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张居正

#人物 #主题研究

读史:张居正为什么要改革? 最后结局如何?

张居正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那他为什么要改革呢?

我们都知道,万历皇帝是明朝倒数第四位皇帝,亡国之君崇祯是他的孙子。而明朝在万历去世后二十多年就灭亡了。虽然我们不能说,明朝的灭亡跟万历皇帝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万历登基的先后,明朝已经陷入很多困境。比如说,在军事上,明朝政府至少要花费很大精力来应对两个方向的敌人,分别是北方的蒙古、东南的倭寇。在经济上,明朝政府已经陷入经济倒退和财政赤字,朱元璋时期,农业税收将近三千万石。而到了明朝中后期,一年农业税收还不到2300万石。

也就是说,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明朝的农业税收居然下降了23%。收入少了,开销却也越来越大。以官员数量为例,朱元璋时全国只有不到三万名官员,到了万历年间,全国有八万多。而且,这八万人的实际收入,比朱元璋时期的官员要高多了。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

所以,在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掌握最高行政权之后,就开始改革。

如何改革?

改革过程比较复杂,简单来说主要是两条。一是整顿官吏,也就是对官员进行绩效考核,不合格的就淘汰。二是对土地进行管理和监控,比如丈量土地、清查流民,说白了主要就是打击偷税漏税。因为当时很多土地被隐匿,人口属于黑户,政府收不上来钱。

一开始,改革也很有成果,让国家有了十年的粮食储备。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这种大好局面,随着张居正的去世,就人亡政息了。不光是这样,连张居正本人也遭到清算,家产被查抄,儿子也被迫自杀。而主要推翻张居正的,就是张居正的学生万历皇帝本人。

改革局限性?

1.
很高的技术性要求,比如说对官员的绩效考核。表面上看,就是给各个官员设定任务,让他们去完成,但是,怎么对任务进行合理化的制定,既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有效的调控,很容易死板僵化。比如,一年要抓几个罪犯,要收多少税。所以,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任务实际上是通过“非正常”手段完成的。比如,为了凑数,把没有犯罪的人抓起来,或者强制收税等等。

2.
张居正要重新丈量全国的土地,很多官员为了彰显政绩,就虚报土地数量。这样一来,多出来的坑,就是老百姓去填。也就是说,张居正推行改革,虽然初心是好的,方案也基本没问题,但问题是,在技术条件没达到的情况下,作为改革的总负责人,他也没有办法掌握和控制改革的具体情况和操作,也就是黄仁宇在书中说的“数目字管理”,而这就一定会引起其他的社会问题。再加上他既然要“改天换日”,就免不了要专断独权,培植自己的党羽,甚至勾结宦官。但这一系列行为,传统的道德体系是不能接纳的。

[[万历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