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非暴力沟通

#书名

视觉笔记

非暴力沟通|600

Camera_XHS_16824860358721000g0082d2gmge0h20304a57jtffa6ebhp8tro0|600

Camera_XHS_168248655757401025c0167kr2d540zs010lca64dcq0jly|600

版权信息

书名:非暴力沟通(修订版)作者:马歇尔·卢森堡译者:刘轶

文前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中文版序

如果我和家人、亲属、朋友以及同事的关系在情感上是安全、滋养的;我可以表达我的想法并且得到理解、接纳、鼓励、同理;当美好的事情发生时能够庆祝……我便能掌握我的力量。这将当我在生命遭遇困难时给予我信心、价值感和勇气。

译序

“你不能用创造问题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爱因斯坦”

这份伙伴之间流动着的“由衷的相互给予”,给予了我许多温暖。

新的理解和体悟随着生命的成长不断生发着,每一次校对都有新的发现,这也意味着翻译永远是一场遗憾的艺术,但或许又是某种开启。

序言

你说出口的话将会改变你的人生。

致谢

有益于人际关系的要素”

我所接受的基于病理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训练不仅在科学上是局限的,对社会和政治也会有危害。

他们努力地提醒心理学家们要找到比心理学更好的方法,他们让我看到,面对这个充满困难的世界,我们要找到比临床心理学更加有效的方式和更有帮助的技能。

她鼓励我更清晰地呈现非暴力沟通的精神基础,这不仅让非暴力沟通更加扎实,也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盈。

语言是窗,或者是墙,
它审判我们,或令我们自由,
当我说话、当我聆听,
请让爱的光芒经由我闪耀。

第一章 由衷的给予

我渴望我的生命活出善意和慈悲(Compassion),
由衷的给予在你我之间流动。

第二步,表达出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的感受:是感到伤心、害怕、喜悦、有趣,还是心烦呢?第三步,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与什么需要相关联。

‘当你靠我那么近时,我感到生气。可以请你离我的桌子远点吗?’另一名学生也许会回答:‘抱歉,我忘了你不喜欢这样。

因为医生通常并不关心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对疾病的态度。非暴力沟通帮助我理解病人的需要以及特定时刻他们想要听些什么。

派了一位说法语的培训师前往巴黎协助这位内阁部长工作。后来她将此次谈判的成功归功于新学到的非暴力沟通方法。

20分钟之后,一位西岸的定居者宣布,如果她的政治对手能像这样聆听她的心声,她愿意考虑放弃在西岸的土地产权,搬迁到国际认可的以色列领土。

通过非暴力沟通,那些饱受战争摧残而绝望的人们重获了力量与信心。

它指引我们通过将注意力聚焦在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四个要素,来重新构建表达和聆听的方式。

第二章 疏离生命的语言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在我看来,当我们在分析和评判时,其实都是在表达自身的价值观和需要,但这样的表达方式却是悲剧性的,引发的是对方的防卫与抗拒

第三章 不带评论的观察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2.“昨天晚上,南希一边看电视、一边咬指甲。”

终于无意中窥见了面具背后却什么也没有。她没有脸孔。她已成了优雅地举着面具的手。

第四章 体会与表达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不带评论的观察;第二个要素则是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

允许自己表达感受、袒露脆弱,也会有助于化解冲突。

第五章 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感受源自我们如何看待他人的言行以及我们当时的需要和期待。

你没做你答应我的事情,我感到失望,因为我希望能信任你。”

第六章 提出请求,丰盈生命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请求他们去做什么,而非不要做什么。

除了使用正向语言,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

我们越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越是能够实现所想。

要让他人明白我们提出的是真正的请求,最重要的沟通方式是即便在他人拒绝时我们也能同理他们的感受和需要。

“不要再喝酒”并没有表达出说话的人想要什么,而是不想要什么。一个具体明确的请求可以是:“你是否可以告诉我,喝酒可以满足你什么需要?是否还有别的方式能满足这些需要。”

第七章 以同理心倾听

要同理他人,必须完全卸下对他人先入为主的成见和评判,这就是与他人“同在”的状态。

我们以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人们之所以会说那些话,其实是在诉说他们有一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

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的意见不一致。我认为B在为A的感受承担责任,而非同理A的内心世界。如果用同理的方式来回应A,B可以说:“你是不是有些伤心,你希望我能同意你的请求?”

