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让大脑自由》 原文笔记

#原文笔记 #大脑

推荐序1

12条定律,让大脑更聪明

尽管今天人类已经可以通过哈勃望远镜探索遥远的外太空,但对于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如何让大脑更好地为自己工作,很多人却不甚了解

“越运动,大脑越聪明”

释放天赋,重新开始,开放人生智慧。

推荐序2

走过迷雾地带

30秒,对神经细胞来说,已经很漫长。神经元之间通过一种叫突触的结构密切联系,然而,绝大多数时候它们并非“手手相牵”,而是通过释放一种化学物质来维持彼此之间的信息传递,亲密却保持着微妙的分寸。在0..1毫秒级的时间里,两个神经元之间就完成了一次耳语。

我们是谁?什么是意识?我是如何成为我的?

记忆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梦是什么?爱是什么…

记忆的读出具有情景效应,在一个环境里记下一段东西,换到另一个迥异的场景就相对不那么容易复述出来。这么一说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考试前熟悉考场那么重要。

现状似乎就是这样,人们熟悉神经元层面的事,也似乎能描述清楚大脑在整体上是怎么表现的,但在两者之间,有大片的迷雾有待拨开。

前言

人人都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大脑

12条大脑定律

没有处方

返回丛林

尽管当大脑在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是不能同时进行多任务操作的,但是我们却都尝试过边开车边打手机;虽然处于紧张状态下的大脑工作效率会明显下降,但我们却还是创造出了高压的办公室工作环境;学校设计成现在这样的结果就是让真正的学习不得不发生在家里。

运动可以提高人类脑力的原因(大脑定律1)

我想通过本书尝试抵制社会上流传的种种神话,如“莫扎特效应”[插图]、左脑/右脑人格[插图],为了让孩子进入哈佛大学,在他们还在子宫里的时候给他们听语言录音带,等等。

在一个不稳定的室外环境下生存,人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大脑的主要功能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我称这为大脑的性能图。

类似教室这样的教育环境、类似办公室小隔间这样的职场环境,都是有违天性的,不适合人类大脑充分发挥功能。如果你想做些变动,可能要把它们通通拆掉,然后重新开始。

定律1 越运动,大脑越聪明

适者生存

你会像吉姆还是会像弗兰克那样变老

体育运动的筑路意义

东山再起

一些想法

本章小结

定律1 越运动,大脑越聪明

所以,这很难不让人发问:“运动与头脑机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答案是肯定的。

这意味着我们神奇的大脑是在人类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不是在懒洋洋地躺着的过程中进化的。

人们可以感受到他思路清晰,有着不可动摇的见解,并努力打破思维定式。

与那些习惯不动的人相比,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导致某些人在认知操作方面有惊人的提高。在衡量长期记忆、推理能力、注意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所谓的流动智力(fl uid intelligence)[插图]任务的一些测试中,运动爱好者比“沙发土豆”们的成绩好得多。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一组儿童接受了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的慢跑训练。12周后,与慢跑前相比,他们的认知能力有了显著改善。当锻炼活动停止后,他们的成绩直线下降,回落到实验前水平。

实验室中的黄金标准似乎是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增加一些力量训练,你将获得更多的认知益处。

运动能够调节三类神经递质的释放,这三类神经递质与维持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它们分别是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那些处于体育活动低级别的个体往往认知能力较差。他们的流动智力,即要求即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受到久坐生活方式的影响而遭到损害。

运动能改变儿童。体质好的儿童在识别视觉刺激方面比喜欢久坐的儿童要快得多,也表现出注意力更加集中。脑激活研究表明,体质好的儿童和青少年能够为一项任务配置更多的认知资源,并且可以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事实上,在任何时候,人类的大脑都不能同时启用超过2%的神经元,超过这些,供应的葡萄糖会被迅速消耗掉,人就会昏过去。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一点:体育活动对认知有益。

我深信,将运动整合到8小时的工作和学习中不会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它只会让我们变得正常。

