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数据仓库]]的[[笔记库架构]]
- 信息源: 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得到,微信读书,网页(碎片化划线,全文剪藏,结构化数据),流程图,想法,聊天记录,小红书图片,B站视频,PDF,epub
- 采集软件:印象笔记,chrome插件(Instant Data Scraper,五彩,B站笔记快捷键),腾讯文档,fleetingnotes,obsidian插件(omnivore,五彩,weread),zotero
1 基本信息
流程图:: 采集流程图
1.1 相关主题
- [[信息源]]、[[信息载体]]、[[主题域]]
- [[学习金字塔]]
- [[卡片盒笔记法]]
- [[记笔记]]
- [[闪念笔记]]
- [[文献笔记]]
- [[项目笔记]]
- [[永久笔记]]
1.2 原则
- 记录问题,思考答案,记录本身就是在思考。
- 简要描述文本的主要观点,而不是收集引文。
- 精简时遵循一个原则:只要是网络上能够轻易搜索到的内容,就不将它作为我的收藏笔记,以后也是如此。
2 互动记录
- 采集的时候,涉及到的主题词,先按照自己的来,后期可以在修改,否则门槛太高,不利已自己的写作
- [[采集能力]] 由于很多时候,采集的内容可能无效, 所以需要一个[[闪念笔记]]来过滤, 先记录到[[fleetingnotes]]中形成[[闪念笔记]],在根据内容放到对应的[[原子笔记]],经过沉淀慢慢形成[[永久笔记]], 根据具体的项目,通过[[原子笔记]]和文字进行连接,形成[[项目笔记]]
3 采集软件
不要相信allinone,不同的场景采用合适的工具,文字和视觉笔记的存储最终后会汇聚到[[obsidian]]
3.1 采集信息的方式改变
以前都是想到一个问题,搜索百度,目前百度的内容都广告和连接地址,不能直接搜索到内容,搜索体验不佳,最近的搜索体验:
- 先用小红书搜索有没有优秀的可视化图片
- 微信搜索优秀的公众号文章
- 时间宽裕可以去[[B站]]、[[得到]]搜索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视频需要声音和大量的时间,并且需要从头到尾阅读,不能快速的检索阅读,可以通过[[B站视频笔记快捷键]]快速将B站的音频转为会文本,然后用[[omnivore]]进行采集)
基本就能满足大部分主题的研究。
3.2 软件
- 美食打卡记录:[[大众点评]]
- 拍照记录: [[夸克浏览器]]、[[微云]]、[[百度网盘]]
- 写作记录: [[obsidian]]
- 待办事件:[[滴答清单]]
- 去过的地点:[[百度地图]]
- 纪念日和生日:[[生日管家]]
- 开车记录:[[百度地图]]
- 体重、睡眠、运动记录:[[华为运动健康]]
- 每月开销 :[[微信支付]]
- 股票管理:[[富途牛牛]]
- 阅读记录:[[cubox]],[[微信读书]],[[得到]],[[readwise]]
- 得到讲书稿:[[flomo]]
- 闪念笔记:[[fleetingnotes]]
- 文章画像:[[五彩]]
- 全文剪藏:[[omnivore]]
- 电子纸笔记:[[印象笔记]]
3.3 硬件
- 手机: [[华为手机]]
- 体重、睡眠、运动记录:[[华为手表]]
- 会议纪要:[[讯飞智能办公本]] [[汉王n10]]
4 反思记录
4.1 采集工具的选择历程
[[印象笔记]]的出现改变了自己写作的习惯,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直以来,自己都遵从电子化,云端化的理念,纸质笔记本、传统的圆珠笔、钢笔都是自己不屑一顾的,自己在电子化改造的历程中,经历的历程有:
- 直接便用手机或者电脑进行记录写作
记得第一次买智能手机是一款基于塞班的索尼手机,在领导开会的时候,用手机记录会议记录,当时领导看到后,认为是在玩手机,就不敢使用。
-
使用电脑的场景有限,使用过多会损害眼睛,不是一种最方便的模式。
-
语音写作,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要找到安静的场景有一些难度,并且花费在修正错误别字与排版上的时间特别多,虽然输入快了,但思维思考时间过短,后期修改的成本太高,没有执行下去。
-
电子手写本是自己另一个选择,手写本,可以带到公开的场景,这条路也经历了几个阶段:
-
购买了柔宇的本子,笔与纸都必顺采用他原生的硬件,使用体验感很差,购买后就后悔,想退货,由于耗材已使用,无法退货,太坑!
-
购买了科大讯飞的智能办公本,实现了纸质笔记本的代替,但是受限于电子设备的开机与功能体验,速度较慢,响应速度不及时,虽然支持录音功能,但是遇到和语写相同的问题,排版与错误识别率较高,并且无留存(独立于电子档的纸质内容,方便遗留给后人或者给别人进行研究)。
-
由于自己的知识管理软件全面转化的为印象笔记”(为什么会采用印象笔记,主要是因为得到、智能办公本、微信采集的内容可以同步到印象笔记,很好解决了“集”的问题)。当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无法使用的时候,就探索印象笔记有没有智能硬件。
-
发现印象笔记的一款智能硬件:印象笔,可以通过笔的轨迹来生成轨迹视频和图片,同时还生成了两份数据:纸质的日记和电子档。双备份是有好处的!另一个好处,是让自己可以更加专注于写作,无需面对手机或者电脑,保护自己的眼睛(近一个月眼睛出现痛疼,通过充足的睡眠解决一部问题,不过关键还是少使用眼睛,减少对屏幕的使用。
-
还有另一个作用,发现可以修炼自己的书法。书法可以让自己更加的静心。
-
-
慢慢的实践,发现还有一个更终极的解决访问,只要书法足够好,用任意一支笔,任意一个本子,使用拍照和讯飞输入法,就可以实现采集的电子化!用更加原始化的方式,更加绿色。
万事万物总会出现相互矛盾与融合的情况
年轻时更看重是非,非此即彼,随着年龄的变大,看问题更加的辩证,会找到原则,根据原则去看待问题。如果印象笔的模式能更加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增加更多的产出,修炼自己的内心和书法,那么这将是一次成功的试探。
花费的成本是值的!也需要不断的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