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毛泽东的书单》原文笔记

#原文笔记

第1章 少读《四书五经》

《三字经》、《百家姓》以及一些其他的童蒙诗书,如《千字文》、《六言杂字》、《神童诗》等。

毛泽东的启蒙老师名叫邹春培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孔子之位

南岸私塾的教学照例从《三字经》、《百家姓》教起,之后教授《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

乡间读书需要不断寻找真正有学问的老师,这在当时教育并不发达的乡间村落里并非易事。

我过去读过孔夫子的书,读了四书、五经,读了六年

传统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四书”、“五经”等典籍作为使用的教材似乎也无法适应时代潮流的需要。

1903年,文明书局就发行了一套“蒙学教科书”,包括修身、中国历史、西洋历史、东洋历史、中国地理、外国地理、笔算、卫生、生理、天文、地质、格致、化学、动物、植物、矿物、体操等23种。

四书”,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单独拿出来,与《论语》、《孟子》并列,合称为“四书”,是儒家基础的经典读物。“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五部古籍。

而儒家经典里真正的智慧,经过岁月交替、兵火烟尘的过滤与沉淀,将与来自西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思想加以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体系。这恐怕是少年毛泽东自己也始料未及的。

他不厚古薄今,也不重洋轻华,往往以理性色彩对中西文化的优劣有所阐发,提出精当的见解。因为有宽大的视野作为学问的视角,往往令学生茅塞顿开。

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对于国粹,毛泽东确实是扬弃之外有所选择、有所发扬的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各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放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新文化运动打倒的是传统的社会文化意识;而批林批孔打倒的却是与政治纠结在一起使用孔子言论的政治势力。

第2章 《三国演义》是历史吗

故事情节曲折、富于侠义反抗精神的《水浒传》和传奇宏大的《三国演义》这两部书成了毛泽东钟爱的读物。

毛泽东自己回忆说:“我喜欢看的是中国的旧小说……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其所著《毛泽东传》中也说:“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和历史教师发生过争论。对任何同意那位教师观点的同学,他都对其大加指责,甚至用椅子打了一个同学……关于小说的争论,他甚至找到校长那儿。当这位博学的校长也不同意他的观点,即不认为《三国演义》是三国时期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时,他给湘乡县令写了一封请愿书,要求撤换校长,并强迫进退两难的同学签名。”

晋代陈寿所撰的《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1929年前后,在井冈山的艰苦生活中,读书也许是毛泽东最大的乐趣了。他的口袋里常常装着一本书,有点空闲就拿出来看。所以,后勤部门为他做服装,都根据他的意思,把衣服的两个口袋做得大大的,好往里面装书。

我本来也没有读过军事书,只读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这些书上都讲过打仗,但是打起仗来,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我们打仗,一本书也不带,只是分析敌我斗争的形势,分析具体情况。

曹操在战场失败后缅怀郭嘉,实际上隐含了对部下事前未谏、盲从失职的批评。

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良妻

用一生来读一本书,这样的阅读记录是非常罕有的。毛泽东读《三国演义》持续时间长,评《三国演义》涉及的范围广,从时间跨度及阅读深度而言,能出其右的读者几无一人。他读《三国演义》的历史超过了70年。

毛泽东在世外桃源般的东华山,埋头读书,津津有味地再次通读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书籍。

毛泽东并不因为与家人一道吃饭而破坏习惯,仍然是手不释卷,边吃边看。不过,这次看的是小人书《火烧连营》。

毛泽东晚年在游泳池的书房里,除存放着多种平装版本的《三国演义》外,还一直放有两种线装木刻大字本的《三国演义》。其中一种是上海涵芬楼版,全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还常在书房里很有兴趣地翻阅这两部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

你们的文化低,读理论书有困难,可以先看小说,引起读书兴趣,文化提高后再慢慢读理论书。小说的内容很丰富,有政治、有军事、有文化、有生活,看小说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能够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第3章 失了布匣的《盛世危言》

年少的毛泽东读到了一本叫《盛世危言》的新书,它与经书不同,与《三国》也不同,使少年毛泽东开始单纯地忧国忧民起来,渴望走出故乡看到外面的世界。

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展室里,人们现在仍能看到这张1915年2月24日毛泽东给其表兄文咏昌的还书便条:“咏昌先生:书11本,内《盛世危言》失布匣,《新民丛报》损去首叶,抱歉之至,尚希原谅。泽东敬白。正月十一日。”

