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草原帝国》听书稿

#听书稿

关于作者

勒内·格鲁塞,法国历史学家,以研究中亚和远东著名。其代表作为《[[草原帝国]]》。

关于本书

这本书成书于1939年,任何时候想要讨论草原政权的问题,都绕不开这本书。这不仅是因为,它是历史上第一部介绍古代游牧政权兴衰更替的通史性作品,更为关键的是,这本书打破了传统的以农耕文明为中心的历史观念,从草原为中心出发,对世界历史做了新的解释。

核心内容

在格鲁塞写出《草原帝国》之前,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农耕文明作为理解世界历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格鲁塞成功打破了这种史观,以草原帝国为中心去重新解释历史,从而让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审视人类文明,打开新的脑洞。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为你解读的是法国历史学家格鲁塞的《草原帝国》。这本书成书于1939年,任何时候想要讨论草原政权的问题,都绕不开这本书。这不仅是因为,它是历史上第一部介绍古代游牧政权兴衰更替的通史性作品,更为关键的是,这本书打破了传统的以农耕文明为中心的历史观念,从草原为中心出发,对世界历史做了新的解释。在格鲁塞写出《草原帝国》之前,我们在传统上,总是不自觉地把农耕文明作为理解世界历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格鲁塞成功打破了这种史观,以草原帝国为中心去重新解释历史,从而让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审视人类文明,打开新的脑洞。

这本书对世界历史提出的新解释,一句话概括,就是原来一直被忽视的草原帝国,其实对人类整体秩序有巨大的影响。简单地说,人类历史很大一部分,发生在欧亚大陆上,而草原帝国,就是欧亚大陆历史上的一个超级变量。当游牧民族向东、向西运动时,就对亚洲和欧洲产生压力,这种压力深刻影响着欧亚国家的盛衰兴亡和文明发展。因为草原帝国同时关联着亚洲和欧洲,所以这种影响就称为“关联性影响”。接下来我会反复说到这个概念,还请你注意。因为,只有纳入了关联性影响这个视角,才能真正看懂草原帝国和世界历史。

接下来,我将通过三个递进性的问题来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个问题,草原帝国对欧亚国家的关联性影响究竟是什么?第二个问题,这种关联性影响,是怎么造成的?第三个问题,在草原帝国衰落以后,关联性影响是否还继续存在?相信我解释清楚这三个问题以后,你就能对草原帝国的关联性影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一部分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草原帝国对人类秩序的关联性影响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草原帝国。概括地讲,作者格鲁塞所指的草原帝国,是指活跃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这涉及漫长的游牧民族史,从公元前1000年第一个草原政权建立,到公元1760年最后一个草原政权灭亡,时间上跨越了两千多年。这两千多年中,涌现出许多游牧民族政权,按照重要性和时间顺序,具体包括三个大的帝国,分别是匈奴人建立的匈人帝国,蒙古人建立的蒙古帝国和突厥人建立的帖木儿帝国,草原帝国对人类秩序的关联性影响,非常明显地体现在这三个帝国的历史之中。

首先,我们来看看匈人帝国。匈人帝国是公元370年由匈奴人在欧洲建立的一个国家。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点奇怪,匈奴,不是常年生活在中原以北的游牧民族吗,怎么会跑到欧洲去建立一个帝国?这其实与匈奴对中原的长期掠夺有关。早在战国时期,匈奴就已经开始周期性南下,掠夺中原。当时的中原尚未统一,对待匈奴的侵犯只能被动防御。这种被动防御战略一直延续到秦朝,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换被动为主动,联合周边国家开始围攻匈奴。匈奴在这个时期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就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依附中原王朝,转向了农耕定居生活;北匈奴逐渐西迁,远走欧洲,这才有机会在欧洲建立帝国。从公元370年到公元469年,这个帝国维持了将近一百年。极盛时期,它的控制范围东起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

