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园丁与木匠》 原文笔记

#原文笔记

书名::[[园丁与木匠]]

1 勇于挑战“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家

对所有人类而言,孩子是真理、爱和人生意义的最大来源。

2 “心理理论”创始人之一,联姻哲学与心理学

“心理理论”假设人类先天能够以推理方式理解自己以及周围人的心理状态,并根据推理做出合乎社会期待的反应与行动。

3 用数学模型走进孩子心智迷宫的科学家

“艾莉森·高普尼克是第一批用数学模型来解释儿童如何学习的心理学家之一。”

引言

1 你是园丁,还是木匠

“为人父母”是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动词,它描述的是一种工作,目标是最终把你的孩子培养成更好、更快乐或更成功的成年人,比没有你的教养要更好,或者比隔壁家的孩子要更好(虽然这话我们只能悄悄地说)。

如果养育是一项工作,旨在成功地“创造”一个成年人,那这项工作实在是太糟糕了:长时间地工作,没有加班工资和福利,还有一大堆体力活。而且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你都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够好,这个事实本身就会让人变得更加容易焦虑和愧疚。但如果它不是一项工作,我们为什么要做它?如果不是要“创造”一种特定的成年人,那养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

为什么做父母是值得的?这不仅仅是个人或生物学层面的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层面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照顾孩子从来都不仅仅是亲生父母的事情。从一开始,它就是任何人类社区的核心项目。今天也依然如此,比如教育,就是一种广义上的儿童照顾机制。

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祖母并不多见,所以将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也许可以帮助我们从超越教养模式的层次来理解为人父母的价值。

2 为人父母,本质是爱

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

3 养育中的两大悖论

正如孩子必须从最具依赖性的生物转变成最具自主性的生物一样,他们也必须从以玩耍为主的人转变为以工作为主的人。这一转变需要孩子的大脑和心智发生深刻的变化。家长、看护者和教师在对这种转变进行管理时,必须既保留玩耍的益处,又能使孩子从工作中获益。

童年天然就是一个极具可变性、可能性且充满了探索、创新、学习和想象的时期。尤其是人类的童年那么漫长,就更加如此。但是,我们卓越的学习和想象能力也是有代价的。在探索和运用、学习和规划、想象和行动之间,处处存在着权衡。

4 童年是一个天然探索期

没有什么简单的算法可以衡量工作和玩耍的价值孰轻孰重,或者传承和创新的价值孰大孰小。

养育孩子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它需要并值得拥有自己的科学和个人视角,以及自己的一套政治和经济体制。

5 好父母的重新定义:成为园丁

好父母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成年人,但可以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不可预测的变化。

6 测一测 你是园丁式父母,还是木匠式父母?

B.跟孩子一起编故事,跟他说:“那我们要小声一点,不要惊动了它!”

01 “教养”是一种糟糕的现代发明

从进化的视角来看,成人和孩子的关系至关重要。学习、发明、创造乃至传统、文化、道德等人类独有的能力都在亲子关系中萌芽,这些能力是人类与其他物种最大的区别。可以说,是亲子关系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类。

1 混乱是童年的主旋律

“无序”是解答这一切问题的钥匙,也是本书的核心科学论点。无可辩驳,混乱是孩子生活的主旋律。

2 年轻的大脑天生就要探索

受保护的儿童时期是解决“探索/运用”困境的方案。儿童期的探索是为了成年后的运用。童年和养育是硬币的两面:没有养育,就没有儿童。如果孩子拥有一个受保护的、需求可以被持续且无条件满足的幼儿时期,他们就获得了混乱、变化和探索的空间。

年轻的大脑天生就要探索,成熟的大脑则负责运用。

3 父母的爱让孩子的智力发展成为可能

综上,养育者的工作不仅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受保护的空间,让他们探索、学习,并搞得一团糟,也要引导孩子从无序的探索转向有序,让他们拥有崭新的属于成人的能力:一套全新的控制系统。只是,我们无法准确预测这套新的系统是什么。这就是人类代代“重启”的全部含义。

02 童年,人类进化的关键策略

童年是一个受保护的特殊时期,它给孩子喘息的时间,以掌握他们今后作为成年人生存时所需的知识。

1 养育孩子比狩猎技能更重要

养育孩子比狩猎技能更重要

人类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很可能更多地与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有关,而不是男性和猛犸象之间的关系。

与无助的年轻人分享食物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主动为自己觅食,如何分辨哪些果实和根茎可以食用,哪些应该避开。

我们是唯一一种在自己不能再生育孩子的时候,还能继续生活、成长、照顾孩子的灵长类动物。

人类的孩子特别适合学习,5尤其是向他人学习,而人类的成年人则特别适合照顾和教育他们。许多生物学家认为这些事实对我们进化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要考证,不要假设

