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3.1.211112《毛泽东的书单》- 原文笔记

毛泽东似懂非懂地学习了《三字经》、《百家姓》以及一些其他的童蒙诗书,如《千字文》、《六言杂字》、《神童诗》等。

南岸私塾的教学照例从《三字经》、《百家姓》教起,之后教授《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但毛泽东此前已陆续背诵过一些蒙学书,因此相较其他蒙童学习上较为轻松。

我过去读过孔夫子的书,读了四书、五经,读了六年

传统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四书”、“五经”等典籍作为使用的教材似乎也无法适应时代潮流的需要。

1903年,文明书局就发行了一套“蒙学教科书”,包括修身、中国历史、西洋历史、东洋历史、中国地理、外国地理、笔算、卫生、生理、天文、地质、格致、化学、动物、植物、矿物、体操等23种。

当毛泽初步具有了学问的辨别力和人生价值观之后,传统国学在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领袖身上焕发了别样的光彩。

四书”,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单独拿出来,与《论语》、《孟子》并列,合称为“四书”,是儒家基础的经典读物。“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五部古籍。

而儒家经典里真正的智慧,经过岁月交替、兵火烟尘的过滤与沉淀,将与来自西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思想加以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体系。这恐怕是少年毛泽东自己也始料未及的。

他不厚古薄今,也不重洋轻华,往往以理性色彩对中西文化的优劣有所阐发,提出精当的见解。因为有宽大的视野作为学问的视角,往往令学生茅塞顿开。

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对于国粹,毛泽东确实是扬弃之外有所选择、有所发扬的

孔子在《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各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放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对此,毛泽东表示了相当的认同。

第2章 《三国演义》是历史吗

故事情节曲折、富于侠义反抗精神的《水浒传》和传奇宏大的《三国演义》这两部书成了毛泽东钟爱的读物。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其所著《毛泽东传》中也说:“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和历史教师发生过争论。对任何同意那位教师观点的同学,他都对其大加指责,甚至用椅子打了一个同学……关于小说的争论,他甚至找到校长那儿。当这位博学的校长也不同意他的观点,即不认为《三国演义》是三国时期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时,他给湘乡县令写了一封请愿书,要求撤换校长,并强迫进退两难的同学签名。”

毛泽东在读《三国演义》等旧小说时,极其用心,也像读正课一样,打上圈点等记号,或写上批语,这是他一直保持的一种优良的读书习惯。”

晋代陈寿所撰的《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1929年前后,在井冈山的艰苦生活中,读书也许是毛泽东最大的乐趣了。他的口袋里常常装着一本书,有点空闲就拿出来看。所以,后勤部门为他做服装,都根据他的意思,把衣服的两个口袋做得大大的,好往里面装书。”

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的一次讲话中说:“我本来也没有读过军事书,只读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这些书上都讲过打仗,但是打起仗来,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我们打仗,一本书也不带,只是分析敌我斗争的形势,分析具体情况。”

1957年他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发言说:共产党需要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才能有生命力,任何一个人都要有人支持。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一个篱笆也要三个桩。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共产党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多次重提《郭嘉传》是毛泽东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蕴含了他对广大干部勉励、期待和责备等复杂的思想感情。

用一生来读一本书,这样的阅读记录是非常罕有的。毛泽东读《三国演义》持续时间长,评《三国演义》涉及的范围广,从时间跨度及阅读深度而言,能出其右的读者几无一人。他读《三国演义》的历史超过了70年。

毛泽东在世外桃源般的东华山,埋头读书,津津有味地再次通读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书籍。

毛泽东并不因为与家人一道吃饭而破坏习惯,仍然是手不释卷,边吃边看。不过,这次看的是小人书《火烧连营》。

毛泽东晚年在游泳池的书房里,除存放着多种平装版本的《三国演义》外,还一直放有两种线装木刻大字本的《三国演义》。其中一种是上海涵芬楼版,全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还常在书房里很有兴趣地翻阅这两部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

他对战士们说:“你们的文化低,读理论书有困难,可以先看小说,引起读书兴趣,文化提高后再慢慢读理论书。小说的内容很丰富,有政治、有军事、有文化、有生活,看小说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能够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接着,毛泽东就由《水浒传》讲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什么借东风、七擒孟获、大观园等,说得生动有趣。