运动让你的肌肉和骨骼更强壮,从而提升你的力量和平衡性;运动可以帮助我们调节食欲,调节血脂,降低我们罹患十多种类型癌症的风险,它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系统,平抑压力的毒副作用(参见定律8);运动改善人的心血管系统功能,从而减少人类罹患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的风险。再加上运动带来的智力上的好处,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可以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的灵丹妙药了。

运动恰恰是最有可能提升认知能力的方法,停止体育锻炼以期争取时间让学生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无疑是在饮鸩止渴。

开始的时候,这种奇怪的混合活动让人很难适应,而坚持下来,现在我终于适应以每小时1.8英里的速度健走的同时自由操作电脑了。

有规律的运动可以提高、甚至显著提高被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流动智力甚至记忆力。

运动使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脑,为大脑带来丰富的葡萄糖作为能量,同时还能带走氧气吸附遗留下来的有害电子。运动也能刺激蛋白质生成,促使神经元彼此连接。

定律2 大脑一直在进化

一个手边的特征

生存新定律

爵士的重复乐段

站直了

认识你的大脑

请你帮我挠挠背

感受它

本章小结

定律2 大脑一直在进化

人类可以虚构出并不存在的事物。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类,是因为我们能够想象。

人类的伟大成就看起来主要与讨厌的天气变化有关。

当时的气候变化有一个特点,就是一种被称为金发女孩式效应(Goldilocks Effect)[插图]的现象,表现为变化既不过于强大,也不过于微小,而是刚刚好。

人类大脑的两个强大特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两大特征分别是:存储大量知识的数据库与即时利用数据库的能力。这两大特征,一个让我们知道我们在什么时候犯了错误;另一个让我们从错误中学习。

海马体(hippocampus)。海马体将人类的短时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

本章小结定律2大脑一直在进化● 我们的头颅里不仅只有一个大脑;我们有三个。首先介绍“蜥蜴脑”,它控制着我们的呼吸,然后我们还有一个和猫的大脑一样的大脑,在这两部分大脑上面覆盖着一层类似吉露果冻薄薄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皮层,它是人类大脑的第三个组成部分,也是强大且“人类特有”的大脑。● 天气的变化瓦解了我们祖先的食物供应,他们被迫从树上下来,到大草原上生活。之后,人类通过适应变化本身接管了地球。● 从四条腿走路到两条腿直立行走在大草原上,这节省了能量,让人类的大脑得以发展得更加复杂、精密。● 象征推理是人类特有的一项才能。这种能力可能出于我们需要了解彼此的意图、动机,它使人类在一个小团体内的协作成为可能。

定律3 每个大脑都不同

煎蛋与蓝莓

畅游几圈

极端的重建

需要装配

詹妮弗·安妮斯顿神经元

你生活的街道

大脑映像

一些想法

本章小结

定律3 每个大脑都不同

身体能力超强的人在自己专心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上会失败,这听起来似乎很荒唐,但乔丹甚至不能胜任小职业队棒球联盟比赛的事实,却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

乔丹最终又回到篮球赛场,继续从事他大脑、肌肉比其他任何人都适合的运动,上演了其惊人的篮球生涯又一个传奇续集。

一个普通成人的皮肤重量约为9磅,其表皮细胞实际上都处于死亡状态。这些细胞的作用就是为人体内其他细胞遮风挡雨,从而确保其他细胞正常发挥作用。准确地说,人类露在外面的每一寸的皮肤几乎都已经死了。

坎德尔发现,当人在学东西时,大脑中的通路发生了变化,“人类哪怕只是学习一条最简单的信息,也会涉及参与这一学习过程的神经元结构的物理改变”。广泛来讲,这些物理变化导致了大脑功能的组织和重组。真惊人!大脑在不断学习新东西,也在不断重新塑造着自己。

人类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实际上都会改变大脑的样子。你可以通过演奏乐器或从事某项运动等来塑造或重塑自己。

