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演讲的力量》听书稿

#听书稿 #演讲能力

关于作者

克里斯·安德森,TED 演讲的主持人和创办人。

关于本书

这本书里作者给我们列出了一些演讲者常见的错误,一个好的演讲需要遵守3个原则,有内容,有准备,有亮点。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给大家说的这本书叫做《演讲的力量》,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演讲的工具书。我们“得到”上有很多关于演讲方面的书,像《高效演讲》《像 TED 一样的演讲》《演讲的秘密》等等,你可能觉得奇怪,像我们普通人,平时正儿八经地在那种大讲台上说话的机会好像也不多,平时面向公众说话的场景,最多的可能是在饭桌上,在聚会上,或是在哪个研讨会上,面对一群比较熟的人分享一番自己的想法。

那为啥我们要反复强调演讲的重要性呢,这是因为演讲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具有转折性的历史意义的。这话听起来有点大啊,为啥这么说呢,你看,在印刷文明到来之后,我们人类就是在用文字的形式传承思想,这前前后后也就300多年的时间,300多年,从人类整体的知识传承时间轴上来看,很长吗?没多长,不要忘了在之前的几千年里,我们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在传承思想,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就是在晚上围绕一堆篝火,有一个人站出来给大家分享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收获的经验想法,其他人学到后再分享出去,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说演讲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而在现在这个智能时代,一切都能瞬间记录下来,人们可以跨空间跨时间地自由交流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口语化的表达这门古老的艺术又复兴的时候。

网络上流行这么一个段子,说当一个人死后,只要把他的二维码刻在墓碑上就行了,别人一扫,就知道这个人一生都干过些啥,听起来挺有意思的哈,实际上它背后的一层意思就是,从我们这一代人起,所有人的生命历程都会被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大家可不要觉得这个现象很常见啊,这个现象一点都不常见,过去只有皇帝,或是一些名气很大的人能通过做出一些艺术性的作品,来用外部性的东西来延续生命,我们普通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生孩子。如果没孩子又没什么东西能记录一个人,那这个人在历史上存在过吗?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我们不知道,听起来是不是有一点点悲哀的味道,现在就不一样了,即使普通人,也能随时把自己的生活数据传到网上,你可能这辈子也不想写什么书,也不想做出什么能流传后世的艺术品,但是你总是会有一些思想、经验,见识和感想想要和别人分享,要分享思想,最好的一种载体形式,就是演讲。

如果你认同语言的力量可以改变思想这个说法,你也想通过网络向大家说一些有意义的话,分享一些有力度的思想,那么,演讲这种最高级的有效沟通方式,是不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番呢。

这本书的作者叫克里斯·安德森,他就是 TED 演讲的主持人和创办人,TED 是全球最大的私有非营利性机构,每年都有很多人在那里分享自己的思想,小到一个普通的学生,大到总统,都在这个舞台上经常出现,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有很多相关的视频,在里面那位看起来有点腼腆的主持人就是克里斯·安德森了,他参与过不计其数的演讲,每个要上去演讲的嘉宾也几乎都受过他的指导和帮助,所以克里斯·安德森可是说是演讲界最有话语权的人之一,在这本书里作者给我们列出了一些演讲者常见的错误,还有一些可以提高演讲水平的技巧,下面我就来看看具体怎么做,可以完成一次成功的演讲。

具体来说,一个好的演讲需要遵守3个“有”:有内容、有准备、有亮点。

第一部分

先看有内容。首先我们可以来做个假设,假如现在 TED 邀请你去做一次演讲,你有2个月的准备时间,你是突然接到这个通知的,那么首先你会想到什么呢?你首先肯定会想,“我要上去说些什么呢”对吧,这个就是演讲的内容,也是重中之重,你必须得说点什么。你得把自己的思想提炼出来,用别人能听懂的方式分享出去。

