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硅谷之火》 原文笔记

各版赞誉

一切事物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不变也是一种变化。

在这个个人计算机已司空见惯的时代,我们总会忘记当年的创新者将一个发烧友的玩物变成一个繁荣发展的行业,需要冒多么巨大的风险,又需要有多么远大的抱负。

一帮疯狂的梦想家一次又一次遭遇陈规的阻挠,但每次都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查尔斯·巴贝奇和他的分析机、图灵的测试、冯·诺伊曼的计算机、威廉·肖克利的晶体管、罗伯特·诺伊斯的集成电路、加里·基尔代尔的操作系统、爱德华·罗伯茨的微型计算机公司、戈登·摩尔的摩尔定律、比尔·盖茨与软件的发展、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与硬件的发展、史蒂夫·乔布斯和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计算机、卡普尔和电子表格软件、伯纳斯·李和互联网、马克·安德森和浏览器,

个人计算机行业的创业者几乎什么错误都犯过。他们的前车之鉴可以为你省下不少的金钱、时间和精力。

序 一部意义深远的探险故事

1977年到1981年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它们标志着计算机文化从一种发烧友亚文化发展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行业

乔布斯冲着弗赖伯格怒吼,因为弗赖伯格打算抢先刊登出苹果公司Lisa项目和麦金塔计算机的故事,乔布斯指责他这是在给日本人占领美国计算机市场做帮凶。

这个传奇故事的主角是一群了不起的、信奉无政府主义的工程师、黑客和他们的同道中人,他们起初是一种真正的反主流文化,但最终改变了世界。

计算机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诞生,出现在围绕斯坦福大学的郊野地带,是那个非凡时期的直接产物。

史蒂夫·乔布斯也曾对本书的第一版赞誉有加:“这本书让我回想起那些旧时光,读着读着,我不禁潸然泪下。”

自序 跟我们说说你当初是怎么开始的吧

那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疯狂时代,一帮技术达人和梦想家看到一股他们想象中的力量落入了自己手中,并运用这股力量改变了世界

许多热衷于让个人计算机成为现实的人,同样热衷于为大众普及晦涩的计算机技术。“让大众拥有计算机的力量”是他们的战斗口号,同时这确实也是塑造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力量之一。

与他们谈工作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但当我们撇开当天的议事日程,放下采访提纲,对他们说“跟我们说说你当初是怎么开始的吧”时,谈话氛围就会立刻发生明显的变化。他们会就此开始讲述,而且通常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引言 想要拥有一部自己的计算机

个人计算机的起源也颇具革命性,因为它并不是由那些搞研发的专业团队在成本昂贵、设备精良的实验室研制出来的。它始于企业和学术机构之外,由黑客、计算机发烧友和误打误撞的创业者利用业余时间在车库、地下室和卧室等地方创造出来。

我认为全世界的计算机需求量大概是五台左右。
——托马斯·沃森,IBM公司主席

巴贝奇的梦想

上帝保佑,我真希望计算能利用蒸汽进行。——查尔斯·巴贝奇,19世纪发明家

巴贝奇的目的是做出一台能将人们从重复枯燥、令人厌倦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机器,正如当时一些新机器让人们免去了耗体力的苦差一样。

因为奥古斯塔·艾达·拜伦所做的这些工作,许多人视她为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

根据人的指令行事”这个概念实际上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计算机编程。

巴贝奇之所以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全是因为他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而这又多半缘于他自己疏离于那些能提供资金的人。

计算机将披着逻辑的嫁衣“嫁”给电力。

到了19世纪80年代,皮尔斯发现,布尔代数可用于模拟电气开关电路。布尔逻辑的真/假完全映射了电流流经复杂电路中开/关的方式,换句话说,逻辑可以用电路来表示。这就意味着电力驱动的计算机和逻辑机是可以构造出来的。它们不只是小说家的空想,它们可能会实现,而且最终定会实现。

霍列瑞斯的公司最终被一家企业合并了,这家企业后来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

克劳德·香农在其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论文中解释了如何利用电力开关电路模拟布尔逻辑

赫曼·霍列瑞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规模数据处理装置,并于1890年成功应用于美国人口普查。他是数据处理行业的鼻祖。

ABC。ABC是阿塔纳索夫-贝里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的首字母缩写,这台设备的开关装置采用的不是继电器,而是真空管。

真空管是抽掉了空气的一种玻璃管。托马斯·爱迪生发现,电子在某些条件下能在真空中流动,而李·德·福里斯特利用“爱迪生效应”最终将真空管制成了电子开关。

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曾设想过这样一台机器,这台机器的目的只有一个,即读取某一可描述任务的编码指令,并根据指令自行完成任务。

