谢率和1/4的内在时间和距离。这些分别是有效表面积和体积填充分形式网络的线性参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为什么没有体形小如蚂蚁般的哺乳动物?

这个论点表明,哺乳动物只有大到它们的循环系统能够支撑脉动波通过至少第一对分支水平时,它们才能进化发展,这便道出了最小尺寸存在的根本原因。

3 为什么没有体形大如哥斯拉般的哺乳动物?

伽利略的论点基于一个简单的想法,即动物体重的增长比肢体的支撑能力增长得更快,因此如果结构、形状和构成物质保持不变,随着体重增加,它将被压垮

在没有足够的氧气以维持距离太远的细胞之前,氧气的扩散距离是有限的。这个距离被称为最大克罗半径,它是围绕毛细血管长度的假想圆柱体的半径,就像一个护套,包含了所有能够维持的细胞集合(提醒你,毛细血管的长度约为半毫米,是其直径的5倍左右)。由此,人们可以计算出一个动物最大可以有多大,因为其毛细血管之间的距离如果变得过大会导致缺氧。由此,我们可以大致推算出动物的体重最多也就100多吨,这大致相当于最大的蓝鲸的重量,这意味着它们是哺乳动物家族链的体形顶端。

然而,有一个人类的创造物在经过发展之后可以与迄今为止的传统自然选择媲美,那就是城市。城市显然具有有机性,并且和很多自然生物体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代谢、生长、发育、睡眠、衰老、生病、受伤,还可以自我修复。另一方面,它们很少繁殖,也不容易死亡。

4 生长

生长主要由能量如何传递到细胞中决定,而这受到超越身体设计的网络的普遍性限制。

无论人们的信仰系统如何,当我们感到甚至连我们周围神秘混乱的世界中的一小块都符合极其复杂但看似毫无意义的规律和原理时,总会有一些极其重要且可靠的东西存在。

的社会经济生物的结果。我们现在的有效代谢率比以前人类还只是简单“生物”时高了100倍,这对我们近期的生命史有巨大影响。我们

由优化网络性能引起的亚线性比例缩放和相关的规模经济将导致有限的增长和生活节奏的系统性放缓。这就是占主导地位的生物的动力学。

5 全球变暖、温度的指数标度、生态学代谢理论

在所有生命种类中,所有与生长、胚胎发育、寿命和进化过程相关的生物速率和时间,都是由普遍的规模法则确定的,它们只包含两个参数——1/4,源于控制质量依赖性的网络约束;0.65eV,源于ATP产生过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我们可以稍微改变一下结论:所有的生物体根据这两个数字确定的尺寸和温度进行调整时,它们都依照相同的通用时钟运行,具有相似的代谢、生长和进化速率。

生物体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出生和死亡,通常被认为是相互独立的,但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这两个图的斜率由完全相同的参数确定,0.65eV,代表了生成ATP分子所需的平均能量。

由0.65eV活化能控制的ATP生成的指数依赖性,可以简单地表述为,温度每上升10℃,ATP的生成就翻番。因此,虽然10℃的升幅相对较小,但会导致代谢率翻番,从而使得生命速率翻番。顺便说一句,这就是为什么凉爽的早上看不到很多昆虫——它们必须等待升温,以加快其新陈代谢。

如果全球变暖导致温度上升2℃左右,那么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命速率都将加快20%~30%。这非同寻常,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6 衰老和死亡

6.1 “狼之时刻”的深夜遐想

6.2 黎明并重返阳光

6.3 白昼

6.4 关于衰老和死亡的定量理论

6.5 测试、预测与结果:寿命延长

这是意识带来的苦果。人们都知道自己会死去,没有其他任何生物具有如此强大的意识,能够了解自己寿命有限、终归难免一死。无论是细菌、蚂蚁、杜鹃花还是鲑鱼,没有任何生物“关心”甚至“知道”死亡是什么,它们只是生存然后死去,一天天挣扎求生,将自己的基因传给后代,一遍遍上演着适者生存的戏码。但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我们演化出了对进化过程的意识和良知,我们将道德、关怀、理性、灵魂、精神和神灵等概念带给这个世界,以此开始了参悟进化之意义的非凡冒险。