这里说的思想的意思很广泛,不一定非得是一个重大的发明,也不一定是哪个原创的理论,或许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包含了某个道理,或许是一个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或许只是提醒人们在生活中什么东西很重要,总之任何可以改变人们认识世界方式的想法都可以被称为思想。

你可能会说,我上讲台就是要去说的呀,不然干嘛要上去,其实找到自己想要分享的思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通常是一个人长期积累沉淀的结果,很多演讲者往往会忽略这点,而只去研究一些形式上的东西。

比如作者就碰到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上台后,前半部分都表现得很好,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开场白也很有意思,还做了漂亮的视频和道具,感觉上他吸取了所有优秀演讲元素,要只看前半部分,你肯定会觉得那是个非常不错的演讲,但是到后半部分,大家开始有点感觉不对劲了,原因就是这个人好像太享受这个舞台了,他说一会就中断一下,希望及时得到大家的掌声,大家鼓完掌,他会再停顿一会说一声谢谢,然后他会和坐在前排的观众互动一下,这样导致后排的观众感觉受到了忽视,他的台风好像是一个歌手在表演,最要命的是他从头到尾都没有说出一个中心思想出来,他自己看起来很享受,但是所有观众听完他的讲话第一感觉就是被他给耍了。这种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演讲可是致命的,对一个人的名誉是极大的伤害。

在演讲台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给思想服务的,而思想又是给观众服务的,演讲者个人在这里一点都不重要。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在舞台上受到那么多关注是一种享受,演讲之后可以给你带来一定的影响力,你是为了追求这种享受才去演讲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你看,我们首先来搞明白你为什么要来演讲呢,对观众来说,你是一个导游,你要带大家到你熟悉的领域里去转一圈,用大家能听得懂的语言解释你看到的风景,别人听完你的解释后,可能他的知识视野被拓宽了,可能他从你这受到了什么启发,从此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可能他从你这发现了可以和其他知识领域混搭的元素,不管怎么说,一个好的思想能撑大人类整体的知识版图,在这样的使命面前,演讲者个人其实一点都不重要,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名人,把自己的思想分享出去,能让观众理解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所以,要先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你可能会说,我没有想要表达的东西怎么办,说实话,找到想表达的东西从来都不容易,有很多人也是因为要做演讲,才开始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这是一个倒逼的过程。如果你觉得自己没什么好说的,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你没有深入挖掘下去,你一定有一些感受和体验是别人没有的,比如发生在你身上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从此改变了你,或是你做过什么事,这件事别人觉得特别赞,你也觉得很骄傲,或是你生命中一个奇特的片断,这个片断给你带来了一些感悟,这些都是可以分享的东西,在分享的内容方面,只需要做到一个点就好,就是真诚。

第二部分

上面我们讨论了演讲内容的重要性,如果你找到了自己想说的话,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包装这句话,也就是得有准备。

前面我们反复提到,你需要用观众听得懂的语言表述出来,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种是你的演讲得有结构。我们得到上有一期节目,叫做高效演讲,里面详细讨论了演讲的结构要怎么布置,包括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升华,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找来听听。在我们这一期音频下方的文稿里,我也为你整理出来了安德森给我们推荐的各种开头和结尾的方式,你可以选择其中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用。在这里我们只强调一点,就是演讲稿要精简,一次演讲只讲一个主题,可能下面你会讲三件事,但是也要围绕这一个主题展开。

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吧,实际上很多人都会犯这个错误,就是在舞台上秀自己的学识。毕竟你是自己擅长领域的专家,为了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专业度,很自然的你就会说的多一些,说的复杂一些,这么做可能让你自己觉得,我很棒,我很专业,实际上这么做对听众来说就是一场灾难。所以对演讲来说, 放下自我很重要,用观众的语言去沟通很重要,那到底怎么做呢,方法很简单,当你写完大纲后,先砍一半,这个时候你可能觉得心痛啊,那么多好东西都不能说了,这个时候再砍一半,最后剩下孤零零的一句话,实际上这就是观众想从你这里得到的。接下来再想其他的方法,比如故事、比如案例让这几句话丰富起来。简单说,与其挖很多井,不如深挖一口井这句话在这里非常适用。

