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靠谱》 听书稿

#得到/听书/《靠谱》 #听书稿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侯小强。今天要为你解读的这本书,是我在2023年1月出版的新书《靠谱》。

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加入了新浪网担任新浪副总编辑。2005年,我主管新浪博客,几个月之内,这个新频道的日活就达到了千万之巨。2008年我加盟盛大文学担任CEO。我们所熟知的《鬼吹灯》《庆余年》《步步惊心》等,都是来自盛大文学旗下的文学网站。我在盛大文学工作了六年,到我离开的时候,公司的年收入从几千万做到了年收入13亿。2014年,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打造了国内第一支IP猎手团队,创立了金影科技,跟优秀的导演、制作人合作,把小说变成电影、电视剧,代表作品有《清平乐》《天才基本法》《少年的你》等,还有两部电影得到了奥斯卡的提名。

这一路走来,我从职场新兵成为大家口中的“明星员工”,再从职业经理人变成创业者。我有过高光时刻,实话实说,也碰过钉子,交过学费。

我一直在总结,有哪些方法、习惯和思维方式能帮助我在人生中和职场上更快地进步。《靠谱》这本书,就是我多年的总结。我认为我们掌握的信息分成“知识”和“认知”。什么叫做知识?你知道的东西。什么叫做认知?你不但知道,而且还能坚持的东西。《靠谱》这本书里边的132个方法,就都是我的认知,是我不但坚信,而且能坚持的东西,来自我自己的体感。所以我敢说,这本书不完美,但是够真诚,希望这些方法也能对你有帮助。

我想分成三个部分来为你解读这本书:在第一部分,我想和你聊聊我心目中对于“靠谱”的定义是什么;在第二部分,我想向你推荐一些方法,帮助你成为更靠谱的人;在第三部分,我想向你分享,你能找到哪些“盟友”,帮助你成为更靠谱的人。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聊聊,我心目中对于“靠谱”的定义是什么。

靠谱本质是什么意思呢?以我的理解,靠谱,就是对外不断交付确定性,对内不断提升人生算力。

在我20多年的职场生涯当中,我发现那些晋升快的、有成就的、活得风生水起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输出确定性。这种确定性除了用“靠谱”形容之外,我觉得没有更好的词。

如果再细分的话,我觉得靠谱可以拆出三层含义。

第一层是“收到做到”。

很多人接收任务的时候,都喜欢说“收到”,但绝大部分人是左耳进右耳出,只有少部分人是真的把问题当作目标去解决的。把难题当作一个一个小问题去分解完成,这叫“收到做到”。

说句实话,我工作中和同事交流,最害怕对方和我说“收到”“没事”“放心吧”。我为什么特别害怕这类的回复呢?因为很多时候上下级的沟通,应该要比这三个字更精准一些。

比如,你的上级安排你做一件事,你要考虑很多维度。你打算怎么做?目标是什么?汇报节点是什么?要交付的东西是什么?当上级说了两句话,你应该用五六句话来描述你对任务的理解。其中就包括要重申一下目标,要分解一下任务,这样才是真正的收到。

绝大部分人就是回复两个字“收到”,其实那两个字最没有价值。还有人喜欢回复“放心”。可是发现我身边不靠谱的人,最喜欢说的一个词就是“放心”。他只要一说“放心”,我就知道我这心放不下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低估了安排的这个事情的复杂程度,没有考虑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那么靠谱的人会怎么做呢?这里有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在公司的微信群里,通知一些需要大家一分钟完成的信息,绝大部分人都是回复“收到”,但是靠谱的人不会说“收到”,而是直接回复“已完成”。

面对更复杂的任务呢?比如我向一位靠谱的同事安排一项任务,他会重申目标,分解任务,把难题变成一个一个的小难题,并和我同步时间节点。在这些行为的背后,是“交付成果”的意识。一个人开始拥有交付成果的意识,就开始变成一个靠谱的人了。

靠谱的第二层是“说到做到”。

只要承诺了,就一定会按时、按要求,保质保量地交付成果。语言是有力量的,一旦你说了要去做一件事,就必须不辱使命。

不靠谱的人特别喜欢打包票,本来只能办成三四分,但是他把话说个八分、九分、十分。真正靠谱的人说六七分,最后给你交付九分十分。你看那些靠谱的人,他们说和不靠谱的人说好像是两种类型,泾渭分明。

靠谱的第三层是“想到做到”。

靠谱的人,第一会想到上级、合作方、对手方想到的。第二会想到他们想不到的。第三是懂得把脑子里边的事清空,聚焦到少数的几件事上,把手头做的事清空,聚焦到少数的几件事上。