冯·诺伊曼觉得,除算术运算之外,EDVAC应该还能进行逻辑运算,并能以代码符号进行运算,而且那些以代码符号进行运算和解释的指令本身也应该是编入机器的代码符号,并用以继续操作运算。这是现代计算机概念中最后一个根本性洞见。

ENIAC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数字计算机,于1945年12月问世。

由于IBM的营业额遥遥领先于其他7家公司,当时这8家公司常被戏称为“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生产小型机的公司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波士顿的DEC公司和加州帕洛阿尔托的惠普公司。

晶体管与集成电路

晶体管的发明意味着一个梦想的实现

晶体管是一小片惰性晶体,具有有趣的电气特性,一面世即被视为一项革命性技术发明

半导体有一个让电气工程师欣喜若狂的特性——可使电流只朝一个方向流动而不朝另一个方向流动。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内存芯片,即那些只要通电即可存储并保存数据的集成电路。内存芯片使半导体装置成为主流。

戈登·摩尔(左)与罗伯特·诺伊斯(右)共同创立了英特尔公司,英特尔后来成为计算机产业中半导体领域的佼佼者。

“吹毛求疵”的群众

英特尔完全有资历完成此事:它是仙童半导体公司的衍生公司,其总裁罗伯特·诺伊斯曾为集成电路的发明贡献过力量。

他认为公司在开展内存芯片业务的同时,承接一些定制生意也是无伤大雅的。

微处理器之所以是通用设备,原因就在于它的可编程性。

霍夫并不是唯一一个想到要在一块芯片上造出一台计算机的人,但他是第一个将此想法付诸实践的人。

总而言之,4004微处理器的指令集构成了一门编程语言

霍夫在1969年设计的4004芯片,是迈向霍夫、诺伊斯和英特尔的管理层都难以预料到的未来的第一步。英特尔两年后推出的8008芯片则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步。

他主张用单个芯片作为控制电路,以便用一个集成电路替代计算机终端的所有内部电子器件。

英特尔成立的宗旨是生产内存芯片,这类芯片像刮胡刀那样既易用又畅销。而微处理器则需要用户学习如何使用,对英特尔这家年轻的公司来说,必然会面临大量客户支持问题。内存芯片则不会如此。

加里·基尔代尔 为英特尔4004微处理器编写了第一门编程语言以及第一个控制程序,这个程序后来成为个人计算机领域中最常用的操作系统。

编写一门计算机语言,相当于编写一个将用户能理解的命令翻译成机器能够使用的命令的程序。

诺伊斯认为,微处理器的主要市场很可能是用于制造腕表。英特尔的高层讨论过微处理器其他可能的应用领域,比如,用微处理器控制烤炉、立体声收音机和汽车等。

从小型计算机到微型计算机

高级工程师承认这名普通工程师的设计可行且造价便宜,但惠普不是生产这种机器的公司。这名没有学位的工程师叫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他后来离开了惠普,在一家起步于车库、名为苹果的创业公司制造出了自己的计算机。

DEC公司本可以成为第一家创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却未能抓住这个机会。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计算机公司董事会成员的保守观念。

阿尔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他已不再能容忍DEC公司的保守作风。DEC公司视计算机为一种工业产品。阿尔后来回忆说:“在他们看来,计算机就如同一块生铁。他们只对卖铁感兴趣!”

阿尔沮丧到了极点。先前他就常接到猎头公司寻聘高层人员的电话,他决定,再有猎头找他,他就接受。于是,他像沃兹尼亚克、阿尔布莱特和许多其他人一样,走出了公司大门,投身到革命的浪潮中。

两位年轻的黑客

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里(九年级的期末和十年级一整年),我发誓不再碰计算机。我尽量像正常人那样生活。

盖茨学会了如何入侵TOPS-10系统,后来还学会了入侵其他系统,成了一名黑客,一名暗中破坏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行家。

撇开其危害性不说,入侵计算机系统算是技术领域亚文化中的一种高端艺术,是技术天才的行为。

艾伦建议盖茨一起编写一个BASIC解释程序,即一个将BASIC输入语句翻译成8008微处理器指令的程序。

程序员对自己苦心孤诣获得的知识都会有所保留,但盖茨却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年少来赢得TRW公司中年长专家的欢心,让他们倾囊相授。正如盖茨自己所说,他们认为自己“不具威胁性”,毕竟他只是个孩子。

