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卡片笔记写作法

#视觉笔记 #听书导图 #写作能力 #知识管理能力 #书名

我的笔记::[[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39136896]]

视觉笔记

600

版权信息

书名: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作者:申克·阿伦斯
译者:陈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德)申克·阿伦斯著

How to Take Smart Notes: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Learning and Thinking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 for Students,

不写,就无法思考

“不写,就无法思考。”

中文版序

卡片盒笔记依赖一种非线性的方式,即缓慢而稳定的改进,促进思维产生持续、微妙的变化,并且事物间相生相依。朱利安发现这些主题在中国哲学中被讨论得更为广泛。

卡片盒笔记依赖一种非线性的方式,即缓慢而稳定的改进,促进思维产生持续、微妙的变化,并且事物间相生相依。

推荐序一 像卢曼一样写卡片

我是一名重度卡片写作爱好者。我写作时,手边会放着纸质的卡片。我一般会先在卡片上写下一些灵感,然后再用卡片写作软件将它们正式整合成文章。同样,在阅读时,我也会不断地使用纸质卡片盒与卡片写作软件写下读书心得。

“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写匠”通过无限层级的卡片、大纲、项目、图标等功能,实现了颗粒度更细的写作单元。目前写匠借助万能插入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写作网状结构;未来还将直接支持“双向引用”。

阳志平安人心智董事长,心智工具箱公众号作者

推荐序二 外脑思考,突破思维局限的写作法

外脑思考,突破思维局限的写作法

外脑思考(Thinking Outside the Brain)

大部分原理和方法都是我想表明的,甚至有些经验超越了我的思维局限,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而它最重要的价值是在毫不起眼的日常工作流程和做笔记的细节上。千里之行始于跬步的道理中国人都懂,但没人教过我们在一步一步地、枯燥地踏在探索未知的路上时如何保持热情,如何坚持,如何充满信心,如何时刻和自己对话,以及如何走好每一步。

推荐序三 用卡片笔记积累你的知识复利

用卡片笔记积累你的知识复利

一本讲笔记方法的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答案是:是的。

书中主要介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自创的一套笔记方法,利用这套方法,他一生积累了90000个知识卡片,写了58本书和其他大量出版物。

比如拒绝做知识的搬运工,必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比如需要记录的是知识,而非信息;比如不需要进行机械分类,而是让关系慢慢地自动生长出来等。

未来已至,只是分布得还不均匀。

译者序

以往教授笔记方法的图书多以两类为主:一类是教授记笔记的形式,比如一页纸法、九宫格法、思维导图法;另一类则以教授原理为主,如费曼笔记法、康奈尔笔记法、PQ4R法等。

学习时,我们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地解构书中的原理;而运用时,则需要像在故宫修漆器类文物一样,分多次、分层地复原书中的原理。

学习心理学上关于成功模仿的四要素——观察、保持、复现和动机。

“提取强度”,采用Zettelkasten等工具,通过

很多对专业读者来说不言自明的地方,在非专业读者看来都存在疑问,

导论

写作并不是学习、研究和探究之后的事情,而是这些工作的媒介。

把已经写好的东西整理成另一篇书面作品,比把所有的东西都在脑海里组合起来,再从脑海里捞出来写在纸上,要容易得多。

事实上,在智力的各种因素中,起最大作用的不是智商,而是一个人具备怎样的自律或自控力来处理手头的事务(Duckworth and Selig

事实上,在智力的各种因素中,起最大作用的不是智商,而是一个人具备怎样的自律或自控力来处理手头的事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关于写作,你需要知道的

其实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让洞见和新想法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驱动力。

GTD的原则是把所有需要处理的事情收集到一起,并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处理。

他意识到,一个想法、一条笔记只有在它的上下文语境中才有价值,而上下文并不一定是它的出处。

但卢曼没有这样。仅仅在卡片盒的帮助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和定职论文,这期间他还上了社会学的课。也就是不久后的1968年,卢曼就被选为比勒菲尔德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并且终身担任这一职位。

