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3.1.220802《笔记思考术》微信读书原文笔记

笔记思考术

黄钟毅

174个想法

◆ chapter 1 笔记技巧 以改变为起点的输入

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创造对你有益的认知,改变你对经验的记忆。

◆ 1.1 创变你的记忆

笔记的目的不是记忆过去,记忆过去是为了改变未来。

如果要改变笔记方法,让笔记变成有效的笔记,最关键的一件事情,就是聚焦于笔记真实的目的:“为了未来而写”。

从错误中创造新的可能性,于是错误也就可以改变成学习。

可以试试在记笔记时问自己三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我是怎么想的?我想要变成什么样?

◆ 1.2 创造你所知,而非复制你所看

你不需要记录所有的东西,因为你不是用笔记记录人生,而是在重组人生。

她更像是在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于是这个世界或许可以在未来重读时激励自己,成为真正甜美的回忆。

都是在重组我们的认知,让它们变成以后我们想要利用的方式

你不需要当个复制的笔记者,可以把时间留给成为一个创造的笔记者。

有效的笔记不是记忆的笔记,而是能对你的未来创造新的可能性、改变你的行动的笔记。

所谓的整理,真正的意思是要把他人的资料,变成我的知识、我的行动,变成我的笔记,这才是笔记的真正意义。

◆ 1.3 改变的思考,是笔记关键

不要只记录你看到的,要记录你想到的。

因为看不懂的关键在于,你没有把记这些东西时,“为什么要这样记”的前因后果记下来。失去了语境,事后回头看到单独的任务或重点,自然看不懂为什么做这样的记录,甚至不知道怎么照着笔记做,其实关键在于背后那原本想要记录的前因后果的思考。

更多时候,我们都只是接收而没有思考,最后接收的都变成负担。

√ 那我到底要怎么使用它?√ 我可能会怎么利用它?√ 我想利用它来达到什么目的?

你的记录,无法改变未来,除非你创造它、改变它,并且产生有效的行动。

◆ 1.4 理出行动的三层笔记法

我正在记一本书的重点,但重点不是书的重点,而是:然后呢?我要用这些重点干吗?我读完这本书后想要变成什么样?那么我应该要采取哪些行动?

这三个空间,分别管理“我的记录”“我的想法”“我的行动”三种内容。它们分别是:√ 行动层笔记√ 构思层笔记√ 封存层笔记

对应前面的笔记方法,就是把“为什么会这样?”“我是怎么想的?”这两个关键的思考,放入“构思层”的笔记中。

这样的企划笔记就可以同时保留我的想法(构思笔记)、团队讨论(封存笔记),但是又能聚焦在我必须执行的任务上(行动笔记)

格式只是执行笔记时产生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实行这个笔记方法背后的精神:把复杂、混乱、难解的事情变得有条理,并且成为未来行动最好的依据。

◆ 1.5 笔记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吗?

如果孩子偶尔偷懒不想帮忙打扫,你跟他说:“你就是一个懒惰的人!”你只是给出简单的负面批评,但不采取任何积极的改变行动,于是孩子听久了,就真的觉得自己很懒惰,行为也开始愈来愈懒惰。而另外一个正面的知名例子是,罗森塔尔(Rosenthal)与雅格布森(Jacobsen)于1963年在旧金山南部一所小学进行的实验,他们随机挑选了智商高与低的学生,但是告诉老师说,这些都是高智商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进阶训练,结果经过一年,他们重新去调查这些学生,发现这些学生的智商都真的变高了。你的认知,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这样的效应也被称为“比马龙效应(Pygmalion Effect)”。

只是写下来,什么都不会实现

关键在于,不是写下来,而是要写清楚。

第三,没有想清楚需要采取的所有可能行动。

“DRAW笔记法”分别是指:√ Destination 确认目标。√ Roadmap 画出路线图。√ Action 列出行动步骤。√ Warnings 评估风险。

写下目标、写下地图、写下行动、写下问题,就会成为实现的预言。

◆ 1.6 建立观点的笔记练习

写笔记,其实也就是在写作,写作的关键在于建立观点,有观点的文章是好文章,而有观点的笔记,就是可以创造与改变的笔记。

√ 先抓出你看到或想到的几个重点。√ 用关键字或关键句简练地描述这些重点。√ 尝试列出这些重点,列出时思考它们的次序。√ 撇开原文、原话,尝试用你的话说明这些重点。√ 想想看有没有原文没提到的其他重点。

第四个笔记练习,则是在前三个练习或思考都结束后,帮助你尝试挑战自己,创造独一无二的观点,练习时多问自己“但是……”“如果……会怎样……”“还有可能……”“为什么不?”这样的问句。

◆ 1.7 激发笔记灵感的心流

笔记虽是记你所想,但光想却不行!你要先动手写,然后才能想得透彻。

我们只要先学会“怎么把东西写出来”,其实也就学会了“怎么突破思考”“怎么突破表述”的方法!