但我的确从中学到了一点,那就是这些伟人虽然长年苦心孤诣地钻研高深问题,其实根本没有得出答案,他们只是发现了更多的问题。

对死亡的好奇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质问和探寻贯穿人类文明的始终,但这些大多通过人类发明的各种宗教制度和经验得以证明并且形式化。

我们已痴迷于不计代价地延长寿命。然而,将重点放在维持和延长健康上更有意义,也就是说,要在健康的身体里用健康的心智过更美好的生活,直至身体各系统不再充分发挥作用最后走向死亡。

1870年以前,全球人口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0岁,1913年时增长到34岁,到2011年增加了一倍多,达到70岁。

城市是改变社会和增进福祉的引擎,是我们组建社会团体、共同利用规模经济的惊人能力所实现的真正重大成就之一。

大多数生物体的死亡率与年龄是不相关的!换句话说,无论年龄几何,在任意一个时间段内死亡的相对个体数量都是相同的

第一,主导死因绝大多数与损伤有关,或是器官和组织的损伤(比如心脏病或中风),或是分子水平的损伤(比如癌症),而与传染性疾病的关系相对较小;第二,就算我们消除了每一种死因,所有人类在125岁前都一定会死亡,而且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远远活不到如此高龄的。

所有哺乳动物一生的心跳总次数大致相同。[插图]因此,鼩鼱每分钟心跳1 500次左右,约有两年寿命,而大象每分钟心跳仅30次左右,能活75年。二者体形差异虽大,但平均一生的心跳次数均为15亿次左右。

能量守恒与电荷守恒,这两个例子正是这一理论在物理学上的体现:在某一系统内,无论能量与电荷的转变和交换使系统演化变得多么错综复杂,总能量与总电荷数始终恒定不变。

损伤出现在多个层级,通过多种与物理或化学输运现象有关的机制发生,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由黏性阻力引起的物理磨损,类似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会产生普通的摩擦,如同鞋子或是轮胎的磨损;二是自由基(游离基)引起的化学损伤,也是呼吸代谢过程中生产ATP的副产品。

在关键的细胞层级上,动物体形越大,代谢率越低,它们的细胞就会产生越少的系统性损伤,这会使它们的寿命得到相应的延长。

大致来讲,这一理论推测,寿命的最高值以及平均寿命,与卡路里的摄入量呈反相关关系。从字面上理解便是,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你能坚持每次减少10%的食物摄入量(相当于每天减少几百卡路里),你的寿命最多能延长10%(相当于多活10年之久)。

天真地试图干预衰老和死亡的自然过程,无论是从基因上、物理上,还是通过魔法药水,都可能(其实是确定)会对健康和生活造成潜在的有害后果。没有一个定量的理论框架做支撑,这种干预就是既暗藏危机又不负责任的行为。

7 城市、城市化和全球可持续性

城市是我们发明的用于推动和促进社会互动与人类合作的天才机制,而社会互动与人类合作则是人类创新和财富创造得以成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城市是文明的熔炉,创新的中心,创造财富的引擎,权力的中心,吸引创意个人的磁石,推动观念、增长和创新出现的催化剂。但是,城市同样也有其阴暗面:它们是犯罪、污染、贫困、疾病、能源和资源消耗轮番上演的舞台。

8 3.题外话:指数发展究竟是什么?一些警世寓言

事实上,指数级增长在开始阶段十分缓慢,甚至是不疼不痒的,之后逐渐缓慢地转变为快速增长。但这并不是事情的全貌。

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一个体系的增长通常通过倍增时间体现,即该体系规模增长一倍所需要的时间。指数级增长的特点是拥有不变的倍增时间。

9 工业城市的崛起及不足之处

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已经成为开放式持续增长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们所有人都仰仗于此,无论是生活在快速发展的城市还是静谧的乡村。

10 马尔萨斯、新马尔萨斯主义者和伟大的创新乐观主义者

任何相信指数级增长会在有限世界里永久持续下去的人要么是疯子,要么就是经济学家。

这一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农业劳动人口需求的急剧下降是城市人口呈指数级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精神和实质以及表现为熵的产生过程表明了开放式指数级增长的负面影响。无论我们如何有创造力,最终一切事物都要由能源消耗来推动和处理,而能量的处理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有害后果。