第3章 失了布匣的《盛世危言》

年少的毛泽东读到了一本叫《盛世危言》的新书,它与经书不同,与《三国》也不同,使少年毛泽东开始单纯地忧国忧民起来,渴望走出故乡看到外面的世界。

郑观应的观点以及《盛世危言》对年轻的孙中山影响很大,他的《上李鸿章书》就是接受郑观应的观点写成的;对后来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也有先声之效。这种影响可以持续到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的五四时期。

毛泽东为了不让父亲发现自己在读这样“无用”的书籍,经常在深夜把房间的窗户遮起来,好让父亲看不见灯光。

《盛世危言》唤起少年毛泽东的爱国精神和“一定的政治觉悟”,他意识到国家处于困境,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天下都处于大的变化之中,中国也绝不能守着祖宗的老样子不变了,自己也不能守在韶山冲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应该抓紧学习新知识,投身到伟大的变革中去。

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我开始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后来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曾说道:“《盛世危言》激起我想恢复学业的愿望。我也逐渐讨厌民间劳作了。不用说,我父亲是反对这件事的。为此,我们发生了争吵,最后我从家里跑了。

毛泽东确定了上学的日期。在走之前,他还是尽心地帮家里记了最后一笔账,然后在一本发黄的记账簿上,改写了日本明治维新志士西乡隆盛的一首诗,借用它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像古代那些志士游子一样真诚地想告诉父亲自己的理想:“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他说:小时候看《水浒》,只知道杀富济贫,不懂得反对封建;大点了,看《盛世危言》,以为有了外国的技术、机器和枪炮就行,还是不懂反封建。

第4章 乾隆皇帝的《通鉴辑览》

《御批通鉴辑览》这本书是在乾隆帝亲自参与和裁断下由清朝官方篡修的一部大型纲目体编年通史

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的兴趣终身不衰,直到晚年还常常阅读《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这一类书籍

毛泽东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是这样看待这段史实的:“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下面做得不合法,上面还承认,看来,这个周天子没有原则,没有是非,当然非乱不可。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任何国家都是一样,领导者敢胡来,下面凭什么老老实实,这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他曾感慨地回忆在湖南图书馆自学这段难忘的时刻说:“我没有进过大学,也没有留过洋。我读书最久的地方是湖南第一师范,它替我打好了文化基础。但我学习生活中最有收获的时期却是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半年,这正是辛亥革命后的一年,我已经19岁了,不但没有读过几本书,连世界上究竟有些什么样的书,哪些书是我们应该读的,都一点不知道。乃至走进湖南图书馆,楼上楼下,满柜满架都是书,这些书都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真不知该从哪里读起。后来每读一本,觉得都有新的内容、新的体会,于是下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尽量多读些。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

第5章 广求世界之知识

“四十岁以前,学遍中国学问” 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的前期,用了较多时间读古文和中国古典经籍。这同康有为、梁启超,尤其是杨昌济的影响有关。同时,四书五经他自幼多能背诵,也便于钻研。1916年《新青年》在北京出版之后,他读书的兴趣就被该刊所倡导的新思潮和《伦理学原理》二元论哲学等吸引去了。但从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来说,他并没有完全排斥中国的儒家学术,而是直到“五四运动”后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时,仍认为“略通国学大要”是自己读书和研究国情方面应当做到的。关于国学常识的重要,以及如何获得这种常识,在当时毛泽东跟朋友的通信中有不少反映。

要有奇杰才能救国,而奇杰必通中西学术,首先要通国学。

毛泽东认为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比姚鼐的《古文辞类纂》要好

有人据“毛选”五卷统计,毛泽东极少引用马恩原著,列宁著作也限于哲学,引用斯大林著作稍多几处;而中国古籍则信手拈来,触目即是。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到诗词曲赋、历史小说、名家笔记等,能找到几百条成语典故。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一生重要的思想土壤。

第6章 《新青年》的“粉丝”

他高兴地对杨开慧说:“我今天见到陈独秀了。陈先生见解精湛,敢做敢为,正是国家所需要的栋梁之才。这几天,我在北京接触了不少人,他给我的影响恐怕是最大的了。”18年后,回想起和陈独秀的第一次交往,毛泽东还对斯诺说:“陈独秀给我的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人。”

毛泽东是个“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人。他仰慕陈独秀的才华,但他不会盲从他的一切;他批判他的错误,却也不会因此而否定他的一切。