第2章 Altair之旅

MITS公司开创了一个完整的个人计算机产业链,从商店、出版物、展会、用户群、软件盗版到关于开放标准与封闭标准的辩论,一应俱全。

所罗门大叔的孩子们

比尔·盖茨、保罗·艾伦和其他计算机发烧友通过《大众电子学》和《无线电电子学》这类专门写给电子学发烧友的杂志来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1974年,一台家用计算器的平均售价是26.25美元,而一年前这个数字是150美元。

放手一搏

英特尔8080芯片的正常售价是360美元,而罗伯茨说服了英特尔以75美元的价格卖给他。

总线是计算机输送数据或指令集的通道。

虽然罗伯茨不认为自己是成功的商人,但什么时候该不理会市场调查,他很清楚。

为了说明Altair确实是一台真正的计算机,他们至少得介绍一个切实的用途,一个能使Altair让人眼前一亮的功能。

Altair闹翻天

《大众电子学》1975年1月刊向数万名电子学发烧友、编程人员和其他技术发烧友表明,个人计算机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他们在计算机不能正常使用、还没有软件支持的情况下,买下了这些机器。他们创造了计算机市场,再反过来为计算机编写程序,并将其他人引入这个市场。

新改名为微型软件公司(Micro-Soft),后来又改为微软公司(Microsoft)的Traf-O-Data公司,终于作为软件厂家做成了第一笔交易。

让机器起作用

在纸带阅读器及盖茨和艾伦的BASIC出现之前,Altair的所有者只能使用机器语言,通过拨弄开关一比特一比特地与机器沟通。

此后一段时间里,纸带成了传播这种语言的主要手段。盖茨后来十分痛恨这些纸带,因为纸带成了非法传播BASIC的媒介。

创立计算机俱乐部是很自然的,毕竟当时的设备时常不能运转或不能正常运转,软件要么不能用,要么根本没有软件可用。虽然买家多半是发烧友,但极少有人能完全掌握微型计算机所需的所有技能和知识。俱乐部鼓励那些精于机器不同方面的人相互交流,协同合作。若是没有这种互动和互助,计算机产业不可能发展得这样繁荣。

激烈的竞争

MITS公司是一个催化剂。MITS公司开创了个人计算机工业,或许是无心插柳而非蓄意。这也意味着MITS公司在无意中培养了很多竞争对手,在罗伯茨看来,竞争者正在抢他的地盘。

发烧友看到4K存储板如此不值钱,而BASIC又卖得那么昂贵,于是纷纷购买了Proc Tech公司的存储板,复制BASIC纸带并私自传播。到1975年年底,大多数Altair上使用的BASIC都是盗版的。

就在罗伯茨在他的杂志上将某些存储板公司斥为“寄生虫”后,两名来自加州奥克兰的发烧友干脆将他们的新公司命名为寄生工程公司。

1976年2月,盖茨带着几支笔和一叠黄色草稿本住进了一家汽车旅馆。当再次从旅馆走出来时,他已经写完了磁盘代码。

MITS公司的没落

这家公司在短时间内发展得太快太大了。“俗话说,贪多嚼不烂。我们就是想做的事情太多了,”罗伯茨后来承认,“以公司当时的规模来看,我们要干的事情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

艾伦身在曹营心在汉。此时,微软已经开始变成一家像样的公司了,艾伦急于掌握自己的命运。他确信MITS公司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于是他和盖茨开始将重心放在自己的公司上。

虽然MITS公司在1976年的总利润达到了1300万美元,但它正在渐渐失去优势。它的产品跟最好的评价沾不上边,交货期长,服务质量又差。

此外,苹果公司推出了Apple Ⅱ,赢得一片欢呼,这标志着市场大变局已经发生。

“一旦你经历过那种失败,”罗伯茨说,“每天晚上都睡不着,担心第二天能不能发得出工资……你就会像我这样草木皆兵,做出一些不合逻辑的决策。”

爱德华·罗伯茨 在发起个人计算机革命、经历创业的过山车之旅之后,罗伯茨出售了公司股份,回到学校深造,并在佐治亚州乡村定居,实现了他的第二个梦想,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罗伯茨在佐治亚州买了一个农场,并告诉所有人,他打算成为一个乡绅去务农或者去学医。最后,罗伯茨拿出当初创办MITS公司时的精气神,两样都做到了。

MITS公司和Altair对今天个人计算机产业的存在和形成的重要性,是再夸大都不为过的。MITS公司所做的不仅仅是创造了这一行业。它先是推出了人人都买得起的个人计算机,又首次举办了计算机展会,开创了计算机零售市场,创办了计算机公司的内部杂志,组织用户俱乐部,进行软件共享,并发明了许多硬件及软件产品。MITS公司还无意中使得软件盗版成了普遍现象。早在微型计算机看起来还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时,MITS公司就首创了这样一个终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