另一方面,就是准备你的演讲稿,这也是对每个人来说最难的部分。演讲稿的准备你可以是脱稿,也可以提前写下每句话之后背下来。这两种方法各有好坏,完全脱稿讲话,你的语言会听起来很亲和自然,会更容易与观众建立联系,但是也很容易讲乱,别人听不太明白你的逻辑。你要是逐字写下来,好处是条理清晰,语言简练,但坏处是别人听起来很不自然,会丢掉一些韵味。

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二者结合起来,先逐字写下来,然后背诵,最后反复地练习,你可能觉得背稿子演讲,听起来会很不自然,作者说,你觉得不自然还是因为练习的不够,是你对内容不熟悉,当你练到睡觉的时候都能自然而然地说的时候,那可能就差不多了。这不是一句玩笑话,如果你在说话的时候还需要去花注意力去想,哪怕一点点,都说明你没有准备好,比如你能一边演讲一边整理材料并且给它们分类吗?你能一边演讲,一边手上玩魔方吗?也就是说,你不但要在安静的环境下演说,在有干扰的环境下也依然能说,如果在这些情况下依然很流利,那就真的是准备好了。

你看 TED 上面最成功的演讲,他们全都是说的很自然,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把稿子背得滚瓜烂熟了,每一句都是设计过的,没有多余的一句废话,一个18分钟的演讲,有人会花200个小时准备,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删减,所以说好东西都是花时间磨出来的,这个没有捷径可走。

当然,在你讲的时候你可能会突发奇想又冒出来一些新的想说的话,这时候就可以即兴地脱稿讲了,这种方式会给你的演讲增加亮点。不过要注意,跑得出去也一定要收得回来,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回到你的讲稿上,这有点像古典乐和爵士乐的混合,古典音乐很中规中矩,听起来很舒服,但是容易让人猜到结尾,爵士乐很随意,但是太随意了会让观众摸不到边,所以两者结合起来是最好的效果。其实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两种准备方式没有任何区别,最后达到的理想效果都是自然的表达,通过坚定并且有力量的语言把你的想法表述出来。

第三部分

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表达啥,也把讲稿背得滚瓜烂熟了。那就已经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了,但是一个成功的演讲绝对不是上去熟练地说一段话就完啦,你需要一个亮点,一些额外的要素。

你有没有想过,同样一段话,别人为什么不直接看文字呢,一段18分钟的演讲稿,正常语速也就三四千字,要是看文本的话七八分钟就能看完,观众要是单纯想知道信息,直接发邮件就可以了呀,为什么一定要大老远地跑来面对面听你说呢,这是因为演讲能传递很多文字传递不了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启发。

演讲是一门古老的技术,我们天生就能从别人的话语中判断出一段话的重要性,你要知道,对观众来说,一开始不管是你还是你的谈话,都是不重要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展现你说的话为什么重要,别人会通过这段话的重要性来决定接下来做什么和要做的先后顺序,如果你说的好,别人会产生理解、共鸣、认同、兴奋的感觉,这就是启发,它就是演讲的力量所在,它会告诉大脑要怎么样处理一个新思想。

很多思想很快会被忘掉,只有启发能抓住它们,启发就像把我们的心智推到聚光灯下,并且拿着一个喇叭大喊:注意注意,重要的新思想来了,准备行动。就像你现在听我说话一样,我并不是想要告诉你多少演讲的技巧,我只说一件事,就是演讲的重要性,如果你也认同,自然会去寻找相关的技巧,我是在你的大脑中和其他你觉得重要的东西抢夺重要性的资源,演讲也是一样,你需要去抢夺观众注意力和重要性的资源。

