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改变理论:知识管理也是一种行为,一种我们需要培养的行为
昨天读书会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懂那么多的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联想到《知道做到》一个心理学的行为改变理论:
通过三步:改变认知、改变态度,再改变行为
一、认知的改变
一般来说比较容易做到,它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听报告、看文件报纸、个人学习和信息交流等途径来改变人的认知结构,使人认识到改变行为的必要性。
二、态度的改变
态度与认知不同,它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倾向,与人们的认识是不可分割的。态度中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成份,并非理智所能随意驾驭的。另外,态度的改变还常常受到集体、亲友、朋友等态度的影响。并且要经过一个服从、认同、同化的变化过程,因此,态度的改变要比知识的改变困难一些;
三、行动的改变
行动的改变是行为结构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方面,在行为改变过程中,从认知、态度的改变到行动的改变是一次飞跃,认识和态度的改变是行为的前提条件,行动改变是行为改变的最终结果,只有改变了人的行动才能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因此,行动改变比前两种改变更困难、更重要。
如果优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如何改变认知?上面的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即是:道
那就要找到术和器,上次找到知识的三个形态:隐形知识->结构化知识->显性化知识的转换是术,即方法论
知识管理: 器,如何选择知识管理软件
古人言:磨刀不误砍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的大脑喜欢结构化的知识,那我们的器,目的就是要解决知识的结构化。
知识结构化的方式有两种:
1. 对于非结构体化的内容,比如图片,多字文本,通过标签,分类,还有提问的方式进行归类
2. 对于结构化的内容,就用表格,比如:腾讯文档的表格,还有数据可视化软件tableau
最难的知识是非结构化的知识,无法被大脑快速的识别,需要进行转化,而分类和标签是好方法。
分类和标签体系可以采用学科分类名称,标签可以采用相关理论的关键词,人名,朝代名称,企业名称等专属词
而软件,首先要有完善的标签系统,腾讯文档不支持,目前要排除(期待后续的更新)
非结构的内容又分为:碎片化的单个知识点和系统化的复杂知识
比如:关于工具的名言,每句话就是一个知识点,非常碎片化,每次添加只需要快速加入,然后通过标签进行聚合
这种知识的数量大,要能快捷的添加、过滤和检索,这个印象笔记非常方便,推荐使用
而对于读书笔记,或者一个学科知识,需要很多知识点组合起来,那就需要用标题,目录进行组织,需要一个富文本编辑框,在通过标签,将很多的复杂知识组合,比如研究心理学,朝代,名人等。
符合这样的功能蛮多,经过体验,印象笔记不错
所以综合之前的内容,进行一次总结,知识管理工具的选择为:
1. 结构化的知识:腾讯文档、tableau(转化为可视化)
3. 非结构化知识:印象笔记
这几个软件的使用方法:
1. 确定研究主题后,收集这个主题的书单,名人,企业,关键事件等,使用腾讯文档,这些内容都可以结构化,通过图表从宏观角度看主题
2. 研究主题的各知识,需要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将知识点汇总到印象笔记,然后把印象笔记中相同标签的知识进行连接。类似卡片笔记法
3. 多篇相同标签的印象笔记内容进行组合,可以形成一个论文或者主题研究,最后建立目录,就可以进行作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