11 一切都是能源,笨蛋

为了保持身体运转,人们每天需要2 000卡路里的能量,这差不多相当于代谢率为100瓦特,一只灯泡的能量。与其他任何人造的事物相比,人类自身对于能量的利用都是十分高效的。例如,洗碗机每秒钟的能耗是人们手工洗碗的10倍,而用汽车使人移动的能耗则是人们自己步行的1 000多倍。如果把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地球上所有机械、手工制品、基础设施的能耗相加,将是自然能耗的30倍。

从科学角度而言,工业革命的真正革命性特点是从开放系统到封闭系统的巨大转变,前者主要由太阳在外部提供能量,而后者则是由化石燃料在内部提供能量。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系统改变,带来了重要的热力学结果,因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要求的熵的持续增长严格适用。我们实现了从一个外部的、可靠的、可持续的能量来源向一个内部的、不可靠的、变化无常的能量来源的“升级”。

一种可能的可持续性科学需要理解的是,全球动力学是一个复杂的进化适应系统,它由众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而这些子系统本身又是复杂适应系统,所有这些系统都在能量、资源和信息的限制下共同进化。我们需要理解创新、技术进步、城市化、金融市场、社交网络和人口动力学如何相互连接,它们彼此之间不断进化的相互关系如何带来增长和社会改变,同时作为人类自身努力的证明,它们如何融入一个整体的互动系统框架,以及这一动态的进化体系是否最终可持续。

由此,保证全球能源可持续性的长期战略便十分明确了:我们需要回到生物范式上来,大多数能源需求由太阳直接供给,于是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并扩大目前所能获得的太阳能总量。

主要由氢和氦构成的太阳能主要源于存储在使原子核相互结合的化学键中的核能。当氢核熔合成氦核时,能量便以辐射的方式释放出来,这被称作核聚变。它是太阳发光,以光和热的形式为我们提供能源并使得地球万物生长的根本物理机制。

目前,全球大约有10%的电力通过核裂变产生,法国在此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其国内80%的电力都来自核反应堆。

与传统的化石燃料一样,核选项也将让我们陷入封闭系统范式,而太阳能选项则有可能使我们回归真正可持续的开放系统范式。

12 城市和公司只是大型生物体吗?

由于企业和城市结构与社会网络系统存在明显的相似性,将用于理解生物网络系统的分析扩大到理解社会组织上来,对这样的可能性进行研究既非常正常又令人难以抗拒。与此同时,社会组织内的信息流动与物质、能量和资源的流动同样重要。

一座城市的关键是要将人们团结在一起,利用一座伟大城市的多样性所提供的绝佳机会,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并由此创造观念和财富,激发创新思维,并鼓励企业家精神和文化活动。

城市是新兴的复杂适应社会网络系统,是居住其中的人们持续互动的结果,并因城市生活所提供的反馈机制而不断提升和进化。

13 圣·简和巨龙

我没有被人类创造的直角或直线、坚硬和不灵活吸引。我被自由流动、性感的曲线吸引。我在祖国的山脉中找到了这些曲线,在河流的弯曲中找到了这些曲线,在大洋的波浪中找到了这些曲线,在所爱的女人身上找到了这些曲线。曲线构成了整个宇宙,爱因斯坦的弯曲宇宙。

形式与功能、城镇与乡村、有机进化发展与毫无生机的钢筋水泥、分形曲线,以及表面的复杂性与欧几里得几何的简单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或简单的答案。

贯穿她著作的一个重要论点是,从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看,城市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非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通常认为的国家。

14 一段旁白:有关花园城市和新城镇的个人经历

真相是,政府救济房就是一个活人墓。你不敢放弃它,因为你或许永远不会得到另一间,但住进去就会陷入空间和思想上的贫民窟。政府地产不能与经济和社会绝缘。

“如果你很踏实驯服,没有自己的规划,也不介意与那些同样没有个人规划的人消磨一生,这里将是一个很好的城镇。”尽管这听起来很刺耳,但它的确捕捉到了那种无趣、按部就班、孤立以及隐藏和压抑内心热情的“美好”的感觉——这些后来都与郊区联系在一起。

15 中段总结和结论

似乎很明显,在不同程度上,几乎所有规划的城市最终都毫无生气,充满疏离感,缺少流行和文化活动,也缺乏社区精神。

然而城市会进化,最终会发展出灵魂,尽管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07 走向城市科学

