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书名:遇见未知的自己:全新修订版
作者:张德芬
出版社:
引言
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写给亲爱的你
身体层面,比如说饮食或者是运动;心理层面,就是每天检视,在今天,是谁或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负面情绪,然后向内探索原因。或者你也可以让自己在面对每天遇到的人、事、物中,学习“臣服”的功课。
新版序
真正的快乐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看成果,光是过程就能够让我们雀跃,这才是人生应该追求的目标。
再版序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上师
谦卑和感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丹。
自序 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的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求解答和快乐,结果却徒劳无功。原因就是:我们找错了地方!
01.一场奇怪的对话——我是谁?
其实这种“自我毁灭”式的思想和行为,对若菱来说已经是经年累月的习惯了。
“你认同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是多舛的命运、不公的待遇和他人错误行为下的受害者。你的故事很让人同情,不过,这也不是真正的你。”
02.老人的读心术——我不是谁?
因为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03.做爱像去迪士尼乐园?——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
无所不用其极,企图心特强。想必他要钱——当然,谁不想要?
无论如何,追根究底之下,快乐是大家都在追求的,但是,为什么真正快乐的人那么少呢?
04.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老人的住所极其简单,传统的中式家具,简朴的布置,就是那个洋里洋气的壁炉显得有点儿突兀。
“问题就是: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05.人生就像一场戏——角色面具
人生就像一场戏——角色面具
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很忙碌。追求、追求,每个人都在追求。但是为什么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我们人类,没有越来越好呢?
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
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一直都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作为目睹一切的观察者。
06.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未知的自己
6.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未知的自己
此刻,她的心情是既兴奋又紧张。每次要见老人之前,就会有这样的感受。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07.这个世界是什么组成的——能量争夺战
不仅是所有眼见的物质,连看不到的声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种有特定振动频率的能量啊!这真的是很好玩儿的一个观念!
特意早一点儿到办公室,没想到还是屁股没坐热就得去开会了。
不仅是所有眼见的物质,连看不到的声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种有特定振动频率的能量啊!
08.你所招引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则
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引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09.巧遇旧识——潜意识初探
09.巧遇旧识——潜意识初探
关于意识和潜意识的资料,说明两者的区别和作用
“我应国内大学的邀请回来担任客座教授。”男人含蓄地回答,然后谨慎地问,“你好吗?”
大约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
《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
10.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至于如何选择,受到个人从小被灌输的各种约定俗成的观念、信念、标准、价值观等的影响,完全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每个人每天环顾四周,看见的是他想看见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大脑会自动除掉。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11.命好不怕运来磨——潜意识中的人生模式
命好不怕运来磨
“怎么官做得愈大,小我的需求和胃口也愈大呢?! ”
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12.遇见难得的知音——潜意识的表达方式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
“我的潜意识在干什么呢?”若菱想想也觉得好笑。
这正中若菱下怀,因为志明在的话,她就不好意思跟李建新谈得太多了。
但这样露骨的表达还是让她招架不住。
李建新一脸诚恳地说:“真的,我很少能碰到这样的知音呢!”听到这话,若菱心里想,多么希望志明就是自己身边的知音!
还有就是你生活中每天出现的负面感受,像是感觉自己不被爱,不受重视,不重要,自己是受害者等,都是潜意识的模式在运作。
13.回溯童年的记忆——我们身体的障碍
“很好,当你的生活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时,你要记得是你的潜意识在和你沟通的迹象。”
孩子,去除不了,就像我们永远没有办法去除黑暗一样。所有造成我们与真我隔绝的东西都像黑暗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觉知之光去照亮它们。
14.重新和身体联结——瑜伽和呼吸
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致志、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联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所以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太极拳、气功、瑜伽,只要你能够专心地观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
她是个美丽的瑜伽老师,身材好就不用说了,白净的皮肤,一张充满笑意的圆脸,让人看了就舒服。
生气和紧张的时候,呼吸就不由自主地加快,原来不仅消耗能量,还消耗生命的呀!