他那源源不断的想法比他能够写下来的还要多,他的文字读起来就像他在努力通过一本出版物展现出尽可能多的见解和想法。

“如果说我想要什么,那就是更多的时间,但令人遗憾的是时间实在太少了”

他都是这样回答:“当然,我并不是什么事都自己想。它们主要是在卡片盒里发生的”

对成功人士的研究一再证明,成功不是源于强大的意志力和克服阻力的能力,而是源于高明的工作环境事先避免了阻力

严格来说,卢曼有两类卡片盒:一类是文献卡片盒,里面有文献和对文献内容的简要说明;另一类是主卡片盒,主要是他针对所阅读的内容收集和产生的想法。这些笔记都写在索引卡片上,存放在木质卡片盒里。

关于写作,你需要做的

当终点线就在眼前时,每个人都会有动力。

记笔记也不是最关键的工作,思考、阅读、理解和提出想法才是,笔记只是它们的具体成果。

写下你不想忘记的内容,或者你认为可能会在自己的思考或写作中使用的内容。文献笔记要非常简短,精心选择,并使用自己语言记录,对引文要格外挑剔,不要只是抄写,而不去真正理解其含义。最后把这些笔记和参考书目的细节一起保存在你的文献管理系统中。

关于写作,你需要具备的能力

关于写作,你需要具备的能力

专注于事情的根本,而不是把事情不必要地复杂化。

关于写作,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写作,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工具的好坏取决于你运用它们的能力,

工具的好坏取决于你运用它们的能力

不仅要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或者如何使用它,而且还要知道它为什么有效,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有了想法只有自己知道,就等于没想法,而无法重现的论据也根本算不上论据。如果想把一个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就需要把它写出来,供人们阅读,以此传播下去,否则这个成果没有任何意义。

你还要思考所阅读的内容之外的观点,因为你需要将其转化为新的观点。带着写作这个明确目的去做每一件事,你就能把事情做得从容不迫。刻意练习是让我们更好地工作的唯一重要的方法

简洁是最重要的

要达到群聚效应的最佳点,关键是要分清楚三类笔记。
1.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这类笔记只是对收集信息起提醒作用,可以用任何一种方式来写,最后会在一两天内被扔进垃圾桶。
2.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这种笔记以一种永久可以理解的方式包含了必要的信息,并且永远不会被扔掉。它们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存放在同一个地方,或者是在文献管理系统中,或者按出版标准写好放在卡片盒中。
3.项目笔记(Project Notes):它们只与某一特定项目有关,保存在特定项目的文件夹内,项目结束后即可丢弃或存档。

没有人完全从零开始写作

真正长久并广泛适用的建议是,我们必须拿着笔阅读,把思想的发展过程落实到纸上,并建立一个不断增长的外部思想库。我们不会被不可靠的大脑盲目编造的计划所引导,而是被我们的兴趣、好奇心和直觉所引导,这种直觉是在阅读、思考、讨论、写作和发展思想等实质工作中形成的,这是一种不断增长的能力,并从外部反映出我们的知识和理解。

如果你认识到“写作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过程”,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流程,“如何找到一个主题来写”的问题就会变成“如何处理可写主题太多”的问题。

而那些已经通过写作培养了思维的人,则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当下感兴趣的事情上,只要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就能积累大量的素材。

让工作推动你前进

如果不能从长远考虑,建立积极反馈循环,任何试图用外部奖励(比如在完成一章后做一些喜欢做的事)哄骗自己去工作的尝试都只是短期的解决方案,非常脆弱。只有当工作本身就是激励时,驱动力和奖励才能可持续动态循环,从而推动整个任务前进

明确区分独立而又相关联的任务

当我们认为自己在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时,我们真正做的其实是在两件甚至多件事情之间快速转移注意力,每一次转移注意力都会消耗我们的转移能力,并会延长我们再次集中注意力所需要的时间。总的来说,一心多用会让人疲惫不堪,也会降低我们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