科学至多是对共性、规律、原则和普遍性的探索,它超越了作为组成部分的个体的结构和行为,无论这一个体是夸克、银河系、电子、细胞、飞机、计算机、人或城市。

利用比例缩放这一强大工具,打开理解城市的定量综合系统框架的窗口。

1 城市的按比例缩放

人口规模每增加一倍,城市只需要增加85%的加油站,而不是翻番。因此,人口每增长一倍都会带来15%的系统性节余。

总长度。此外,无论数据从何地获得,这一系统性行为似乎在全球范围内都一致。因此,在整体基础设施方面,城市的表现就像是生物体,它们遵守简单的幂律,按亚线性比例变化,表现出系统性的规模经济,只是指数的数值略有不同(生物体为0.75,城市为0.85)。

无论具体的城市体系如何,无论是在日本、美国或葡萄牙,无论具体的指标是加油站数量,还是管道、道路、电线的总长度,城市规模每增长一倍,只需要增加85%的物质基础设施。[插图]因此,一座拥有1 000万人口的城市与两个各自拥有500万人口的城市相比,需要的基础设施数量要少15%,这便带来了材料和能源的巨大节约。

与随人口规模亚线性规模缩放的基础设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城市本质的社会经济总量呈超线性规模缩放,体现了规模收益的系统性增长。城市规模越大,工资越高,GDP越高,犯罪案件越频发,艾滋病和流感病例越多,餐厅越多,产生的专利数量越多,等等。全球各地的城市系统均在人均基础上遵从“15%法则”。

城市规模增加一倍不仅会使得人均工资、财富和创新增加约15%,犯罪案件总量、污染和疾病的数量也会按照相同的比例增加。

城市是自发的自组织现象,源自需要交换能源、资源和信息的人类的互动和交流。

2 城市与社会网络

我们独一无二地进化出了或许是最为珍贵、最为神秘的生活特性,即意识,以及随之而来的沉思和良知,这使得我们可以隐约地洞见到如何解决自身面临的一些最难缠的问题。典型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怀疑、思考、沉思、反思、质疑和哲学思考的过程,以及创造和创新、探寻和探索的过程,都因为城市的发明而产生并得到加强。城市已经成为文明的熔炉和推动创造与思想的引擎。

3 这些网络是什么?

回想一下构成1/4次幂异速生长规模法则基础的生物网络的一般性几何和动态特点:(1)它们是空间填充的(例如,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必须获得网络的支持);(2)在一个给定的设计中,毛细血管或细胞等终端单元是不变的(例如,我们的细胞和毛细血管大致同老鼠和鲸的是一样的);(3)网络已经进化到近似最优化(例如,我们的心脏用来输送血液,同时支持我们细胞的能量被最小化以使得用于繁殖和养育后代的能量被最大化)。

更大的离散程度代表着城市朝着比例缩放曲线所代表的理想优化配置(对数表中的直线)有机进化的时间更短。

4 城市:晶体结构还是分形?

城市并非由直线和经典欧几里得几何学统治的自上而下的机器,而更像是一个有着褶皱线和分形的有机体,这正是复杂适应系统的典型特点。

5 城市是巨大的社会孵化器

5.1 这是一个小世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和六度分隔理论

5.2 城市心理:在大城市生活的压力和紧张

一座城市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复杂适应系统,是两种“流”结合的产物,一种是维持并促进自身基础设施和居民发展的能源和资源流,另一种则是连接所有公众的社会网络中的信息流。

令人惊讶的是,米尔格拉姆发现,平均而言,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连接数量近似于6。“六度分隔”的说法也随之出现,即我们彼此之间仅仅相隔6个连接。因此,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令人吃惊地密切相连。

米尔格拉姆和津巴多的研究表明,好人做坏事源自同伴的压力、对于被排斥的恐惧,以及成为团体中的一部分的愿望,在这个团体中,权威会将权力和控制授予个人。

不幸的是,米尔格拉姆在51岁时便因为心脏病去世。他改变了我们普遍接受的有关人类本性的观点,表明个体的行动和行为会受到与所在群体的相互作用的强烈影响。他的权力服从实验表明,一个人无须本质邪恶或反常,便会做出非人道的举动。

