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加坡:从殖民地到独立国家的奋斗史与战略发展

[[2024-04-16]] , 来源
#视频笔记

页面笔记

[[新加坡]]

需求::新加坡:从殖民地到独立国家的奋斗史与战略发展

总结

新加坡通过战略性的国防政策和与国际合作的经济发展战略,成功从一个多难的新生国家转变为一个繁荣稳定的国际枢纽。

论据清单:

  1. 历史上新加坡华人的“下南洋”迁徙背景。
  2. 英国殖民时期对新加坡的重视以及二战期间的苦难。
  3. 新加坡独立后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和李光耀的“毒虾”战略。
  4. 实行义务兵役制和维持精干军队以保障国家安全。
  5. 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确保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
  6. 通过填海造地解决土地不足问题,发展炼油产业。
  7. 家长型政府对民众生活的严格规范和管理。
  8. 新加坡在国际关系中的巧妙定位,利用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发展经济。

字幕

新加坡是全世界除中国以外,唯一以华人为主的国家。但历史上的新加坡却是一路心酸。明朝末年,中原战火不断,大量的中国人就去南洋打工经商移民,史称“下南洋”。今天的新加坡华人,其祖辈大多就是在“下南洋”时期迁徙过去的。

1824年,新加坡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由于新加坡地理位置太好,仅靠马六甲海峡,又是一座天然良港,受到英国的高度重视。一战结束后,英国斥资5亿巨资在新加坡修建了一座海军基地。此时的新加坡华人,在身份上还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这个事实。所以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抗日战争,南洋华人都给予了巨大的支持。

然而,二战期间,新加坡成为日本侵略的主要目标之一。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同时向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发动攻击。英军被迫撤离,此后几年,日本人对新加坡华人开展肃清行动,10万华人被枪决。

二战后,英国同意成立新加坡自治邦,也就是后来的新加坡国父。1963年9月,新加坡完全脱离英国的统治,正式加入马来西亚。但仅仅三个月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就爆发了矛盾。李光耀称,马来西亚对华人施行歧视性的经济政策。1964年,“马来人至上”的观念开始抬头,两地再次爆发种族冲突。1965年,马来西亚宣布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新加坡被迫独立成为一个国家。

新加坡共和国独立后的新加坡实在太小了,仅有581平方千米,是上海浦东新区一半的大小。要知道东面的东帝汶在1975年独立后,九天就被印度尼西亚武装入侵吞并。在这样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里,新加坡该如何生存呢?

李光耀很聪明,他提出了著名的“毒虾”战略。所谓“毒虾”是指能产生剧毒的小虾,一只虾在大鱼环伺的陷阱中,必须含有剧毒,才能避免被大鱼吃掉。所以新加坡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服役期限为二到三年。根据维基数据,新加坡现役军队人数7万多人,其中陆军5万人,海军9000多人,空军1.35万人。如果发生战争,新加坡六小时可动员25万后备役部队。在武器采购上,新加坡也一直奉行少而精的原则,像50架阿帕奇等先进武器,就是在告诫周边国家:“如果你打我,我一定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从而迫使周边国家不敢轻举妄动。

安全有了保障,如何发展经济呢?由于中日韩三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中,有70%至80%要途经马六甲海峡。新加坡就想,如果只收过路费,肯定发不了大财,不如直接发展起炼油产业。从中东运来原油,加工后再转手卖给中日韩不是更好。此时又碰到一个难题,土地不够怎么办?新加坡就填海造地,把南岸的七个小岛填成一个大岛。裕廊岛作为新加坡的炼油基地,今天玉朗岛上设有95家国际大公司的运营基地,投资总额累计超过300亿新元,雇员达8000多人。

同时,李光耀还把新加坡的利益和美国的利益绑在一起。新加坡把樟宜港提供给美国作为海军基地,美国海军可以快速穿越马六甲海峡,向西可进入印度洋。作为回报,美国也为新加坡提供安全保障。而且新加坡是一个家长型的政府,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像乱涂鸦、乱扔垃圾、地铁吃东西、上厕所不冲水等,在新加坡是要罚款的,严重的还要接受义务劳动。没办法,新加坡体量太小,地缘环境又太复杂,所以新加坡这个国家的容错率极低,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头人才行。

至少目前看来,李家干得都不错。这样一个新加坡,你想去看看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