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作者:成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序一 准备好,在临界点爆发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
序二 术从简,道从心
“跨界”是一种多角度观察的能力,多角度学习的能力。
自序
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
但是,正是这些努力和付出,才让我自己能够找回自己:我不是在写书,我是享受尽力帮助别人的乐趣与成就感。
引言 什么是知识?
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有深度的认知能力是这样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遇到每个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我们一生就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因此,现在的我,在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我的做法是: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乔布斯在生前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难道聪明人没有尊严?不是,是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非常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或者,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那么,回顾工作具体要怎么做呢?我将回顾分为三个层次:周/月度回顾,主要是微观层面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激发;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为什么临界知识能四两拨千斤?
为什么临界知识能四两拨千斤?
第一个假设:很多时候,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你的优势就是那些让你感到自己很强大的事。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刻意练习至少有两方面的重复: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查理·芒格说:“不能界定边界的能力,称不上真正的能力。”
复利效应
那到底什么是“复利”呢?我认为,复利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概率论
我们应当养成这样一种思考方式:过去的每一件事情的结果,是众多可能的结果之一。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也将有无数种可能的结果。
黄金思维圈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进化论
我认识到,要存活下来就必须采取积极行动。我父亲的经验就是:如果你在那些规则已经不适用的地方遵守规则的话,你就死定了。
系统思考
及时反馈,对系统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有时候你成功,不是因为你努力,只是你幸运地处在正确的位置。
二八法则
人脉对我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感,提供情感慰藉;第二,信息,提供信息情报;第三,能力,分享资源能力。
安全空间
1.由于幂律分布定律,小概率事件会造成极端严重的后果。2.为了避免此前的努力付之一炬,我们应该构建安全空间,保证复利效应持续起作用。3.为了构建安全空间,我们可以从三个思路出发:(1)设计冗余备份,保证系统正常运作。(2)提高决策质量,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概率。(3)提升系统的反脆弱性,增强系统对极端事件的应对能力。
临界知识的综合应用
任何一个工作,都有高产值环节和低产值环节。提高效率的关键,就是找到高产值环节,并集中精力保证它的质量,而把低产值的环节外包出去!
结语 认知优势的未来
深度的认知和学习,永远要耐得住寂寞,下得去苦功夫。没有刻意学习的痛苦,就没有一针见血的清楚。
附录 书中提及的重要书籍
附录 书中提及的重要书籍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德内拉·梅多斯,《系统之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丹尼斯·舍伍德,《系统思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乔西·维茨金,《学习之道》,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阿图·葛文德,《清单革命》,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保罗·拉克哈特,《一个数学家的叹息》,台北:经济新潮社,2013年。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鹅》,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年。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随机漫步的傻瓜》,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反脆弱》,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顾准,《顾准日记》,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佐藤传,《晨间日记的奇迹》,佛山,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布兰佳·约翰逊,《一分钟经理人》,佛山,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窘境》,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罗纳德·博特,《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年。
致谢
无论外面有多大的困难,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
你的真诚、内心平静、真实地做自己的方式,深深地影响了我。
最贴心的女汉子,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的孙筱颖,是我最要感谢的战友
谢《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三节课创始人、我的价值观共振好友黄有璨兄弟给我提供了很多的精神支持,他的新书《运营之光》给我很多启发。
北京京都风景生态旅游规划设计院
最后,感谢所有阅读这本书的人,你们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