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

#思维模型 #主题研究

概念

无法胜任某项工作的人缺乏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分不清能与不能之间的区别。这种现象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简称“达克效应”

1995年,麦克阿瑟·惠勒(McArthur Wheeler)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美国的一家银行。后来当他被捕时,他竟难以置信,因为他错误地认为用柠檬汁抹在脸上,就能使他的脸在监控下隐形。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贾斯汀·克鲁格(Justin Kruger)和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不仅从他的无能中受到启发,也从他缺乏意识中得到了启发,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了解缺乏能力是否与低水平的自我意识有关。

主要研究结果

  1. 大多数人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这一发现在能力最差的人群中最为明显。
  2. 参与者越有能力,高估的程度越低。
  3. 已经在一系列能力中发现了邓宁-克鲁格效应,包括逻辑推理、语法和考试成绩。
  4. 唯一倾向于低估自己能力的群

视觉笔记

事实上,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自我感觉良好(直到他们参加考试时才露出原形),因为他们不会有太多的自我怀疑。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Kruger
and Dunning,1999)

无法胜任某项工作的人缺乏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分不清能与不能之间的区别。这种现象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 《认知天性》

b5556c9388da66df946a0de53ac52b72.jpg|600
XHS_166176466028001027v0165p7vqur00x0116lc3lccb2ou7.jpg|600


来源: 学习的科学:每位教师都应知道的77项教育研究成果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