《盛世危言》唤起少年毛泽东的爱国精神和“一定的政治觉悟”,他意识到国家处于困境,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天下都处于大的变化之中,中国也绝不能守着祖宗的老样子不变了,自己也不能守在韶山冲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应该抓紧学习新知识,投身到伟大的变革中去。

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我开始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后来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曾说道:“《盛世危言》激起我想恢复学业的愿望。我也逐渐讨厌民间劳作了。不用说,我父亲是反对这件事的。为此,我们发生了争吵,最后我从家里跑了。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有国者苟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历史总是按自己的规律行进,对于英雄人物也不给予例外。

第4章 乾隆皇帝的《通鉴辑览》

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的兴趣终身不衰,直到晚年还常常阅读《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这一类书籍

下面做得不合法,上面还承认,看来,这个周天子没有原则,没有是非,当然非乱不可。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任何国家都是一样,领导者敢胡来,下面凭什么老老实实,这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三是对其他基础性工具书进行了修订。

“我没有进过大学,也没有留过洋。我读书最久的地方是湖南第一师范,它替我打好了文化基础。但我学习生活中最有收获的时期却是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半年,这正是辛亥革命后的一年,我已经19岁了,不但没有读过几本书,连世界上究竟有些什么样的书,哪些书是我们应该读的,都一点不知道。乃至走进湖南图书馆,楼上楼下,满柜满架都是书,这些书都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真不知该从哪里读起。后来每读一本,觉得都有新的内容、新的体会,于是下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尽量多读些。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

第5章 广求世界之知识

要有奇杰才能救国,而奇杰必通中西学术,首先要通国学。

右经之类十三种,史之类十六种,子之类二十二种,集之类二十六种,合七十有七种。据现在眼光观之,以为中国应读之书止乎此。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然读之非十年莫完,购之非二百金莫办

弟久思组织私塾,采古讲学与今学校二者之长,暂只以三年为期,课程则以略通国学大要为准,过此即须出洋求学,乃求西学大要,归仍返于私塾生活,以几其深。怀此理想者,四年于兹矣。

“夫一国有一国之民族精神,犹一人有一人之个性也。一国之文明,不能全体移植于他国”,“善治国者,必审国家特异之情形,吾人求学海外,欲归而致之于用,不可不就吾国之情形深加研究,何者当因,何者当革,何者宜取,何者宜舍,了然于心,确有把握而后可以适合本国之情形,而善应宇宙之大势。”

“吾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吾国思想与道德可以伪而不真,虚而不实之两言括之,五千年流传到今,种根甚深,结蒂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

苟无普通科学与外国语言之准备,则不必急急西游,苟求学之志坚,则虽在国内,凡西洋之学问,皆可曲折而求得之。

有人据“毛选”五卷统计,毛泽东极少引用马恩原著,列宁著作也限于哲学,引用斯大林著作稍多几处;而中国古籍则信手拈来,触目即是。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到诗词曲赋、历史小说、名家笔记等,能找到几百条成语典故。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一生重要的思想土壤。

第6章 《新青年》的“粉丝”

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一个是1918年10月14日成立的新闻学研究会,由《京报》社长邵飘萍发起组织并主讲有关办报的业务知识,这对他以后创办《湘江评论》很有帮助。另一个是1919年1月成立的哲学研究会,由杨昌济、梁漱溟以及胡适、陈公博等人发起组织,它的宗旨是“研究东西诸家哲学,渝启新知”。

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

18年后,回想起和陈独秀的第一次交往,毛泽东还对斯诺说:“陈独秀给我的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人。

毛泽东是个“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人。他仰慕陈独秀的才华,但他不会盲从他的一切;他批判他的错误,却也不会因此而否定他的一切。

中国什么‘师严而后道尊’、‘师说’、‘道统’、‘宗派’,都是害了‘独断态度’的大病。都是思想界的强权,不可不竭力打破。像我们反对孔子,有很多别的理由。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的。

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湘江评论》刊物,从第二期起,连续登载了他写的《民众的大联合》长文。此前,毛泽东离开北京时,曾专程拜访过胡适,“想争取他支持湖南学生的斗争”。