米尔格拉姆认为,我们在大城市中碰到的反社会行为其实是对城市生活中的感官冲击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如果没有这样的适应,我们就会烧断自己的保险丝。

6 词语与城市

齐普夫定律认为,一座城市的等级数字与其人口规模成反比。因此,在城市体系中,规模最大的城市的规模应该是排名第二位的城市的两倍,是排名第三位的城市的三倍,是排名第四位的城市的四倍,以此类推。

7 分形城市:社会与自然一体化

但值得我们牢记的是,如果你想要达到某种群体亲密,超过6个人将会变得极具挑战性。

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科学的快速发展使人产生了一个具有误导性的印象,即社会网络悬浮在空间内,似乎不再被重力和物理世界所累。

城市规模每扩大一倍所带来的社会互动以及收入、专利、犯罪等社会经济指标15%的增长可以被看成物理基础设施和能量使用节约15%所带来的额外红利或报酬。社会互动的系统性增长是城市中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驱动力:财富创造、创新、暴力犯罪以及繁荣和机遇都通过社会网络和范围更广的人际互动而得到传播和提升。

8 生活节奏的加快

城市规模的加大将带来人均社会互动的增加,与此同时,成本也会相应降低。随着城市规模的增长,创新、创意和开放式增长的大幅度增加便是明证。与此同时,这还导致现代生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的出现,即生活节奏似乎在持续加速。

生活节奏的加速是根植于社会网络的持续正反馈机制所产生的自然现象,随着规模的扩大,社会互动会带来更多的互动,创意会激发更多的创意,财富会产生更多的财富。这是一种事物之间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的表现,也恰恰是城市动力学的核心,它将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倍增,并表现为社会经济时间的超线性比例变化和系统性加速。就像生存时间会随着生物体体积的增大而根据1/4次幂规模法则系统性、可预测地增加一样,社会经济活动时间则会根据15%规模法则而压缩,两者都遵守网络几何和动力学所决定的数学法则。

9 在不断加速的跑步机上生活:城市是一台不断缩小的时光机

现在一切都走向了极端,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自我超越,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亦如此。人们不再了解自己了,不再熟悉他们所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了,不再熟知他们所加工的材料了。纯粹的简单是不可能的,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简化物。年轻人被过早地唤起,然后被时代的旋涡卷走。世人皆赞赏和追求财富与速度。整个文明世界都企图拥有铁路、邮政快递、轮船和一切可能的交通与通信快捷工具,却只会让自己掌握过多的知识,并普遍拥有一种平庸的文化。此外,这也是普遍性的结果,一种平庸的文化成为普遍的文化……

技术专家每周工作50小时”所带来的“科学和复利”并没有给予我们更多时间,反而让我们的时间减少了。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倍增复利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时间的压缩。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是要避免加速迈向死亡所造成的焦虑、心理崩溃、心脏病、中风,而非无聊至极。

10 步行节奏的加快

11 你并不孤单:移动电话成为人类行为探测器

有趣的是,数据证实步行速度的确会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加快,并且遵从一个相似的幂律,尽管其指数要小于0.15,而是近似于0.10

物理学和生物学取得巨大进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可以操控正在研究中的系统以检验源自假设、理论和模型的定义明确的预测和推论。

12 检验和证实理论:城市中的社会连通性

城市规模每增长一倍,工资、专利数量、犯罪率和患病率等社会经济活动指标就会呈现15%的系统性增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次数也应该呈现15%的增长。

一个普通个体的熟人模块集聚系数近似恒定量,不会随着城市规模的变化而改变。

13 城市移动的规则结构

城市运动的预期应该被重新阐述:旅行到一个具体地点的人群数量与旅行距离和旅行频次呈幂律规模法则关系,其指数为–2。

这可能会成为城市规划的强有力工具,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预测从城市的一个特定地点出发以及前往该地点的人数。建设一座新的购物中心或者开发一个全新的住房项目需要精确、至少是可信的交通流量和人口流动的预测数据,以确保满足充足的、高效的交通需求。