第3章 奇迹缔造者

以姆赛公司是第一家在这一新兴领域取得成功的公司,他们聚焦的是商业上的成功,而非仅仅热衷于技术。

Altair之后的追随与超越

但是,这些出于爱好而入行的企业家,没有一个人的目标是挣大钱,结果大多数人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在失败时,他们都是把资料和图纸公开后坦然离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先行者的失败并没有使后来者气馁,后来者也没有放弃革新。这场革命的爆发源自内在的动力,而不是受外部利益的驱使。正因如此,微型计算机产业也没有遵循传统的经济规律。

兰卡斯特秉持着信息共享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整个计算机领域广泛流传,但在其他行业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一“产业”的亚文化由这样一群人组成:技术控、发烧友、不受商业利益驱使的黑客,以及那些比起发家致富,对探索微型计算机潜力更感兴趣的企业家。

业余人员和专业人员

米勒德和其他公司的老板不一样。他画的饼比别人大多了,他总是在探索如何拓展市场、如何获取资本、如何让公司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失败或承认失败的可能性都是对成功缺乏渴望的表现。

基里安需要先将新思想纳入自己的知识和信念体系,充分消化后才能开口。

每当基里安或范·纳塔抱怨米勒德提出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想法时,米勒德就会告诉他们:“创造奇迹吧!”

洛斯对计算机一窍不通,但深信自己能将计算机推销给任何人。

1号楼和2号楼

洛斯学会了不拿“问题”说事儿,而使用“挑战”和“机会”这样的时髦用语。洛斯规劝别人时还常把“创造奇迹”挂在嘴边。

搞清楚想干的事,然后再去干

奇迹与错误

鲁宾斯坦后来得意地说,这个价格简直是打劫了基尔代尔。如果基尔代尔有点儿头脑,他应将CP/M按专利权使用费的方式出售,而不是一次性就将它让与。交易完成之后,鲁宾斯坦告诫基尔代尔,他的销售方式很不成熟。“如果继续这样干,你会少挣很多钱的。

在工程部、生产部和客户支持部看来,销售团队在盲目推销,这就是在拆公司的台。以姆赛公司重视成功,这没什么问题。但管理层衡量成功的标准首先是销售额而不是生产或客户服务的质量。以姆赛公司成了专门卖东西的机器,若从这个角度看,它确实干得很好。

EST和创业者症

承认有问题就等于承认失败,而以姆赛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不允许承认失败的。不愿承认失败的态度以及对“伟大的业务目标”一根筋的执着最终导致以姆赛公司对目标客户的定位出现偏差,与市场的本质渐行渐远。

这种心理后来被称为“创业者症”,指不管他人开价多高,创始人都不愿将公司的控制权分给其他任何人的心理。

死亡和重生

不自量力的业务目标、对失败的零容忍、野心勃勃的销售团队、对客观问题的固执忽视、对手中权力的死死掌控,以及最致命的一点——对发烧友的轻视。

向大众普及计算机

少数人掌握着计算机的强大威力,他们却存戒剔之心,将计算机的威力保护得严严实实。计算机技术革命者对此感到愤愤不平,他们积极致力于推翻IBM公司以及其他巨头在计算机行业中的霸权地位,试图打破程序员、工程师和计算机操作人员等把守计算机入门门槛的人在计算机界“白袍祭司”的形象。

阿尔主张孩子在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时去接触真正的计算机,而不是通过远程终端机连接看不见、摸不着的分时系统。

要想将计算机的威力真正送到大众手中,光靠为他们提供使用机会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必须让使用计算机这件事变得简单易懂,使得大众能摆脱对专业维修员的严重依赖。

人们唯有靠自学掌握技术时,技术才会变得有用。

Altair有如此影响力的一个原因是它的诞生催生了家酿计算机俱乐部。这是一个不平常的俱乐部,它聚集了一群有工程学专业知识和革命者精神的人。这个俱乐部促进了美国几十家计算机公司的诞生并最终培育了一个价值几十亿美元的行业。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

“我有一个车库。”马什告诉英格拉姆。听起来这就足以开始创业了。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鼓励的信念是,计算机应该用于服务大众,而不是对付大众。

星星之火

费尔森斯坦仔细考虑了这一提议,最终同意以50美元的价格接下这个活儿。就连马什自己都觉得这个价格低得离谱。这本是价值3000美元的活儿啊,而费尔森斯坦这个呆瓜居然只要50美元!马什说什么也不能接受低于500美元的报价。于是,费尔森斯坦接受了这个折衷的价格。