人类是智人属中唯一幸存的物种,因此我们无法将自己与其他密切相关的近亲进行比较。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行动的。在我们的一生中,在几代人的一生中,我们都在这样做。我们学习,让事情发生,并努力让事情变得更好。

一岁的奥吉已经非常善于理解和模仿别人了,这说明这些是人类的基本能力。

事实上,人类进化中有很多因素相互作用,我们不能指定说只有一种关键的适应性成就了智人。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生物学家对于人类的生命史以及发展进化方式的说法已发生改变,而这些改变是特别重要的。

3 童年越漫长,智力越发达

童年是用来学习的,这就是孩子被赋予的使命,这就是为什么成年人和孩子有着如此特殊的关系。但孩子的学习远不只是听父母说什么或者做父母想让他们做的事。

4 人类的学习能力在反馈循环中代代更迭

人类的学习能力在反馈循环中代代更迭

当每一代人将信息传递给下一代时,他们所能做的事情就会有质的进步。最初在社会学习上的微小差异会迅速扩大,最终在思想和生活上演变成巨大的差异。

不知何故,微小的基因差异导致了我们现在思考、行动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小的变化可以导致大的差异,如果条件合适,这些变化可以“起飞”,带来更实质的改变。

5 多样性是面对未知的利器

让每个孩子产生差异化,无论是他们的思考和发展方式,还是他们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东西,才能让所有这些孩子都有更好的机会在环境发生变化时生存下来。因此我们可以预期,孩子的性情和发展方式以及成人对待他们的行为,都会有大量明显的不同之处。

6 对孩子精雕细刻终归是徒劳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试图有意识地将你的孩子塑造成某种特定的样子是徒劳的,也会产生很强的自我挫败感。

03 爱,持续进化的保障

成为一位稳定且可以提供可靠学习资源的照顾者要比成为一位直接教导式的照顾者更有价值。

母亲之爱和祖母之爱的区别,就像青春期时的爱情和成年后的爱情一样。15岁时,先有欲望,后有爱情;55岁时,则是爱情带来了欲望。当我是个母亲时,是先体会到对孩子的感情,再抚养我的宝贝;当我成为祖母时,是责任和承诺催生了情感。

人类关爱孩子的“三面手”把我们与灵长类近亲们区分开来。第一种是配偶关系2。恋人在深爱对方的同时,也深爱着他们共同的孩子,父母皆是如此。第二种是祖母3这一角色。绝经期后,人类女性往往还有数十年寿命,这让她们可以照顾孙辈。这一现象在灵长类动物中绝无仅有。第三种被称为“异亲”4。我们在照看自己的孩子之外,还会帮忙照顾别人的孩子。

1 爱的三面手1:父母

父母的配偶关系是确保孩子得到照料的第一条纽带,也是最明显的一条。

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在性行为上是单一配对的,天鹅也不例外。关于DNA的最新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动物都有多个性伴侣。

与漫长的童年一样,配偶关系也是人类最突出的进化特征之一。

我们擅长创造理想化的典范,并试图将其实现。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性关系的范本可以是忠贞不渝、多配偶制或自由性爱,唯有一条规律是清晰而普适的:现实永远比范本凌乱。

在不同的年代,人们给无拘无束的性爱起过许多饱含希望的新名字,从自由性爱、开放婚姻到现在的多角恋爱,却依然无法解决嫉妒和不安全感这两个令人绝望的古老问题。

在进化过程中,配偶关系可以有许多源头,也服务于许多不同的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和“父系投入”息息相关。在拥有配偶关系的物种中,父亲几乎都会帮助照看幼崽。这也说明,这些物种的幼崽需要的总投入更多,无论是时间、资源还是精力。

哪怕是在原始采集社会,人类父亲在孩子身上所花的精力也远远超过大猩猩和黑猩猩的父亲。已经有清晰的证据表明,父亲所付出的这份精力和照料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海伦·费希尔(Helen Fisher)14区分了三种支撑性爱的生物化过程,即性欲、强烈的爱情吸引和长期的依恋。这种区分从直观上看也有道理。纯粹的性欲推动了所有物种的发展,而浪漫的爱情和长期的依恋就是配偶关系所产生的情感。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夫妻之爱和我们对孩子的爱最相似,而且在我们对孩子的关怀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催产素18有时被描述为“倾向和交友”激素,与“战斗或逃跑”激素如肾上腺素相反。在人类和田鼠中,催产素似乎与信任、承诺和依恋的感觉密切相关。妇女在分娩时,身体里充满了催产素。给人们施用催产素似乎能使他们更具信任感,更愿意分享和合作。