人类大脑最大的施工程序要到我们20岁出头时才能完成,一些微调要一直延续到40多岁。

如果我们能有一双透视眼,可以看穿这些孩子们的头骨,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些孩子的大脑和他们的身体一样发展得不均衡

大脑对外部输入非常敏感,它们的实际结构取决于它们所处的文化。

每个人都有一个海马、一个脑垂体以及这个星球上最先进的电化学思想存储器——皮层。

加德纳认为,他已观察到至少7种类型的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音乐 /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以及自知/自省智能。

奥杰曼在手术之前无法预测大脑某个精确区域的功能,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构造的大脑。每个大脑不仅在结构上存在不同,在功能上也是不同的。例如,我们每个人大脑中存储语言的区域是不同的,从名词到动词再到语法,我们利用大脑的不同区域存放语言的不同成分。双语人群甚至不在相似的地方存储两种语言。

首先,脑谱图自幼时就已建立,并自始至终保持稳定。

掌握先进心理理论技能的人,是成为信息有效传播者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日常生活中你做了些什么,学习了什么会实质性地改变你的大脑——你的所学所做对大脑进行了重新塑造。

定律4 大脑不关注无聊之事

请大家注意一下

紧急警报

一些想法

本章小结

定律4 大脑不关注无聊之事

大脑对某一特定刺激越集中注意力,关于这个刺激物越详细的信息就会被大脑编码并保留。

这一事实说明了教学、商业面临的当务之急是找到一种方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并将这注意力维持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

我们对什么事情、事物关注,往往受到记忆的深刻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以往的经验预测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大脑不断扫描感官视野,不断评估事件潜在的兴趣或重要性,对重要的事件给予额外的注意力。

他的理论有时被戏称为“三位一体模式”,波斯纳假设,我们之所以注意到某些事情,是因为我们大脑中存在三个可分但又可以被完全整合在一起的系统。

与中性事件相比,人们往往更容易记起那些引起情绪反应的事件。

情绪冲击事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体验完全不同的事件,另一类是体验完全相同的事件。

不管你是谁,大脑对以下问题都非常关注:“我能吃它吗?它会不会吃我?”“我可以与他交配吗?他会不会与我交配?”“我以前见过它吗?”

情绪唤起将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经历的“要点”身上,而忽视了周围的细节。

当然,在职场和学校,细节知识往往是制胜的关键。有趣的是,我们可以以我们对要点的这种依赖为基础,找到如何记住某一经历细节的策略。

无论你是服务员还是脑科学家,如果你想理解记住某些项目,请不要从细节开始,先从核心理念出发,并按照层次方式,形成围绕这些较大概念的细节。

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工作过程中被打扰,那么他需要比原来多50%的时间才能完成任务。不仅如此,他出错的概率增加了50%。

定律5 短期记忆取决于最初几秒间

记忆与巫术

记忆去哪儿了

分割成小块

自动变速还是手动变速

编码测试

电子幻灯片

破译代码

一些想法

熟悉的场景

本章小结

定律5 短期记忆取决于最初几秒间

这种类型的记忆包括四个步骤:编码(encoding),存储(storage),检索(retrieval)和遗忘(forgetting)。

这意味着我们对世界所知的大多数内容要么来自于我们第一手的体验,要么来自于二手的经验。

记忆,似乎不仅使我们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也使我们真真正正地成为人。

他还揭示了,人类只需通过以固定的时间间隔重复信息的方式,就可以增加记忆的生命周期。某一特定记忆经过越多的重复循环,就越有可能在人类记忆中留存下来。现在我们知道,每次重复之间的时间长短是将暂时记忆转化为持久记忆形式的关键一环。分步学习大大优于集中学习。

涉及自觉意识的记忆和不涉及自觉意识的记忆,也就是可以表述的记忆和不可表述的记忆。

表述性记忆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4个连续的步骤:编码、存储、检索和遗忘。

从生理角度看,编码是将外部能量源转换成大脑可以理解的电子模式过程。

这种编码形式需要有意识的、燃烧能量的注意力,它被称为控制加工(effortful processing)。信息似乎根本没有被绑在一起,还需要大量的重复才能记住,然后才能像自动加工那样方便检索。