毛泽东从阅读经史子集的兴趣中,从抽象谈论大本大源等哲学命题中走了出来,站在了政治思想的探索和改造中国的实践的历史潮头

第7章 书为媒 革命的启蒙

本书分别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当然不必要一律都精读,而是遇到实际问题,就去请教马列主义,时常翻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毛泽东从事领导中国革命的最大特点就是他能迅速而简捷地把握和领悟书本理论的精髓,并且“老老实实”在实践中加以体证,这也是他使某些能成段背诵《资本论》的人——如王明等人所不能望其项背的最主要原因。

以毛泽东的“新民学会”为代表,陈独秀的“新青年社”,李大钊、恽代英等参与的“少年中国学会”,邓中夏的“平民教育团”,周恩来的“觉悟社”,恽代英的“互助社”等学术团体都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自己的方针,因而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组织准备。

在湖南一师又是同学,萧子升早毛泽东三年毕业,两人曾一同“游学”,友情深厚。萧子升有活动能力,书法好,富才情,但有公子气。

1920年初,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共产党发起组,“预备在一年之中,于北平、汉口、长沙、广州等地,先成立预备性质的组织。”看来,长沙一开始就列入了陈独秀的建党计划。

大家只知道打倒他的是清朝政府,而不知真正打倒他的主力军,却是地主阶级,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曾国藩是练团练出身,团练即是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武力,他们见洪秀全领导一班农民革命,于他们不利,遂出死力来打倒他。故太平天国之事,不是满汉的战争,实是农民和地主的阶级斗争。”

中国共产党人指出,戴季陶的理论是对中山学说的严重歪曲:“离开阶级斗争,便无法防止资产阶级的妥协,实现民族主义;便无法使工农奋起使全国最大多数的人民得到民权;便无法使资产阶级承认节制资本,地主阶级承认平均地权,实现民生主义。”

国家主义派抹杀国家的阶级实质,宣扬“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

阶级斗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赖以撬动中国社会、推动中国革命的法宝,也是毛泽东终身服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第8章 翻开“无字天书”

《寻乌调查》报告。从这个报告涉及的内容看,毛泽东对寻乌的调查相当全面,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风貌、水陆交通、土特产品、商业往来、商品种类、货物流向、税收制度、人口成份、土地关系、阶级状况、剥削方式、土地斗争等等。

中国共产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动员人民大众,就在于它对地方权力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阶级分析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问题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打仗也是这样,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

毛泽东在他的许多讲话和谈话中,引证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反复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这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知识。

知识往往是经过困难、经过挫折才得来的。

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践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毛泽东提出的“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也就是学习不能光在书本上下功夫,一定要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第9章 井冈山油灯下的水浒魂

《水浒传》是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前,深受其影响的一部书。

从这一次事件中,我明白了当我以公开反抗来保卫我的权利时,我的父亲就客气一点;当我怯懦屈服时,他骂打得更厉害。”

与天斗争,其乐无穷;与地斗争,其乐无穷;与人斗争,其乐无穷

毛泽东在政治上没有张国焘那样左,但当个人受到挑战时他比张国焘更容易发火。这似乎很像水浒中英雄们的性格。

梁山英雄的起义不同于历史上“流寇”式的农民起义,就在于有“根据地”。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对“水浒”占山为王、割据一方的翻版移植,这一创举成就了一代伟业。

《水浒传》重要的思想在于“建立根据地”。

《水浒》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

毛泽东之所以举宋江,恐怕还是受《水浒传》的影响,但宋江作为农民革命领袖的历史地位,也由此钦定而无非议。

鲁迅曾在论《流氓的变迁》一文中这样评论《水浒传》:“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1975年8月14日,毛泽东在与为他讲历史的北大教师芦荻的谈话中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第10章 “马背上的马列主义”

常听到有人说工作忙没时间读书,毛泽东一生叱咤风云,不可谓不忙,他能做到把阅读当做一种生活习惯来培养,当做一种精神需求来满足,当做人生进步的阶梯去攀登。这是很多人无法做到的。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这

识:一方面,从理论上认识到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就主观方面说,是陈独秀犯了放弃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另一方面,也认识到王明“左”倾路线对革命的严重危害性,“左”倾同右倾一样地危害革

在延安窑洞中,毛泽东结合丰富的革命实践,通过真学真用,创造性地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著作,诸如《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正是这些理论的推进,使毛泽东完成了从军事领袖到政治领袖、从政治领袖到理论权威的两大历史性跨越。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把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历史阶段,就是毛泽东在这次研读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思想,而这其实就是后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源头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第11章 批注出的《矛盾论》