匈人帝国的关联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它不断扩张的过程中。这直接导致了欧洲格局的变动。最突出的影响就是,匈人帝国的扩张导致了日耳曼人的南下,间接导致罗马帝国灭亡。怎么回事呢?公元375年,由于受到匈奴人入侵,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西哥特人不得不大举迁入罗马帝国躲避战乱。当时的罗马皇帝也接受了这个请求,因为他希望能用哥特人来充实自己的军队。但是事态很快就失去了控制,大量哥特人源源不断地迁入多瑙河流域,急需帝国进行管制,可是罗马帝国在这个地区的兵力又十分薄弱,根本没有办法好好管理。情急之下,罗马当局又停止了移民计划。

公元377年,其实也就是开始允许移民两年以后,一场广泛的哥特起义爆发了。罗马军队节节败退,皇帝瓦伦斯被迫御驾亲征。这一年8月,罗马军队在今天土耳其境内的亚德里亚堡战役中被彻底击败,部队伤亡超过2/3,瓦伦斯本人也被困在一间木屋中活活烧死。这场战役后,罗马实力受到重创,哥特人在这之后的几十年内也一直待在罗马帝国境内,成为罗马帝国内部的一颗毒瘤,构成了罗马帝国最终灭亡的导火索之一。

在了解了匈人帝国的关联性影响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人最熟悉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建立于公元1206年,在它的著名领袖铁木真及其子孙的对外征战过程中,蒙古帝国开拓了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的辽阔疆域,国土横跨欧亚大陆。蒙古人的影响对于俄罗斯是比较深远的,在长期的战争中,俄罗斯人逐渐掌握了蒙古人的阵法,并且最终用这种阵法战胜了蒙古人。在今天的俄语里,有大量来自蒙古语的词汇,例如俄语中的钱、金库、金库管理员、商业税、税率、商铺、集市、箱子等等词语,都是从蒙古语中借鉴来的,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俄罗斯继承了蒙古时期的财政管理体系。

再来说说日本,蒙古的入侵促使幕府力量开始崛起,不过也是由于和蒙古的战争,导致了镰仓幕府的灭亡。当初为了抵抗元朝蒙古的大军,镰仓幕府几乎动用了全国之力。大批从属于幕府将军的武士,在战后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急需幕府给他们分配土地来摆脱困境。但是,抵抗蒙古元军是一场防御性战争,而不是扩张性战争,幕府根本没有获得任何新土地可以用来分配,这就导致武士集团从政权的支持方逐渐转化为政权的对立面,并在不久之后摧毁了镰仓幕府。

当然,蒙古帝国对中国的关联性影响,最大的体现就是占领中原,建立元朝。从历史上看,其实中国一直受到草原民族的侵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去了诸侯们的信任,被西戎,也就是当时位于中原西边的各个敌对部落占领了都城,西周东周的分界由此产生。首次实现大一统的秦王朝,灭得了六国,然而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并征发徭役,最终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陷入内乱而灭亡。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几次败于匈奴,尤其是在白登之围中,刘邦被困七天七夜,不得不送礼求和。到了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北方地区几乎全部落入胡人手中。唐朝的安史之乱,带头的安禄山和史思明,也是出身游牧民族。到了五代十国,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后来本就处于军事弱势的北宋失去了军事缓冲地带,面对契丹、党项、女真,节节败退,直到蒙古全面占领中原地区,建立元朝。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完全可以概括为一部中原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冲突与融合的历史。这也是格鲁塞在书中所着重强调的,草原帝国对周边民族所产生的关联性影响的结果。

说完了匈人帝国和蒙古帝国,还有一个政权也非常重要,我一定要给你讲讲,这就是帖木儿帝国。帖木尔帝国1370年由突厥贵族帖木儿开创, 1507年灭亡,持续了137年。帖木儿本人出生在西亚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这是他的起点。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服战争,帖木儿建立了一个超大帝国,领土从印度的德里到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鼎盛时期,它的疆域以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为核心,从今天的格鲁吉亚一直到印度,囊括了中亚、西亚各一部分和南亚的一小部分。帖木儿帝国最辉煌的胜利是在1402年,这一年,帝国的领袖帖木儿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处于上升阶段,势头正盛,正在全力攻打西边的东罗马帝国,企图消灭基督教文明,代之以伊斯兰文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帖木儿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1402年7月20日,他在安卡拉战役大败奥斯曼帝国,俘虏了帝国的领袖巴耶塞特一世。这次征服,不仅让帖木儿帝国的疆土范围急剧扩大,也直接地缓解了伊斯兰文化对基督教文化和整个欧洲的渗透。经过这场战争,大量的艺术家、工匠与学者从奥斯曼帝国涌向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撒马尔罕,也就是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这样,灿烂的伊斯兰文明就被传到了中亚,使得这里逐渐发展成了中亚伊斯兰文化的重镇。