在研发计算机这种新型产品的过程中有许多东西可学,他们可不想让利益问题妨碍学习。

对未来的向往

可惜的是,这一次演示更为糟糕。费尔森斯坦被毫无间隙的工作安排弄得筋疲力尽,说他是行尸走肉都不为过,最后,费尔森斯坦竟然在《字节》杂志社的产品演示现场睡着了。

1976年的6字头用户

因为英特尔公司的芯片的名称里通常会有“8”这个数字,而摩托罗拉公司则通常用“6”这个数字,所以双方的支持者就分别被称为“8字头用户”和“6字头用户”。

Sol是第一款将显示器和键盘嵌入主机的发烧友计算机。

芝加哥的一名计算机发烧友解决了这些冗繁的问题。他创造了一种通过电话线在微型计算机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文件传输通信协议(XMODEM)。这种协议后来成为通信标准。他还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个计算机电子布告栏系统(Computer Bulletin-Board System,简称CBBS或BBS),这个系统能专门存储信息。

圈地自治

有一样东西能加速学习的进程,那就是畏惧。

就这样,这帮富于创造、独断专行的人为了整个微型计算机领域的利益,一点一点地放下了自我的固有成见,也摒弃了任何短期的经济利益。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传统

那就是这个行业的起源。这个行业并非发端于德州仪器公司、IBM公司或仙童半导体公司,而是来自那些不安于现状且能以另一角度看事物的人。

史蒂夫·东皮耶认为,Proc Tech公司过于关注内部发展,他们想先全盘解决内部问题再关注其他事务,就好像所有问题都是内部组织管理上的问题一样。

要想让微型计算机完成向个人计算机的转变,就必须有用户体验友好、功能强大、用户负担得起的程序,以及生产这种程序的手段。

我认为大多数人购买计算机的真正动机是学习,他们想看看计算机到底可以用来做些什么。

第5章 盒中精灵

几年之后,个人计算机软件市场将达到数十亿美元的市值,但在20世纪70年代,暂时还没有人预见到为这些玩具编程也可以赚钱。

商业化之前的乐趣

人类是一种喜欢玩游戏的动物,计算机提供了玩游戏的一种新方式。

通用软件公司的兴起

美国西海岸有了结构化系统集团,东部地区有了桃树软件,软件产业开始自成一体。

软件帝国

埃里森显然是个成为企业家的一块好料子:他咄咄逼人、聪明伶俐、无所畏惧、骄傲自大而且唯利是图。

计算机杂志的贡献

赫尔默斯认为早期的期刊有三重目标:收益、教育和社交。

俱乐部和展销会

正如赫尔默斯所言,如果说那些杂志界定了微型计算机社区,那么沃伦等人举办的电脑展则为这个社区提供了聚会的场所。

手把手指导

海斯以每月225美元的价格在西洛杉矶租金低廉的区域租下了一个小店面,开办了世界上的第一家计算机商店。

大公司来了

我努力让大众看到我所看到的事物,如果要管理一家公司,那么你必须让大众相信你的想法。

两个史蒂夫

乔布斯给了沃兹尼亚克350美元作为工作报酬,这个数字远少于乔布斯留给自己的6650美元。和乔布斯,友谊也就值这么多。

创办苹果公司

沃兹尼亚克将计算机的设计带到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并分发设计图复印件。他的设计十分简明,只需一页纸就能描述清楚,看过图纸的人都能复制他的设计。沃兹尼亚克是个技术超群的计算机发烧友,崇尚信息共享。其他计算机发烧友都被深深打动了。有人质疑他对处理器的选择,但没人质疑处理器20美元的价格。他将计算机命名为Apple。

Apple I售价666美元,666是《启示录》中所谓的“兽数”,这表明恶作剧精神是植根于苹果公司并不断发扬光大的。

不幸的是,苹果公司的合伙人关系进展得并不顺利。罗恩·韦恩被乔布斯的高强度工作和野心击垮了,他想要退出,并提交了正式辞呈。乔布斯用500美元买断了他的股份。

在一些情况下,这些早期公司失败的原因是计算机方面的技术问题,但更多原因是这些公司缺少管理、市场营销、分销以及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基本都不是经济管理人员,而是工程师;他们并不精通生意之道,而且经常与其客户和经销商格格不入。

微型计算机产业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出现一位视角独特的人——他必须能够超越基本风险、洞悉潜在回报,纠正不善的管理、修复与经销商的糟糕关系,为了利用这些车库企业的巨大潜力而愿意解决时而出现的粗糙做工问题。

马库拉做出的第一个决定是保留公司名“苹果”。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位列电话簿首位是一种优势。他也相信,和“计算机”这个词不同,“苹果”这个词具有正面含义。“很少有人不喜欢苹果。” 马库拉说。此外,他也喜欢“苹果”和“计算机”这两个词搭配在一起的反差效果,并相信这样有助于打出品牌知名度。