二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曝光效应”,即做某件事的次数多了,人们就会相信自己已经很擅长做这件事,而不考虑实际表现(Bornstein,1989)。遗憾的是,我们倾向于将熟悉程度与技能混为一谈。

好消息是,如果我们能避免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尽可能将不同类型的任务分开,使它们不会相互干扰,并排除可能的其他干扰,我们就能训练自己在更长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的能力。这不仅要拥有正确的心态,还要学会组织工作流程。如果工作缺乏结构性,那么要想长时间保持专注就会更困难。

如果我们在校对稿件时没有做到与作为作者的自己保持足够的距离,就只能看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文本实际表达的意思。

在写作阶段,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上。如果每遇到一句话不完美就过早地反复修正,就永远写不出任何东西。我们需要先把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在真实可见的纸上进行修改。尤其是复杂的想法,单单在脑子里很难变成流畅的文字。如果我们过早地试图取悦挑剔的读者,写作就会陷入停滞。

我们所理解的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或是通过规则、理论、描述,或是通过纯逻辑、心理模型或解释。而卢曼卡片盒的目的就是专门建立这类有意义的联系。

蔡格尼克成功发现了现在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的现象,即未完成的任务往往会占据我们的短期记忆,直到它们被完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未完成任务的想法所干扰,而不管这些想法的重要性如何。

我们的大脑除了一次只能专注于一件事的注意力,和一次最多只能容纳七件事的短期记忆,第三种有限的资源就是驱动力或意志力。

处理这种限制时,最聪明的方法是“欺骗”。与其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不喜欢做的事情,不如想办法让我们感觉自己喜欢去做那些能够推动项目前进的事情。在不需要运用太多意志力的情况下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这需要一种技巧,或者说是一种诡计。

阅读和理解

解决确认偏差的问题需要分两步:首先,把整个写作过程颠倒过来;其次,把动机从寻找证实性的事实转变为收集所有相关信息,而不去管它支持什么论点。

有效的办法是在阅读过程中时刻谨记以下问题:当文章中提出某个主张时,作者想要说明的是什么,想要排除的又是什么?比如有人提到了‘人权’,他要对比的是什么?是‘没有人权’?还是‘义务’?是一种文化的对比?还是与历史上的那些没有人权概念却依然能和平相处的人们对比?对于这个问题,往往难以从文本中找到直接或明确的答案,只能依靠读者自己的理解。”(Luhmann,2000)

重复阅读是特别危险的,这是因为存在曝光效应(mere-exposure effect):当我们熟悉某事物的时候,会开始相信自己已经理解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还会对其越发喜欢(Bornstein,1989)。

大脑和卡片盒有明确的分工:卡片盒负责处理细节和参考资料,存储的是一种长期的记忆资源,它能保持信息的客观性不被改变。这使得大脑可以专注于要点、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科大图景,并更具有创造力。大脑和卡片盒可以分别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记卡片盒笔记

:简要描述文本的主要观点,而不是收集引文。她还强调,用这些想法做别的事情也同

简要描述文本的主要观点,而不是收集引文。

如果你不敢希望每年出的书籍数量和卢曼一样多,可以试试将目标设定为每天记3条笔记,或每年不超过一本书,这样仍然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积累大量的想法。对于学术写作而言,每天记一定数量的笔记,比每天写几页手稿更实际。

卢曼很明确地指出:不写作,就不可能系统性地进行思考(Luhmann,1992)。

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真正的思考需要某种外显化,尤其是以写作的形式进行外显化。

当我要写下卡片盒第一张永久笔记时,我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这对我的研究和我在卡片盒里思考的问题有什么意义?或者说:我写下的这些内容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兴趣?