第7章 书为媒 革命的启蒙

在第二次游北京期间,我读了许多关于俄国的书,在我的脑海里,有三本书印象特别深,并建立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分别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

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当然不必要一律都精读,而是遇到实际问题,就去请教马列主义,时常翻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毛泽东从事领导中国革命的最大特点就是他能迅速而简捷地把握和领悟书本理论的精髓,并且“老老实实”在实践中加以体证,这也是他使某些能成段背诵《资本论》的人——如王明等人所不能望其项背的最主要原因。

以毛泽东的“新民学会”为代表,陈独秀的“新青年社”,李大钊、恽代英等参与的“少年中国学会”,邓中夏的“平民教育团”,周恩来的“觉悟社”,恽代英的“互助社”等学术团体都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自己的方针,因而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组织准备。

大家只知道打倒他的是清朝政府,而不知真正打倒他的主力军,却是地主阶级,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曾国藩是练团练出身,团练即是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武力,他们见洪秀全领导一班农民革命,于他们不利,遂出死力来打倒他。故太平天国之事,不是满汉的战争,实是农民和地主的阶级斗争。”

然而,当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他的立场和观点就转了过来,不再以“英雄伟业”的观点来看历史,而是站在被压迫者一边,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从钦服曾国藩“讨平洪杨”的完满无缺,到痛责其镇压农民革命之凶残。

第8章 翻开“无字天书”

《寻乌调查》报告。从这个报告涉及的内容看,毛泽东对寻乌的调查相当全面,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风貌、水陆交通、土特产品、商业往来、商品种类、货物流向、税收制度、人口成份、土地关系、阶级状况、剥削方式、土地斗争等等。

社会也是学校,一切要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也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无字天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

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问题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打仗也是这样,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

毛泽东在他的许多讲话和谈话中,引证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反复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这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知识。

知识往往是经过困难、经过挫折才得来的。

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践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毛泽东提出的“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也就是学习不能光在书本上下功夫,一定要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第9章 井冈山油灯下的水浒魂

《水浒传》是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前,深受其影响的一部书。

毛泽东在政治上没有张国焘那样左,但当个人受到挑战时他比张国焘更容易发火。这似乎很像水浒中英雄们的性格。

梁山英雄的起义不同于历史上“流寇”式的农民起义,就在于有“根据地”。毛泽东对此十分注意。他从领导秋收起义开始到后来上井冈山革命,都十分重视根据地的作用,反对党内的“流寇主义”思想。他把根据地比做围棋中的“做眼”,是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略要地。他明确指出,只有建立革命根据地,才能有利于长期支持革命战争。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对“水浒”占山为王、割据一方的翻版移植,这一创举成就了一代伟业。

《水浒传》重要的思想在于“建立根据地”。

《水浒》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

鲁迅曾在论《流氓的变迁》一文中这样评论《水浒传》:“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1975年8月14日,毛泽东在与为他讲历史的北大教师芦荻的谈话中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第10章 “马背上的马列主义”

毛泽东一生都在一以贯之地坚持读书思考,这说明他是真正把追求知识、探求真理融入到了生命之中。

常听到有人说工作忙没时间读书,毛泽东一生叱咤风云,不可谓不忙,他能做到把阅读当做一种生活习惯来培养,当做一种精神需求来满足,当做人生进步的阶梯去攀登。这是很多人无法做到的。

在延安窑洞中,毛泽东结合丰富的革命实践,通过真学真用,创造性地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著作,诸如《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正是这些理论的推进,使毛泽东完成了从军事领袖到政治领袖、从政治领袖到理论权威的两大历史性跨越。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在1954年再次阅读《资本论》,并多次研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列宁有关政治经济学论文十三篇》等经济学经典著作。

把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历史阶段,就是毛泽东在这次研读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思想,而这其实就是后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源头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第11章 批注出的《矛盾论》

《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第三版和第四版)、《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学大纲》、《思想方法论》和《哲学选辑》。他还很可能在米丁等人著的《新哲学大纲》、艾思奇著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上留下过批注,但他读过的这几本书迄今都没有找到。