2 爱的三面手2:祖父母

虎鲸是除人类以外唯一具有更年期的哺乳动物。

人类学家克里斯滕·霍克斯提出了她所谓的“祖母假设”。祖母为早期人类儿童的成长做出了重大贡献。这种贡献非常大,让更年期具有了进化意义。当婴儿特别需要照顾时,帮助拥有相同基因的孙子、孙女可能比自己生育更多孩子更好。

祖母似乎对她们孙子、孙女的生存有着特别显著的影响。

霍克斯发现,如果母亲有更多的资源,婴儿更有可能茁壮成长,这一点并不令人奇怪。但对于幼儿来说,重要的是祖母有多少资源。当一个新生儿来临时,祖母的介入便是一个关键。

在文字书写发明之前,祖父母是人类历史最有效的联结。

3 爱的三面手3:异亲

在狐猴和叶猴中,母猴们经常相互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有些成年猴即使与幼猴没有直接关系也会帮忙照顾。年轻的母猴在这个过程中会很有用,因为它们相当于十几岁的保姆。年轻的叶猴会自发地被幼猴吸引并照顾它们,即使不会立刻得到什么回报。

首先,人类的婴儿有着基本的无助感和对于依赖的需求

其次,异亲也可能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历,特别是对年轻女性来说。

所有这些形式的看护都让婴儿可以充分利用这段长期受保护的未成熟期,去探索和学习。

4 对孩子的爱就像一个无法言喻的承诺

对孩子的爱就像一个无法言喻的承诺

我并不会为有了“一个孙子”而疯狂,我是为有了“这个孙子”而疯狂,为这个拥有奇迹般蓝眼睛、头发卷曲的小孩而疯狂。

社会关系取决于对方实际上在利益和责任的相互交换中做了什么

我对奥吉和乔治的感觉无论多么深刻,都不会像他们的爸爸、妈妈那样有深度、有重量、有热情、有代价且令人痴迷

就像乌比冈湖效应一样,这是人性的缩影,我们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平均水平优秀。

对于大多数照顾婴儿的人来说,照顾的行为本身就会创造出彼此的联结关系。

我怎么能像爱第一个孩子那样爱第二个孩子?

不知何故,爱将我们与这一个人联系在一起,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他的陪伴中获得深刻的满足感,这与我们从中获得的任何好处都毫无关系。我们可以将这些深刻、积极的依恋和承诺的感觉视为奖励爱情本身的一种进化方式。

照顾一个婴儿可以帮助我们爱这个婴儿,就是眼前这个特定的婴儿。抱着并照顾婴儿会增加我们体内的催产素水平,即那种内心温暖的感觉。26对父亲来说,照顾婴儿也会降低体内的睾酮水平27及其相关的侵略和愤怒情绪。

孩子是长时间对某特定对象承诺与依恋的最纯粹的例子。

承诺的情感是最重要、最深刻的人类情感之一。我们关心自己所爱的人,而不是我们自己的爱,这是我们道德甚至精神生活的基础之一。

5 因为照顾所以爱

人类进化出一系列惊人的适应性,使得成人可以更广泛地对孩子施加照顾,包括配偶关系、祖母和异亲。这些关系的关键在于,它们都是照顾行为本身所带来的结果。

我们爱孩子的原因不是出于孩子本身,而是出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因为爱孩子才照顾他们,而是因为照顾他们,所以爱他们。

04 边看边学

孩子可能对别人提供的信息很敏感,但绝不会被动地被他人塑造。相反,他们会主动解读并试图理解人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他们还会以复杂的方式将这些信息和他们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有时可能做得比大人还好。孩子会逐渐理解这个世界的物理环境、周围人的心理特征与社会属性。他们的准确性令人惊讶,甚至令人不安。

1 孩子都是优秀的小演员

正像华兹华斯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会模仿成人行为中最微不足道的细节。这

当孩子模仿他们的照顾者时,他们已经可以非常深刻地理解这些行为的目的和意义了。但模仿并不仅仅是理解别人在做什么,它还涉及借鉴他人的做法,然后将其添加到自己的“表演曲目”中,并重新演绎。

早在1978年,心理学家安德鲁·梅尔佐夫(Andrew Meltzoff)就发现,特别小的婴儿就会模仿其他人的面部表情,就连新生儿都会。当你对着初生婴儿吐舌头时,他们也会对着你吐舌头;当你张开嘴时,宝宝也会张开嘴。2这个惊人的结果3已经被之后的几十项研究所验证。

2 镜像神经元的“神话”

