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标签

#主题研究 #知识管理能力

其中一些条目只有几个句子是和标签有关的,但该标签却与整体条目相关联。我们应该优先使用细粒度的关联[2]。与此相关的是,标签往往相当模糊或宽泛。更好的方法是更精确地链接到关联想法。

看到 @Masktial 新建的话题 究竟怎么使用标签来管理文件呢? 66 ,估计不少朋友对标签的用法都存在一定的疑惑,现在就给大家简单讲讲。

(后文不再区分信息、文献、文件、笔记之间的差别,将其统一称为信息或文献。)

1 信息组织的角度

在讨论标签的用法前,我首先需要明确一下信息组织的角度。因为这点直接影响到了所使用的管理方法。

信息组织主要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组织的:

  1. 信息或文献的内容属性,比如信息或文献所属的学科、地区、时代等内容方面的信息。
  2. 信息或文献的外表属性,比如信息或文献的类型、出版时间、作者等。

分类法和主题法主要是从信息内容属性的角度对文献进行组织的。当然,在现代的图书馆里,并不是说完全从内容角度对信息、文献进行组织。比如你在任何图书馆的检索系统里,对可以对论文、书籍等文献形式进行限定。所以,此处也不要限入非此即彼的误区,内容属性加外表属性才能更好地提升检索效率。

2 标签到底是什么

其实我不太爱使用“标签”这个词,因为你无论将标签写成“#标签”、“#标签#”还是写在 YAML 里,其都只是数据库里的一个字段。更关键的还是标签是使用视角。

比如:

  • 如果你使用嵌套标签,在“#菜系”标签下又设了“粤菜”、“川菜”、“ 鲁菜”等,那你实际上是在用标签实现分类。
  • 如果你为文献打上“图书”、“论文”、“专利”这样的标签,那你是在用标签来表述文献的外表特征
  • 如果你为一篇名为《白切鸡的烹饪方法与销售》打上“#粤菜”、“#烹饪”、“#销售”等标签,那你是在用标签反映文献内容。

很多人说标签之所以比文件夹好,是因为一个文件能标上不同的标签,但文件夹就不行。但这本质还是在实践分类法——想实现多重分类,除了用标签,还可以用文件夹+快捷方式,甚至只在文件属性里写上多个分类编号就行了。

所以,如果你们想用好标签,一定不要局限于用标签实现分类,而是说要用标签去揭示内容,就像现在论坛管理内容一样。这样,你们在搜索“插件”这个标签的时候,就能看到“经验分享”版块中关于插件的内容,“反馈建议”版块中关于插件的内容,等等等等。这样才能做到用主题法来弥补分类的弊端。

3 具体的实践

以上部分还是一些理论性的讨论,现在回归正题,具体分析一下不同场景下都应该怎样使用。

总的来说,如何使用应该取决于我们的检索方式。我们常有以下两种检索方式:

  1. 以内容为切入进行检索;
  2. 以外表特征为切入点进行检索。

不同的实际场景对应着不同的检索方式,不同的检索方式对应不同的标签用法。

3.1 原则

  • 最多限制自己使用 10 个标签。超过一定数量,收益递减。养成在添加笔记后立即标记笔记并在每次重新访问笔记时更新这些笔记的习惯。
  • 如果您想使用简单的方法通过搜索更轻松地重新显示您的笔记,请添加标签来描述笔记。
  • 考虑使用状态标签来跟踪笔记的状态并确定每个笔记的下一步操作。
  • 一致性是关键。尝试始终重复使用相同的标签来指代相同的主题(例如,在#programming和之间选择一个#software_development)。随着系统的扩展,您将开始为相同的目的引入不同的术语。这是可以预料到的。不过不要沉迷于此。你_会_犯错误,这没关系。只需养成修复您偶然发现的错误标签的习惯即可。
  • 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标签,并关注那些真正为您自己的流程增加价值的标签。如果您在实践中永远不需要这些标签,则无需花费数小时和数小时来完善您的标签。

3.2 标签命名

  • 使用复数形式(例如,#challenges而不是#challenge),因为它适用于更多场景
  • 使用下划线(“_”)分隔单词
  • 如果您开始出现名称冲突,请引入标签层次结构
  • 仅使用小写字符以避免区分大小写的应用程序出现问题

3.3 以内容为切入进行检索:以主题法的方式使用标签

当我们在管理报告、文献、专利等“纯粹性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希望从报告的内容性质进行检索。比如,当我们要找一篇陌生领域的论文,我们肯定是围绕它的写作主题进行搜索,而不是上来就从作者、发表时间等外表特征进行检索。

所以,当我们在管理这样的文件,或者说当我们希望如此查找我们的文件的时候,我们就要用标签来揭示每个文件的内容特征。

3.4 以外表特征为切入点进行检索:不要使用标签

比如,对于我们平时的工作文件,我们检索时往往会按以下角度切入:1)完成状态,即要找的文件是否已经完成;2)完成时间,它大概是什么时候完成的;3)项目归属,它属于什么项目。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会上来就想这个文件它有什么内容。所以此时不能再以揭示文件主题的方式来使用标签。更直接地说,这时候使用分类可能是更为有效的。比如先按完成状态分类,已完成的类别中又按项目进行分类,每个项目类别按完成时间排序等。

3.5 总结

实际场景还是很复杂的。所以,为了提高我们使用标签的效率,我们需要:

  1. 理清标签不同使用方式背后的逻辑:作分类?还是揭示文献内容或外表特征。
  2. 确定好自己希望的检索方式。
  3. 根据检索方式选择合适的标签用法,或根本不使用标签。

3.6 标签使用平铺模式

[[标签]]体系一直是自己在知识管理中最喜欢使用的索引方式,[[9.1.221222 建立的每一个笔记需要做两件事: 编码&标签#编码&标签]] 提到自己在进行笔记的事情,必定要进行笔记的标签化。这也是我在选择软件的时候,一个不成文规定:一个不支持标签的笔记系统我是不会使用的。

同时在标签功能体验上:能快速的修改标签,以及打标签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

这点上,[[滴答清单]][[flomo]][[obsidian]]的标签输入体验,自己非常的喜欢。只需要输入#号可以进行联想,就选择标签或者新建标签

随着标签的逐渐变多,曾经想过对自己的标签体系进行二级分类。 比如,自己flomo搭建的一套标签结构。

Pasted image 20221225025307

看起来很规则,但是实际应用的时候,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整理层级关系,不能快速的进行录入。

最后,自己放弃了标签的层级结构,都变成平级(只有一级),如果需要嵌套可以用组合方式:

  • 滴答清单:通过新建过滤器进行标签组合
  • obsidian:通过dataview或者收藏搜索条件进行组合
  • [[cubox]]: 通过智能清单进行组合

感悟:标签就让他变得简简单单,如果需要多级嵌套,可以使用其他功能,比如组合器。

4 参考文献

曹树金 & 罗春荣. (2000). 信息组织的分类法与主题法.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