“选择是构建我们思维之船的龙骨,从容量有限的记忆来讲,选择的作用更为明显。相反,如果我们什么都记,那么大多数情况下应该与什么都没记住是一样的,并且我们再次回想某个东西时所花的时间和第一次学习它时所用的时间一样长,这样我们的思想就永远不能进步。”(William James,1890)

如果你熟悉记者所罗门·舍列舍夫斯基(Lurija,1987)的故事,就会有不同的想法。他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而他真的能够记住几乎所有的事情。

虽然舍列舍夫斯基能记住很多东西,但他很难忘记任何事情。大量细枝末节的事情不受控制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把重要的事情都淹没了。虽然他非常善于记忆事实,但几乎无法掌握某件事情的要旨,无法掌握细节背后的概念,无法将相关的事实与次要的细节区分开来。

遗忘并不是记忆的丧失,而是在我们的自主意识与长期记忆之间竖起了一道思维屏风,心理学家称这种机制为主动抑制(MacLeod,2007)。

记忆真正的机制是把有用的东西带回我们的头脑中

最重要的是,这让他几乎无法进行抽象的思考。

对于真正的、有用的学习来说真正有帮助的是将一条信息与尽可能多的有意义的上下文联系起来,就像我们将卡片盒中的笔记相互联系起来的做法一样。刻意地建立这些联系意味着建立了一个由相互联系的想法和事实组成的自我支持的网络,这些思想和事实互为线索,相互提示。

写作和学习的挑战不在于去学,而在于理解,因为我们一定能学会我们所理解的东西。

发展想法

因为卡片盒的目的不是要成为一部百科全书,而只是用于思考的工具,所以我们不需要担心它当前是否完整。只有在它对我们自己的思考有帮助时才需要写;而不必为了弥补笔记序列中的空白而写下什么。

当需要考虑将笔记存储到哪里,或如何提取之前的笔记时,档案管理员会问:“哪个关键词最合适?”而写作者会问:“如果以后我已经忘记它了,我会在什么情况下偶然发现这条笔记?”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

选择关键词时,一定要着眼于自己正在研究或感兴趣的课题,千万不要孤立地看笔记。

1.第一类链接是那些给你提供一个主题概述的笔记上的链接。

重要的是要始终牢记:建立这些链接并不是一件苦差事,也不只是对卡片盒的维护。在完成文稿的思考过程中,寻找有意义的联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不是象征性地搜索内部记忆,而是逐字逐句地遍历卡片盒,并寻找联系,准确地处理笔记,就如同白纸黑字般具体,而不会凭空想象并不存在的联系。

你想要添加到卡片盒里的伟大的新想法原来已经在里面了,更糟糕的是,这个想法可能不是你的,而是别人的。重复产生同样的想法,或者把别人的想法误以为是我们自己的想法,一点也不稀奇。

比较笔记还能帮助我们发现矛盾、悖论或对立,这是促进洞见产生的重要因素。

特征存在效应(the feature positive effect)。这种现象是指,我们倾向于高估(在心理上)容易获得的信息的重要性,并使我们的思维向最近获得的事实倾斜,而不一定是最相关的事实。

一个科学术语或概念只有在理论的背景下才会变得有意义,否则它就只是一个普通的词语。

真正的智者不是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一个能够通过扩展资源来理解事物意义的人,这与我们需要从经验中学习的普遍但不明智的信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创造力只是将事物联系起来。当你向有创造力的人询问他们是如何做某件事时,他们会感到有点内疚,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真的在创造性地做事,只是看到了一些东西而已。”(史蒂夫·乔布斯)

所有好的想法都需要时间去积累,即使是突如其来的突破,通常也在之前有一个漫长而紧张的准备过程。

但直觉并不是理性和知识的对立面,而是我们脑力活动的整合和实践的一面,是我们建立有意识的、外显的知识所依据的经验沉淀(Ahrens,2014)。

大多数情况下,创新并不是突然间实现的结果,而是循序渐进优化的结果。即使是开创性的模式转变,也多半是许多正确方向上的小改变的结果,而不是一个大创意的结果。这就是寻找细微差异同样很关键的原因。在看似相似的概念之间发现差异,或者在看似不同的想法之间发现联系,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比较、区分和连接笔记是写好学术文章的基础,但琢磨和推敲想法才是产生洞见和卓越文章的关键。