我觉得他看起来很危险,”埃斯皮诺萨这样评价乔布斯,“安静、神秘、近乎阴沉、目露凶光。他的说服能力也不可小觑。我总感觉他是在塑造我。”

然而乔布斯的看法则完全不同,他主动出击,寻找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人——比如瑞吉斯·麦肯纳,他拥有硅谷地区最成功的公关广告公司。

发明来自与众不同的人,而不是来自公司。

这个标志非常适合苹果公司:“那是欲望和知识的象征,咬掉了一口,覆盖着打乱顺序的彩虹颜色……欲望、知识、希望以及混乱。”

沃兹尼亚克发明了这款计算机,马库拉具有商业头脑,麦肯纳提供营销策略,斯科特管理商店,霍尔特则是超级替补,但那个胡须凌乱、一意孤行的小子才是这一切背后的推动力。

乔布斯意识到,要想提高竞争力,苹果计算机必须美观。

魔法时刻

沃兹尼亚克后来说:“只有本人既是工程师又是电路板设计人员,才能做出这样的东西。那是一个充满艺术的布局。那块电路板上几乎没有引线。”

这本操作手册后来被称为“小红书”,它为那些想为Apple II开发软件或附加产品的人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它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不可置疑地推进了苹果公司的发展。外部人员和埃斯皮诺萨这样的第三方开发者对苹果公司的贡献无以估量。在埃斯皮诺萨撰写“小红书”时,他并不是苹果公司的员工。

事实上,Apple II和VisiCalc软件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共生关系,很难说是谁成就了谁。他们共同为硬件业和软件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天堂里的烦恼

沃兹尼亚克设计计算机是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机器,但Apple III有点儿像很多人七拼八凑而成的大杂烩,是由委员会操刀设计的。作为委员会的典型产物,各方成员都对结果不太满意。

在那之前,公司一直一帆风顺,自负让乔布斯、马库拉和斯科特在并未进行适当测试的情况下就发布了Apple III。

追逐月亮

一旦你没什么可以失去的,那就追逐月亮吧。于是我们追逐着月亮,而且我们一直知道,如若成功,这要同时归功于苹果公司和IBM公司。

这次的演示预示了一代人都无法达到的许多计算机的技术突破,其中包括可折叠、可扩展大纲文本行;可连至其他文档的、具有嵌入式链接的文档,就像现在的网络浏览器;鼠标;可以腾出一只手来操控鼠标的单手操作键盘;以及跨城市实况视频/音频会议技术。那还是在1968年啊!

便携式计算机

奥斯本尤其批评了“空麻袋背米”的惯常做法(即事先宣布推出某款产品,然后接收订单,再用订单赚来的钱进行产品开发)。

惠普之路和施乐的蠕虫

苹果的计算机最终具备了80列大小写字母显示功能,但那只是因为沃兹尼亚克开放了架构,于是其他人创建了必要的主板和软件。第三方不断完善了Apple II,但他们却被HP-85拒之门外。惠普很快断定,采用封闭式架构是一个错误

真心欢迎你,IBM

API就是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它们指定了文字处理器之类的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进行连接的方式。

在盖茨的鼓动下,IBM违背了对设计参数保密的传统,将其首款个人计算机打造成了一个开放系统。

他可能已经发现,将终究会被抢占的东西主动送出去才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1981年8月12日,IBM宣布其首款个人计算机问世,彻底而永久地改变了微型计算机制造者、软件开发者、零售商以及迅速发展的微型计算机购买者的世界。

20世纪60年代,大型计算机公司中有一种说法:IBM不是竞争对手,而是生存环境。

不论在何处购买,都可以选择操作系统:PC-DOS的售价为40美元,CP/M-86的售价为240美元。如果说这是个笑话,那么加里·基尔代尔一定笑不出来。

。“你可以留在那里卖糖水,”他对犹豫不决的斯卡利说,“也可以和我一起来改变世界。”斯卡利跟他走了。

第9章 个人计算机产业

事实上,标记着这个时代开始与结束的就是两件平行得出奇的大事:乔布斯的黯然出走,以及他的凯旋。

迷失自我的苹果

乔布斯告诉这帮人,他们不是在制造计算机,而是在创造历史。乔布斯将麦金塔计算机捧得天花乱坠,让大家深信他所说的机器绝不是什么普通的办公设备。

9月,他卖掉了自己持有的苹果公司的股票,离开了自己参与创办的公司,并向媒体宣布了辞职的消息。

方兴未艾的兼容机

基尔代尔将一台计算机所需的特定机器代码提取出来,单独放在一个程序中。他将这个程序命名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简称BIOS)。