这类神经元可以在两种条件下被激活:一是当动物做出某个动作的时候,二是当它看到其他动物做出相似动作的时候。

第一种误解来源于人们很喜欢把对小鼠和猴子的研究成果直接推广到人类身上。

事实上,我们知道大脑中几乎所有的东西,尤其是单个神经元的调整,都是由经验塑造的。每当我们学到什么新东西,我们的大脑都会发生物理上的改变。

3 模仿是最有效的因果学习形式

模仿有助于孩子学习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方面可以了解物体是怎么工作的,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人是怎么工作的。

有两种方法可以学习因果知识:一种是通过反复试错,另一种是观察其他人或事件。

4 孩子的模仿能力高级又高效

孩子的模仿能力高级又高效

幼儿并不只是模仿任何发生了的行为,他们模仿的是导致有趣结果发生的行为。

孩子模仿的是行动的目标而不是行动本身。他们假定实验者是在努力提高效率,因此,他们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来接近目标和意图。当然,他们也会将统计的数据和概率考虑在内。

5 孩子拥有超越成人的创造力

孩子可能特别善于思考不太可能发生的可能性,而成年人因为已经知道了大量关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信息,反而更依赖于通过已知的信息来分析问题。

6 过度模仿,抓住“权威”的每一个细节

幼儿模仿行为的魅力来自他们不仅模仿其他人所做的有用部分,还模仿所有的装饰和花边行为,即那些华而不实的行为。

过度模仿可能是体现孩子有多成熟的标志。有时,模仿别人行为里所有不必要的细节也是有道理的。

当实验者说她不知道玩具是如何工作的时候,孩子们就能高效、聪明且很有创造性地去行动,他们只模仿那些必要的动作;但当实验者表示自己是专家时,孩子们则忠实地模仿了她行为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否有必要。

7 仪式模仿,找到文化归属感

仪式是一种自身毫无意义却具有重要社会功能的行为。通过严格的规定和执行极其具体的操作,你可以识别出你是谁,以及你属于哪个群体。

仪式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们没有普遍的因果关系。它们之所以有效,恰恰是因为它们脱离了普通的效率原则,这种原则在我到目前为止谈到的实验中解释了孩子的模仿行为。

奇怪的饮食方式并没有帮助我获得更多的食物,但它们确实告诉了你一些关于我是谁、我的种族、宗教或民族的信息,以及我是否知道并遵守我所属的群体规则,还是根本就无视它们。

仪式是专门为你和其他人在沟通时,告诉他人你是属于哪个特定社会群体而设计的。

我知道不必那样做,但我想这就是她的做法,所以我想让她开心一下。”

非常年幼的孩子也会向他人寻求有关世界如何运作的信息。他们关注因果关系和可能性,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与对他人的观察结合起来,以最明智、最有效的方式实现目标。事实上,他们比成年人更具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这些社群的父母放慢节奏、夸大自己的动作,并以一种让孩子更容易参与的方式行事。但他们没有设计特殊的行为或者做什么特殊的事情来教育孩子,他们只是为了完成工作,同时,孩子会在一旁学习。

8 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照我说的做”

孩子不仅从其他人身上学习,还要学习了解其他人。观察他人采取行动的方式可以教会孩子有许多不同种类的人,也可以帮助他们决定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实践中去爱的关键是一起做事,无论是工作、养育孩子、散步还是烘焙蛋糕,都要以适应你们两者优点和缺点的方式参与世界。

05 边听边学

亲子关系中最基本的信任要比教养方法更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孩子也对这些细节很敏感,并且可以广泛地从他人所说的东西中学习。这与人们的一般想法是吻合的,即跟孩子讲话、给孩子读书是有好处的。

1 依恋模式决定孩子更相信谁

因此,一个稳定、安全的爱的基础要比与父母说话的细节更重要。

2 你的孩子为什么不信你的话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对与他人交谈时的更多细微之处变得敏感。孩子可以感知到别人在说话时有多自信。如果两个人提出相互争论的观点,那么即使是3岁的孩子9也会选择相信那位说话时更有自信的人。如果4岁的孩子10听到一个有知识的人提出什么主张,相比那些无知的人,他们更有可能相信这位有知识的人。而5岁的孩子11则会考虑到更具体的知识分类,他们更可能相信医生对医学的评价,或者工程师对机器的评价。

年幼的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轻信别人,更容易让说话者在这种不确定中获益。但即使是4岁的孩子也并不是简单地相信别人,他们会通过观察这个人有多自信来区分他们的可信程度。

但是当说话者自信且知识渊博的时候,孩子们看起来很矛盾,他们只有一半选择了“正确的”积木块。他们在不确定时,似乎更相信自信的人。

他们相信之前正确过的人,正如他们相信自信或知识渊博的人,或是专家,或是他们最爱的人一样。

孩子就像海绵,但他们并不是随意的海绵,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们就会判断其他人是否可信和可靠。随着他们越来越了解别人,也学会了调整自己相信或者怀疑他人的程度。