第八章 同理心的力量

如果有人真的听到了你的心声,不对你评头论足,不试图为你负责,也不想改变你,这多么美好啊

安德森女士,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仿佛做任何事都会让别人受伤,可你原本不想伤害任何人

‘安德森太太,我不要你做任何事,我只要你听我说话。’

他们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增强了同理的能力,与他人建立了心与心的连结。

在“上司”面前,我们时常急着为自己辩护或向对方道歉,以致无法安静下来同理他们。

我们越是能够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相连,就越不害怕袒露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展现内心的脆弱,往往是因为我们想要显得“强悍”,害怕失去权威感和掌控感。

练习了如何同理愤怒中的人们

我试着把他们话中所隐含的感受说出来:“你们不相信逮捕这位先生是合理的?你们认为这与种族有关?”

怎样借助同理心来避免暴力

绝望有时会激发出潜在的沟通能力

在一个愤怒的人面前,绝不要说‘可是’‘但是’吗?

如果能够体会对方在说“不”背后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能明白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当讲述者不清楚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请求时,说出来的话就会乏味。这时,我们非但无法与对方建立连结,反而成了承接对方讲话的垃圾桶。

接下来的几天,情况和第一天没有什么不同。而我依然全然地关注她的感受和需要,有时说出我的理解,有时则默默体会。我也时不时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由于不知道语言是否可以传递我对她的关心,我寄希望于身体接触能更为有效。

我将她的拳头放在我的手中,打开她的手指,在她的手掌中有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写着:“请帮我把心里话说出来。”

我认识到,面对现实并没有那么糟糕。我还越来越意识到,我需要直面一些事情、放下一些事情,并且由我自己来承担一些事情。

作为一个倾听者,我们并不需要懂得心理学理论或接受精神疗法的训练。关键是,我们能够与他人那一刻的独特感受和需要同在。

第九章 爱自己

若要寻求这个世界上的改变,就让自己成为改变。

我希望,我们的改变是出于想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并不是因为羞愧、内疚这样一些具有破坏性的驱动力。

当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动是为了滋养生命,当我们做事的动机纯粹只是为了让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即使工作辛苦,我们也会乐在其中。反之,如果我们的行动是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内疚或羞愧,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失去它的乐趣,最终让人心生抗拒。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让我愤怒的并非他人的行为,而是我在头脑中对他人及其行为的看法和解读。

第十一章 化解冲突,调和纷争

观察,识别和表达感受,将感受和需要相连,并且用清晰、具体、正向的行动语言向另一方提出可行的请求。

他们关注的重点是放在那些问题而非建立人的连结上。

首先,我们要表达自己的需要。·其次,不论对方说什么,设法找出他们真正的需要。如果发现他们表达的是想法、评判或分析,而不是需要,我们可以继续寻找话语背后的需要。·第三,确认我们都准确理解了彼此的需要,否则,继续寻找话语背后所隐含的需要。·第四,尽可能地同理对方,以便让双方都能确切地了解彼此的需要。·第五,当双方都澄清了事件中的需要后,我们就可以用正向的描述行动的语言提出化解冲突的策略。

身为调解人,我们的工作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是要创造一个环境,让双方能够相互连结,表达各自的需要,理解彼此的需要,并找到策略来满足这些需要。

做出观察,辨识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将感受和需要相连,并以明晰、具体、正向的行动语言来提出可行的请求。

我从聆听她的心声开始,鼓励她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并让她体会受到尊重和被听见。接着,我扮演她丈夫的角色,邀请她来聆听我,揣测他可能有什么需要。

将角色扮演的过程录下来,或许可以解决问题。

我们有时会在未受邀的情况下径自为他人调解纠纷,含蓄的说法是“非正式调解”,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在管他人的闲事。

使用非暴力沟通来化解冲突与传统的调解方法不同。我们不去讨论事件本身、策略和妥协之道,而是首先集中注意力找到双方的需要,然后再寻求策略满足那些需要。

第十二章 为了保护使用强制力

采取“保护性强制力”背后的假设是,人们之所以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出于无知。所谓的“无知”包括:(1)对行为的后果缺乏意识;(2)认识不到可以用不伤害他人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3)认为自己有权利惩罚或伤害他人,因为他们“罪有应得”;(4)妄想,例如,听到“某种声音”指示自己去杀人。对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来纠正他们,而非惩罚。

