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历史的地理枢纽》听书稿

#地理 #听书稿

关于作者

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生于1860年,牛津大学顶尖的地理学者,第一任地理系系主任。他是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家,后来也介入政治理论与经济学。

关于本书

《历史的地理枢纽》包括英国近代地理学鼻祖哈麦金德的两篇论文:《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与《历史的地理枢纽》。《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是英国地理学的一篇经典文献,在英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应,把英国的地理教学推到了新的阶段,奠定了今天英国地理学的思想基础。《历史的地理枢纽》这本书,可以说是影响到了当代的世界政治。

核心内容

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陆权论。顾名思义,就是陆地权力至上。谁掌握了陆地权力,谁就能掌控世界。作者麦金德曾经说过一句话,“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而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这是对陆权论极为精炼的阐释。你可别小瞧这句话,这句话对世界历史的影响非常大,比如二战德国的战略部署,美苏之间的冷战,美国重返亚太的政策走向,背后都有着陆权论的影响。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是《历史的地理枢纽》,作者是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这是一本探讨地理与政治关系的书籍,具有极高的学术含金量。但与一般学术著作不同的是,这本书的影响已经大大超出了学术范围,深刻影响甚至直接塑造了20世纪初至今的世界格局。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本书从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解释了世界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好奇,这本书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其实核心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陆权论。顾名思义,就是陆地权力至上。谁掌握了陆地权力,谁就能掌控世界。作者麦金德曾经说过一句话:“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而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这是对陆权论极为精炼的阐释。你可别小瞧这句话,这句话对世界历史的影响非常大。比如二战德国的战略部署,美苏之间的冷战,美国重返亚太的政策走向,背后都有着陆权论的影响。我们后面也会为你详细解读它。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麦金德。麦金德生于1860年,是牛津大学顶尖的地理学者,第一任地理系系主任。他的一生经历了维多利亚时代、一战和二战,也见证了英国霸权从鼎盛到衰落的过程。这本书凝聚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地理学家的智慧,他把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放到政治和历史的维度里来运用,这使得他超越了许多同辈,成为一个开创性的人物。刚刚说的“陆权论”,就是他影响最大的成果。

你可能会疑惑,麦金德是个英国人,英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他的注意力应该在海权上啊?为什么他反倒会那么重视陆权呢?接下来我会用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来帮你了解作者的观点,相信也就可以解答你的疑惑。这三个问题是:作者提出陆权论,是要解决什么困境?陆权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陆权论对世界产生了什么样深远的影响?

第一部分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作者提出陆权论,是要解决什么困境?用一句话来回答就是,因为当时英国的海上霸权受到了陆地国家的挑战。作为土生土长的英国人,麦金德觉得,如果想要维持英国的海上霸权,必须要把陆权的逻辑研究明白。

那么当时英国的海上霸权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挑战,能让麦金德这么忧虑呢?这就得回到19世纪那场持续一个世纪的争夺当中了。这场争夺在世界史中非常著名,也叫作“大博弈”。“大博弈”是英国和俄国两个国家,围绕中亚控制权进行的一场持续一个世纪的军事和外交对抗。大博弈开始时,两国的势力范围相隔了3000公里,然而到1907年英俄签署合约,大博弈结束时,两国控制范围的界线之间仅仅相距30公里。可想而知,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冲突有多么激烈。下面,我给你大致介绍一下这场“大博弈”的过程。

19世纪初,沙俄帝国镇压了高加索地区的叛乱后,顺势开始向中亚进军,那时候的印度已经属于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俄国向中亚的进军让英国很快感受到了威胁。到了19世纪中叶,俄国已经占领了印度疆域以北,也就是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一带的部分地区。虽然俄国不停地向英国保证自己对印度没有企图,暗地里却早已制定了侵略印度的计划,英国明显感觉到自己利益受到了威胁,双方的摩擦也就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英国开始采取一系列对策,力图控制印度周围的国家和地区。印度以南是海洋,海上是英国绝对的天下,所以,英国只需要把印度以北、以西、以东的国家和地区控制在手里,就能够建立一个缓冲地带对抗俄国。在19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英国和俄国在印度以北的阿富汗,以西的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以东的西藏,发生了数次角逐,搞得双方都筋疲力尽。1907年,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双方围绕波斯,也就是伊朗的控制权达成了一致。波斯北部的地区被划为俄国的势力范围,波斯东南部,被划为英国的势力范围。至此,传统意义上的“大博弈”终于宣告结束。