3 孩子知道虚构和假想不是现实

孩子会通过倾听他人来了解真实世界的知识,同时也会学到这个世界不真实的一面

孩子从18个月大的时候起,就本能地沉浸在梦幻般的假想游戏中。这个能力出现在这个年龄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但它可能与开始说话有关。

对于成年人而言,虚构和想象的世界具有哲学家称为不同的本体地位,是与事实和现实世界不同的存在方式。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是最小的孩子,其实也很擅长感知这些可以使历史、事实和现实从幻想和虚构中区分出来的微妙线索。

在现实世界中,真实的原因会有真实的结果;而在虚构的可能世界中,可能的原因有可能的结果。

孩子似乎也发展出了对第三世界22即超自然、魔法和宗教领域的欣赏。但是他们只有在对事实和历史、想象和假装有了更基本的了解之后才能做到。正如许多成年人那样,孩子也开始相信第三世界的这些可以与现实世界共存,而这是虚构和想象世界做不到的。

孩子对成人之间是否达成了共识很敏感

与孩子相比,成年人实际上可能更相信巫术。

4 永无止境的为什么,是在寻求好的解释

孩子从自己周围的人身上吸收了大量的信息,但他们并不仅仅是被动地做到这一点的。相反,他们会根据周围人行动时的细节来区分这些细微的不同。孩子更加主动地掌控着自己的学习,他们在寻求信息26的同时,也会吸收它们。

孩子对自己的问题是否被充分地回答非常敏感。他们回应一个不太明确的答案或者没有答案的方式就是问另外一个问题,或者重复刚才问的问题。直到他们得到一个有用的回答,才会表达认同,然后用下一个问题去详细阐述、区分或者问更多的细节。

5 “为什么”的最佳答案是揭示因果关系

多项研究都表明,当孩子在解释事件时,33即使只是解释给自己听,也会让他们对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描述机器的孩子则更多地记住了那些负责装饰的零部件,也就是对机器的运行没有实际作用的部分。相反,解释会让孩子把焦点放在与机器的工作原理相关的信息上,也就是那些告诉他们怎么使机器工作的信息,即使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忽略不太重要的信息。

孩子不仅需要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理解因果关系,35才可以从一个更深入、更广泛的角度理解这个世界,也就是说,这些信息可以促进他们未来学到更多的知识。

年幼的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是坚持不懈的,他们会一直去寻找他们想要和需要的信息。

6 你的解释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

结论是成人的说话方式会影响孩子对不同类别的思考,甚至就连相当细微的地方也会影响孩子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事实上,那些细微的地方可能对影响孩子如何思考尤其有效,甚至比更明显、直接的教学方式更有效。

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会尝试透过表面去了解事物更深的本质。事实上,孩子犯错常常是因为他们非常努力地在寻找事物的本质,38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本质隐藏其中。

孩子也会逐渐形成自己关于社会的本质主义观点,44但那将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当他们还比较小的时候,他们看待性别、种族甚至语言的类别就像他们看待鸭子和狗的类别一样。他们会认为社会类别是固有的、深刻的,也是不变的。

本质主义也可能来源于孩子在了解周围世界因果关系时的驱动力。如果你想预测一只动物或者一株植物会做什么,或者你能拿它做什么,从它的本质去思考也许要比只观察它的表面特征要好。

即使是24个月大的孩子似乎也会逐渐从通用语言转变到本质主义类别上,

孩子使用通用语言的频率和他们的母亲使用通用语言的频率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结果是,孩子如果听到的是通用语言,就更可能给出本质主义的回答。

成人讲话方式的微妙变化也影响了孩子对zarpie的思考方式,同时也影响了孩子谈论现实中的鸭子和松鼠的方式,以及真正的男孩和女孩。

7 孩子对你的信任胜过一切方法

成为一位稳定且可以提供可靠学习资源的照顾者要比成为一位直接教导式的照顾者更有价值。在依恋关系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孩子在获取知识时会根据不同的人和他们对这个人的感受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关系里最基本的信任要比教学方法更重要。

06 边玩边学

婴儿可能比成年人更适合做科学家。成年人总会关注那些已知的东西,而忽略那些可能会动摇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的东西。

玩耍在社会性动物中尤其常见,这些动物的童年期都相对较长,父母投入较多,它们的大脑也较大,比如我们人类这样的动物。几乎所有有长时间童年生活的动物都会在童年时期花很多时间玩耍。

