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则
[!INFO] 三个原则
2 背景
经历了各种[[知识管理工具]], 再深度体验[[obsidian]],发现自己之前的知识管理缺乏体系,从[[wordpress]]时代开始线性的记录,但是总感觉[[知识管理能力]]的流程不顺畅,今年接触了[[卡片盒笔记法]]、[[KG笔记法]]以及[[obsidian]]的[[双链]]结构,发现了知识可以进行原子化形成卡片盒, 通过建立[[moc]],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这种方式才是贴近真实的知识结构。 为此,全力转向了[[obsidian]],进一步探索这种模式。
本网站就是基于这个背景,一个新的开始 – 221003国庆节, 通过这个结构,就可以尝试每天更新这个[[数字花园]],将自己的思考写下来,通过内链将已有的内容进行关联,把大脑的知识具象化,降低了写作门槛,更符合自己发散性的思考结构,希望能自下而上的产生一些洞见和著作,也希望通过这个网站与大家进行交流,获得反馈
目前正在修炼的三个框架是:知行合一、内圣外王和系统思考
3 知行合一
从古到今,无数仁人志士都讨论过知行问题。知易行难、知难行易、知行合一,哪种观点是对的?
这三个观点是认识事物的不同阶段。这如同一个人挑一担水走路,两个桶里装的分别是“知”和“行”
- 走上坡路时“知易行难”,
- 走下坡路时“知难行易”,
- 走平路时就“知行合一”
3.1 自己理解的知行合一:认知、能力、心态
- 在知中行,在行中知
[[刘润]]:用脑学习知识,用手学习技能,用心学习态度。把知识学以致用,把技能练成艺术,你用心相信的东西才可能实现。 [[底层逻辑]]
也是三力合一:心力、体力、脑力
从知道到做到,中间有很大障碍就是:重复 — 观点来自: [[知道做到]]
[[知道做到]]的观点和”[[知行合一]]“相似,结合两者,对[[知行合一]]进行拆解:
- 知(知识),修炼的是脑力,遇到的问题是:信息过载,需要精要主义
- 行(技能),修炼的是体力,遇到的问题是:缺少跟进,需要持续跟进
- 合(态度),将认知和能力进行融合,修炼的是心力,遇到的问题是:消极过滤,需要绿灯思维
- 一(长期主义),保持三者为一体,保持稳定,一直呈现,修炼的是重复能力,
[[刘润]]:
知识,技能,态度三者的关系
用脑学习认知,用手学习技能,用心学习态度。
把知识学以致用,把技能练成艺术,你用心相信的东西才可能实现。
需要训练3种能力:心力、体力、脑力
3.2 [[心力]]、[[体力]]、[[脑力]]的关系
心力、体力、脑力模型的目标:实现知行合一
原则:通过福格行为模型、GTD、卡片笔记法,通过微小的行动,达到改变体力、心力、脑力的作用
3.3 对应三大能力
基于读书笔记,通过GTD、卡片盒笔记法、福格行为模型等方法,提升时间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行为设计能力, 实践知行合一,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改变命运。
3.3.1 [[知识管理能力]]:脑力,对应的是“知”
- 提问:[[黄金圈思维]]
- 采集-碎片化采集工具 :[[readwise]]、[[印象笔记]]、[[cubox]]、[[五彩]]、[[flomo]]
- 整理-整理工具 :[[obsidian]]
- 分享-输出工具:[[wordpress]]、[[obsidian publish]]
- 反思-
- 方法:[[卡片盒笔记法]]、[[KG笔记法]]、[[DIKW]]
- DIKW: [[思维模型]]、[[标签]]、[[双链]]
3.3.2 [[时间管理能力]]:体力,对应的是“行”
3.3.3 [[行为设计能力]]:心力,对应的是“合”
3.3.4 [[长期主义]]:重复出现,对应的是“一”
最终形成了:[[能力树]]
4 内圣外王
4.1 三个价值观
- 知己者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 每天[[五分钟读书]],讲书,[[主题研究]],课程开发,实现教学相长
- 知人者智:识人、连接[[人脉能力]]- 爱书及人,通过读书、写作、讲书、采访建立高质量的人脉
- 知世者通:时间管理&[[知识管理能力]]- 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建立读书会知识库,打造知识共同体
类似[[美团]]的三个学习方法:“和高人交流(知人)、看合适的书(知己)、在事儿上练(知世)”。
5 [[系统思考]]
- 要素(变量,辩证法),
- 关系(因果链,多元思维模型)
- 目标(价值投资,稀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