在学习时刻,我们对信息的编码越精细,形成的该信息的记忆就越牢固。

处理每个单词含义的那组总是能记住比仅辨识单个字母结构的那组多2~3倍的单词数量。

将某个东西弄得更精细就意味着把它弄得更复杂,这对记忆系统来说应该更费力才对。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事实:更多的复杂性意味着更好的学习。

一个人应该如何利用理解信息含义的方式来改善学习呢?一个最简单的手段就是举例说明,大量使用信息所包含的现实世界相关的例子,不断用有意义的体验刺激主要学习点。

口试的项目以口头的方式来学习,而不是通过温习书面材料的方式学习。

如果你能够复制你在记忆某个事情时的周围环境,你可以提高记起这个事情的概率。

定律6 长期记忆取决于有规律的重复

固化

留意缝隙

重复

移动中的记忆

遗忘

一些想法

本章小结

定律6 长期记忆取决于有规律的重复

贝德利因为描述了工作记忆的三成分模型:听觉、视觉和执行而蜚声学术界。

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可以将一种形式的记忆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将短时记忆痕迹转换成较长、扎实记忆形式的过程被称为记忆固化。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当以前的固化了的记忆被从长期记忆系统召唤到意识中时,它又恢复到以前易变、不稳定的状态,就像刚刚被输入工作记忆中一样,这些记忆需要被重新加工,才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形式内。

研究人员已经将检索机制理顺为两个通用的模型:一个是被动想象的图书馆,另一个是主动想象的犯罪现场。

为了使一个故事连贯,大脑会乐于插入一些虚假的信息,这种想法强调了大脑的一个令人钦佩的愿望,它要将困惑和混乱的世界变得有条理有组织。

记忆可能无法在学习的时刻被固定下来,但是通过在特定时间间隔进行的重复,记忆是可以被固定下来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一个事件发生之后,立刻思考或者讨论这件事,有助于增强对这一事件的记忆,甚至能够决定形成记忆的种类,这种趋势对执法专业人士极为重要

总的说来,重复和记忆之间的关系是很清楚的。如果你想在日后回忆起某信息,那么就有意地将自己反复暴露于该信息之下。如果你想在将来可以高品质地回忆起某个信息,那么要有意地将自己反复暴露于被更精致加工后的信息之下。如果你想将来的回忆尽可能鲜活,那么就在固定的时间间隔,有意地将自己反复暴露于更精致的信息之下。当新信息被逐步纳入存储库,而不是一股脑地一次将它们塞进去时,这个时刻学习的效果才最好。

持续增加的有限暴露能够导致越来越强烈的反应,这种观点说明了神经元是如何学习新事物的,只有它不被称作浪漫,它被称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一旦一条信息被长期存储,需要多长时间它才能转变成完全稳定的状态呢?或者,我们换个方式来问:需要过多长时间海马才可以与皮层脱离关系呢?几个小时?几天?还是几个月?答案几乎让每个首次听到它的人都吃惊不已。答案是:需要几年的时间。

系统固化,是将不稳定的记忆转变成持久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段时间里,记忆是不稳定的。

记忆最后的安息之地正是最初作为记忆出发点的区域。唯一的区别是时间,而不是位置。

不管遗忘有多少种类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帮助我们丢掉一些信息,而选择记住另外一些信息。通过这样做,遗忘帮助我们征服了地球。

也许从长远角度来讲,我们应该像看待增强免疫力的疫苗那样看待学习,注射第一针疫苗后,要在半年或一年后进行第二三针的补注,所以学习也应该以一年或半年为基础,对信息的关键点进行重复。

记忆在学习发生的时刻还没有稳定下来,不断的重复让不稳定的记忆最终永久地在我们的头脑中安家。

使长期记忆变得更加可靠的方式是,将新的信息逐步输入大脑并在固定的时间间隔温习这些信息。

定律7 睡得好,大脑才会转得好

你管这个叫“休息”