玩耍就像童年一样,是建立在环境的安全性与内心的安全感基础之上的。

1 打闹是一种社交演练

幼时的玩耍经验不仅会促使大脑产生这些化学物质,还会使大脑对这些化学物质更加敏感,7从而有助于保持大脑的可塑性。

2 聪明的动物对一切都感兴趣

聪明的动物对一切都感兴趣

在各年龄阶段几乎所有的大脑发育测量中,那些有东西可以玩的老鼠都发育得更好。它们的大脑比其他老鼠的大脑发育得更大,有更多的神经连接和更大的前额叶区域。就像活蹦乱跳、打打闹闹的老鼠一样,它们大脑中产生的有助于学习的化学物质要比在普通笼子里长大的老鼠多。同样,玩玩具似乎也有助于大脑的可塑性。对其他动物来说也是如此,比如猴子。

幼鸟能有机会玩弄叶子和树枝,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成功的和失败的,聪明的和愚蠢的。这使它们能够发展出在成年后非常引人注目的高智商行为,至少在使用棍棒方面如此。

哲学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曾将哲学思想家分为狐狸和刺猬10,这是基于古希腊诗人阿尔基洛科斯(Archilochus)的一句名言:“狐狸知道很多事情,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小鸡就像刺猬,它们知道一两件大事,掌握得非常好,而且它们很早就知道。乌鸦就像狐狸,可以学到很多新东西。

3 玩玩具就是在做科学实验

当你让一个学龄前的孩子独自玩一个有趣的新玩意时,他们很自然地会将它把玩一番。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孩子的把玩方式刚好就能让他们得到弄懂这个新玩意所需的信息,对这些孩子来说,玩耍就是做实验。

抱有“中心理论”的孩子更喜欢探索支点偏离中心时的情况,换句话说,当信息与他们已知的理论相矛盾时,他们玩得更多。当支点正好在中间便达到平衡的时候,由于正如他们的预期,他们就不那么感兴趣了,而是更多地去玩那个新玩具。

优秀的科学家应该对与自身理论相矛盾的证据更感兴趣,而不是对能够证实自身理论的证据更感兴趣。

当婴儿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会看得更久一些

这些实验表明,婴儿可能比成年人更适合做科学家。成年人经常受到“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的困扰,我们会关注那些已知的东西,而忽略那些可能会动摇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的东西。

4 假装是人类独有的玩耍方式

孩子从一岁起就会假装,在三四岁左右达到顶峰。

如果孩子不会因为困惑而假装,他们为什么要假装呢?其实,假装与人类的另一种特殊能力密切相关,即假设或反事实思维能力,即思考世界可能存在的其他方式的能力。反过来,这也是人类强大的学习能力的核心。

5 反事实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之源

贝叶斯学派认为学习本身很像科学进步的状况。我们会考量一系列不同的假设对世界如何运作的不同描绘。有些假设可能比其他假设更有可能是正确的,但没有一个是绝对正确的。当我们说相信一个假设是正确的,我们真正的意思是,到目前为止,这是我们最好的猜测。

探索新发现的第一步是发现你目前的假设是错误的。但这一过程还有另一个阶段,即穷尽思考其他假设。

用这种反事实的方式思考对成年人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力量。反事实思维对了解世界至关重要。为了学习,我们需要相信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可能是错误的,并想象世界将会如何不同。

大多数孩子不仅会假装,他们还在假装的前提下进行了巧妙的阐释。

让孩子先行假装可以让他们在之后的反事实推理中表现得更好。

6 爱假装的孩子善于弄清别人怎么想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问题是弄清楚别人的想法。心理理论,顾名思义,就是找出他人的欲望、感知、情感和信仰的能力。这很可能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学习种类。

对于成年人来说,小说和戏剧就相当于假装游戏和假想同伴。研究表明,阅读小说和假装有同样的优势。读过大量小说的人总是更善解人意,更善于理解他人。2

7 玩耍教会我们如何应对意外

嬉戏打闹的玩耍可以帮助动物和孩子与他人互动,探索性游戏可以帮助动物和孩子了解事物是如何工作的,而假装玩耍可以帮助孩子思考可能性并理解别人的想法。

最好的办法是给机器人一个玩耍的机会,让它随机地尝试不同的动作并计算出结果。

玩耍可以让孩子们随机多变地尝试一系列的行为和想法,然后计算出结果。

玩耍所带来的礼物是它教会了我们该如何应对意外。

8 “玩”就很好玩,不需要理由

“玩”就很好玩,不需要理由

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孩子对他们所受的教育非常敏感,但教学似乎阻碍了孩子去发现玩具所能提供的一切其他可能性。孩子更愿意模仿老师,而不是自己去发现事物。

自发性玩耍的本质是没有指导且有很多种可能的。

并不是成年人为孩子建构知识,相反,成年人需要为孩子建造一个支架,这个支架能帮助孩子自己建构知识。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让孩子自发、随机、自主地玩耍有助于他们学习。但进化故事的另一部分是,玩耍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满足的乐趣,它是父母和孩子快乐、欢笑的源泉。如果没有其他理由,玩耍时的纯粹乐趣就足够了。