到大博弈结束时,俄国最终控制了大部分中亚地区,吞并了现在的塔吉克斯坦和其他中亚四国的地区。而英国也守住了印度。从初衷来说,英国应该说没有什么损失,引以为傲的海权也没有遭到削弱。在这场大博弈里,俄国和英国谁都不是失败者,英国也实现了继续控制印度的目的,但是英国却从此有了危机感。它发现,虽然自己一贯号称世界霸主,但在遭遇俄国这个陆地强国时,却连保持力量均势都那么不容易。也就是说,英国感到自己正在遭遇全新崛起的陆地力量的挑战。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战略逻辑,单纯依靠自己擅长的海洋力量,是无从应对的。

应该怎么办?英国不得不开始想办法。然而,办法怎么凭空就会有呢?在知道具体怎么做之前,英国得先搞明白陆地力量崛起的逻辑,他们就把问题一直往前推,回到了问题的起点。发现他们不得不回答,陆地国家的扩张是有限度的,还是真的会称霸世界?如果可以证明,陆地国家的扩张有它的天然劣势,不用遏制就会自己衰落下去,不就不用担心了吗?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推演,如果真的有可能,他们会怎么做?就在这个时候,麦金德的陆权论出现了,帮助英国政府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第二部分

这就是陆权论的产生背景,也是第一部分里,我要和你讲的内容。接下来,我就和你讲讲陆权论的具体内容。

我们在一开始提到,麦金德说过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就是:“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而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这就是麦金德陆权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他对英国政府提出的两个问题的回答。这里的“世界岛”,指的是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在内的三大洲;心脏地带就位于世界岛中心,也就是欧亚大陆的中部,大概位置,也就是现在的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中国西北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区。心脏地带的外围,也就是世界岛中除了心脏地带以外的部分,被称作边缘地带。

在搞清楚了世界岛和心脏地带这两个概念以后,我们就来看看麦金德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把刚才提到的那句话拆成两半来看。先说第一半,陆地国家可以称霸世界,只要它控制世界岛。这个答案打破了过去只有海洋国家才能称霸世界的固有观念。的确,细数一下,从地理大发现以来,强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发生了很多次,但是能够笑到最后的,始终都是海洋国家,先是西班牙,再是英国。在这期间,海洋国家对于陆地国家,也一直处于优势。就拿英国和法国两个传统强国来说,1805年,英国取得了海军史上最大的胜利,就是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在这场战役中,英国给法兰西联合舰队造成了决定性打击,法国海军精锐损失殆尽,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也被迫放弃了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结果当然是英国巩固了世界霸主的地位。那为什么海洋国家总是胜出呢?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和海洋的特殊性质有关。首先,海洋不同于陆地,它无险可守,也无路可退,一旦在海洋上爆发战争,只能是歼灭战。所以只要你海军力量足够强大,是很容易称霸海上的。另外,海洋的特殊性还在于它能够联通全世界。在地理大发现之后,正是通过海洋的连通性,全球的市场联系在了一起,海洋成为最重要的贸易通道。所以,一旦一个国家在海军力量上称霸,就可以垄断对海上贸易秩序的掌控权,而掌握了贸易秩序的主导权,也就主导了世界秩序。因此,称霸海洋就意味着称霸世界。

这个玩法里,没有陆地国家的角色。历史上,再强大的帝国,它的控制范围也只能是在欧亚大陆上的局部区域。比如罗马帝国、蒙古帝国,他们连年征战,最后也只能做个勉强维持的陆上霸主。原因就在于,陆地上地形丰富多样,凭借着地势,交战双方可攻可守,很容易就僵持不下,划界而治。所以,陆上国家,光是应付邻国的军事压力就已经疲惫不堪,更别说发展海军、称霸海洋、称霸世界。可以这么说,称霸世界的关键在于称霸海洋,而陆地强国时刻面对着来自邻国的压力,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了陆军的发展上,没有多余财力去发展海军,也就难以称霸世界。

