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20717 为什么每个朝代末期农民起义都会推翻朝代?清朝的太平天国为什么没有

8.1.220717 为什么每个朝代末期农民起义都会推翻朝代?清朝的太平天国为什么没有

从历史规律上来看,当时人口已经到达了四亿三千多万,差不多到流民四起的临界点了,肯定要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了。而且,只要出现那种规模的农民起义,王朝一定会灭亡,你看历史上,从东汉的黄巾大起义,到唐朝的黄巢大起义,再到晚明的李自成大起义,都直接导致了王朝的灭亡。为什么王朝扛不过去呢?因为流民四起之后,他们一定得往有饭吃的地方跑,哪儿有饭?一定是帝国最富庶的地区,那个地区也一定是帝国的财政核心区。那么流民把帝国财政核心区一占领,帝国财政就会崩溃,你就没钱发饷,没钱养兵,没钱镇压起义,那帝国彻底完蛋了。

但是清朝是个特例,不仅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还出现了同治中兴,延缓了灭亡的时间。是因为太平军没有占领核心区吗?当然不是了,帝国的财富核心区就是长江中下游,那会儿完全被太平军给占领了,大清的财政也已经濒临崩溃,那为啥大清还能扛过去呢?我认为,是当时国门被打开后,对外通商的功劳。

怎么理解这个观点?

要追溯到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办团练,也就是地方武装力量。他们给士兵发的军饷是很高的,但是国库没钱,钱从哪儿来?朝廷说,你们可以征收厘金,也就是各省之间商品的过境税,用这个钱来养活军队。曾国藩的湘军规模,在巅峰时期达到12万人,从湘军成立到平定太平天国,军费前后花了两千多万两的白银。这意味着,曾国藩收的厘金规模相当大,厘金就是各省的过境税,那也就意味着,大清的内贸规模足够大。为什么内贸规模会这么大呢?这又是因为外贸规模非常大,外贸拉动了内贸。那外贸规模是怎么变大的呢?要追溯到鸦片战争。

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在此之前,大清只有一口通商,外贸规模比较小,五口通商后,外贸规模急剧扩大,从而拉动内贸,能够提供大规模征收厘金的可能性。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却在无意识间帮助清政府获得了新的自我保全能力。大清有了这种能力,这个肯定不是因为西方国家怀着多么大的好心,但我们就此要知道,对于近代历史的评价,是要非常谨慎的,没有什么非黑即白的事情。

得到《枢纽》

酷口

酷口家读书会,专注阅读,做一名长期主义者,享受阅读带来的复利,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改变命运。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