我发现我所认识的靠谱的人,尤其是领导者,都很擅长给自己的大脑做减法。靠谱的人也会有想象力,但是很少会空想和妄想,不会把自己的脑力集中在琐碎的事、无关紧要的事、异想天开的事上。一个装满了无用程序的电脑,无法胜任一场完美而波澜壮阔的游戏。这样不空想、不妄想,就不会消耗自己。如果一个人在情绪上不消耗自己,在事情上不消耗自己,在人际关系上不消耗自己,你就会发现,他所想的每一个东西,都像是一把枪里发射出的子弹,正中靶心。

所以,靠谱的人常常是这样的:当他是下级的时候,他总是收到做到。当他是上级的时候,他总是说到做到。当他是领导者的时候,他总是想到做到。这就是一个真正靠谱的人,三个基本的特点。

第二部分

接下来,我想向你推荐一些方法,帮助你成为更靠谱的人。就像我在前边说的,这些方法都是我的认知,是我不但坚信,而且能坚持的东西。

第一个方法是不要拖延小事,能一分钟完成的事就马上去做。

这个方法听起来很小,但是对我来说,这是我多年来很重要的一个经验。我经常看到有人专门去解决拖延的问题,而我解决拖延的方法就是这条原则。

我有一位好朋友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经纪人,他每天有很多事要干,但是他所有的事都处理得非常从容。我发现他的方法,就是坚持“1分钟原则”。比如给人发个短信、拉个群、打个电话、安排一件事,他不会记在待办清单上,而是直接去做。

如果一分钟能完成的事马上去做,比如打一个电话、发一条信息,你就会发现没有什么拖延。因为拖延其实大多数都是拖延小事,小事越拖越多,越拖越大,会造成极大的内耗。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很烦,是因为我们都被琐事给影响了,那些特别琐碎的事,它影响了我们。

这是我给你分享的第一个方法:能一分钟完成的事,就马上去做。

第二个方法,做事从最难处开始搞定。

我想和你分享一段我自己的经历。2005年,我受命组建新浪博客。一开始参加测试的,大多是行业人士。因为大家当时普遍认为博客就应该属于财经、科技领域,但是这样访问量就上不去。为了提升博客的每日访问量,我费尽心机,但收效不大。

有一次,作家余华老师带着新书做客新浪。我们礼节性地邀请余华老师开通博客。后来余华老师说,他把一篇采访他的文章被他尝试性地发到了博客上,获得了7000个点击。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如果有十个余华老师,那一天可能就会有十万个用户,如果有二十个余华老师,就会有二十万用户,甚至更多。于是,我决心邀请更多的名人加入新浪博客。

最开始的尝试统统以失败告终。因为纸媒邀请名人和明星写作需要付高额稿酬。但我没有放弃,列出了当年最火的三十个人,发誓一定要邀请到他们加入新浪博客的写作组中来。

我当时“滥用职权”软磨硬泡。甚至还给第一批受邀的名人用户布置了任务,让他们每个人再帮我们拉来三个名人,如果没有完成,我就会不厌其烦地用电话“轰炸”他们。

那一段时间我几乎夜以继日地在做这项工作。两个月后,新浪博客成为新浪排名第二的频道,一年后成为新浪用户最多的频道。

事后回想,如果当时没有那种魄力,坚持把最难的首先搞定,那么我可能到今天,也不过是一个平凡无奇的编辑。所以接下来的人生中,我就一直坚持这条原则,做事从最难处开始搞定。

顺便说一句,当年的电话“轰炸”没有影响交朋友,这么多年来,我们与余华老师还保持着合作。2021年,我们还和余华老师合作,把他的作品《文城》搬上了话剧舞台。

第三个方法是关于决策,我有一些基本的认知。比如,要做容易的决策,要频繁做决策提升自己的决策力,不要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做决策,要让决策的人真正地尝到决策带来的痛苦,不要指望信息全部在场才做决策。

我观察那些优秀靠谱的人,每个善于决策的人都有自己的决策框架。我向你推荐的是职业扑克牌赛冠军、认知心理学博士、畅销书作家安妮·杜克的“六步决策法”。

第一步,根据目标和价值取向穷尽各种可能性。

第二步,通过对比每个结果带来的回报确定偏好——从价值取向来看,你有多喜欢或者多不喜欢每个结果?