这些批语,有对原文内容的复述、提要、归纳、概括及发挥,有对原文观点的评判和疑问,也有自己提出的见解。

毛泽东在所读的书上还留下了许多符号,它们有:△、○、-、×、√、斜线、方框、竖和波浪线、单杠线、双杠线甚至三杠线,还有顿点和问号。这些符号往往也反映出他在读书过程中的某种意图和倾向。特别是问号,直接表明了他对某个观点的怀疑或反对、深思与不解。

在认识过程,个别决定普遍;在实践过程,普遍决定个别。

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艾思奇当时年仅二十七岁。 “哲学不是书斋里的东西。只有站在改变世界的立场上,在实践中去磨炼出来的哲学,才是真的哲学。”这是艾思奇同志在其名著《大众哲学》中的一段话。

第12章 兵无常势

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毛泽东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买《孙子兵法》呢?原因有三:一是毛泽东到陕北以后,环境相对稳定安全,有了一个系统学习的环境了;二是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指导,需要作为党的最高的实际领导人来回答,因而政治理论、军事理论的学习显得格外重要;三是红军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走出来,其经验与教训,迫切需要去总结、去研究。

克劳塞维茨被公认为西方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人,其名著《战争论》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毛泽东对《战争论》做过专门的研究,并批判汲取和发展了其中的某些重要论点,使之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

毛泽东在1938年5月撰写的《论持久战》中,至少从三个方面对《战争论》的某些重要观点作了批判汲取和改造发展:第一,深化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第二,发展了战争目的论;第三,改造了战争“盖然性”理论。

我对这种态度和精神非常惊奇,因为不管何思敬讲得如何不好,毛泽东都能从他传达的原著的话里,吸收到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意义。

60年代初,他在上海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谈起克劳塞维茨的军事著作,其熟悉的程度令人惊讶。同时,他还向蒙哥马利介绍了中国的孙子兵法

我自己是马克思的学生,我并不看重理想主义,我对黑格尔、费尔巴哈感兴趣。克劳塞维茨曾讲过很有道理的话……

毛泽东作为列宁主义者也是一位非常熟谙克劳塞维茨的人和其军事哲学的爱好者。”并认为:“毛泽东的共产主义理论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样也是继承和发展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第13章 寄给彭德怀的列宁著作

翻开《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在这107多万字的著作中,他曾引证了大量的历史典籍,如《左传》、《吕氏春秋》、《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礼记》、《易经》、《论语》、《孟子》、《老子》、《孙子》、《列子》、《山海经》等等。

干什么光凭好心肠不行,得先学习,先调查。

第14章 我是圣人的学生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尖锐地批评了文艺批评界那种因为有点烂疤,就一下把整个苹果部抛掉的做法。鲁迅用吃烂苹果的道理来谆谆告诫人们对待文艺作品和文艺界的人要实事求是,不能因其有一点缺点和不足就全部抛弃,或者全盘否定

鲁迅的战斗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所有向他射的箭,统统按过来,抓住不放,一有机会就向射箭的人进攻。人家说他讲话南腔北调,他就出《南腔北调集》。梁实秋说他背叛了旧社会,投降了无产阶级,他就出《二心集》,人家说他的文章用花边框起来,他就出《花边文学》。

第15章 单行本先行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和全党学习、工作的座右铭,并成为当时中央党校的校训,毛泽东当即指示:“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毛泽东决心下大力气倡导学习中的调查研究。他常说:世上从来没有什么“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诸葛亮。正确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必定来自于深入的调查研究。

在阅读与讨论中,每个人都要深思熟虑,反省自己的工作与思想,反省自己的全部历史。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

通过“学习”和“反省”,中共七大上,全党正式接受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针,毛泽东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共最高领袖。

单行本,顾名思义,一般是以一篇文章或者—个专题、一个事件为主要内容、单独发行的书籍。

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由于经过延安整风运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辩证思想路线,克服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主观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基本解决了这个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最深刻的矛盾。

第16章 探究苏联《政治经济学》

41年在《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他说:“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写成的,先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各部分,然后加以综合,得出资本主义运动的规律来。”

从生产出发,还是从交换和分配出发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必须读,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单靠老东西是不行的。

第17章 《红楼梦》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艺术作品要有丰富的内容,首先要求艺术家到实际生活中去汲取。

1938年10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期间,毛泽东与几位将领闲谈时说,不看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这三部小说,“不能算中国人”。他问徐海东看过这三本书没有。徐海东回答说:“没看过《红楼梦》。”毛泽东笑着说:“那你算半个中国人。”