百灵鸟还是猫头鹰

自由地打个盹

睡吧,把问题留在第二天解决

睡眠缺失=智囊流失

一些想法

本章小结

定律7 睡得好,大脑才会转得好

致命的家族性失眠症是一种稀有的人类遗传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20个家族患有此种疾病。

大脑似乎根本就没有睡着,相反,在我们认为的“休息”期,大脑却处于令人难以置信的活跃之中,众多的神经元彼此之间以不断变化的模式噼啪传递着电子命令,实际上与它处于完全清醒时相比,在睡眠期间大脑显示出更有节律性的活动。

做梦让我们每一个人在每天晚上都有机会可以安静地并安全地疯狂一把”。

学者发现,人类经常需要小睡一会儿,而且是在每天的具体时段小睡一会儿。

一些学者认为,夜间的长时间睡眠加上中午的短时间午睡代表了人体最自然的睡眠行为。

另一方面,美国宇航局的一项研究表明,26分钟的小睡将飞行员的飞行操控能力提高了34%。哈佛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证实,45分钟的小睡将被试的认知能力提高了类似的水平,被试的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都有所提高,而且被试将这种高认知能力维持了6个多小时。还有一些研究人员证实,在通宵熬夜前小睡30分钟可以防止当晚出现重大的认知性能损失。

睡吧,把问题留在第二天解决

健康睡眠的确可以明显地改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对特定类型的知识技能来说,睡眠是学习的一个伟大的朋友。

睡眠缺失就意味着心理的缺失。睡眠缺失残害思维,无论你从哪个角度来衡量,都会发现有思维受损的情况发生。睡眠缺失同时会损害注意力、执行功能、即时记忆、工作记忆、情绪、数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一般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最终,睡眠缺失影响手的灵巧性,包括精细的运动控制功能(也许打弹球应该除外),甚至影响到大的运动动作,比如在跑步机上健走的能力。

小白鼠似乎是在学习发生之后的那个晚上巩固了白天的学习内容,打断了它的睡眠也就扰乱了它的学习周期。

这些发现引出了一个爆炸性的观点:某些类型的离线处理在夜间发生。是否有可能我们需要睡觉的原因仅仅是为了暂时关闭外部世界,让我们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资源转移到认知上来?是否有可能我们需要睡眠的原因是因为睡眠让我们能够学习?

一些行为测试可以相当容易地区分个体的睡眠类型是百灵鸟型、猫头鹰型还是蜂鸟型的。

企业雇用的是员工的智慧,那么就应该允许员工将这种智力强势保持在顶尖状态。

睡吧,试着把问题留在第二天解决

睡眠缺失会损伤人的注意力、执行功能、工作记忆、情绪、数学能力、逻辑推理甚至运动灵巧性。

定律8 压力会损伤你的大脑

恐怖与愉快

淹没系统

从打喷嚏到健忘

恶棍,英雄

遗传缓冲区

卸载点

家庭里的压力

工作压力

婚姻干预

一些想法

本章小结

定律8 压力会损伤你的大脑

他创造了术语“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来形容无助感,及其与认知崩溃的关系

对人的身体来说,剑齿虎、高潮和火鸡肉汁看起来非常相似,此时被唤起的生理状态表现出既紧张又愉快的特点。

表现之三:承受压力的人感觉无法控制应激源。

大脑复杂性的许多方面都是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自私目的:活得足够长,以将我们的基因传给下一代。

我们的祖先只是在面对猛兽时有短暂的压力,而现在我们时时刻刻都处于工作、抚养子女、拼命赚钱的压力之中。我们的应激系统不是为了这些压力进化而来的,还不能适应这些。当激素逐渐在我们体内累积,量越来越大,或适量的激素在我们体内停留的时间太久,都会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害。换句话说,这种精密的应激反应系统在长时间高压状态下就会失效,进而造成个体出现一些奇怪的变化,就像通电铁箱实验里的那只狗,或者生活中面对恼人的报告单或成绩评估书的那些人一样。