15.激励大师的体验分享——饮食与健康
15.激励大师的体验分享——饮食与健康
除了修习瑜伽,老人还介绍了几个他的得意门生,建议若菱去拜访。
我们必须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就像那一辆马车也需要好好维护一样,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的时候,讲心灵的追求也是枉然
“为了今晚,我推掉了两个应酬。”李英杰没有任何不快地解释着,“老人的事比什么都重要,我愿意全心全意地回报他,而且他介绍的都是最需要帮助的人。”
若菱这才明白为什么每次看到老人都那么舒服,因为一个不批判、全然接受你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是绝无仅有。
16.卸下光环后的人生——健走真好!
16.卸下光环后的人生——健走真好!
无论他们说些什么,受到影响的只是我们的小我而已,如果能够接纳小我的缩减和被打击,再多的流言也不怕。
“比如你在开会的时候,可以自问‘此刻我的姿势是什么?我的臀部和椅子接触时的感觉是什么?我身体的哪一个部分有紧缩的感觉?我可以试着去放松它’。这样留一部分注意力在自己身上,其他的注意力放在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上,你会发现,这样可以让你更容易地活在当下呢!”
17.“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无论你多么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18.一场“ego boosting”(小我增长)秀——同学会的启示
“ego boosting”(小我增长)
又是一个冬日,又是一个下着雨的傍晚,气压低沉沉的,压得人心很不舒服。
只是李建新以为这些是若菱多年修炼出来的心得,对她愈来愈佩服,让若菱非常心虚。若菱也一直告诫自己要守好分寸,毕竟她是有夫之妇,而且李建新在美国离了婚,两人关系更是要划分清楚。
”若菱回答,最近志明真的很忙,常常不见人影,反正若菱也没闲着,也不太抱怨。
若菱看到大家的自我身份认同感都很强:我有一份好工作,我有一个好配偶,我有一双好儿女,我有很好的习惯,我有很好的人生观……言谈之中,都不免夸耀自己的各种成就,或是炫耀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劲爆的新闻和八卦,总之,这是一场ego boosting秀。
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我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我的身体,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见以及被感觉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我的身体也许疲惫或兴奋,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轻松,也可能焦虑或平静,但这与内在的真我全然无关。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晓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来来去去,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我能觉察出我的情绪,然而凡是可以被觉察的,并不是真正的觉者。情绪反反复复,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见与知晓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来来去去,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知觉的见证。
19.被负面情绪套牢——情绪的障碍
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20.在谷底惊见阳光——情绪的体验
在谷底惊见阳光——情绪的体验
“没关系,”老板娘拉开嗓子叫道,“壮壮,帮我照顾一下!”
老人说情绪就是一种能量啦,会来也会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让他们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就学会用替代品来逃避情绪,什么抽烟啦,吸毒啦,还有那些工作狂啦,很可怕呢!如果你去压抑孩子的情绪的话,那就更不好了呀!”