我们把故事从时间、地点以及特定的环境中抽象出来,直到我们能够在同等层面上理解主人公,使自己的情感生活与舞台上的表演产生共鸣。

独立思考的真正敌人不是外在的权威,而是我们自己的惰性。要想产生真正的新想法,更多的是需要突破旧的思维习惯,而不是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

有时候,从已经有了解决方案的问题中重新发现问题比只考虑眼前的问题更加重要。

人们为了避免想法过于简单,常常把事情变得比实际还复杂

我们可以养成这样的习惯,在写下自己的想法时,总是想一想是否缺了什么;也可以做一种练习,在把笔记整理到纸盒里,并将它们与其他笔记联系起来时,提出一些好的问题。

卢曼的经验是使用A6纸张大小的卡片,而我们在使用应用软件时,比较好的做法是让每条笔记的信息量不超过电脑或手机的一屏,而不需要滚动滑页。

采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减少选择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还可以增加我们的自由,甚至让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下、享受当下(Schwartz,2007)。

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可以在受限的条件下更为活跃

对创造力和科学进步最大的威胁并不是结构和限制,而是缺乏结构和限制。没有结构,我们就无法对想法进行区分、比较或实验;没有限制,我们永远不会被迫做出决定,明白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不值得追求的。什么都不做,是不可能产生洞见的。

分享你的洞见

“写作本身可以让人发现事情的漏洞,直到把东西写下来,我才真正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并且我相信,即使你充满自信,在你开始构思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故事的时候,你也会想到‘哦,这可能不正确’,然后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思考。”(Carol Loomis)

“记住这个教训:‘一个想法或事实并不仅仅因为你很容易得到它而更有价值’。”(查理·芒格)

这就是进化论的原理:我们的工作之所以能不断推进,靠的不是事先计划,而是过程中的试错。

因此,在工作的每一步,我们都可以问自己:“这件事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或在阅读时常常问自己:“与这件事相关的事情中,哪些值得我们记录下来?”那么,除了根据兴趣挑选信息,我们还可以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阐释,发掘出我们以前不知道的方面,从而延伸自己的兴趣。如果我们在做研究时保持兴趣一成不变,那就太可悲了。

我们越能控制自己的工作,引导我们的工作向着我们认为有趣的、相关的方向发展,就越不需要调用意志力去强迫自己完成这件事情。只有这样,工作本身才能成为动力的源泉,这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组织工作任务,引导项目向最有前景的方向发展,不仅可以让我们专注的时间更长,事实上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乐趣(Gilbert,2006)。

第二个关键点:尝试同时写多个项目的手稿,这样才能发挥出卡片盒的真正威力。

放弃做计划才能成为专家

提醒学生们上次的失败经历可能会对他们有所帮助,研究人员也是这么想的,但结果证明经验似乎并不能教会学生什么。

我们要吸取的教训是,需要对计划持普遍的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计划仅仅关注结果,而不关注实际工作和实现目标所需的步骤。

另一个教训是,不是说我们无法从经验中获得成长,而是说只有获得即时反馈的经验才能让我们得到成长,并且可能需要不止一次的经验。

如果有人认为按照先找课题,后做文献研究,接着是阅读、思考、写作和校对等这种线性计划分阶段的执行,就可以写出一篇论文,毫无疑问,基于这种不切实际的假设所做的任何时间安排都是不现实的。

根据著名的帕金森定律,工作时预留再多的时间都不会有剩余,就像空气会充满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一样(Parkinson,1957)。这一定律适用于那些需要较长时间去完成的任务,而不适用于那些可以一次性完成的任务。