《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第三版和第四版)、《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学大纲》、《思想方法论》和《哲学选辑》

这些批语,有对原文内容的复述、提要、归纳、概括及发挥,有对原文观点的评判和疑问,也有自己提出的见解。

毛泽东在所读的书上还留下了许多符号,它们有:△、○、-、×、√、斜线、方框、竖和波浪线、单杠线、双杠线甚至三杠线,还有顿点和问号。这些符号往往也反映出他在读书过程中的某种意图和倾向。特别是问号,直接表明了他对某个观点的怀疑或反对、深思与不解。

他指出:“依一时说,统一是绝对的,斗争是相对的;依永久说,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绝对谓占统治地位。”这就是说,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和绝对,在一定的条件下(时间的久暂)是互相转化的;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性或斗争性都能在事物发展中起支配性的作用。

在认识过程,个别决定普遍;在实践过程,普遍决定个别。

辩证法方面批注较多的有: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大基本规律,内因与外因、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根据与条件等基本范畴。

哲学不是书斋里的东西。只有站在改变世界的立场上,在实践中去磨炼出来的哲学,才是真的哲学。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哲学批注和辑录,是他为革命发奋读书的生动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的一个极有价值的片段。

第12章 兵无常势

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毛泽东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买《孙子兵法》呢?原因有三:一是毛泽东到陕北以后,环境相对稳定安全,有了一个系统学习的环境了;二是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指导,需要作为党的最高的实际领导人来回答,因而政治理论、军事理论的学习显得格外重要;三是红军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走出来,其经验与教训,迫切需要去总结、去研究。

毛泽东说,“左”倾教条主义者说他照《孙子兵法》打仗的那些话,“倒激发我把《孙子兵法》看了,还看了克劳塞维茨的,还看了日本的《战斗纲要》,看了刘伯承同志译的《联合兵种》,看了‘战斗条例’,还看了一些资产阶级的。总之,激发我来研究一下军事。”

克劳塞维茨被公认为西方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人,其名著《战争论》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

我对这种态度和精神非常惊奇,因为不管何思敬讲得如何不好,毛泽东都能从他传达的原著的话里,吸收到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说:“克劳塞维茨的作战指挥实践不多,但集中兵力问题讲得好。”

60年代初,他在上海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谈起克劳塞维茨的军事著作,其熟悉的程度令人惊讶。同时,他还向蒙哥马利介绍了中国的孙子兵法

我自己是马克思的学生,我并不看重理想主义,我对黑格尔、费尔巴哈感兴趣。克劳塞维茨曾讲过很有道理的话……

毛泽东作为列宁主义者也是一位非常熟谙克劳塞维茨的人和其军事哲学的爱好者。”并认为:“毛泽东的共产主义理论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样也是继承和发展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第13章 寄给彭德怀的列宁著作

《两个策略》和《“左派”幼稚病》

翻开《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在这107多万字的著作中,他曾引证了大量的历史典籍,如《左传》、《吕氏春秋》、《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礼记》、《易经》、《论语》、《孟子》、《老子》、《孙子》、《列子》、《山海经》等等。

他说理,把心交给人,说真话,不吞吞吐吐,即使和敌人斗争,也是如此。

对于毛泽东的赠书,彭德怀十分珍视、爱惜,经常阅读,反复领会。

学文化不是为了学几个字记豆腐账,而是为着学一门本事为人民担责任,学出一个好脑袋为人民想点问题。

干什么光凭好心肠不行,得先学习,先调查。

第14章 我是圣人的学生

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在行军途中,为了轻装前进,很多书籍都不得不舍弃了,但《鲁迅全集》和《辞源》却始终伴随着毛泽东。

鲁迅用吃烂苹果的道理来谆谆告诫人们对待文艺作品和文艺界的人要实事求是,不能因其有一点缺点和不足就全部抛弃,或者全盘否定。

鲁迅的战斗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所有向他射的箭,统统按过来,抓住不放,一有机会就向射箭的人进攻。人家说他讲话南腔北调,他就出《南腔北调集》。梁实秋说他背叛了旧社会,投降了无产阶级,他就出《二心集》,人家说他的文章用花边框起来,他就出《花边文学》。

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说,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的污泥。所以他主张打到底。

第15章 单行本先行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和全党学习、工作的座右铭,并成为当时中央党校的校训,毛泽东当即指示:“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世上从来没有什么“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诸葛亮。正确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必定来自于深入的调查研究。

伟大的学习运动,像阵阵熏风吹醒了人们的头脑,拂去了人们思想上的灰尘。

“什么是党的学习中的教条主义?你所见到最严重的表现是那些?你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曾否犯过教条主义错误?如果犯过,表现在哪些方面?已经改正了多少?今后将如何改正或预防?”