毛泽东说:“《红楼梦》这部书写得很好,它是讲阶级斗争的,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

第18章 一个特殊的借阅者

毛泽东再次把重点放在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自学上,他是当时从图书馆借书册次最多的学生。

“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第20章 巡游华夏的武英殿本《二十四史》

“我要把二十四史读完”

毛泽东评点过的这部武英殿版《二十四史》已由中国档案出版社与线装书局合作,按原貌影印出版,名之为《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明崇祯十七年4000多年来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是一部史料丰富、极其权威的历史巨著。全书共3259卷,近4000万字。

他阅读此书较多的是《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明史》,其中《旧唐书》、《新唐书》、《晋书》、《明史》看的遍数更多,有的至少看过五遍以上,还特别喜欢读“纪”、“传”部分。

现代人尽管眼界提高了,手段与工具发达了,但治史的本领似乎并没有超过古人。

第21章 神秘的《金瓶梅》

《水浒》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

第22章 一言九鼎的红宝书

《毛主席语录》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编辑出版、“文化大革命”期间风靡全国乃至世界的毛泽东主席名言警句选编本。其发行量达50亿册,被销往亚非拉等150多个国家,连六十年代美国的许多黑人都人手一册。当时,全世界30多亿人口,人均拥有《毛主席语录》1.5册多,被国际公认为“二十世纪世界最流行的书”、“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书”。

“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下功夫。”

第23章 拥书

毛泽东逝世后,工作人员整理毛泽东在这里的藏书,初步统计有近十万册。一生喜爱简朴的毛泽东,对书籍却多多益善。他逝世后,中央成立了一个由多人组成的整理毛泽东藏书的小组,从制卡、分类、打号、贴签,到最后完成编制毛泽东藏书目录,用了整整三年时间。

毛泽东常说,书要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第24章 以书喻人

毛泽东读过许多遍《后汉书》、《三国志》,称得上滚瓜烂熟。他曾说过,西汉高、文、景、武、昭各帝,较有兴味;东汉只有光武帝可读。毛泽东还曾先后叮嘱他的秘书等人,要读《后汉书》、《三国志》中的《党锢传》、《曹操传》、《郭嘉传》、《荀彧传》、《程昱传》、《贾诩传》、《刘晔传》、《夏侯渊传》、《田畴传》和《董卓传》,独独没有提要读《刘盆子传》。这次,是毛泽东单独给王洪文的读书指示。

精忠岳传2,官场现形记4,子不语正续3,三国志4,高中外国史3,高中本国史2,中国经济地理1,大众哲学1,中国历史教程1,兰花梦奇传1,峨眉剑侠传4,小五义6,续小五义6,聊斋志异4,水浒4,薛刚反唐1,儒林外史2,何典1,清史演义2,洪秀全2,侠义江湖6。

第27章 最后一页

在9月8日,也就是毛泽东去世前一天的5时50分,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还由别人为他代读《容斋随笔》7分钟。实践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诺言,而这部书也成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中所读的最后一部书。

《容斋随笔》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笔记书。

该书一经问世,在朝野引起强烈反响。此书的学术性和可读性绝不亚于任何一部史书,其中的政治历史、人物佚事、文章典籍,甚至各朝各代的制度无所不包,堪称宋朝之前的百科全书。

第29章 逝者如斯

在他逝世后的10天里,共有123个国家的政府和首脑向中国政府发来了唁电或唁函,105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他们的代表到中国使馆吊唁,53个国家降半旗致哀,许多国际机构和国际会议上也开展了悼念活动。

第30章 海外毛泽东热

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到加拿大后,旅居多伦多的原中共领导人张国焘被问及如何评判昔日的对手之死时,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日本宣称:“全世界出版毛泽东著作最多的国家在日本!”

在西方世界,唯一可以与《圣经》发行量相媲美的书是《毛主席语录》。

第31章 书与毛泽东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笔者认为,似乎可以总结一个28现象。因为毛泽东活了83岁,比3个28年少1年。但我们如果不是为了较真数字的话,他的生平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28年。第一个28年是成长阶段,第二个28年是革命阶段,第三个28年是治国阶段。再加上毛泽发表《体育之研究》署名的“二十八画生”,毛泽东的28现象,乃是历史戏剧色彩之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