在修改草稿的过程中,最难的任务是删除那些对论点没用的东西,就像“杀死你的挚爱”一样痛苦[插图]。如果不想那么痛苦,可以把那些不适用的内容转移到另一个文档中,并告诉自己以后再用它们。例如,我在写文档时,总会另建一个名叫“XX剩余部分.doc”的文档,当我需要删掉一些用不着的内容时,就会把这些内容复制到这个文档中,告诉自己之后会再审读它们,并且把它们用到其他合适的地方。当然,我从来没有再看过这些文档,但这样做确实让我修改草稿时更容易了。其他略懂心理学的人也是这样做的(Thaler,2015)。

养成习惯

“所有的行为指南和知名人士的演讲都在重复一个极其错误的道理,即我们应该养成思考所做事情的习惯。但事实恰恰相反,文明的进步,在于不断增加那些我们能够不假思索地做事情的数目。”(Whitehead)[插图]

培养新习惯的诀窍在于,不要试图与旧习惯决裂,也不要指望通过意志力逼迫自己去做,而是要有策略地建立新习惯,并逐步取代旧习惯。

后记

在一本关于集装箱历史的书中,可以找到人们难以运用卢曼卡片盒的原因。

卡片盒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效率,也有助于严谨求学类内容的长期学习。

学习、思考和写作不应该是为了积累知识,而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不同思维方式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新的经验和事实,对自己的思维习惯提出质疑。

到最后,学生们的压力都很大,而压力越大、就越会倾向于坚持自己原有的处理方式,即使正是因为原有的处理方式从一开始就在产生问题、导致压力,学生们也很难改变原有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隧道效应(M ullainathan and Shafir,2013)。

只要在阅读时拿着笔,按照书中的建议,做好卡片笔记,并在笔记之间建立联系,越来越多的想法就会自动涌现出来,你的写作任务也会自然而然地得以推进。

卡片笔记写作法实践

有时候一本书,或者一套思想体系,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选择使用何种工具,不取决于工具本身功能的丰富程度,而取决于适用的情境和需求。

当意识到许多领域自己不需要关心的时候,那个值得关心的问题自然就会从众多知识积累中浮现出来。

输入:将写卡片当作刻意练习,尽可能多地把自己想法和感兴趣的知识捕捉下来,但避免不经思考地摘录。
• 输出:重要的不是文采,而是内化知识,并获得高质量的反馈。
• 实践:不断地通过实践检验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同时建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循环。

●输出:重要的不是文采,而是内化知识,并获得高质量的反馈。●实践:不断地通过实践检验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同时建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循环。

我们用笔写下来的东西印象更深刻,是因为这个过程“摩擦”非常大,正是这样看似低效率的摩擦,才能让我们以后高效回想起来。所以消费信息的时候,不断地记录就是一个解释的过程,也是一个向大脑“写入”的过程。

没必要刻意分类,让结构自然生长。

而我们所定义的“输出”很简单,就是把自己的知识和想法呈现出来。其目的是为了做思维的“刻意练习”,而在“刻意练习”中,完成比完美重要;同时,在不断地练习中获得高质量的反馈也非常重要。

推荐一个输出工具Notion,同类产品还有“语雀”、“飞书文档”等许多工具可以选择。

3.实践范例:如何建立交易平台专题

一个好的问题,胜过许多好的答案。

我们必须学会更好地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积累一个又一个的知识卡片,然后再找到整块的时间将其整理成更完整的体系

像原子样的笔记,一次一件事。这样既能快速掌握事情的全部,也方便在不同的话题间建立联系。记录太宽泛很难聚焦,太零碎又会让连接模糊。

除了积累和讨论,最重要是实践知识。此处的实践并不是整理成文对外输出,而是真正地将理念变成决策,观察决策和结果之间影响。

还需要进行阶段性的整理输出。

当需要用这个领域知识的时候,只要大概回忆起对应的结构,许多对应的知识点就能顺势提取。

获得了更多的反馈和案例,进而研究也更深入

前方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