第三步,评估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

第四步,评估候选决策将产生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结果的相对可能性。

第五步,考虑其他候选决策,重复步骤二、三、四。

第六步,比较这些决策选项。

关于决策,我还想给你两个提醒,这都是我在工作中领悟到的。一个是在决策的时候,要警惕那些容易的选项。因为正确道路的对立面,不是错误的道路,而是容易的道路。

正午阳光是中国顶尖的剧集公司,他们出品的剧集以高口碑和高热度著称。正午阳光有两部剧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部古装剧《清平乐》,一部现代剧《开端》。这两部剧后来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决定拍摄这两部剧的过程并不简单。

《清平乐》的原著小说是一个太监和公主的爱情故事。故事改编成剧集的难度相当大。在我们购买了版权后,我试探性地找到了正午阳光的掌舵者,一周后收到了他的回复,他的团队愿意尝试。

在我们团队讨论是否购买《开端》的时候,这部作品的内容受到了绝大多数策划和故事猎手的喜欢,但在整个策划团队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该作品无法改编。也因此,我们最终没有购买这部版权。然而三个月后,它被正午阳光看中;一年半后横空出世,成了国民级的爆款剧作。我们和这个爆款失之交臂。

正是在这些经验教训中,我意识到,真正正确的东西,往往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点更是用教训买来的经验。在决策时,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刻意忽略那些不安的信号。

几年前,一位有潜力的导演看上了一个故事,想要做电影,就找到了我,表达了强烈的喜爱之情。其实,从内心来说我感觉那个故事不太适合改编电影,从市场前景和开发的不确定性来说是有风险的,就没有拿电影版权,但是考虑到导演的才华和潜力,以及他对这个小说的喜欢程度,我虽有隐忧但也不好意思拒绝,最后还是出了这笔钱买了小说电影版权。

我们并没有跟导演有任何文字协议,导演方只出智慧不用出资金,成本我们承担,凭君子协定就开始了开发。开发过程比较曲折,导演后来也没有了积极性,最后无疾而终,我们承担了成本。

还有一位知名导演想跟我们合作,按照商业规则,对方必须得先付版权费才能进入有效合作,或者至少要付一半版权费。但因为对方是大导演,在影视行业的段位也比较高,公信力行业皆知,于是我们没让他付版权费就答应了合作要求。

没想到五年过去了,剧本依然没有成型,版权到期,我们不仅损失了一个好项目,还在资金上损失惨重,原来我们再想续约小说版权,价格已经高达1000多万元。

其实中间我也有过担心,就凭君子协定如果出了意外,是没有法律约束的,这种损失将会由我方独自承担。但是也会想,大家都是君子,有很多共同的认知,相信不会有意外。但是事与愿违,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现在想来可能是出于鸵鸟心理,不太愿意面对比较残酷的可能性,或者要面子,怕被对方认为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而没有及时补救,比如签订违约协议、补充违约条款。

这是我交学费买来的教训:人们总是在不安和不幸当中选择不幸。如果我们时常刻意忽略不安发出的信号,抱着侥幸心理,最后会一次次为不幸的后果买单。

我平常会使用三个清单:记录工作的待办清单、记录焦虑的焦虑清单,还有一张风险清单。风险清单是我尤其看重的。要知道风险总是猝不及防地发生,几乎毫无征兆。我把这张清单推荐给你,希望也能帮你少一些遗憾的决策。

第一个风险是,赛道的选择,你要关注你的赛道够不够大?你的辨识度和核心竞争力是否足够强?

第二个风险是,如何选合伙人以及如何分配股份比例?

第三个风险是,要考虑是否融资?

第四个风险是,是否能及时止损?

第五个风险是,现金流动性如何?

第六个风险是,法律风险考虑周全不周全?

做个总结,我的建议可以归纳为四句话,两句关于做事:不要拖延小事,能一分钟完成的事就马上去做;做事从最难处开始搞定。两句关于决策:正确道路的对立面,不是错误的道路,而是容易的道路。人们总是在不安和不幸当中选择不幸。

第三部分

最后,我想向你分享,你能找到哪些“盟友”,帮助你成为更靠谱的人。

第一个盟友是导师。如果有人刚刚进入职场,我给他的第一个建议,一定是去找导师。

导师,可以是你的上级,可以是部门资深员工,也可以是行业里的“大咖”。找导师的要求就一个:要远比你强,强到你可以对他服气。

面对导师,你要真诚、谦逊,同时也要有质疑的勇气。但无论如何都得注意的是,要努力降低你们之间的沟通成本。有导师的一大好处,是能降低你的诸多成本:很多跌跌撞撞才能学到的本领,有时候其实就是导师的一句话点拨。