14 财富、创新、犯罪和系统韧性的结构:个体与城市排名

利用人均指数来排名和对比城市的普遍做法十分拙劣,因为它的隐含假定是:任何城市特点的基线或零假设(null hypothesis)是它会随着人口规模的变化而按线性比例变化。换句话说,这种做法假定了一座理想化的城市只是所有城市居民行为的线性总和,而忽视了其最重要的特点和其存在的本质,即城市是非线性社会和组织互动所产生的集聚。城市是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它绝不仅仅是其组成个体的简单线性总和,无论是建筑物、道路、居民还是金钱。这表现为超线性规模法则,其指数为1.15,而非1.00。人口总数增长一倍,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总数近似增长15%,而这与政府、政治家、规划者、历史、地理位置和文化没有关系。

15 城市中商业行为的社会经济多样性

城市多样性依赖于规模,它也取决于外界所认为的精度。

每一座城市的企业总量与城市人口规模呈线性比例关系,无论这些企业从事何种商业行为。平均而言,城市规模增长一倍时,你会发现企业数量也增长一倍。比值一直都是21.6,这意味着,无论城市规模如何,一座城市中大约每22个人便会有一家企业。

增加多样性与增加特殊性紧密相连,这是根据15%法则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力。

对于那些城市管理者、思考城市未来或投资城市发展项目的人而言,了解企业全景的构成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的规律是,企业数量与城市人口规模呈超线性比例关系的企业类型的排名会系统性增长,而那些与城市人口规模呈亚线性比例关系的企业类型的排名则会系统性下降。

16 城市的增长与新陈代谢

贯穿本书始终的一个重要主题是,缺少了能量和资源的输入和转换,任何事物都无法增长。

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物为鲜活的艺术符号,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

重点是,与食品相关的大量能量消耗并不是消化食品本身(每人每天2 000卡路里),而是在其整个供应链的生产、运输、配给、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贯穿着从农民到商店再到你家,最终被你吃掉的所有环节。

在生物学中占据统治性地位的亚线性比例变化和规模经济会带来稳定的受限增长和生命节奏的放缓;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统治性地位的超线性比例变化和规模收益递增则会导致无限增长和生命节奏的加速。

09 迈向公司科学

因此,大公司的数量极少,而小公司的数量极多,中等规模的公司则遵循简单的系统性幂律分布法则。美国有近3 000万家独立运营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私人企业,它们只有很少的雇员,构成美国经济活动的主体的却只有大约4 000家上市公司。

从历史上来看,公司被看作是必要的代理机构,组织人们集体劳动,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减少制造者和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生产或服务的交易成本。

学术界提出的用于理解公司的传统机制主要分为三个大类:交易成本、组织架构和市场竞争。

很少有人明白,经济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复杂适应系统,我们将众多相互依存的组成部分解构为细之又细的半独立子系统将会带来误导性,甚至是危险的结论,经济预测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基于主体建模的重要优点之一是,它有可能为解决某些重大问题提供一个替代框架,将整个系统视作一个统一实体,而非边边角角的总和;它坦然承认,经济通常并不处于平静状态之中,而是一个不断演变的系统;系统的一些特点源自无数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城市领域,规模法则揭示出,城市可测算的指标中有80%~90%仅需知道人口规模便可确定,剩余的10%~20%则是它们个性和独特性的表现,只能通过对其历史、地理和文化特性进行详细研究才能了解。

1 1.沃尔玛是比例扩大的乔木材公司吗?谷歌是体形更大的熊吗?

规模法则是支撑不同系统的网络结构优化的结果,源自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所内在的连续反馈机制。

公司的确按照简单的幂律呈比例变化。如前文所预期的,它们呈比例变化的幅度与平均行为之间的偏差要大于城市和生物体。

平均而言,公司是具有自相似性的,它们遵守规模法则。

2 开放式增长的神话

公司比例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许多关键的指标都像生物体一样呈亚线性比例变化,而不是像城市那样呈超线性变化。这表明,公司比城市更像生物体,更加受到规模经济,而非规模收益和创新递增的主导,这对它们的生存历史,尤其是增长和消亡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即使一家公司呈现指数级增长(好消息),这可能仍不足以使其幸存下来(坏消息),除非其扩张速度至少要与市场保持一致。这一原生的公司“适者生存法则”便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本质。

它的整体趋势是明确的:正如我们所预计的那样,所有年轻的公司很快便脱离了起跑线,并迅速增长,然后增长逐渐减缓。而幸存下来的成立已久、更加成熟的公司则持续增长,但增速则缓慢得多