压力会伤害表述性记忆(你可以描述的一些事情)和执行功能(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某种类型的思考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在学校和职场表现得出类拔萃所必需的能力。

抑郁症是对一系列思维进程失去管理的表现,其中包括记忆、语言、定量推理、流体智力和空间感知。

人类对压力反应的不平衡性。精神病学家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有一些人与其他人相比,他们对压力更耐受。

根据麦克尤恩的观点,就压力本身而言,它既没有害,也没有毒性。外部世界与人类处理压力的生理机能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最终决定压力是否具有破坏性。人体对压力如何作出反应,这取决于压力本身以及压力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另外还取决于人体本身。存在这么一个临界点,超过这点,压力就变得有毒,麦克尤恩称该点为非稳态负荷(allostatic load)。

学生在学校成绩的最大预言者原来竟是学生在家里的情绪稳定性。

压力之下的大脑不能像非压力之下的大脑那样学习,这也是另一条大脑定律。

第二重影响,这些失去创造力的员工同时使公司背负更多的医疗保健费用。

第三重影响,重压之下垮掉的那些员工,如果不是自己主动离开,也会被公司炒掉。

职业压力的完美风暴似乎是两个恶性事实的结合体:(1)对你的期望太大;(2)你对自己是否会表现良好缺乏控制。对我来说,这听起来很像习得性无助。

工作压力影响家庭生活,引起家庭中更大的压力;家庭中的更多压力反过来也造成更大的工作压力,然后这种更大的工作压力又被带回了家里。这是一个自我供给式的死循环,研究人员称之为“工作-家庭的冲突”

通过稳定父母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改变婚姻状况,同时也能够改变孩子。

现在的问题是,人们通常是在应该尽全力工作、出成绩的关键时刻,开始组建家庭。他们正试图在自己压力最大的时刻创造更好的效益。

成功的压力管理绝大部分内容涉及将控制重新带回生活之中

只需定期给员工一条出路,不是工作的出路,而是让他们走出正在经历的压力的出路,社会、企业将会节约大量的成本,还有可能由此产生更多的创造力。

对个体而言,最坏的压力是你感觉对问题失去了控制,感到束手无策、无依无靠。

定律9 大脑喜欢多重感觉的世界

周末夜狂热

感觉是如何整合的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合作生存

学习环节

用鼻子把它找出来

一些想法

本章小结

定律9 大脑喜欢多重感觉的世界

蒂姆患有(如果用这个词恰当的话)一种被称为联觉(Synesthesia)的脑疾病,这是一种感觉混合的罕见心理症状。

他们研究结果对学习的影响构成了大脑定律的核心内容:在同一时刻激发更多的感觉。

在单感知的环境下,学习不会很有成效。

多重感觉并用输入的积极作用远远超过每个单感知输入相加的总和。也就是说,多重感觉并用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对信息额外的认知处理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与以前掌握的信息整合起来

(1)多媒体原则(multimedia principle):与单一的文字信息相比,文字、图片信息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2)时间接近原则(temporal contiguity principle):对应的文字与图片信息同时呈现,要比先后呈现更能令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空间接近原则(spatial contiguity principle):书页或屏幕上对应的词语与画面的临近呈现,比隔开呈现更能使学生学好。
(4)连贯性原则(coherence principle):与学习主题无关的文字、图形与声音等内容最好不要放入学习内容中。
(5)形式原则(modality principle):在学习上,动画加旁白的效果要比动画加文字的效果好。

气味可以唤起记忆。这就是所谓的普鲁斯特效应(the Proust effect)。

气味不太擅长帮助被试回忆表述性记忆,

气味可以在睡眠期间改善表述性记忆的回忆

杏仁核不仅监管情绪体验的形成,而且也管理情绪体验的记忆。由于气味直接刺激杏仁核,所以相当于气味直接刺激情感。

通过不同的感觉提供的多重线索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多重感觉可以提高个体的反应速度,加强个体回忆的准确度,改善个体察觉刺激的能力,使个体的大脑在学习时编码更加丰富