但最精彩的想法通常是你动手写之后,才能想得出来的!

做法一:“跳着写”,脑袋里奔出什么内容,就立刻写下,即使没有逻辑或没有承先启后的关系都不要紧,跳着一段一段地快速写出脑袋里所有的东西。

◆ 1.8 简单但有条理的树状笔记

第一个问题,笔记顺序杂乱

■“主题树状笔记法”的实际执行策略

抓大重点,展开多条主题线

尽可能把内容转换成树状大纲格式

但如果用树状大纲格式来写,我们就能自然地理清思路。

◆ 1.9 精炼过去的元经验笔记

过去的事情没有被精炼,就没办法被未来利用。

元经验,是可以被反复利用的最小经验单位。

我后来在工作、生活中,就养成了这样的做元经验笔记的习惯:不只是写下经验是什么,而且要拆解出经验背后的结构、规则,因为那才是可以重复利用、方便组合的元经验。

◆ chapter 2 笔记整理 以行动为目标做选择

我们误以为要整理别人的精华,却忘了真正该整理的是自己的实践。

◆ 2.1 整理其实是一种主观选择

为什么整理常常使你焦虑,又做不好?因为关键不在整理,而在你要做出什么选择。

只有真正为自己而写的笔记,才能创造有效的改变,而改变是笔记的核心目的。

我们真正的目的通常不是要让资料对象很整齐,而是要产生对我来说有效的行动。

不是为对象做整理,而是在主体做选择

你不需要整理所有资料,只需要整理对你有用的资料。

你真正应该做的是整理你的行动流程,并选择你的行动。

主观选择,是一个工作者所能做的最好的整理决定。

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时间多寡,也不在于你需要什么,而在于你有没有主观选择,你想变成什么样子的人。所谓的成就感与幸福,不只在于外在客观条件的算计,更在于“我成为我自己选择的那样的人”,所以如果一开始没有主观选择,最后也无法满足。

因为考量需求虽然很好,但只是考量了“要解决的问题”,却没有考量“我想变成什么样”的想象。

整理时,不要害怕自己丢弃了什么、遗漏了什么,因为当你真的做了这些主观舍弃时,正代表你创造了什么。

◆ 2.2 真正需要的不是断舍离

整理时,你需要的不是去分析物品,而是要先找到自己。

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也就是做出你的主观选择。

丢掉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舍与留的过程中,有没有思考每一个工具、每一个信息的意义,并且“由我自己赋予这个工具、信息、任务价值”。

◆ 2.3 信息爆炸时代的整理技巧

事实上,知识与讯息本来就难以完美分类,因为它们没有单一定位,而是同时具有多种用途。这时候,一个具备“Tag标签”的工具,更适合数字时代的分类需求

整理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整理得很整齐,另一个是整理得很有用。

分类不是为了把东西摆整齐,而是为了使用,所以要从使用的角度来分类:√ 一方面是把东西摆在你会使用到的地方。√ 一方面是把东西本身变得有用。

在收集资料时就要把资料变成有助于行动的内容,而这就是最有效的整理。

到了数字科技时代,或许只有“我的价值判断”会是有用的分类。

思考并创造资料间的联结

让知识与资料统一在一起,并建立知识与资料之间的联结,有助于我们以后按图索骥。

太有条理,反而使效率与创意都降低了。

◆ 2.4 如何有效收集爆量的信息

为了让收集的资料以后有用,首先我们不能只是收集死资料,而要让自己参与到资料当中,这包含了帮资料下注解、画重点、整合相关资料、做目的性分类整理等等,以及去实验和验证自己的记录。

■ 让资料来源个人化且自动化

打破信息气泡的他人观点与世界观点

√ 建立个人化自动信息渠道:自己的观点。√ 利用社群收集额外信息:他人的观点。√ 利用搜索突破信息屏障:世界的观点。

不用担心错过什么信息,只需担心你真正掌握的信息是不是有价值即可。

◆ 2.5 不要稍后阅读,直接行动

我还不能做那件事,因为我还没整理好,这是最大的谎言。

整理,是要处理,而不是收集用不到的东西。

当下阅读时,立刻就进行处理:画上重点、写下笔记、安排任务。这是把信息变现成知识的过程:√ 画上重点:变成以后方便引用的材料。√ 写下笔记:变成用自己的话解释的自己的知识。√ 安排任务:变成自己亲身实验的经验。