听到这里,我相信你也发现了,要谈论和理解欧洲史和亚洲史,你根本不可能绕开草原帝国的历史。草原帝国在发展、扩张的过程中,对欧洲和亚洲的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国家政权的更迭。同时,由于草原帝国在领土上的超强扩展性,自西向东,将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也串联在了一起。

第二部分

在了解了草原帝国关联性影响的基本内容之后,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种历史上的关联性影响是怎么造成的?一群无论是在经济,粮食,还是武器制造上都不占优势的游牧民族,凭什么能一次次地战胜农耕民族?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恶劣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草原民族强壮的体格和好斗的性格。草原民族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腹地中亚地区,这里气候环境比较恶劣,要么天气寒冷,要么漫天沙尘,对农耕文明来说,这种地理条件完全不适合生存,更别说耕作了。但对生活在马背上的草原民族来说,恶劣的环境反而塑造了他们强壮的体魄。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必须斗争。一方面,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草原部落之间进行残酷的斗争,只有最嗜血、最无情的人才能在斗争中存活;另一方面,由于游牧生活的极度不稳定性,为了生存,游牧民族时常会对农耕民族进行掠夺,而在恶劣环境中成长的人,注定要比在温暖舒适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加善战,这就在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造成了一种紧张关系。

其次,草原民族的骑兵骁勇善战,他们从游牧生活中学会了怎么战斗,战争对他们来说,早已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以蒙古人为例,蒙古人的战术就是在草原上举行的大规模狩猎活动中发展出来的,在这里,野兽就是他们的老师。狼群耐心地接近猎物,教会了他们派出探子暗地里去观察敌人;在狩猎中拦截逃跑的野兽,教会了他们从两翼包抄敌人。蒙古骑兵狩猎用的弓箭也是制敌利器,他们往往从孩童时代就成了马上的弓箭手。蒙古人进攻前往往等到敌人被弓箭手引出阵地,或者被远距离的射击元气大伤时,才会派出重骑兵去进攻残余的敌人。

最后,整个战斗中蒙古骑兵还会充分利用他们的体格、长相以及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味造成恐惧。他们平常行军中往往保持安静,直到发起冲锋时,就会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尖叫和呐喊,让敌人彻底丧失作战的勇气。我们可以看到,蒙古骑兵完全遵循着猎人在打猎时所采用的各种计策,尤其是蒙古人在征服中亚地区和攻打匈牙利的战争中,都采用了大规模的围猎手段来消灭敌人。

总结一下,游牧文明因为自身环境的影响,练就了好斗的特点,他们内部存在较高的不稳定性,这容易导致他们对临近的农耕文明产生周期性的刺激。打个比方,就是会时不时用针扎一下农耕力量的外壳,导致农耕力量本身的历史产生一定的波动。这种波动有大有小。如果是小的波动,农耕力量损失一些钱财货物就能化解,但如果是较大的波动,导致外壳破裂,农耕民族面临的可能就是崩溃的结局,这在中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中都是时有发生的。

第三部分

草原民族骁勇善战的性格造就了草原政权的扩张本性,因此也就对周边民族和国家产生了一系列关联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从外在来看,表现为政权的简单更迭,从内部来看,影响着文明的传播与发展。那么,在草原帝国衰落以后,这种关联性影响还存在吗?这是我在今天的解读里要回答的第三个问题。

从历史上来看,草原帝国的关联性影响到1760年就结束了,这一年,乾隆皇帝治下的清军控制了伊犁河流域和今天的喀什地区,最后一个草原政权准噶尔汗国灭亡。从此以后,草原政权一蹶不振。