职场里的导师不必限于一个,应该不断迭代。你要将寻找靠谱的导师变成职场人生中贯穿始终的一件事情。

另一个盟友就是书籍,有时候你花了很多代价学到的东西,就在书店显眼的位置上摆着的一本书的扉页上。

我特别想对你说的是,我认为读书要有足够的密度,密度不够,就对你没有什么帮助。一个善于处理信息的人,对信息有海量的需求。一个一年读五十本书的人和一个一年只读三四本书的人,获取的信息不一样,处理能力自然也不一样。

举个例子,我们公司的IP策划小组,那些最优秀的策划,就是用阅读量“堆”出来的,一年的阅读量几乎可以达到1.5亿字。他们的审美,他们的经验,他们对于趋势的判断,显然和低于平均线的大部分公司的策划完全不同。

我相信,作为得到的用户,你一定是热爱学习的人,只不过我还想再鼓励一下,你应该比现在的你更爱学习。每一个想要学习的念头,都是未来的你在向现在求救。

另一个盟友,就是朋友。

我不喜欢“交”朋友,我喜欢“找”朋友。找一些宽厚的,能给你赋能,理解你的,能跟你感同身受的,如果不如你的,他们也是跟你认知沟通路径短的,沟通成本低的。我喜欢这样的朋友,不一定都得比你强。

但是那些令人尊重、远比你强或让你耳目一新的朋友,要积极靠近他们,要交付真诚和善良,要让他们成为你朋友圈的重要成员。

我们人的朋友其实就3种。

一种比你强的人,他们能给你赋能,他们能宽容地对待你。他们能教会你很多东西。

还有一种,跟你一样的人,他们对你有感同身受的能力。

还有一种不如你的人,但是这些不如你的人,首先他们也在成长,他们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有饥饿感。今天你轻视的人,也许十年之后就会与你在下一个路口相见,甚至后来居上、超越你的成就。你悉心帮助过的人,大多都会给你反哺。在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我培养过一些年轻员工,他们曾是我的部下,但我非常欣慰地目睹了他们的快速成长,如今很多人已成为独当一面的商界领袖。多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年轻部下依然和我保持联系,也会在我这个“老领导”遇到困难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和读书一样,我觉得朋友也是需要密度的。高密度的书籍和朋友,再加上靠谱的导师,他们能成为你成长路上最好的盟友。

结语

到这里,这本《靠谱》中的精华内容,我就为你解读完了。希望我分享的观念和方法,能给你带来帮助。

其中有一些方法并不新颖,但是我觉得值得去坚持。正如一开始所说,它们是我的认知,是我不但坚信,而且能坚持的东西,来自我自己的体感,有的甚至是花了百万、千万的学费才得到的。我诚心诚意地把我所有走过的弯路、经验教训、花过的钱、遇到的麻烦,所有给我启迪的这些东西都放在这本书里面了。

最后我想对你说,成为靠谱的人,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努力。除了心态上有了靠谱的意识之外,除了绷紧的弦儿之外,你还得实实在在地把它执行出来。

有的人喜欢嗑一嗑瓜子就马上能嗑出瓜子仁,有的人听了一些道理马上就想过好这一生,其实这怎么可能呢?实话讲,我见过的所有成长都是一次惨胜,中间经历的血雨腥风,命运的翻云覆雨,都不足为外人道。没有极度渴望成功的愿力,没有极度的努力,没有极其坚韧的心力,没有精算师一样以时间为维度、以理性为价值观、以善良为方法论的算力,渴望天上掉馅饼式的三分努力、三天努力、努力表演艺术家式的努力,最终都是缘木求鱼。

取悦一个人总是很容易,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却很难。一些拥有无数追随者的“大V”,热衷于用重复、绝对、无须努力便可轻松获得的“秘籍”而瞬间让你有满足感,但事实上这种错觉,并不能让你有实质的、突破固有认知的长进,也掩盖不了你的一无所获。要想真正成长,你必须付出实实在在的成本,付出超于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

一个人如果放弃了对抗命运的意愿,一个人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感,一个人不让自己的发动机一直充电,一直发动,那么他的人生就会充满遗憾。而努力,就是对命运的反抗,当命运把第一个耳光打向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勇敢地说,绝不屈服。

希望这本书既能给你方法,也能给你不断向前的动力。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你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按钮,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我在文稿末尾还附上了电子书的链接,推荐你去进行拓展阅读。你还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撰稿:侯小强

转述:宝木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来源:https://ded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