◆ 2.6 承诺行动的关键整理原则

√ 认识到我的收集大于我的时间,我不可能去完成所有的收集。√ 但我还是要先尽可能地收集,因为这是我宝贵的内心期望。√ 收集我的期望,可以帮我全面了解自己的欲望与责任。√ 我唯一需要的,是“提前”“比较”收集的东西之后,根据自己的期待,在整理时就承诺一个行动决定。

关键不是我收集了太多东西,而是我忘记了太多收集的目的与期望。

更应该收集的是自己当下为什么而收集的内心感动,通常这些感动代表着某种你对自己期望能够产生的行动。

◆ 2.7 笔记回音整理法

“写笔记”就是尝试用自己懂的词汇,把老师讲的重点重新描述一次,而不只是抄下那些自己一知半解的专有名词而已。“说笔记”就是假装自己要把这个知识、理论传授给别人,甚至要模拟跟别人辩论这个思想时,会怎么说,或是把这个思辨过程写进笔记中。

◆ 2.8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与整理

我们总误以为要整理别人的精华,却忘了真正该整理的是自己的实践。

不是学标准,而是学实践

我应该学的是这个经验背后的逻辑、方法,而非只是照着这个经验的结果做。

先体验,是快速学习一个新工具与新方法的重要技巧,关键就是不要先完全搞懂,而是直接去体验看看,先动手摸索,先试错。

如果不先体验、不先动手试错,一开始就想先通过研究更多的知识来搞懂工具与方法,反而可能会绕很多路,花很多时间,还是不得要领,而且学习会变得很慢。

◆ 2.9 建立大脑辅助搜索系统

要记住什么东西,就要骗大脑,这件事情很重要,并且要告诉大脑这不是噪声。

把我想记住的信息,变成我个人系统的一部分。

如果有一个方法、知识,我非常非常想要记住,我会进一步去实验它,把这个方法实际拿到我的工作与生活中试试看,让它不只是信息,而是变成我的一个经验,经验要被忘记就更难了,大脑也会认为经验比单纯的信息更重要。

尝试做有逻辑的演绎思考

◆ 2.10 如何整理工作笔记

■ 一开始就记下“应该如何做?”

让事情变得具体、简单,把事情拆开成可以执行的步骤,就是记录事情时最需要的一种方法。

真正值得记录的,或许是这时自己的思考过程。

任何时候需要记住的事情,都要记录在你的笔记上,而不是记录在脑袋中,一定要先养成这个习惯。

处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流程,而任何流程的记录,都可以帮你确保、确认,没有漏失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也让你执行工作时更轻松,不用反复做太多类似的事情。

◆ 2.11 如何整理阅读笔记

所谓的深读,就是要能阅读这本书背后在讲什么,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思考,背后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背景,他推演出这样的结论的思考过程是什么,作者分析的逻辑、想法、个性是什么。

反刍不是读懂它,更需要赋予你的创造

打破一本书的结构,拆成未来可以利用的各种具体素材或行动。

◆ chapter 3 时间笔记 以自我为子弹的计划

建立做得到的每日待办清单,而不是反噬自己的焦虑清单。

◆ 3.1 时间管理就是“想到自己”

时间管理不是排程,而是去完成与自我和谐一致的目标。

时间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让自己更幸福,更有成就感。

笔记,是创造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的行动。时间管理,是用自我的认知达成自己选择的行动。

现实情况没有所谓自我和谐或不和谐,真正的关键在于你如何认知这个现实情况。

√ 为什么会这样?思考现实。√ 我是怎么想的?认知自我。√ 我想要变成什么样?创造内外一致的行动。

我们利用笔记来拆解目标,提炼内在归因、认同归因的部分,转化内射归因的元素,降低或舍弃外在归因的成分,从而提升自我和谐目标。

◆ 3.2 时间管理不是什么

你不是想成为高效率的机器人,而是想变成快乐的真正的人。

√ 觉得自己做的大多数行动可以产生成就感或幸福感。√ 事情无法完成的时候依然稳如泰山。√ 休息的时候尽情享受,不会觉得愧疚。

懂得享用时间,在时间里创造出让自己感觉幸福或满足的成果,这就是时间的管理。

我需要工作效率,但我不会只是因为有工作效率,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或是拥有成功的生活,这样太有工作效率反而可能让我觉得自己就像个机器人。

