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每日一问:为什么中国能统一? 为什么欧洲不能统一

曾有一段时间,欧洲和中国均由一个国家、一个政府所掌控,在中国是汉朝,而在欧洲是罗马帝国。之后,中国和欧洲又几乎同时遭遇外族侵袭(在中国是五胡乱华,在欧洲是日耳曼、匈人入侵),最终都陷入了大分裂局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和欧洲却向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虽然屡次分裂,但最终都走向了统一,从元朝到共和国,中国再也没有陷入分裂。

而欧洲,却向小国林立的方向发展,查士丁尼皇帝、查理曼大帝、格里高利教皇、路易十四、拿破仑、等枭雄想尽一切办法,都没有遏制这种分裂的趋势。如今,欧洲已有大小国家48个。而中国,只有一个。

一、地理原因:

古代中国南面是喜马拉雅山和热带丛林,东面是海洋,西面是沙漠和高山,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天然屏障。唯一能够对中原农耕文明构成威胁的是北方游牧民族,所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构筑万里长城。当这道工事竣工以后,中国实际上处在一个相对安全和封闭的空间内,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内部进行整合。这也是从春秋到秦朝,中国几百个诸侯国相互兼并成七个,到最后又被大秦一统天下的原因。

相反欧洲不具备这样的自然条件,从地图上看,欧洲与非洲距离很近,跨过地中海就能抵达对方,尤其北非从历史血脉上说从来都是与欧洲绑定在一起的。因此当欧洲本土势力强大时,其发展方向不仅有欧洲大陆,还有地中海对岸的北非;而当欧洲没落之时,阿拉伯人也会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入伊比利亚半岛。从东面看,乌克兰及俄罗斯是无遮无拦的广阔平原,面向亚洲这一侧基本是开放的,只要游牧民族在东方受到排挤,往往会向西迁徙并对欧洲社会结构造成重创。

当然这还只是着眼于外部,从内部角度来看,欧洲的情况同样很不乐观。欧洲的中心部位矗立着阿尔卑斯山,除此之外,纵横交错的河流和山脉使得欧洲大陆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这也注定欧洲很难出现一支统一全欧的优势力量。即便强盛如罗马帝国,也只是统一了南欧和北非,对于日耳曼部落盘踞的中北欧地带根本无力涉足。

在欧洲,要想平定西班牙,必须翻越比利牛斯山;要想打击意大利,必须跨越阿尔卑斯山;要想进入巴黎盆地,必须占领阿登高地。地理的破碎性使得统一的成本居高不下,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只顾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

二、民族因素

中国南北各有一条大河,分别是黄河和长江,由此成就两个大面积的农耕区域,但是这两处区域距离本身很近且中间没有大山阻隔,所以它们很容易连为一体。而欧洲纵横交错的山脉使得河流多如牛毛,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亲河,比如德国的多瑙河、法国的塞纳河、波兰的维斯瓦河、俄罗斯的伏尔加河等等,各成体系的生存状态使得欧洲缺乏统一的动力和欲望。

三、统一文字

欧洲之所以不能像中国一样统一,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项重要步骤,那就是“书同文”,战国末期,秦始皇攻灭六国,立即颁布旨意,下令废除旧六国的文字、钱币以及度量衡,必须“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罗马人自认高人一等,因此他们不屑于将自己的文字——拉丁文教给被征服的民族。正是这种不强求的态度,导致欧洲人不能像中国人一样实现融合。在西部罗马,通行拉丁文;在东部罗马,同行希腊文,两个罗马很快就分裂。

公元2世纪时,法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等语种已经开始出现,各民族一直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纽带。中国即使在分裂后,各国人民仍能毫不费力地实现沟通。

外力作用:奉行“均势政策”的英国,

除去自然环境的影响之外,人为撕裂的外力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英国。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均势政策”,其主旨和核心就是防止欧洲大陆出现足以碾压其他诸国的优势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一直充当着欧洲局势平衡手的角色。也就是说谁强大,英国就联合其他国家跟它对着干,这是欧洲实现统一最大的不利因素,即便到今天仍旧如此。

来源《图说世界》、网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