毛主席要求转告大家,我们共产党不是蒋介石的国民党,不需要人们迷信;我们党内领导人不是蒋介石,不需要盲从,你们学习理论,总结历史经验,对待问题要问个为什么。我的东西,你们可以提出疑问,大家讨论,不要囫囵吞枣,我不要盲从的学生。”

大文如大餐,丰富复精美;使我饥肠人,欲罢不能已。

在阅读与讨论中,每个人都要深思熟虑,反省自己的工作与思想,反省自己的全部历史。

我们思想上和工作上的转变,就是以反省自己为起点,没有反省自己,转变是不能达到的。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

通过“学习”和“反省”,中共七大上,全党正式接受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针,毛泽东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共最高领袖。

单行本,顾名思义,一般是以一篇文章或者—个专题、一个事件为主要内容、单独发行的书籍。

当时,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文化封锁,毛泽东早期著作的一些出版者只好在封面印上不引人注意的书名,比如《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书用的封面是《谈婚姻道德》;书名为《孙中山先生论地方自治》,里面却刊登着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后毛泽东发表的重要声明等;书名为《婴儿保护法》,内容却是毛泽东著的单行本《论联合政府》

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由于经过延安整风运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辩证思想路线,克服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主观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基本解决了这个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最深刻的矛盾。

第16章 探究苏联《政治经济学》

41年在《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他说:“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写成的,先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各部分,然后加以综合,得出资本主义运动的规律来。”

从生产出发,还是从交换和分配出发

有的段落,毛主席没有发表议论,只是说了“对”、“好”、“正确”、“赞成”、“同意”,或者“不对”、“不正确”、“不赞成”、“不同意”,或者一两句话,这类肯定或者否定的评语,我就记在自己读的教科书上。有的段落画了以后,毛主席既没有发表议论,也没有说对与不对。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必须读,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单靠老东西是不行的。

第17章 《红楼梦》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艺术作品要有丰富的内容,首先要求艺术家到实际生活中去汲取。

1938年10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期间,毛泽东与几位将领闲谈时说,不看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这三部小说,“不能算中国人”。

毛泽东说:“《红楼梦》这部书写得很好,它是讲阶级斗争的,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

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

俞平伯是与胡适齐名的“新红学”代表人物。

一方面发动全国学者大规模参战,另一方面分工写作,每一个题目都是专门人员批判,差不多是责任到人。哲学界、历史界、文学界、戏剧界、教育界等各个领域,纷纷加入这场批判运动;艾思奇、胡绳、任继愈、李达、侯外庐、范文澜、黎澍、何其芳、游国恩等知名人士,分别从各个领域对胡适思想加以批判。

从现在起,我们要进行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即以大约8年的时间,展开一个全国性的思想运动,批判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思想,使全国500万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懂得什么是唯心主义,什么是唯物主义。

我们开始批判胡适的时候很好,但后来就有点片面性了,把胡适的一切全部抹煞了,以后要写一两篇文章补救一下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这场大规模的红学风波开了中国思想政治运动的先河,从此运动接连不断,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也使得很多人的命运被改变。

第18章 一个特殊的借阅者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嗜书如命,青少年时就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青少年时期到漫长的革命生涯,再到新中国建立后身为国家领袖的执政时期,始终如此。

他的入学作文“言志”因为志向远大、文句优美而得到了校长李元甫的赞赏。他对人说:“我们学堂取了一名救国材。

毛泽东再次把重点放在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自学上,他是当时从图书馆借书册次最多的学生。

从韶山到长沙,是毛泽东人生中迈出的一小步;而从长沙到北京,则是人生中的一大步

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第19章 诗词余事 泰山北斗

去郭轩盈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毛主席在看完了明、清和近代刻印的各种不同版本的杜诗后,望着陈列在橱内的诗集说道:“是政治诗。”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蟠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毛泽东喜好《楚辞》,重屈原,自然兼及宋玉。除上面所举的相传为宋玉作品的代表作外,毛泽东还读过其他相传为宋玉的作品若干。