脑成像实验显示这与海马有直接的关系,很有可能是气味增强了离线处理期间的回忆,而这通常发生在睡眠过程中。

作家朱迪思·维奥斯特(Judith Viorst)曾经说过:“力量就是将一块巧克力掰成四瓣,然后克制自己只吃其中的一小块。”

普鲁斯特效应:气味可以唤起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接触到香水气味的人,比没有接触到香水气味的人测试成绩要好,有时是惊人的好。

甚至可以在学生睡着的时候让他们接触到某种气味,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把课堂上的自传体体验(完全是信息的密集转移)与气味联系起来。

一个人必须从真正的多重感觉环境中认真梳理出情景依赖学习

气味具有唤回记忆的不寻常的力量,也许是因为嗅觉信号绕过丘脑直奔自己目的地的缘故。在这些目的地中,就包括那个被称为杏仁核的“情绪主管者”。

定律10 视觉是最有力的感官

好莱坞的游牧部落

意识流

警察与骆驼

视觉幻象

胜过千言万语

鼻子挨了一拳

一些想法

本章小结

定律10 视觉是最有力的感官

视觉处理不仅仅只是协助我们认识世界,它主导我们认知世界。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视觉环境体验是经过大脑全面分析后得出的处理意见,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是大脑所认为的外部世界的样子。

视觉过程绝不是像一架照相机拍摄照片那样简单,大脑正在积极解构眼睛交给它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几次过滤,然后按照它认为它所看到的样子,或者它认为你应该看到的样子重建信息。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世界,但是光线以二维的形式投射在我们的视网膜上。如果要准确地描绘世界,大脑必须对这个差别进行处理。将事情弄得更复杂的是,我们两只眼睛分别给大脑提供了两个不同的视野,而且它们将图像颠倒着、反着投射给大脑。为了明白这一切的含义,大脑被迫进行猜测。

简单地说,输入越可视化,该输入就越有可能被认知,也就易于被回忆起来,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并已经有了自己的专有名称:图优效应(the pictorial superiority effect),或简称为PSE。

如果一条信息以口头方式提出,72小时之后进行测试,人们只能记得其中10%的内容。如果你在这条信息的口头说明过程中加上一张图片,那么测试的结果将上升到65%。

视觉皮层和嗅觉皮层占据了神经资源的大部分。在我们大脑拥挤的零和博弈(zero-sum game)的世界中,有些东西必须放弃。

《唐老鸭漫游数学奇境》获得1959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教师应该懂得为什么图片能吸引注意力

研究表明,如果图画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真实,都可能会干扰信息的传递。

图片可以让我们获得最好的学习和记忆,书面或口头信息做不到这一点。

定律11 大脑也有性别差异

未知因素

越大越好吗

性别的战争

遗传还是环境

一些想法

本章小结

男人是热狗,女人是母狗。

男女社会性别的差异可分为三个方面:遗传的差别,神经解剖学的差别和行为差别。

学者发现X染色体上相当多的基因能够生成大脑形成所需的蛋白质。它们中的一些基因可能参与建立更高层次的认知功能,从语言能力、社会行为到某些类型的智能,研究人员称X染色体为认知“热点”。

五羟色胺的调节特别引人注目,它是调节情绪和心情的关键物质(百忧解通过改变这种神经递质的调节起作用)。男性合成五羟色胺的速度要比女性快52%。

“女性就是一个无能的男性,因为她们本性寒冷所以无法产生精液。因此,我们应该把女性的状态看作是一种畸形状态,尽管它出现在自然发生的正常进程中。”——亚里士多德

大脑中的杏仁核不仅控制情绪的产生,而且控制着记住这些情绪的能力。

大脑的右侧往往记住经历的要点,而左脑倾向于记住细节。

实验发现女性与男性相比,她们能更快、更强烈地回忆起个人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女性经常生动地回忆起一些情绪色彩的事件,如最近的一次争论、第一次约会或一次度假等。其他的研究表明,在压力之下,妇女倾向于把重点放在培育后代上面,而男性往往选择逃避。

