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古代中国版图扩张方式及其对西域的重视

[[2024-02-26]] , 来源

#视频笔记

需求::古代中国版图扩张方式及其对西域的重视
产品::[[西域]]
编码::8.1.2024-04-29

页面笔记

[[中国地理]]

这篇文章总结:古代中国因地理、气候和战略考量,更倾向于向西域扩张而非控制东南亚。

论据清单及阐释:

  1. 军事扩张与人口迁徙:古代中国通过军事征服和人口迁移两种方式扩张版图,但军事扩张缺乏可持续性,而人口迁徙虽慢却更持久。
  2. 东南亚的瘴气:东南亚的瘴气使得北方人畏惧,因为其高病死率,使得扩张代价巨大。
  3. 明朝下南洋:明朝时期,大量人口迁移到东南亚,显示出华夏人口重心南移的趋势,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改变了这一趋势。
  4. 清朝的沿海迁界政策:康熙时期实施的沿海迁界政策,将沿海居民迁至内陆,形成了无人区,加强了对内部的控制。
  5. 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西域的稳定对中原地区的安全至关重要。
  6. 地缘战略:西域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原地区的安全,如伊利河谷的控制对维护新疆的完整至关重要。
  7. 新疆的资源:新疆地区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是中国历代王朝重视西域的另一个原因。

这篇文章通过历史事件和地理战略分析,阐述了古代中国为何更重视西域而非东南亚的扩张。

为什么中国古代不控制东南亚,而向西域沙漠扩张,在古代中国华夏版图的扩张一般有两种形式:一、军事扩张;二、人口迁徙。绝世扩张好理解,比如秦始皇南征百越,汉武帝收复河套地区,唐朝灭高丽战西域,据青藏高原等,都是通过武力征服。但这种方式效率虽高,但缺少可持续性。如果中原王朝出现衰败,这些土地就会被外族占领。

人口迁徙虽然速度慢,但持续性强。比如西晋的衣冠南渡,明末的走西口去蒙古高原,清代的湖广填四川,清末的闯关东去东北平原等。而东南亚有一种疾病让北方人很害怕——瘴气。这种疾病很容易传染,大量人员死亡,病死率高达70%以上。扩张代价很大,但这些挡不住勇敢的华夏族人。比如明朝的下南洋,大量人口迁徙到东南亚,华夏人口重心出现南移。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东南亚是有可能进入华夏板块的。

为了稳固统治,清朝禁止人口流动,有些老百姓一辈子只能待在一个村子。康熙甚至推出了沿海迁界政策,就是把沿海居民迁到内陆,海岸线60km以内变成无人区,中国版图完全被锁死。直到后来的鸦片战争。

话说回来,古代中国之所以重视西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丝绸之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武帝设西域都护府,丝绸之路开辟西域,成为中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枢纽。中国为西方带去了丝绸、瓷器与四大发明,西方传来自然科学,古印度传来佛教。航海技术不能支撑远洋的时候,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唯一洞察世界变化的窗口。因此西域必须被我们牢牢掌控。

还有一点,只要西域稳定,那么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就万无一失。如此关中平原和华北平原就绝对安全,全中国稳定。反过来对西域来说,伊犁河谷极其重要。如果中国失去伊犁河谷,那么南北两江必须绕行才能沟通,加上天山和沙漠的地理阻隔,新疆面临一分为二的局面。对中国来说,这不是好事。这也是当年左宗棠69岁抬棺远征,收复新疆伊犁的根本原因。

现在中国新疆与八国相邻,边境线长5600多公里,是中国邻国最多的省区,地缘复杂。同时新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牧马成群,矿产资源储存量丰富。新疆看似4000里荒漠,实则为聚宝之盆。因此相比东南亚,中国历代王朝更加重视西域。你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