微软的崛起

拉伯恩影响盖茨的方法现在成为微软公司内的标准:向盖茨抛出问题,直言不讳地举例证明,一点儿也不要退让。

盖茨就是喜欢聘用与自己性格相似的人:头脑灵活、干劲十足、勇于竞争,能够坚定捍卫自己的信仰。

后来出现了所谓的“非法系统调用”的指控,即微软公司在Windows或DOS系统中保留了供自己使用的一些隐藏代码,以便使其应用软件能够优于竞争对手的软件。

1990年,Windows 3.0问世了,这是微软首次推出完整的图形化用户界面产品。

Mac Plus修复了原麦金塔计算机的大部分缺陷。方向对了,利润就来了。斯卡利为公司降低了损失,让公司恢复了元气。在接下来的那几年,苹果公司进入了黄金时期。

走向商业化之路

英特尔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一条定律(后被称为“摩尔定律”),即存储器的容量每过18个月就会翻一番。

这个产品经过多年的开发才推出市场,太阳微系统公司将“绿色”改名为Java,并因其在早期就使用了跨平台编程概念而在行业中击败了对手。太阳微系统公司将Java称为“一种借助网络力量的新型信息计算方法”。许多程序员开始用Java来编写早期的创意交互式程序,比如动画和互动猜谜游戏,这些程序从某些方面让网页更具有吸引力。

Java明明是编程语言,而不是操作系统,为什么能对微软构成如此巨大的威胁呢?原因很简单。编写跨平台的程序能有效地增加浏览器取代操作系统的可能性。拥有太阳工作站、IBM PC、麦金塔计算机或其他什么计算机都没关系,反正你能用浏览器运行Java程序就行了。

NeXT操作系统采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的Mach Unix内核,这能够支持NeXT的工程师建立功能非常强大的开发环境NeXTSTEP, NeXTSTEP非常适合企业定制软件的开发,被认为是当时市面上最佳的计算机开发环境。

NeXT公司将高等教育机构视为最重要的市场,因为乔布斯注意到,研究生在学校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机和软件,他们进入工作后,还会建议雇主购买同样的设备和软件。NeXT计算机在这个目标市场中获得了初步进展。

阿尔伯克基和硅谷的电子发烧友并没有发明万维网,但万维网的问世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信息共享精神,这种精神点亮了个人计算机革命的前十年。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万维网是共享精神在软件领域的体现。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是位于法国与瑞士边界的高能研究实验室。1989年,这个组织的研究员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那一年,蒂姆·伯纳斯-李编写了首个网络服务程序,用于将超文本信息放到网上,他同时还编写了首个网络浏览器,用于访问超文本的信息。这些信息分门别类地放在可管理的区块中,这些区块被称为“页”。

争夺网络空间

在盖茨看来,只有永不停止地工作、积极地参与竞争和不知疲倦地发挥聪明才智,他本人和微软公司才能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盖茨总觉得,在某些地方肯定有几个聪明而有干劲的黑客,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就编写出好几千行精致的代码,从而在一夜之间改变竞争规则,将微软挤下舞台。

Unix操作系统是在1969年开始进入公众视线的。这个系统最早是由贝尔实验室中的程序员肯·汤普森和丹尼斯·里奇开发的。

突然间大规模兴起的因特网和万维网改变了信息计算的整体性质,将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操作系统和个人桌面转向了网络。

这正是比尔·盖茨所担心的。某个聪明的年轻黑客,不,是两个,用两个月的时间在键盘敲击出几千行充满智慧的代码,从此改变了游戏规则,将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逼到了墙角,盖茨苦心经营的一切岌岌可危。

浏览器到底为什么能够取代操作系统呢?部分原因是,浏览器能提供与操作系统相同的功能。以网景导航器为例,它能够运行应用程序,显示文件目录,像操作系统那样执行大部分操作。还有一个原因是,浏览器让人们可以忽略操作系统的选择,操作系统的选择变得无关紧要。要知道,网景导航器在苹果系统、IBM PC和工作站上都能运行,它的外观和运行方式在不同的平台上也并无二致。从某些方面来看,浏览器转移了计算领域的中心。

当时网景公司和太阳微系统公司正在开发一种简单的语言,虽与Java无关,但这种语言却被命名为JavaScript。JavaScript由布兰登·艾克编写,不必学全套的Java语言,用户就能将一些交互式功能添加到网络页面上。