女性在语言方面更具优势。

女性在说话或处理语言信息时往往同时使用大脑的两个半球。而男性主要使用一个半球。通常女性大脑左右半球之间有厚厚的神经纤维联系,而男性的联系则较稀薄。这就好像女性还有一个备份系统,而男性没有。

我们成年时已发展成型的谈话风格直接源于我们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固化的同性之间的影响。

等级在男孩儿中间十分明显,并且严格。地位低的男性的生活往往是非常悲惨的。由于独立行为是地位高的人所拥有的控制权的一个特征,往往备受珍视。

男孩和女孩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受到社会的区别对待,他们也往往都是在充满了根深蒂固偏见的社会环境中被抚养长大的。如果我们能够设法超越经历,并以平等的方式行事,那将是个奇迹。

(1)情感是有益的,它能使大脑注意力集中。
(2)男人和女人处理某些情感的方式是不同的。
(3)男女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是遗传与环境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参与的过程中,男孩用他们熟悉的“高高在上”的对话风格,试图建立一个知识能力的等级结构。这就包括击败所有不在顶端的人,其中包括女孩。女孩们不知所措地退出了对这个学科的参与。于是,又一个学习的差距出现了。

由于女性通过更多的数据点(这就是细节),以更高的清晰度认知她们的情感风景,女性可能获取了能够让她们作出反应的更多的信息。

一个可以同时理解某一特定应激环境的要点和细节团队的存在,我们征服了世界。

对急性应激男性和女性的反应不同:女性激活左半球的杏仁核,并记住情绪的细节;男性激活右半球的杏仁核,并记住要旨。

定律12 我们是天生的探险家

打爆一切

舌头测验

你也试试

东施效颦

一生之旅

从恐龙到无神论

一些想法

新奇感

本章小结

定律12 我们是天生的探险家

我们是天生的探险家,即使这种习惯有时让我们受伤,但是探索的渴望如此强烈,它有能力把我们转变为终生学习者。

他们好奇的是实验物体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一个物体如何影响另一个物体。

当你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你逾越了个人喜好的界限,然后保持距离以观察别人对你的逾越行为作出什么反应。然后你再次重复实验,一遍又一遍把他人逼迫到无法容忍的地步,借此看看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稳定,这个过程就像你在与他们玩躲猫猫游戏一样。慢慢地,你开始对每个人的欲望和喜好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喜好与你的有何不同。然后,只是为了确认这种界限仍然存在于适当的位置,会偶尔重复一下整个实验。

“镜像神经元”就是那些对其周围环境做出积极反应的细胞。

我们利用大脑的右前额叶皮层预测错误,并且回顾评价输入以检测这些错误。当感知到不利的环境要求人类行为做出改变时,位于前额叶皮层南侧的前扣带皮层立刻向我们发出信号。

他们像艺术家一样具有创造性,像所罗门一样聪明,像儿童那样活泼。虽然年龄增长了,但他们什么也没有失去。他们的智慧引擎仍然高速运转,他们的好奇心仍然极度旺盛。这是因为我们的学习能力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我们一直都是终生的学习者。

研究表明,成人大脑的某些区域一直像儿童大脑某些区域那样保持着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增加新的连接,强化现有的连接,甚至产生新的神经元,这让我们大家都成为终生学习者。

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相信,儿童求知的渴望是一个纯粹的驱力,它像钻石一样清澈、纯洁,而且像巧克力一样吸引人。

我想我们必须做些什么,可以在工作场所,特别是在学校,鼓励人们一生的好奇心。

(1)与现实世界保持不断的接触

(2)与现实世界同行业的人保持持续的接触

创建一所研究人类大脑的教育学院

最重要的大脑定律就是好奇心的珍贵。

婴儿是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榜样,他们不是被动地对环境做出反应,相反他们通过积极的观察、假设、实验和总结,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