草原政权的衰落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技术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火车等更高效的交通工具的出现,草原民族的速度优势开始丧失。同时,现代火器的发明和枪炮的使用,也使草原骑兵以及弓箭具有的威力迅速变得不值一提。在移动性和冲击力的两个关键优势都失去的情况之下,草原民族注定难逃衰落的命运。

其次是文明方面。对草原民族来说,可以说,成也文明,败也文明。没有产生出文明的草原民族可以集中全力发展骑兵,发展武力,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在占领了一片广袤的土地,单凭杀戮已经无法维持秩序的时候,最后的统治结果只会是他们被原有的文化同化掉,被原有的信仰所吸收。草原民族的帝国建立后,会很快分崩离析,即使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元朝,也不例外。对农耕文明来说,草原民族进来的时候张牙舞爪,离去的时候却无影无踪。他们在面对其他文明时,要的只是一场抢劫,一场杀戮;占领一座城市后,他们并不知道之后应当怎么做,应当如何吸收或者接纳现有的一套社会秩序。所以草原民族的统治者们最终都会不由自主地完成身份转换,变成了文明的皈依者。

既然草原帝国早已衰落,它的关联性影响是不是也随之消失了呢?当然没有。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我们分别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来讨论。

物质层面上,农耕民族和草原民族互动中留下的物质遗产一直在发挥着作用。比如丝绸之路,最早就是在西汉时期,农耕民族在和游牧民族的对抗与妥协中产生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交往的过程中,打开了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另外,俄罗斯、蒙古等地区的部分居民,直到现在还延续着原先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甚至还可能会继续骑马,这都是草原帝国物质遗产的体现。

更重要的影响则体现在精神层面。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也实现了对草原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可以说,我们正在过着一种现代游牧生活。什么是现代游牧?我的家乡在苏州,来北京工作,我就是一名“北漂”,就像很多漂泊的人们一样远离家乡。我们知道,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件事本身,就会产生很强的疏离感,而快速移动又会使我们单位位移的距离发生巨大的拓展。这种时空的快速转换必定会加剧这种疏离感,这也就是我所说的现代游牧体验。当我们在漂泊的时候,就成了一个现代游牧者,居无定所,不断漂移。这种现代游牧的生活方式,也将日益成为我们每个人在全球化时代所必有的生活经历。正如当年的草原民族一样,现代游牧生活给了我们不同的视角,更广阔的视野。这种视野,和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在当年西征时的全球视野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都需要面对陌生的世界,面对完全不同的生活节奏、交往方式和文化习惯。只不过,我们不再是野蛮人,我们早已学会了如何快速地融入一个新的世界中去。同样面对现代化,农耕的现代化是一种单一的发展,仅仅是实现了耕作方式的现代化,而游牧的现代化则是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多样性启发,去让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还有如此多的可能。这种多样性,我认为是格鲁塞这本书给我们现代人的最强烈的一个启示,也是我们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必须面对的一个境遇。

总结

回顾一下,我们围绕草原帝国的关联性影响,回答了三个问题:草原帝国的关联性影响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原因造就了草原帝国的关联性影响?在草原帝国衰落以后,这种关联性影响在现代社会是否仍然存在?

对常人而言,帝国往往意味着文明的核心地带,但格鲁塞将我们的视野扩展到了草原地带。他让我们发现,草原地带也有文明存在,草原民族甚至可以发展出一个帝国。格鲁塞的草原帝国,开创性地确立了以草原游牧帝国为主轴的历史叙述范式,也为我们提供了以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儿这三位人物为核心的草原历史叙述。

随着近代工业时代的到来,游牧力量本身的优势一去不复返,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遗产,对当下的我们来说,每个愿意拥抱全球化和后工业时代的人都处在对现代游牧的想象当中。现代游牧会将我们带向何方?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境遇?我们且行且看,但无论如何,对古代草原帝国的历史意义理解,对格鲁塞所开创的关联性影响的把握,会帮助我们获得更加宽阔的视野来面对现代的游牧生活。

撰稿:施展工作室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转述:李璐

来源:https://ded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