07 边练边学

成年人通常认为大多数学习是教学的结果,而探索式的自发学习是不常见的。但实际上,自发学习更重要。

学龄前孩子的进化任务是尽可能广泛地探索各种可能性。这种探索让孩子发现了关于世界如何运作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将在他们成年后支撑起他们做事情的能力。

1 学徒训练是历史主流教育方式

学龄孩子像更小的孩子一样会观察和模仿。但当他们与技能熟练的成年人在一个不断尝试和犯错的独特循环13中互动时,他们会学得特别好。

2 目标导向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新发明

有很好的证据表明,在学校里的阅读课上表现如何,最好的预测因素是孩子在家里听到了多少语言,18以及他们看过多少书。但是掌握诸如阅读、写作和算术等学术技能本身并不是目的。它们只是发现新东西的一种手段。

3 从探索式学习到掌握式学习

在从童年早期到中期的转变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从一种更广泛的注意力转移到一种更集中的注意力上。将孩子从单纯的探索式学习转移到掌握式学习的大脑变化也同样改变了孩子关注事物的方式。19

4 学校就像专注力竞技场

包括学龄前孩子在内,越来越小的孩子被诊断患有ADHD,而且正在接受药物治疗,这一事实尤其令人不安。集中注意力可能是成长的一部分,但广泛的注意力是童年的一部分。这本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5 学校教育应该服务于不同类型的孩子

学校应该是孩子能够真正持续地发现和发挥能力的地方,应该是孩子能够掌握真实世界技能的地方,应该是孩子能够掌握诸如阅读、写作和算术等学术技能的地方。问题在于如何让孩子丰富多样的天生学习能力适应这些不同的学习目标。

我们应该从整体上评判学校教育的好坏,而不是以每个孩子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如何。我们可以参观教室,以此来评估那里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比如老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反应是否不同,而不是依靠单一的考试分数。

6 重要的学习发生在教室之外

重要的学习发生在教室之外

孩子在学龄期最伟大、最具挑战性的转变就是从以照顾者为中心的生活过渡到以同伴为中心的生活,这些同伴包括朋友和敌人、领导者和追随者,以及将会主宰我们成年生活的爱人和竞争对手。

孩子们的假装游戏也在发生变化。当年幼的孩子们用想象中的朋友来探索心智的可能性时,学龄孩子们则通过创造“异想世界”来探索文化和社会的可能性。

富裕家庭的孩子生活在学校的教育和被控制的世界里,而贫穷家庭的孩子则生活在一个混乱而被忽视的世界里。

7 青春期:游走在冲动与控制之间

青春期就像童年早期一样,注定会是一个创新和变革的时期。不同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将要体验的不再是置身于童年保护期的安全环境中探索世界。相反,青少年要做的是离开受保护的环境,真正靠自己去采取行动。

青少年最需要的是社会性奖励,尤其是同龄人的尊敬

08 科技与孩子的未来

To be a parent, is to be a bridge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为人父母是成为一座桥梁,沟通起过去和未来。

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经常处在流行文化变革的前沿。

文化传播里的一个悖论是,成年人是天生的顺从者,他们倾向于采用其他大多数成年人都会采用的行为;而创新指的却是那些少数人刚开始做的事。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更有可能采取各式各样不寻常的行为,这确保了各种古怪的发明得到保存和传承。

1 “阅读”是门新技术

把文字这种看似随意的符号变成让人身临其境的体验正是人类大脑最神奇的地方之一。神奇之处在于,大脑的阅读能力是人类最近才有的创新。我们的大脑起初并不会阅读。8

。如果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读书,那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阅读能力。

2 步入电子屏幕的世界

几乎在每一种新技术普及之前,人们都会报以过分夸张的焦虑或期待。但当它真正普及之后,人们又几乎注意不到它,并理所当然地默认它的存在。

3 科技之于孩子,就像阅读之于我们

孩子大脑14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的运作方式则完全不同于成人。年轻的动物和人类有着分布更广的胆碱类神经递质,这让他们不需要专注和计划就能学习了。一切新鲜的事物,无论是多么令人惊讶的,还是看似无用的或杂乱无章的,年轻的大脑都能让孩子轻松地掌握这些庞杂的信息。

4 让时代的棘轮徐徐向前

这一代年轻人用社交媒体做着年轻人们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建立自己与朋友和同龄人的联系,疏远他们的父母,搞暧昧、聊八卦,还有霸凌、反叛和尝试各种新事物。

真正的问题却是大多数父母都没有想到的,那就是LED屏幕会损害睡眠,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会受到它的影响。

现在这些对着机器娃娃哭闹的孩子真的与狄更斯时代哭着要洋娃娃的孩子不同吗?孤单的寡妇与聊天机器人对话又和过去看着照片和死去的丈夫说话有什么区别呢?虚拟世界中的浪漫又和加拿大的禾林出版社出版的书中的浪漫有何不同呢?