第20章 巡游华夏的武英殿本《二十四史》

“我要把二十四史读完”

装箱时就打了标记,原来放在桌子上的,上车后还要放在桌子上。原来丢在床上的,上车后还要丢在床上。原来扔在椅子或者沙发上的,上车后仍然要放在椅子或者沙发上。外人看上去很乱,但毛泽东有自己的规律,找什么书或材料心里有数。如果不知情的人给他整理了,毛泽东反而要费力去查找。

毛泽东评点过的这部武英殿版《二十四史》已由中国档案出版社与线装书局合作,按原貌影印出版,名之为《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明崇祯十七年4000多年来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是一部史料丰富、极其权威的历史巨著。全书共3259卷,近4000万字。

“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为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呢?反过来,一切信以为真,书上的每句话,都被当作真实的信条,那就是历史唯心论了。正确的态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

现代人尽管眼界提高了,手段与工具发达了,但治史的本领似乎并没有超过古人。

第21章 神秘的《金瓶梅》

新中国成立后,酷爱读书的毛泽东对《金瓶梅》有自己的看法,把其定义为“谴责小说”。1957年,毛泽东说:“《金瓶梅》可供参考,就是书中污辱妇女的情节不好。各省委书记可以看看。”

那个年代,文学史中没有《金瓶梅》的条目,大学的古典文学课不准讲《金瓶梅》,连大学教授对这部奇书也讳莫如深,但在私下里,“很多人想看《金瓶梅》,恐怕并非出于对这部文学名著的关心,而是好奇者居多。”孙犁说。

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删节本的《金瓶梅词话》(即“洁本”《金瓶梅》)。据细心人逐一对照统计,这一版本删去了其中有关性描写的文字19174字,且内部控制发行,购买手续十分严格,只可发行到省厅、地市级领导,全国作协会员和古典文学工作者,而且一律凭证、凭卡购买。

《水浒》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

第22章 一言九鼎的红宝书

《毛主席语录》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编辑出版、“文化大革命”期间风靡全国乃至世界的毛泽东主席名言警句选编本。其发行量达50亿册,被销往亚非拉等150多个国家,连六十年代美国的许多黑人都人手一册。当时,全世界30多亿人口,人均拥有《毛主席语录》1.5册多,被国际公认为“二十世纪世界最流行的书”、“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书”。

有段时间,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也要像对口令一样用毛主席语录互相呼应。老太太上街买菜,要对售货员说:“‘节约闹革命’,请给我拿二斤菠菜。”售货员要答:“‘为人民服务’,这是找你的钱。”

“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下功夫。”

毛主席著作是最重要的思想武器。毛主席著作选读本和语录本,要像武器一样发给每个战士。

原版本中林彪的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后面又增加了一句“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不仅如此,大街小巷所有的建筑物,里里外外都敬书高悬语录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唱几首诸如“下定决心”、“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等“语录歌”。整个中国成了一个“红彤彤的世界”。

1979年2月12日,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停止发行〈毛主席语录〉的通知》内称:“林彪为捞取政治资本而搞的《毛主席语录》本,断章取义,割裂毛泽东思想,自发行以来,危害极大,流毒甚广。为了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自即日起,新华书店、国际书店现存的中文版、民族文版和外文版《毛主席语录》本一律停止发行。”

第23章 拥书

行军路上,他哪怕看到的是废书报页,只要上面有字,他就要捡起来读。

毛泽东常说,书要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第24章 以书喻人

需要解决什么现实问题或需要提倡什么精神气氛的时候,他总是开列出一些有现实针对性的书目让干部们去读,以便打通思想。

毛泽东读过许多遍《后汉书》、《三国志》,称得上滚瓜烂熟。他曾说过,西汉高、文、景、武、昭各帝,较有兴味;东汉只有光武帝可读。毛泽东还曾先后叮嘱他的秘书等人,要读《后汉书》、《三国志》中的《党锢传》、《曹操传》、《郭嘉传》、《荀彧传》、《程昱传》、《贾诩传》、《刘晔传》、《夏侯渊传》、《田畴传》和《董卓传》,独独没有提要读《刘盆子传》。这次,是毛泽东单独给王洪文的读书指示。