那要怎么表现出重要性呢,通过3种渠道:声音、身体和道具。

首先就是声音要赋予变化。声音的变化可以分为音色、大小、高低、快慢、轻重和韵律这些要素,就像一个录音机一样,你需要能控制上面的按钮,切记避免平铺直述哈,不然观众是感觉不到你的话哪些是重点,没有重点,这段话自然就被忽视了。

好在你前面已经把演讲稿背熟了,现在把注意力放在声音的变化上就行了,如果你是第一次演讲,一时间还把握不住所有的技巧,作者会给你一些小建议,就是加工演讲稿。比如在一句话的最下面找到最重要的词标记出来,找到稿子中需要轻声说的句子,用波浪线标记出来,找到语气重的词,有大黑点标记出来,就这么做一些书面的标记,现在再来练习,听上去是不是很奇怪,有点假,没关系,那是练习的还不够多。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你需要把你想要表达的情绪也标记下来,哪些话让你有不得不说的紧迫感,哪些话带有讽刺的味道,哪些话最让你难受,哪些话你说的时候就很嗨,在演讲的时候你需要把这些记下来的情绪都释放出去,这就是激情,激情不是你说出来的,而是展现出来的,只要你展现出来,它就会自动扩散。如果想让别人印象深刻,那这就是不可缺少的一步。

其次是身体的控制,肢体语言可以加强声音的表现魅力,但是作者在这里说,肢体语言可不要太夸张,就站在舞台中间,自然地说就好,完全不必像个歌手那样上蹿下跳的,自然,看起来舒服就好。

最后是道具的使用。道具是吸引注意力的一个利器,比如比尔·盖茨在TED演讲的时候,带了一个小的透明玻璃瓶,然后他告诉大家:“这个瓶子里面装了很多带有疟疾的蚊子,现在我要把它们放出来,让你们这些富人也尝尝被咬的滋味。”然后他真的就放出来了,结果可想而知,各地都在报道他的这次演讲。

有一位脑科学专家叫吉尔·博尔特·泰勒。他上台后带了一个真的人类大脑,粉红粉红的,后面还连了一根脊髓,观众平时都是见的大脑模型比较多,有几个见过真正大脑的,所以他的这次演讲也是让人记忆深刻。还有一位叫艾布拉姆斯的演着者,他上台后带着一个他祖父留给他的盒子,他说自己从来没有打开过,当然直到演讲结束离开,也没有打开,这就把人们的好奇心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你可以带各种道具上台,不过一定要可控制,而且要提前排练好,作者本人有一次做演讲,他带了一只蟒蛇上去,本来想用这只蟒蛇加深印象,可是讲到一半的时候,这只蟒蛇从他的后背爬下去,头从两条腿中间穿过来,还不断摆动,那个画面大家自行脑补哈,场下是笑成一片。所以道具有风险,使用需谨慎。

总结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本书是著名的TED主持人克里斯·安德森所写,给我们总结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演讲套路。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有:有内容、有准备、有亮点。看完这本书我们可能都有体会,就是每一个看起来很自然的演讲背后都是下过苦功的,不掉一层皮,是做不好一次成功的演讲的。

学了这么多的技巧,最后其实都可以抛掉,最重要的就是做你自己,不要觉得谁的风格好就刻意模仿,你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递思想,其他都是辅助,做自己,是一个成功演讲最大的秘密。

如果你能完成一次这种艰巨的任务,你的这个作品就会被永远记录下来,你的思想也可能在现在或是未来的某个时刻带给别人启发,它也会在人类整体的思想图谱里像星星一样在一个位置持续发亮。在这个过程中,你还能彻彻底底想明白一个平时觉得很模糊的道理,并且还能体会认真到极致,全力以赴完成一件事情的快感,经历过这些,你一定会得到升华,这,就是演讲的力量。

撰稿:张凯

讲述:曾捷

来源:https://ded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