麦金德认为,这种传统观念,有一定道理,困难确实存在,但是来自陆地国家的资源实在是太诱人了。人类最主要的资源,都在世界岛,也就是亚欧非大陆上,只要掌控了这个大陆,就掌控了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大量资源,不用通过海洋也能形成庞大的市场和经济。如果这件事实现了,海洋国家可能就会面临一个空前强大的对手。哪怕陆地国家不发展海军,海洋国家也很难渗透进陆地国家。换句话说,海洋国家很难有效应对这种挑战,因为这代表着一种完全不同的秩序和玩法,而且这种玩法不是海洋国家所擅长的。

话虽这么说,问题依然存在。亚欧非大陆那么大,要想全面掌握,谈何容易?不还是会陷入陆地国家之前,因为地理问题打打停停的困境吗?在这儿麦金德又说,陆地国家控制世界岛,不用平均用力,而是要直指要害,核心步骤就是控制“心脏地带”,也就是之前我说过的,欧亚大陆中部的这片地区。把这个地带控制好了,就有可能真的克服前人所提出的困难。因为时代不同了,在蒸汽机和铁路的时代,陆地国家完全可以从心脏地带出发,用机械化的方式,克服前人依靠马匹和骆驼无法完成的任务。

他提出的这个“心脏地带”,有明确的地理、历史和现实依据。下面我就来给你详细分析。

从地理和历史原因来讲,“心脏地带”的战略优势的确非常明显,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它良好的防御性和极强的攻击性。它的北部是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北冰洋,南面以及东面则被高山、草原和沙漠包围,所以“心脏地带”以北、以南和以东这三个方向可以说是易守难攻,只有位于“心脏地带”以西的东欧平原比较容易被攻破,只要守住了东欧平原这块大门,心脏地带的安全基本就可以得到保障。所以从地理优势来说,“心脏地带”具有良好的防御性,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来自邻国的军事压力。

当然,光是能守不行,还必须得方便向外进攻。从“心脏地带”出发,向东可以控制中国、日本,南下可以到达伊朗、印度和东南亚,向西可以控制西欧山地。你可能会问,刚才不是说他们被高山、草原和沙漠包围吗?对外的屏障,也是对自己的障碍啊。但你不要忘了,历史上很多征服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都是从“心脏地带”起家的。游牧民族非常擅长在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生存,他们的骑兵所带来的移动优势,也是心脏地带外的农耕民族所不具备的。因此,他们可以轻松地克服地理上的困难,对心脏地带外部的地区进行出其不意的攻击。游牧民族向东入侵的历史,我想你应该比较熟悉,因为他们向东入侵的正是中国。从汉朝跟匈奴的对抗、唐朝跟突厥的对峙,再到后来明朝和蒙古的争夺,都是来自“心脏地带”的游牧民族强势扩张的体现。他们向西扩张,铁蹄就踏到了欧洲。用麦金德的话说,欧洲的文明就是长期与“心脏地带”民族斗争的结果。

公元一世纪前后,曾经一度在东北亚称雄的匈奴政权逐渐瓦解,很多部落西迁,越过欧亚大陆,在公元4世纪后期,出现在欧洲东部。他们疯狂侵略当地的东、西哥特王国,迫使哥特人不得不向西迁居,进而冲破了罗马帝国的西部疆界,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到了公元5世纪中期,此时的罗马已经分裂为东西罗马两个帝国,人称“上帝之鞭”的著名匈奴首领阿提拉,先是对东罗马帝国发动进攻,不久又对西罗马帝国连续发动攻击,摧毁了西罗马帝国的统治力量,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崩溃。13世纪,欧洲又一次遭受到来自“心脏地带”游牧民族的重击,不同的是,这次的入侵者换成了蒙古。成吉思汗及其后裔率领蒙古骑兵从“心脏地带”出发,经过数次西征,逐渐征服了伏尔加河以西的众多国家,攻灭了东欧各国,搅动了欧洲政局,对东欧后续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好,说完了地理和历史,再来说说当时英国面临的现实情况。一言以蔽之,怎么处理俄国这么个庞大的假想敌。从现实原因来说,俄国通过控制“心脏地带”进而称霸世界是有可能实现的。以往,从“心脏地带”出发征服欧亚大陆的帝国不是没有,但是总是维持不了多久就四分五裂。原因之一就在于,这块大陆实在太过于辽阔,尽管骑兵已经有很强的机动性,但是它的辐射范围和运输能力都非常有限,导致要么是军队进攻时后勤跟不上,要么是后院起火,骑兵没办法及时调动。但是在麦金德的时代,机动性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了。随着工业革命成果的扩散,陆地国家开始大规模修建铁路,其中以俄国表现得最为积极。从19世纪后期开始,俄国便开始大力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企图贯穿俄国东西,把中亚和东欧打通。而且,当时中亚五国已经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一旦铁路完工,俄国就会拥有强大的资源动员和运输能力,不管是军队调动还是后勤补给,都能及时跟上。借此,它很可能发起一场宏大的“西进运动”,轻松地把东欧囊括进自己的势力范围。等到俄国完全占领“心脏地带”,它就有了充足的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发展自己的国家力量,并且可以继续向欧亚非大陆边缘扩张,这样一来,俄国垄断大陆资源,建立世界帝国就为时不远了。

