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懒惰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力量和驱动

自己比较崇拜的作者,最近都在谈一个话题,大脑的懒惰。今天综合一下两个人的思考,进行自己的一个理解。

 

大脑启动思考会经历感觉,知觉,情绪,思想这几个阶段。

 

感觉是由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等感知器官产生。

 

知觉是,通过感觉器官产生的信息,和大脑皮层之中的记忆相互结合,产生对事物的一个认知。比如看到门上有一个手柄,就会调起之前的的记忆,知道这是可以用来开门的。

 

情绪是调起大脑中的深度记忆模式,将知觉的内容,同自己的认知标准进行对比,产生喜怒哀乐,并做出相应的应激反应

 

思想是调度心智计算模式,将知觉和情绪进行综合固化,通过表达和推理形成自己的认知标准

 

大脑思考经历的这四个阶段,都需要花费非常多的体力和精力,而大脑遵循“最低阻力效应”,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会选择消耗最小的路径,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有两种选择,第一,太累不去思考,第二,依靠工具以最快的方式获取你要的东西。

 

因为太累不去思考的人就不用说,结局很明显,就是碌碌无为,随大潮

 

这里重点是说一下依靠工具这类人群,当然这里也包括自己,下面说的案例,自己都深有体会:

 

因为手机或者电脑上打字太方便,两个人在一起宁愿用微信聊天,也不进行面对面的对话,长期如此下去,表达能力或者面部表情都会慢慢的退化,情感会慢慢的变得冷漠。后果就是: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读一本书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很多人为了尽快的读一本书,找捷径,通过各种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说书,希望在短时间内将书看完。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需求,逻辑思维的得到才能够,有活下来的基础,但是,快消式的知识真的有用吗?

移动互联网的诞生,每一个行为是产生数据的来源,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我们如何得到我们想要的内容就变得异常困难,而这个时候今日头条模式出现,就很好解决了这个痛点。当然这个模式也有它自己的局限性,他帮我们快速获取你喜欢的信息同时,会让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难免会形成一种自傲自骄的一个状态,不能承受别人的反对意见。

以上种种的行为,都在潜移默化的让我们的大脑慢慢的变得懒惰,失去主动思考的能力。

 

无论是看书、 沟通、获取信息作出决策,我们都不能特别的依靠工具,不去主动思考,相反应该享受探索过程,在思考中获取乐趣。

 

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立即行动,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将大脑的深度应激模式调起,从而实现主动思考。

 

所以热爱生活,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点,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在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建立修正自己的认知,这才是一个好的闭环。