晚一点完成任务,不是时间管理在意的事情,只要能“美好地”完成任务就够了。

时间管理不是解析任务,而是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解析自己与任务之间的关系。

时间管理不是完成所有事情,而是选择重要的事情完成

时间管理,并不是完成所有事情的方法,只是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完成的方法。因为只有重要的事情被完成,真正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才会产生。

时间管理不是排出严谨的清单,而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只是需要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方法而已。

练习时间管理不是要从一个懒惰拖延的人变成积极进取的人,而是要能获得一个平稳可变通的状态,在工作与生活中让自己保持身心幸福平衡,并且面对问题时都能有变通,可以逐一化解各种难题。

◆ 3.3 工作不爆炸的笔记流

但是一个高效率的工作者,懂得如何把碎片重组,获得高价值的成果。

收集碎片:碎片不要留在原处,要把资料汇流

这时候,我不把工作碎片留在原处,而是在碎片出现的第一时间,就把它集中到笔记中,在笔记中整理出工作流程,把同一个任务的碎片集中成同一则笔记。

■ 整合任务:不是记录杂事,而是规划项目

规划行动:不是要看碎片,而是要看行动

◆ 3.4 清空大脑,确认自我,解除焦虑

处理压力有两个诀窍:第一个是承认有压力,看到自己的困境;第二个是认识到压力是情绪,不是现实,这是两件事,是我们把现实认知成压力,所以我们可以先放下压力,专心去处理现实的事情。

简单来说是一个三原则的笔记方法:√ 有技巧地探索大脑,把里面的杂事列成清单。√ 整理清单,给杂事不同的权重与判断。√ 把焦虑与压力,换成下一步行动。

让烦恼储存在外部清单,也让期待可以被客观看见,而不是在自己大脑中打转。

为你的事情赋予你的价值判断

给每件事情具体可行的下一步行动

我们之所以常常在完成了很多杂事后,心中还是感到焦虑,就是因为完成外在动因的杂务不会让你减轻负担,而只有完成大脑中真正关注的事情,也就是遵循你的自我和谐目标,才是解除焦虑的唯一办法。

◆ 3.5 改变认知,克服拖延

拖延,本质上可以解释为是一种情绪,是焦虑、压力、模糊不确定的综合产物。

◆ 3.6 快狠准的子弹笔记清单

子弹笔记法的第一个步骤是把有当下出现的新任务、未来事件、关键笔记,用简单具体的一句话写在清单上。

◆ 3.7 每日1-3-5专注法则

1-3-5待办清单法则1-3-5待办清单法则很简单,就是让每天的待办清单控制在以下数量,并依序排列你的清单:√ 每天1个重要任务√ 每天3个中等重要的任务√ 每天5个小型任务

转变你的观念,放下“每天想要把所有事情完成”的执念,因为你想做的事情永远多于你可以做的时间。

√ 每天1个重要任务:花三小时。√ 每天3个中等任务:各花一小时,总共花三小时。√ 每天5个小型任务:各花20到30分钟,预估总共会花掉两小时。

什么是满足呢?身为一个人,会感到满足的时候,就是最后的结果比预期的还要多一点点,这时候你就会进入一个幸福的状态,关键就是要比预期的还要多一点点。但是如果比预期的少一点点,我们可能就会感受到挫折、失败、失望,以及不满足。

◆ 3.8 每周重新上膛的子弹计划

最好的放空,是把焦虑与挫折放空,让自己重新加速。

甚至可以说,这样的每周计划,才是最好的放空,不要脑袋空空、行动空空地放空,而是把心的焦虑放空,把过去的挫折放空,把这些留出来的空位重新填补好。

因为时间管理的方法不是让你更忙碌,而是让你避免陷入忙碌的陷阱。

下周要把有限的时间筹码,投注到哪些可以自我实现的目标物上?