总结一下,从地理和历史原因来看,“心脏地带”具有天然的防御优势和进攻优势;从现实来看,俄国凭借铁路占领心脏地带进而称霸世界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麦金德判断,未来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将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

第三部分

那么这个陆权论,具体产生了什么影响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回答的最后一个问题。正如我在一开始说的,这本书的重要性已经超出了学术范围,深刻地影响了现实世界,甚至可以说,我们当今的世界形势,都被刻上了陆权论的印记。

虽然麦金德提出陆权论直接目的,是为了帮助英国解决陆权的威胁,但是陆权论提出后并未最先被英国所重视,而是被德国所吸收。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有一个将军豪斯霍费尔,就非常欣赏麦金德的陆权论。在他看来,德国只有将领土扩展到心脏地带,才能保证最低限度的生存空间。这一观点后来被纳粹德国的副元首赫斯所采纳,并介绍给了希特勒。后来纳粹德国的战略部署,比如突然放弃进攻英国而选择苏联,背后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控制“心脏地带”。而苏联虽然在战争前期的西线节节败退,但是因为大部分心脏地带包括中亚国家和西伯利亚还在苏联的掌控之中,来自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乌拉尔山区的兵工厂生产了大量的武器和车辆,成为苏联最终能够战胜纳粹德国的重要原因。

二战初期的1940年,眼看着德国很快获得了强势地位,法国的迅速崩溃,英国也终于意识到了麦金德陆权理论的重要性。在陆权论的影响下,英国开始从两个方面来尝试阻止德国成为陆权大国。一方面,英国和美国结盟,通过在欧亚大陆之外的地区引入一个新的海权国家,来增强英国的海权力量。对美国来说,这也是一个把力量发展到欧亚大陆的极好机会,自然会紧紧抓住,全力支持英国。另一方面,英国也开始尝试和曾经的敌人苏联结盟,利用苏联传统的陆权优势来抵挡德国的扩张。对苏联来说,获得一个海权大国的支持,为阻挡德国的进攻提供资源,同样是自己非常愿意见到的。因此,二战中的英国,从海权和陆权两个方面,和美国以及苏联结盟,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以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陆权论。他和麦金德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认为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要比心脏地带更加重要,如果能用边缘地带包围心脏地带,就可以占领心脏地带。因此,他的观点又被称作边缘地带理论。冷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正是根据边缘地带理论,在西边和欧洲结盟,东边和中国建交恢复往来,包围并瓦解了苏联。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崛起,美国重返亚太,拉拢日本,构筑第一岛链,也是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平衡处在边缘地带的中国的影响。你可不要以为,边缘地带理论,证明了麦金德当初的提法是错误的。恰恰相反,斯皮克曼这个理论,也还是在麦金德当初建立的框架内提出来的,正是因为有了麦金德陆权论奠定的基础,斯皮克曼才能提出边缘地带理论,进而影响了美国在冷战时期的国际战略。

总结

总结一下,本期解读中,我们围绕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的陆权论,为你解答了作者为什么会提出陆权论,陆权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陆权论对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三个问题。麦金德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把地理、人文、历史、战略融合在了一起,并将它们全盘打通,形成了地缘政治学派,开启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成为了之后国际政治学等学科非常重要的思想来源。自他以后,一个超级宏大的历史空间结构悄然形成。

撰稿:施展工作室-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转述:徐惟杰

查看原网页: app.yin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