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知识的错觉

#书名 #听书导图 #知识管理能力

我们说的知识错觉有哪些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说知识的错觉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人们很容易高估自己的理解力和知识储量,这会产生很多危害,破坏社会协作。

第二部分,我们说了人们容易产生知识错觉的原因,大多数的知识其实是在外部的世界里,在别人的脑子里,我们共享一个知识共同体,通过调用外界的知识来形成协作,这种调用太平常,太方便,以至于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活在知识的错觉里。

第三部分,我们论证了人类的大脑是以适应群体思考为目标而进化的这个观点,如果脱离群体,一个人是没有办法独立思考的,我们需要用包容的心态,保持谦卑,才能更好地和他人协作。

第四部分,我们分别从个人和集体这两个角度论述了做出更好决策的方法,影响个人决策,要从改变环境入手,影响集体决策,要重视团队的力量,让团队成员共享信息,默契配合,最后提升知识共同体的智商。

其他

我们说了人们容易产生知识错觉的原因,大多数的知识其实是在外部的世界里,在别人的脑子里,我们共享一个知识共同体,通过调用外界的知识来形成协作,这种调用太平常,太方便,以至于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活在知识的错觉里。

我们分别从个人和集体这两个角度论述了做出更好决策的方法,影响个人决策,要从改变环境入手,影响集体决策,要重视团队的力量,让团队成员共享信息,默契配合,最后提升知识共同体的智商。

人类所有的知识汇总称为知识共同体,单个个体会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形成特定的认知分工,然后通过共享知识和技能彼此协作,让整个社会良好地运作。

只有很少一部分知识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绝大部分的知识储存在外面的环境中或是他人的脑子里,我们是通过认知分工的方式共享一个知识共同体,知识共同体的成就,取决于个体的成就,更依赖于群体的协作,正是因为这种联系太紧密了,以至于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意识不到哪些知识是自己的,哪些知识不是自己的,我们很容易混淆已经内化的知识和可以获取到的外界知识,意识不到自己的视野狭窄,认知浅薄,因此就会产生知识的错觉。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以多种灵长类动物大脑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脑容量与社群规模密切相关,社群规模大的灵长类动物有更大的脑。这印证了社会脑假说更加靠谱,较大的脑是专门为了适应群体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能而进化出来的。语言、记忆、注意力等所有心智功能都是知识共同体中共同认知演化的结果。简单来说就是,人类的大脑是以适应群体思考为目标而进化的。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天生就得依靠群体的力量生存。我们的信息都是来自于外界,来自于他人,所谓的独立思考,也是在充分理解他人的想法,并收集足够的信息后做出的判断。如果脱离群体,一个人是没有办法独立思考的。

要让集体做出更好的决策,就需要利用好他人脑海中的知识,重视团队的建设,充分利用好知识共同体的力量,具体来说可以从最基础的教育入手,培养能够发现自己的未知、擅长与他人共享信息以及合作的人。

只要对环境做出微小的调整,结果就大不一样了。这个做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改变环境比改变人本身更容易。

衡量个人聪明程度的标准也不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个人对于[[共同体]]的贡献多少。换句话说就是,在知识共同体中,一个人的智力取决于他在团队中的重要程度。因此,要想打造一个更加聪明的知识共同体,让集体做出更好的决策,重点在于提高团队成员在技能上的互补性以及团队完成任务的整体能力。成员之间配合得越默契,知识共同体就越聪明,集体也会做出更加聪明的决策。

集体要做出更聪明的决策,可以从最基础的教育入手,培养能够发现自己的未知、擅长与他人共享信息以及合作的人,我们还介绍了在一个知识共同体中,衡量个人聪明程度的标准也不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个人对于共同体的贡献多少,要想打造一个更加聪明的知识共同体,重点在于提高团队成员在技能上的互补性以及团队完成任务的整体能力。

220914 在一个知识共同体当中,比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获取知识的权限。

知识的错觉|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