◆ 3.9 并非所有计划你都要积极以对

保持行动,比计划更重要

不一定要有计划的压力,但保持偶尔的行动,去确认这三个关键问题。并且在偶尔的行动中,累积这个计划本来需要的知识、能力、资料和想法。

但是,要获得有价值的成果,最终我们还是需要第一种年度计划。

◆ 3.10 笔记如何帮你保持专注力

你不需要完美的专注,你只需要立即行动的专注。

相对有效的专注方法:√ 列好清单;√ 挑选重要的事;√ 拆解随时可立即执行的步骤。

专注是达成理想与完美的必要方法,可是理想与完美却会害我们不专注。

专注的思维不会是有空再执行,或是现在无法专注。真正专注的思维是,任何时刻我都可以立即采取某个行动,并且享受那个行动。

◆ 4.1 用笔记改变幸福水平线

挑战会改变我的认知,让我开始相信我可以有些改变,我有变好的可能,而如果这样的经验持续累积,就能创造持续上升的幸福水平线。

◆ 4.2 如何养成持续写日记的习惯

用日记的方式,撰写你的工作笔记。

首先,我问自己为什么要写日记。我的三个目的是:√ 记得自己做过什么,以后可以回忆。√ 反省自己做过什么,下次可以改进。√ 在心无旁骛的时间深刻认识自己。

我的方法是,趁着搭车、等车等任何因等待而不能做什么大工作的零碎时间,先不上“脸书”,先不看邮件,而是打开几则最近在思考的笔记、最近遇到困难的任务,然后专心想一想,趁着这样的零碎空当,帮这些笔记加上几个新想法、新反省。

√ 任务与想法都从笔记开始。√ 想法、步骤、过程都收集在任务笔记中。√ 新的检讨也收集到任务笔记中。√ 利用零碎空当去重新创变笔记内容。

◆ 4.3 不问优缺点的KPT日记法

我们需要的不是反省,而是成长。你需要看到的不是优缺点,而是下一次怎么做更好。

所谓的KPT是指:√ Keep(保持)√ Problem(问题)√ Try(尝试)

日记的关键,是下一次,而非这一次的思考。

真正的自信,来自相信自己可以改变。

◆ 4.4 正确高效率的犯错

人不可能不犯错,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犯错而有所发现。所以我们应该学习的不是完全不出错,而是正确且高效率地犯错,利用笔记去拟定人生的犯错计划。

而且有时候,犯错会让我们更深刻体验到某种原理原则的存在,这时候才会真正学会。

◆ 4.6 建立你的技能学习系统

学习不是必须坐在书桌前,学习不需要某一个特定时间,生活中随处都能激发我们的学习灵感,这样的学习也最快,最有效果。

实际尝试,用自己的心得把笔记变成自己的笔记。

记下学习的过程,尝试改进的行动。

◆ 4.8 笔记不重要的事

所谓的重要并非来自自己的判断,而是来自你的行动。

写下念头: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真的还有机会

■ 写下临时的、想到一半的点子,期待它长大

■ 那些我现在还无法回答的问题,记下来给未来的自己

在笔记本里不要害怕写入自己草率的、粗糙的、浅薄的论述和想法,因为任何精彩的思想都要经过这样一个磨炼的过程,而私人的笔记本,就是一个不用担心害羞,最好的自我表达的练习场。

我的抱怨,先假装说给笔记听

写不出文章的时候,先到笔记里解放想象

写下生活中发生的好事,让笔记不沉重

◆ 4.9 练习转换心情笔记法

情绪是你认知现实的产物,改变了你的认知,也就同时改变了情绪。

转换心情笔记有三个阶段:捕捉情绪;确认情绪;改变情绪。

转换心情笔记● 第一阶段:看见并捕捉你的情绪○ 我现在的心情是什么状态?○ 这个心情状态的强度我给几分?○ 现在在发生什么事?○ 我心中真正想的是什么?○ 在什么时间点有这样的心情?○ 在什么地方有这样的心情?● 第二阶段:再确认一次情绪○ 休息几分钟后,回头看一次第一回合的笔记。○ 假设自己是局外人,我会跟刚刚拥有这个心情的人说什么?● 第三阶段:调整情绪○ 自我反馈后,现在我的心情如何?○ 我的心情强度几分?

◆ 4.10 相信自己可以改变

养成可以改变的习惯,是最好的习惯。

你不一定能改变现实,但可以最佳化你的行动

我们是不是常常这样,别人建议我们可以试试看做出改变,也不过就是试试看,但我们却一开始就认为不可能改变?

如果一开始没有改变,后面的连锁改变也不会发生,就无法产生真正的改变。

◆ 4.11 每日不一样的练习笔记

事情不会让你快乐,你的行动才会

◆ 4.12 快乐并投入的笔记方法

专注且投入当下才是真正的高效率的定义。

避免认知负担,事先列出具体而当下可行的行动

事先做好计划,把会让你焦虑的未来的事情排入计划

◆ 结语 创造可能,改变人生

创造改变的笔记,有三个最关键的问题:1. 为什么会这样?2. 我是怎么想的?3. 我想要变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