他们认为,个人计算机产业是建立在免费共享信息的基础上的。在高速发展阶段,信息开放是非常有效的举措。在因特网这样高速发展的领域,对很快就会过时的技术实施保密是没有意义的。

1991年,芬兰一位名叫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的年轻程序员开始开发Unix内核(在操作系统中负责处理内存、文件及外部接口等基本操作)的新变体。托瓦兹将他的操作系统命名为Linux,并公开了源代码,邀请编程社区对其加以改进。

没有乔布斯的苹果

没有乔布斯,苹果公司不过是硅谷一家普通的计算机公司;而没有苹果公司,乔布斯也只是硅谷一名普通的百万富翁。

iPad的推出是一个关键时刻。当看到乔布斯拿着那玩意儿靠在一张舒适的棕色皮质扶手椅上,用手指轻轻敲击屏幕时,我喃喃低语:“再见了,个人计算机。”我认为那就是结局揭开的时刻。

苹果的复兴

乔布斯回到了苹果公司。他告诉我,微软赢得了个人计算机之战,而且那是不可逆转的,这一切已经过去了。但他认为,如果他能让苹果公司足够强健,支撑到下一轮重大科技洗牌,到那时苹果公司就能打胜仗。

维持身份和相关性都很重要。如果苹果公司试图变成一家人云亦云的公司,那么就会失败,但由于继续贯彻其越来越不得人心的差异化策略而被边缘化同样也会招致失败。

乔布斯于1985年离开苹果公司,1997年回归。

图形化用户界面由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发明,由苹果公司引入市场,又由微软公司发扬光大。

“我记得(约翰·斯卡利)谈到过‘技术S型曲线’……这就是说,一种技术会有一段长而平缓的酝酿期,然后会有一段突然的飞速发展期,接着在市场饱和或技术成熟时达到顶点。此时,这种技术在市场上将变得不再有趣,如果你的公司为那种技术赌上了一切的话……你最终会被仿造产品逼上绝路。”

乔布斯解雇员工,砍掉了70%的项目,彻底简化了产品线,实行网上直销,同时削减了销售渠道。

将NeXT技术和苹果的操作系统整合起来是一次极其复杂的高风险尝试,就像是一边飞行一边修理飞机引擎。

设备真正个人化

如果说个人计算机产业的控制之战已经结束,那么乔布斯相信,苹果公司的希望就是尽量拖下去,撑到成为下一波浪潮的弄潮儿。

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智能手机是一种小众产品,处于手机市场的最顶端。

iPod的销售进展则要慢一些,但到2004年年底,苹果公司和它的iPod在不断发展的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上获得了大约2/3的份额。市场很大,利润很高。2007年,苹果公司的收入大约有一半都来自iPod的销售。苹果已经找到了一个新兴市场并且主导了它,乔布斯知道苹果公司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

由格雷格·克利斯蒂领导的用户界面团队只能发明一整套手势操控语言。从那时起,这款设备的潜能就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手机。

现在,移动设备的两种不同模式展开了竞争:开放的安卓模式和封闭的iOS模式。

2010年,苹果公司终于回归平板市场,和iPod、iPhone一样,iPad成为另一种定义类的产品。持怀疑态度的人指出,iPad的功能比个人计算机要少,并且质疑这样的设备会有什么市场。然而那就是重点。它是另一种类型的产品,如果它发现了一个市场,就能开疆拓土。乔布斯再一次在打开新市场方面取得成功。

个人计算机被解构了,其功能被分解成更多的专用产品。

让一切飞上云端

到2014年,87.5%的新应用程序是为云计算编写的。

未来的未来

程序是一种智力产品。一旦看到它、领会它,你也就拥有它了;它成了你的一部分。如果说你不能使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那是极度愚蠢的——试图阻止你获得有助于工作的知识也很愚蠢。

如今的电子发烧友使用的低成本Arduino和树莓派是计算机中依然打算由用户编程的不可多得的例子。

我们能阻止计算机带走我们的隐私、自主权和自由吗?

制造出个人计算机的革命已经完成。它产生于技术发展和文化动力的独特混合,并在1975年Altair宣布问世时爆发出来。它在1984年苹果麦金塔计算机发布时达到临界点,麦金塔计算机是第一款真正为非技术人士设计并投向广大消费者市场的计算机。到21世纪,革命者已经攫取了殿堂。

总之,我们似乎处在一个无节制技术创新的时代。你无法猜到什么新的技术创意将会震撼世界,但你可以确信的是,这种创新即将来临。也许某个聪明的年轻黑客此刻正在致力于此。

书评

《硅谷之火》给我这样一个启迪:你要有梦想不妨试一试, 那样你也许真能创办成一家像微软、苹果一样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