3 令人惊讶的公司死亡率的简单性

生命内在的消耗所导致的不可修复损伤的逐渐累积,会让生命变得不再具有韧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变得更加易受波动和危机的影响。

出人意料的是,所有产业领域都表现出了类似时间框架内的类似指数的生存曲线,无论它们处在什么行业,也无论它们消亡的原因是什么,只有大约一半的公司存活时间超过10年。

公司的普适动力学和整体生命史与它们所处的行业无关。

美国上市公司的半衰期大约为10.5年,这意味着,无论在何时上市,都会有一半的公司在10.5年时间内消失。

4 安息吧

正如所有生物体必须死亡以使新生物绽放一样,所有的公司都必须消亡或改变,以使新的创新变种能够繁荣发展。与拥有发展缓慢的“老年”IBM或通用汽车相比,拥有谷歌或特斯拉带来的兴奋和创新更好,这是自由市场系统的基础文化。

的公司类型不同。与这其中的大多数相比,这些特殊公司得以幸存并非是因为多样化或创新,而是因为持续为小众、专注的客户群生产被认为是高质量的产品。许多公司都是凭借声誉和连贯性得以长期存

5 为何公司会衰亡,而城市则不会?

规模法则的力量在于,它能够揭示出决定高度复杂系统主要行为的潜在原则。

公司呈亚线性比例变化,而不像城市那样呈超线性比例变化的事实表明,它们是规模经济而非创新和创意胜出的具体体现。公司通常是高度受限的自上而下的组织,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与之相比,城市则是创新而非规模经济霸权胜出的代表。

10 有关可持续性的大一统理论的前景

21世纪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便是以下这一基本问题:从经济到城市,由人类构造的、业已存在5 000多年的社会体系,是否能够与产生了社会体系并已存在数十亿年的自然生物世界继续共存。

1 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

理论指出,维持支撑持续的增长,连续创新之间的间隔必须变得越来越短。因此,范式转移的发现、适应和创新就必须以越来越快的节奏实现。不仅生命的一般性节奏会不可避免地加快,我们也必须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创新!

人类生命中不断加速的科技和改变过程使得我们不断接近于人类历史上的某些重要奇点,正如我们所知,这是不可持续的。

后记

1 21世纪的科学

万物理论最令人惊讶的一个后果是,它意味着,从宏大规模的角度来看,包括其起源和进化在内,宇宙并不复杂,事实上出人意料的简单,因为它可以被编码为数量有限的等式,甚至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基本公式。

2 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

圣塔菲研究所的理念源自以下这一根本性假设:如果你把聪明人聚集到一个相互扶持、相互促进、充满活力的环境中,并让他们彼此能够自由互动和交流,就将自然而然地产生好事。

顽皮的是,每当被问到是否存在组织研究的简单指导法则以使其变得高度有创造性时,他总是会说,不要政治,不要委员会,不要报告,不要裁判,不要访谈,只要少数具有良好判断力的人挑选出有天分、积极性高的人即可。

找到最好的人才,信任他们,给予他们支持,不要用废话去干扰他们……好事自然会到来。

3 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

数据是科学、技术和工程学的命脉,近年来也在经济、金融、政治和商业中开始扮演越发核心的角色

大数据应该主要在以下背景下观察:传统的科学方法需要痛苦的分析、模型和概念的开发,其预测将能够经受住检验,并用于发明新的疗法和策略。而现在,传统科学方法可以借助智能设备搜集大量相关数据的额外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这一范式的核心是,持续不断的改善将会指导人们,什么样的数据是需要测量的重要数据,需要多少数据,它们需要有多高的准确度。

数据革命将成为一项推动科学在21世纪发展进步的重大范式转移,他把它称作“第四范式”。他认为,其他三个范式分别为:实验科学(伽利略之前的时代)、理论科学(牛顿之后的时代)、计算科学。

科学和数据都不是民主的——科学是精英制的,并非所有数据都是平等的。

附言和致谢

在生命的复杂性中寻找简单性和统一性,从细胞到城市、公司和生态系统,从毫秒到千年

规模:规模控制生命的一切存在”

当通过规模视角进行观察时,在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极端复杂性、多样性和显而易见的混乱性之下,潜藏着令人吃惊的统一性和简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