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1.1.221219 关于笔记大小的思考

国外有知识管理的爱好者,针对一个笔记的大小进行了讨论,具体可以参考这里One-Size-Fits-All How to Take Big Notes and How to Take Small Notes

小卡片的使用场景:创新

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比较推崇的是原子化的笔记,即小笔记,类似一张明信片的大小,这种笔记,希望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积累,每个卡片一个知识点,类似乐高的积木一下,通过最基础的形状组合成各种复杂的建筑。

这种场景目前很适合碎片化的场景,比如时间管理、阅读一篇文章,每次的阅读都是一个主题的一部分,没有像书一样的从头到尾进行系统的讲解,我们永远不知道本次的阅读,到底会汇聚到哪里,这个时候,就用小笔记,让其自然发展,一周或者一个月review一次,最终输出一篇篇可以任意组合的文章。

推荐的工具是:滴答清单和cubox,当然obsidian也ok,只是移动端的输入体验不佳

大笔记的使用场景: 特定项目或者主题输出

当自己要针对一个主题项目进行综合性的输出时(项目汇报、主题研究),就需要从上而下的规划,然后不断的填充内容,通过目录的导航,将一件事情讲透,需要采集各种信息在一个页面进行组织,这种软件就:对排版就很重要,需要支持各种丰富的内容。

但是不需要标签系统,对目录或者Moc链接要求比较高,还要支持团队的协同,共同评论和编辑。

这种场景比较推荐的软件是:腾讯文档、飞书,当然还有传统的word,wps,以及专注知识库的应用:印象笔记、语雀、notion等等。

总结

笔记的大小,没有好坏,但是要根据不同场景的选择不同的形式和软件,切莫追求All in one的产品。 宣导all in one的产品,切莫使用,四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