互联网会让人丧失专注力,这是对互联网的另一个担忧。对成年人来说的确如此,因为已成年的我们专注力有限,保持专注的模式也很难改变。

5 网络世界的希望与迷失

悲观主义者描述的这种矛盾情绪也代表了人们对城市的复杂情感特征:游走在好奇与兴奋的希望,以及孤独与异化的迷失之间。

6 给孩子一个世界,让他们重建

父母,特别是祖父母,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给下一代提供文化历史感和延续性。如果失去了和历史的联系,那我们的下一代就会失去很多东西。为人父母,而不是教养子女,是成为一座桥梁,沟通起过去和未来。

尾声

1 养育孩子的意义

养育孩子是人类工程中最根本、最深刻、最宝贵的一部分。它不是做木匠活,誓要将孩子按照明确的模样去雕琢。相反,为人父母就像在园子里种花,旨在提供一个营养丰富、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各式各样的鲜花茁壮成长;旨在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强大、多样的生态系统,让他们自己创造具有无限可能的未来。每一对父母和子女之间都会形成非常特别的爱,这是一种长期、奉献的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永远不要假装那些你没拥有的是不值得的。

2 个人选择与公共政策

父母对孩子的特权和责任正是亲子关系为何如此吸引我们的原因。

3 资源从哪里来

根据最新的统计,在美国养育一个孩子平均需要花费24.5万美元,7这还没有算上读大学的钱。

父母和孩子会因此受到双重的束缚。父母要么放弃工作,即放弃筹集资源的手段来照顾孩子,要么想办法获得足够的钱,作为请他人照顾子女的报酬。无论哪种方式,都不可避免地意味着照顾孩子的人在美国是收入最低的。

在看来,全职妈妈的缺点非常明显,这导致女性不能体验到事业带来的满足感,也使得妇女和孩子完全依赖于男人,让她们变得十分脆弱。同时,这也将男人与孩子以及对孩子的照顾隔离开了。

大多数文明国家已经采用了一套大家都很熟悉且直接的解决方案,他们都认识到,为孩子提供成长资源不仅是亲生父母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这些政策就是诸如产前护理的普及、护士的家访、男女带薪育儿假、普遍和免费的学前教育、直接对父母进行补贴等,它们在道德上和实际效果上的好处也不必多说。

幼儿园应该是给孩子提供养料的花园,让他们不论贫富都可以在其中茁壮成长。与许多中产阶级父母脑海中所想的相反,幼儿园并不是雕琢孩子成功的第一步,也不应被当成为孩子上学所做的准备,因为养育孩子并不仅仅是为了要让他们在各种奇怪的考试中获得高分。

4 老人与孩子

养育孩子长大的过程是非常特别的,没什么能和它相比。

我们无法为自己所爱的人提供一个有尊严的归宿,同时担心这是否也会是我们未来的命运。

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和提倡照顾孩子和老人的内在价值,让这些基本的行为受到认可和支持。就像带薪育儿假一样,社会也应该为照顾老人提供带薪休假。就像社会已经正式认可,工作有时需要给孩子让步,社会也应认可,工作有时也要给老人让步,满足人们照顾父母的需要。

5 玩耍的价值

童年的进化意义是为变异和创新的蓬勃发展提供保护。玩耍就是最突出的体现。玩耍本身恰恰是一种没有明显目标或结果的活动,但它却让我们探索各种不同的方案,各种运动、行为、逻辑和想象的可能。玩耍的本质是探索,而不是运用。因而它能成为童年的特征,这并不是巧合。

我们为孩子提供各种玩耍的空间和资源,并不指望玩耍能马上给我们带来回报。对科学家、艺术家还有其他所有探索人类可能的人来说,我们都应该抱有类似的态度。

后记 为人父母是在一系列矛盾中寻找平衡的艺术

好的父母会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童年期不断尝试和探索全新的生活和存在方式,让他们勇于冒险。风险只有在事情变坏之后才能真正被称为“风险”。如果孩子没有机会失败,那我们作为父母就不成功。同样,好的父母也会支持孩子以自己未曾预料到的方式去获取成功。

译者后记 别再“焚琴煮鹤”你的孩子了

最重要的心理内核,却是父母最不重视的,而最容易在人生中学习、改变,并且受到心理内核和特质风格严重影响的外在表现,却仅仅因为最容易被评估,就得到了父母最大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