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研究方法:包围式研究方法
名人
-
野中郁次郎: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
-
竹内弘高
-
德鲁克:知识工作者,知识社会
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
知道道理的人很多,道理和知识是没用的,只是有用的一个条件,用才有用。
类比案例
-
数据分析-》类比 建筑设计院
-
监控眼 -》类比 交通模型
-
好的知识是怎么样的: 撞坏的保时捷和好的保时捷,材料都是一样,由于零部件的结构坏了,导致功能不一样
知识的红利
-
全
-
快
-
深
训练大脑的三个环节: 输入(打开大脑)、处理、输出(IPO), 以及遇到的问题
-
系统性
-
知行合一(IPO:输入知识、处理合一、输出行为)
-
遇到三个问题:信息过载、信息过滤器失效、信息茧房
-
社会进步太快:工具效率提升产生认知盈余,导致信息过载
-
网状知识,让我我们每次接触的都是知识的一个点或者面,导致碎片化
-
信息过载,知识稀缺性被互联网技术掩盖,真正的知识非常稀有
知识金字塔DIKW
-
知识的定义:
-
什么是:数据、信息、知识、智慧?
现代知识的特点
-
1识主体从:图书馆、书籍变为网络和个人
-
线性-》网状,知识开始从线性变为网状,信息不对称性逐渐在消失,并且产生新的特征
-
由单向的沟通变为双向沟通,权威过滤减弱,从减法逻辑(书籍与专家)变为加法,每个人有时间将自己的知识进行分享,产生数据
-
网状的知识并不遵循严密逻辑,发散、碎片化、分歧严重
认知心理学
-
大脑的缺陷
-
信息过载与大脑处理能力不匹配
-
大脑懒惰不思考
-
信息茧房盲目自信
-
大脑结构:
-
工作记忆、感知记忆、长期记忆
-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
大脑用来思考和调起知识(工作记忆)
-
第二大脑(加强长期记忆)
信息变为知识的三个阶段
-
隐形知识->显性化知识(碎片化-》结构化-》形象化)
-
隐形知识可以显性化
T型知识
-
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
事实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
知识管理五步法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
松鼠病
-
懒癌
-
自大
准备工作
-
熟悉的场景
-
云端化:全平台、全场景
-
长期感化
原则
-
知行合一
-
王阳明: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
查理.芒格:1. 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原则,2. 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原则行事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矛盾论
-
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
-
实践决定认识,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毛泽东思想:《矛盾论》与《实践论》
问:提问比答案重要,why,what,how;系统思维提问法
-
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
你的兴趣是什么?
-
你的优势是什么?你的影响圈
集:输入决定输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收集什么?
-
来源:经典书籍(母书),工作生活实践,朋友同事(什么样的高手,指导效果好?)
-
想法、项目、文献
-
链接、视频、图片、文字
-
阅读、听、看
-
建立过滤器
-
知识的边界:影响圈和关注圈
-
包围式学习法:该领域10个名人、10个观点,10个公司,10本书
-
杜绝推荐,主动搜索
-
关注的公众号超过5个未读消息,取消关注,屏蔽质量不高的朋友圈
-
有想法马上记录下来,不然会忘记或消耗自己的带宽
-
减少信息过载,只用一款信息流产品(比如:微信看一看+朋友圈+视频号)
-
只保存符合目前或者将来发展方向的知识
-
要浏览过,知道它大概讲什么,方便时刻
理:建立知识晶体:分类分类还是分类,合理分类,心理表征
-
数据只保存一份,
-
确定命名规则
-
确定知识管理工具
-
文件分类要明确
-
文件夹不要超过三层
-
隐性知识显性化, 显性知识刚开始是:碎片化的, 碎片化知识结构化,结构化知识形象化
-
知识晶体,网状结构
-
横向管理:文件夹+标签体系
-
纵向管理:目录结构
-
笔记术
-
康奈尔笔记术
-
子弹笔记术
-
卡片笔记术
-
大纲笔记术
享:输出倒逼输入(公众号、博客、演讲、培训)
-
诀窍
-
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
-
复利效应-》早冥读写跑
-
好处
-
掌握:能够共享出来才是真正的掌握
-
朋友:结识更多高质量的朋友
-
品牌:建立个人品牌最简单的方式
-
渠道
-
传统渠道:书籍、报纸、杂志
-
数字渠道:博客、论坛、微博、专业网站
-
使用
-
个人知识与任务、项目结合起来
-
转化为专利
-
产品化,提供产品和服务
思:创新组合,找差值,反馈,对标管理,规避风险(运营态、服务态、风控态)
-
创新组合
-
复盘,找差值
评估成长
-
两件事
-
目标:北极星指标+关注指标
-
原则:原则体系
原则体系(点线面原则)
-
唯物主义辩证法
-
点:主要矛盾点
-
线:矛盾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形成,放到一段时间内,矛盾点的互相转化历程,运动形成线
-
面:事物是发展,相互关联的,不同阶段的矛盾点不一样,矛与盾在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一般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当然复杂的会有多步骤
-
点:主要矛盾体
-
线:两点成线
-
面:三点成面
-
指标体系
-
提了多少个问题
-
读了几本书,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
针对这些解决方案,建立了多少个标签,将知识进行连接?
-
整理的东西,能输出了多少知识(复述)?
-
通过整理的知识,创新了什么呢?
软件推荐
-
原则:
-
知识管理&时间管理:印象笔记(卡片笔记法>D)
-
文字分享:博客、公众号、知乎、B站
-
视频分享:B站
推荐的书籍
-
知识的边界
-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
信息简史
笔记电子化的原则:
1,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
2,支持随时随地碎片化处理,放到云端,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是最方便的
3,方便进行检索 ,分类 ,还有标签化
管理什么内容呢?
知识管理的原则
点线面知识体系
-
点(1点是起点):主要矛盾
-
线(2点成线):矛盾体随着时间推移,对立统一的趋势线
-
面(3点成面):稳定结构,系统3要件,要素、连接,功能/目标
知识管理实践
主题研究列表
[mctagmap show_posts="yes" post_tags="主题研究" basic="yes" column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