如果纯粹为了免受惩罚而去做事情,我们就会关注如果不这样做会带来的后果上,并为此焦虑担忧,却忽略了事情本身的价值。

非暴力沟通所要培养的道德意识是建立在自主和人与人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我们既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需要明白自己与他人的福祉是一体且无分别的。

在有些没有机会沟通(例如危险迫在眉睫)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保护性强制力。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人们受到伤害或不公待遇,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或让他人难受、忏悔或改变。惩罚性强制力会让人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惩罚还会伤害他人的善意和自尊,也会让我们只注意行为的外在后果,而忽视行为本身的价值。惩罚和指责也无法让他人按照我们所期望的理由来行动。

第十三章 解放自我,协助他人

人类以小爱为足,
沉睡在那有限的欢愉中,
至今仍未清醒。

当我们评判自己时,便是在远离自己的需要,更无法采取行动来满足那些需要。因此我们感到抑郁,就是说,我们和自己的需要失去了连结。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关注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自己或他人有什么问题。

布伯的观点是,人的成长发生在两个个体相遇时以脆弱而坦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过程中,他称这是“我与你”的关系。

当我不再试图诊断、分析人,而是把我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内心世界连结时,人们通常都会给予积极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教导我们如何专注在自己及他人心底真正的渴望上,摆脱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纠错的习惯,从而创造更加和平的心境。

艾瑞斯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常见错误。当用到“因为我”时,她将莉芙的感受归咎到了自己身上,而不是去体会莉芙的感受源于莉芙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莉芙感到恼火不是因为艾瑞斯做了什么,而是因为她期望艾瑞斯能够有所不同。

第十四章 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与赞赏

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与赞赏

“你愈懂得感谢,就愈不会为仇恨、压抑与绝望所苦。感恩是灵丹妙药,能消融小我占有和掌控的硬壳,让你成为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感恩
之心是真正的灵性炼金术,让我们成为宽厚仁慈的灵魂。”

·他人做了什么增进了我们的福祉。
·我们有哪些需要因此得到了满足。
·因为这些需要得到了满足,引起了我们什么样的愉悦感受。

我亲吻你内心那位让你为我们带来这一切的神明。

我们最深的恐惧不是自己不够好,
而是我们无比强大。
让我们恐惧的不是自身的幽暗,而是我们的光芒。
你是神的孩子。你的退缩对这个世界并无益处。
为了让身边的人不受威胁而缩小自己,决不会带来任何启迪。
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彰显内在的荣光。
那不仅存在于某些人,而是存在于每个人之中。
当我们容许自己的光芒闪耀,也就默许了他人一同绽放。
当我们挣脱了自己的恐惧,我们的存在也会让他人得到解放。

然而每次公布安排表时,总有几个人会表示不满,却没有谁曾感谢她所做的努力。当她在念这个问题时,脑海中便浮现出这些事情,又想到自己是多么渴望得到赞赏,此情此景她不禁落泪。

我便开始更多地觉察别人做了什么让我的生命更加美好,同时不断地练习表达感激。

尽管语言不足以充分传递我们的心意,但我已经知道“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我们做得不怎么样也值得去做!”

非暴力沟通所鼓励的是,向他人表达感激时,庆祝是我们唯一的意图。我们表达的内容包括:(1)对方做了什么对我们的福祉做出了贡献;(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因此产生了什么样的愉悦感受。

后记

他何以做到如此由衷地给予

尽管祖母很穷,所有的邻里都知道只要有人上门来要饭,她一定都会给他们东西吃。

说到非暴力沟通,我的祖母是个天生的能手。她没有去想这个男人是什么样的人,否则她可能会把这个人当作疯子而打发走。不,祖母所想的是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有人饿了,她就拿吃的给他们;如果有人无家可归,她就给他们一处地方睡觉。

若你能跳舞就永远不要走路。

“为饥饿的人喂食,为生病的人治疗,
然后得以安息。
若你能跳舞就别走路;
将家筑成一个温暖的巢。”

资源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插图]续表[插图]

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