21.摆荡于背叛、欺骗之间——情绪的爆发
21.摆荡于背叛、欺骗之间——情绪的爆发
“今年你的表现很好,业绩应该是第一名,但是销售部门老总心里另有所属,坚持陈玉梅的表现比你好。而且陈玉梅举出一些例子,说你惯于抢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
“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背叛和被欺骗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22.是谁在伤口上撒盐——情绪的疗愈
因为事实最大,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无济于事,徒劳无功呀!”老人摇头叹息,“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23.爱过、痛过、哭过之后——臣服的体验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臣服的体验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儿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儿一点儿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
24.梦的秘密——当下的臣服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25.背负重责大任的脑袋——检视思想
25.背负重责大任的脑袋——检视思想
接受了这么多的‘应该’和理想,我们于是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
26.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转念作业
作业的题目叫“批评你周遭的人”,然后按照要求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一共六个题目。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27.昔日女星的解套智慧——思想的瘾头
27.昔日女星的解套智慧——思想的瘾头
猜,一定又是个名人了吧!虽然心里已经有了准备,可是看到这位艳光四射的退休女星时,还是吓了一跳。
她夫家的家世显赫,可是女星始终深居简出。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是你对事情的解释造成了痛苦。
28.我是个婚姻失败者?!——思想的搅扰
28.我是个婚姻失败者?!——思想的搅扰
“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29.什么让我感到喜悦——认同的解离
29.什么让我感到喜悦——认同的解离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个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
30.老婆不是秀给别人看的——身份认同的探索
30.老婆不是秀给别人看的——身份认同的探索
感受到主人的谦和与真诚。
“在身份认同这一圈了。
没错!觉知是破除身份认同的第一步。要你放下身份认同是很难的,‘看见’是第一步——先要看到你自己认同某样东西,也许你没办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是属于你的,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向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若菱霎时百感交集,又是她的胜肽吧?会把李建新的女儿想成、看成是他的女朋友,就是要若菱去“享受”被背叛、被欺骗的感觉。还好这次若菱没有上当……
31.战胜了胜肽——心想事成的秘密
所以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32.未实现就先感恩——最后的试炼
未实现就先感恩——最后的试炼
所以办公室的八卦、流言、小道消息她从来不知道,但也乐得清静。
眼角余光看到玉梅和销售老总的脚居然缠在一块儿
“嗯,先要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学会自己的功课,然后全心全意地用观想的方法去散发‘事已成’之后那种愉悦感受的振动能量,”若菱这时顽皮地一笑,“然后赖皮地在实现之前就先去感恩,嗯,还有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很清楚、很具体,而且要为它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时言行一致。”
33.开始,就是未来——迎风飞扬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34.婚姻是一场修行——亲密关系的联结
婚姻是一场修行——亲密关系的联结
看到若菱的家窗明几净,种了不少绿植,知道她已经是个很会生活的人了。
“嗯,小雪,”若菱还是忍不住地问,“老人好吗?”
四年了。老人杳无音信,而我,却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风风雨雨,岂是‘好不好’这个问题所能涵盖得了的!”
有些亲密关系是业力关系,对方扮演黑天使的角色,用痛苦的方式让你学习课题。有些伴侣是疗愈关系,对方可以让你在一个比较理性、温和,具有安全感的环境下,疗愈你内在的一些创伤。这两种都可以说是灵魂伴侣啊!”
35.快乐和对错,谁更重要——走出观念的牢笼
我们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观念的牢笼之中,却浑然不觉’。”
36.走出观念,还原本来——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
“再用通俗一点儿的话来说,我们人类以为快乐、满足是通过不断地累积‘有’而获得的,没有人去体会或是重视‘无’,每个人的做事、应对方式,想法、说话内容,都是在‘有’的世界里取舍打转儿,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自己的损益观操控,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困在里面找不到出口。”若菱感慨地说。
/ 德芬全新体悟 /人最大的危机,是不知道自己有“病”
无论生活丢给你什么,如何回应和处理,才是你自己要努力和学习的。你此刻应对事物的态度,会接二连三地影响后面的事情,最后会制造出看得到的“因果关系”。
/ 德芬全新体悟 /你的生活是苦是甜,这两个人说了算
为自己负责,说的是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没有过错一说。为自己的情绪负责的好处,就是你的内在会愈来愈强大。
再版代跋 给读者的一封信
跋
我的确是深切地体会到“你创造自己的实相”——我们必须为进入我们生命中的人、事、物负起全部的责任,但是,知道了又能怎样呢?头脑上的知道,并不能化解我们被业力牵引而在红尘人海中浮浮沉沉的命运,也不能免除我们作为凡夫俗子而需为生活奔波、为俗事烦恼的痛苦。我还是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个性的制约,还有如影随形、顽固不化的“潜意识自动化反应模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