精忠岳传2,官场现形记4,子不语正续3,三国志4,高中外国史3,高中本国史2,中国经济地理1,大众哲学1,中国历史教程1,兰花梦奇传1,峨眉剑侠传4,小五义6,续小五义6,聊斋志异4,水浒4,薛刚反唐1,儒林外史2,何典1,清史演义2,洪秀全2,侠义江湖6。

在毛泽东看来,《何典》正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典范,是“俗为雅用”最成功的例子。他对《何典》语言的化用和引用,实际上表达了对这种审美取向的认同与欣赏。

第25章 《毛泽东诗词》海外版

毛泽东诗词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深受世界许多国家读者的推崇。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孔丘,春秋时代政治上的顽固分子,反动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维护和复辟奴隶制。由于他逆历史潮流而动,就哀叹过去的一切像流水似地一去不复返。”

第26章 唯一的奢华

7月11日,他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中央部门负责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的同志,就学习马列著作问题作出布置。他说,要读几本、十几本、几十本马列的书。要有计划地进行,在几年内读完几十本马列的书。要有办法引起高中级干部读书的兴趣。

第27章 最后一页

在9月8日,也就是毛泽东去世前一天的5时50分,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还由别人为他代读《容斋随笔》7分钟。实践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诺言,而这部书也成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中所读的最后一部书。

《容斋随笔》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笔记书。

该书一经问世,在朝野引起强烈反响。此书的学术性和可读性绝不亚于任何一部史书,其中的政治历史、人物佚事、文章典籍,甚至各朝各代的制度无所不包,堪称宋朝之前的百科全书。

第28章 《毛泽东选集》的问世

1945年4月至6月召开的党的“七大”正式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选》正文的标点,首次采用了偏角式(以前书中标点都是居中),美观适用,沿用至今。

1951年10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到20世纪80年代,《毛选》在书店已无人问津。但在1989年以后,大学生们在历经纷繁复杂的思潮影响后,开始寻找《毛选》阅读,再次呈现“寻找毛泽东热”,《毛选》又一度脱销。

但是,毛泽东认为自己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著作,已经经过了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著作,还不像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著作那样经过检验,所以他不愿意那时就出版。他倒是建议编刘少奇选集。

第29章 逝者如斯

其实,与其说外国人为一个伟大人物而悲痛,不如说他们为失去一种世界范围的思想信仰而有所触动。

在他逝世后的10天里,共有123个国家的政府和首脑向中国政府发来了唁电或唁函,105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他们的代表到中国使馆吊唁,53个国家降半旗致哀,许多国际机构和国际会议上也开展了悼念活动。

在毛泽东逝世的当晚,联邦德国的一些马列主义组织就分别在几个城市举行了火炬游行。游行人群打着写有“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光荣永远属于毛泽东同志!”、“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等大标语,高举火把,抬着用黑纱和鲜花簇围着的毛泽东遗像在大街上缓步前行。

第30章 海外毛泽东热

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到加拿大后,旅居多伦多的原中共领导人张国焘被问及如何评判昔日的对手之死时,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斯特朗在其中这样写道:“毛泽东的伟大成就,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由欧洲形式变为亚洲的形式。”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Cast away illusions, Prepare for Revolution)

日本宣称:“全世界出版毛泽东著作最多的国家在日本!”

在西方世界,唯一可以与《圣经》发行量相媲美的书是《毛主席语录》。

第31章 书与毛泽东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笔者认为,似乎可以总结一个28现象。因为毛泽东活了83岁,比3个28年少1年。但我们如果不是为了较真数字的话,他的生平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28年。第一个28年是成长阶段,第二个28年是革命阶段,第三个28年是治国阶段。再加上毛泽发表《体育之研究》署名的“二十八画生”,毛泽东的28现象,乃是历史戏剧色彩之一种。

一是毛泽东对书籍的喜爱近于嗜读。生活起居几乎与书不可分割。党内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军的元帅将领对毛泽东本人的个人魅力始终非常钦服。这种魅力的来源归本溯源是毛泽东身上很难攀越的知识体系。这种个人魅力的作用对于革命队伍的稳定及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毛泽东用28年摧毁了一个旧的世界,进而用大约同样的时间改造了一个新世界。这种改造的过程对于后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奇迹抑或有某种内在的驱动。从这个意义讲,毛泽东那些来自书籍的智慧、实践得来的智慧还以某种形式与中国一些现实的发展息息相关,并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被理性地缅怀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